穿越古代:开局被人灭了满门 第100章 学规矩
明锦听到这话不服气,小声嘟囔着:“那小姐你还是皇上的救命恩人呢,身份哪里差了?”
“我救了皇上的命,皇上也给了赏赐,这事到我这儿就算了了,没必要时刻记着救命恩人这事。
我们行事低调一点,这样的话,要是将来哪天遇到麻烦,还能去请皇上帮忙。
可我要是拿着“皇上救命恩人”这个名头在外面摆谱,这点情份迟早会消耗掉,皇上也会厌弃我。
你知道在这京城被皇上厌弃是什么下场吗?”郁宁看着明锦。
明锦摇摇头。
“不说人人喊打,但之前得罪过的人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落井下石,只要他们一出手,我便再无翻身的可能。”郁宁语气淡然道。
“这么惨?”明锦被小姐的话给吓到,她除了小时候受过一些苦,后面被楼主捡回去,就只吃过学习的苦。
“你出去打听打听,被皇上厌弃的人,是个什么下场?”郁宁看了她一眼。
不等她回答:“有些人不落井下石算是好的。
就连亲戚朋友想帮点忙都只能偷偷的在暗处进行,生怕被人知道受到牵连。
而之前得罪过的人这个时候就会上前嘲讽、作贱,甚至还会使用一些小手段,让人生不如死。”
“可是,那毕竟是除夕宴,穿得太普通,小姐你会被人嘲笑的。”
明锦还是不想自家小姐因为衣服被那些官家小姐看不起。
“我要真如你所说压别人一头,那我就不是去参加宴会,而是去结仇。
你也知道,有些人啊,心眼就跟针尖一样小,成天就喜欢盯着别人,和别人攀比。
要是家里的官位比她低,她就使劲踩你。
要是地位比她高,她们就会心生嫉妒,然后就会在暗处给人使绊子。
其实这种宴会我一点兴趣都没有,要不是皇上特意传旨,其实我宁愿待在家里和你们说说话,聊聊天什么的。”
郁宁将话本翻了一页,眼不离书,不在意地说了一句。
“既然要去,那我只能行事低调点,给自己省点事。”
“可也不能穿平时穿的衣服去啊。”
明锦嘟着嘴,心里有些不甘心。
“哼,小姐你就是太低调了,咱家又不是穿不起。”
郁宁看到明锦这样,知道她是心疼自己,于是给她指了条路,“这样吧,皇上不是送来了一位李嬷嬷吗?你去请教一下,衣服不用太出彩,中规中矩就行。”
“我怎么没想到呢?还是小姐你脑瓜子转得快,那我去请教李嬷嬷。”
明锦看到小姐终于答应做新衣服了,心里很开心,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来。
她家小姐不是喜欢低调嘛,那她就选个好料子,再少绣些花,够低调了吧。
“小姐,放心,我晚上多点几盏灯,一定在除夕宴前给你做套新衣服出来。”明锦拍着胸脯向小姐保证。
“嗯。”郁宁嗯了一声,继续看着她的话本。
“那奴婢先下去了。”明锦行了一礼开心地跑出去。
李嬷嬷刚坐下来喝茶,就听到有人敲门。
她抬眼看去,一位娇俏的丫环站在门外,正朝她笑了笑。
“进来吧。”
明锦听到嬷嬷的话,于是端着一盘点心笑着走了进来。
“李嬷嬷,这是明叶刚做的点心,小姐让我送些给嬷嬷尝尝。”
明锦笑着将点心放到嬷嬷旁边。
“奴婢谢过郁姑娘。”嬷嬷笑了笑。
“嬷嬷尝一尝吧。”明锦将点心往她那边推了推。
李嬷嬷是什么人,她在宫里待这么久,这点眼色要是都没有,她也活不了这么久。
“姑娘有什么事就直说吧?”
李嬷嬷低着头喝着茶,眼皮都没抬一下。
“呵呵,”明锦没想到李嬷嬷这么直接,她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为了小姐,她大胆地开口:“李嬷嬷,奴婢有件事想请教一下,不知您方便不?”明锦笑着说出来意。
“姑娘请讲。”嬷嬷看着小丫头一脸真诚,这才拿起点心,放到口中。
明锦看着李嬷嬷一举一动都无比大方、优雅,心中暗道不愧是宫中教礼仪,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带着美感。
“是这样,我家小姐第一次参加除夕宴,我想请教嬷嬷关于参加宫宴在衣服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明锦虚心求教。
李嬷嬷看着丫头不说话,心里却想着曲公公找到她时说的话。
“这位姑娘上次为了保护皇上,身受重伤,现在在郊外养伤。
皇上已经允许她参加除夕宴,并且想要找一位嬷嬷都她点规矩。
李嬷嬷,你可要好好教啊。
要是出了差错……”
典公公给了她一个眼神,让她自己体会。
“都是宫里的老人,可别说我没提醒你啊。”典公公说完就走了。
“李嬷嬷?”明锦看到李嬷嬷没反应,于是轻声地喊了她一下。
“啊?”李嬷嬷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的小丫头。
都是为了郁姑娘顺利参加除夕宴,她点点头,答应了她的请求,给她讲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二天,吃完早饭,郁宁来到花厅,就看到李嬷嬷已经等在那里了。
她正了正衣襟,伸出手指将嘴角往一上推,露出标准微笑,走上前去,“李嬷嬷早上好,早饭合你胃口吗?要是有什么不习惯的可以跟我说,也可以跟我身边的丫头说,能办到的我一定给你办。”
“姑娘客气了,一切都好。”李嬷嬷行了一礼,笑道:“没想到姑娘这里还有新鲜时蔬,奴婢昨晚可是多添了半碗饭。”
“嬷嬷要是喜欢,我让厨房多做两个菜,放心,这些都是庄子上产的,嬷嬷放心吃。”郁宁微笑地看着李嬷嬷。
对她礼遇些,总没错,只要李嬷嬷满意,她多指点几句,比什么都强。
“那就多谢姑娘了。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吧。”李嬷嬷脸上满是笑意,怪不得皇上对这位姑娘多有照顾,果然是个有着七窍玲珑心的姑娘。
“行。”
两人一个教,一个学。
认真无比。
李嬷嬷对于这位姑娘的学习态度非常满意。
“我救了皇上的命,皇上也给了赏赐,这事到我这儿就算了了,没必要时刻记着救命恩人这事。
我们行事低调一点,这样的话,要是将来哪天遇到麻烦,还能去请皇上帮忙。
可我要是拿着“皇上救命恩人”这个名头在外面摆谱,这点情份迟早会消耗掉,皇上也会厌弃我。
你知道在这京城被皇上厌弃是什么下场吗?”郁宁看着明锦。
明锦摇摇头。
“不说人人喊打,但之前得罪过的人一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落井下石,只要他们一出手,我便再无翻身的可能。”郁宁语气淡然道。
“这么惨?”明锦被小姐的话给吓到,她除了小时候受过一些苦,后面被楼主捡回去,就只吃过学习的苦。
“你出去打听打听,被皇上厌弃的人,是个什么下场?”郁宁看了她一眼。
不等她回答:“有些人不落井下石算是好的。
就连亲戚朋友想帮点忙都只能偷偷的在暗处进行,生怕被人知道受到牵连。
而之前得罪过的人这个时候就会上前嘲讽、作贱,甚至还会使用一些小手段,让人生不如死。”
“可是,那毕竟是除夕宴,穿得太普通,小姐你会被人嘲笑的。”
明锦还是不想自家小姐因为衣服被那些官家小姐看不起。
“我要真如你所说压别人一头,那我就不是去参加宴会,而是去结仇。
你也知道,有些人啊,心眼就跟针尖一样小,成天就喜欢盯着别人,和别人攀比。
要是家里的官位比她低,她就使劲踩你。
要是地位比她高,她们就会心生嫉妒,然后就会在暗处给人使绊子。
其实这种宴会我一点兴趣都没有,要不是皇上特意传旨,其实我宁愿待在家里和你们说说话,聊聊天什么的。”
郁宁将话本翻了一页,眼不离书,不在意地说了一句。
“既然要去,那我只能行事低调点,给自己省点事。”
“可也不能穿平时穿的衣服去啊。”
明锦嘟着嘴,心里有些不甘心。
“哼,小姐你就是太低调了,咱家又不是穿不起。”
郁宁看到明锦这样,知道她是心疼自己,于是给她指了条路,“这样吧,皇上不是送来了一位李嬷嬷吗?你去请教一下,衣服不用太出彩,中规中矩就行。”
“我怎么没想到呢?还是小姐你脑瓜子转得快,那我去请教李嬷嬷。”
明锦看到小姐终于答应做新衣服了,心里很开心,脸上不由得露出笑容来。
她家小姐不是喜欢低调嘛,那她就选个好料子,再少绣些花,够低调了吧。
“小姐,放心,我晚上多点几盏灯,一定在除夕宴前给你做套新衣服出来。”明锦拍着胸脯向小姐保证。
“嗯。”郁宁嗯了一声,继续看着她的话本。
“那奴婢先下去了。”明锦行了一礼开心地跑出去。
李嬷嬷刚坐下来喝茶,就听到有人敲门。
她抬眼看去,一位娇俏的丫环站在门外,正朝她笑了笑。
“进来吧。”
明锦听到嬷嬷的话,于是端着一盘点心笑着走了进来。
“李嬷嬷,这是明叶刚做的点心,小姐让我送些给嬷嬷尝尝。”
明锦笑着将点心放到嬷嬷旁边。
“奴婢谢过郁姑娘。”嬷嬷笑了笑。
“嬷嬷尝一尝吧。”明锦将点心往她那边推了推。
李嬷嬷是什么人,她在宫里待这么久,这点眼色要是都没有,她也活不了这么久。
“姑娘有什么事就直说吧?”
李嬷嬷低着头喝着茶,眼皮都没抬一下。
“呵呵,”明锦没想到李嬷嬷这么直接,她有些不好意思。
不过为了小姐,她大胆地开口:“李嬷嬷,奴婢有件事想请教一下,不知您方便不?”明锦笑着说出来意。
“姑娘请讲。”嬷嬷看着小丫头一脸真诚,这才拿起点心,放到口中。
明锦看着李嬷嬷一举一动都无比大方、优雅,心中暗道不愧是宫中教礼仪,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都带着美感。
“是这样,我家小姐第一次参加除夕宴,我想请教嬷嬷关于参加宫宴在衣服方面有哪些需要注意的?”
明锦虚心求教。
李嬷嬷看着丫头不说话,心里却想着曲公公找到她时说的话。
“这位姑娘上次为了保护皇上,身受重伤,现在在郊外养伤。
皇上已经允许她参加除夕宴,并且想要找一位嬷嬷都她点规矩。
李嬷嬷,你可要好好教啊。
要是出了差错……”
典公公给了她一个眼神,让她自己体会。
“都是宫里的老人,可别说我没提醒你啊。”典公公说完就走了。
“李嬷嬷?”明锦看到李嬷嬷没反应,于是轻声地喊了她一下。
“啊?”李嬷嬷回过神来,看着眼前的小丫头。
都是为了郁姑娘顺利参加除夕宴,她点点头,答应了她的请求,给她讲了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二天,吃完早饭,郁宁来到花厅,就看到李嬷嬷已经等在那里了。
她正了正衣襟,伸出手指将嘴角往一上推,露出标准微笑,走上前去,“李嬷嬷早上好,早饭合你胃口吗?要是有什么不习惯的可以跟我说,也可以跟我身边的丫头说,能办到的我一定给你办。”
“姑娘客气了,一切都好。”李嬷嬷行了一礼,笑道:“没想到姑娘这里还有新鲜时蔬,奴婢昨晚可是多添了半碗饭。”
“嬷嬷要是喜欢,我让厨房多做两个菜,放心,这些都是庄子上产的,嬷嬷放心吃。”郁宁微笑地看着李嬷嬷。
对她礼遇些,总没错,只要李嬷嬷满意,她多指点几句,比什么都强。
“那就多谢姑娘了。我们现在开始学习吧。”李嬷嬷脸上满是笑意,怪不得皇上对这位姑娘多有照顾,果然是个有着七窍玲珑心的姑娘。
“行。”
两人一个教,一个学。
认真无比。
李嬷嬷对于这位姑娘的学习态度非常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