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第381章 石山村
热门推荐:
大学刚毕业,我让老师休产假
语音厅:哥哥今天官宣了么
群星观测时
黄油世界,百世重生开启爽文人生
逼替嫁?京圈太子宠爆!全家悔哭
疯批仙子的追夫流程
乞族
新北派盗墓笔记
每年领悟一神功,家有八个寡妇
登州,乳山寨,石山村。
冬日的暖阳洒在这个宁静的小村庄,阳光给房前屋后的积雪镀了一层金光。
“多少年不见今年这么热闹了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汉站在自家门口,拄着铲雪的锨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他身旁,一个年轻后生正手脚麻利地张贴着喜庆的春联。
“那是,咱们这十里八乡,多亏了梁山安排的好里正!”后生停下手中的动作,直起腰来,眼中满是钦佩之色,“以前一到年节,大家都愁眉苦脸的,担心没米没面,可今年不一样了。咱们能过个肥年了!”
“是啊,自从梁山的人来了,日子可真是一天比一天好。”老汉看着修整的院墙,笑道,“以前交的赋税重,收成又不好,哪有心思过年哟。现在好了,赋税轻了,还有自家的地种,粮食够吃,还能有余钱置办年货。不敢想,不敢想啊!”
“可不是嘛,里正还带着大家修了水渠,今年的庄稼长得可好了。”后生兴致勃勃地说道,脸上洋溢着自豪。“而且啊,村里的道路也平整了,出行方便多了。”
“对了,听说梁山最近要开什么代表大会,你这后生,有没有想法去试试?”老汉突然想起了里正提起过的消息,转头看向后生。
“俺?俺能代表谁?”后生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连个婆娘俺都代表不了,老叔,您也歇歇,这点雪,俺给你铲了!”
“哈哈,那就麻烦你这后生了。”老汉大笑起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也不知道这代表要怎么选,那代表真能说了算?”
“那代表说了算不算,得看说的啥!”里正戴光满脸笑容,一手拎着一条油光发亮的肥猪肉,一手提着两葫芦满满的大豆油,步伐轻快地走进院子里,“您要说的有理,便是俺们郎君,都得听您的!”
“您老看着干啥,赶紧接过去啊!”戴光扬了扬手中的东西,热情笑道。
“给小老儿的?”老汉微微颤抖着嘴唇,眼中满是惊讶,颤巍巍伸出手去,想接又不敢接。
“您老叔可是咱们石山村的长寿人瑞,这给您慰问来了!”里正戴光笑着解释道,他将肥猪肉和大豆油小心地放在老人身旁的石桌子上,然后拉过一马扎,在老人身边坐下,“您就大胆的接着就是!”
“这倒是稀罕了。”老人笑的嘴都合不上,“里正,一会把队正高正,会计全卫,都喊过来,老汉给你们包扁食吃!鱼肉馅的,鲜的很!”
“可别忙,可别忙,咱主要就是来问问,您对咱这个村,还有啥要做的没?”戴光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专注地看着老人。
老人看着桌上的慰问品,又看看戴光,眼眶微微泛红,“娃啊,你们梁山的人对咱可真好啊。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头一回有人在年节的时候,想着我这把老骨头。”
“叔,您这说的啥话。您是村里的宝贝,大家都敬重您呢。”戴光笑着说道,“而且,咱梁山来村子里干啥来了?还不是为了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您见多识广,在村里也是熟悉,有啥需求尽管说,能办的咱一定办。”
老人微微点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娃啊,老汉别的没啥要求,就是咱们村那口老甜水井,年头久了,水越来越少,水还发苦。看看村里能不能给想想办法?不求重新打口井,好歹收拾收拾啥的!”
“这事我记下了,回去就跟会计说明,一定给村子解决。” 戴光认真地说道,“还有别的不?”
“还有,还有就是村里的后生们,现在日子好了,可不能光知道玩乐,得让他们多学点本事。”老人缓缓说道,眼神中透着期望,“要是能办个学堂啥的就好了。”
“叔,这事您可说晚了!”戴光笑着说道,“其实上面已经有这个打算了,等过段时间,就会安排先生去县里,各种学校都有!”
“那可太好了!”老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虽然远了点,但是能上学,孩子们就有出息。”
“叔,您就放心吧,村里虽然没有学堂,可也有扫盲班啊!”戴光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充满信心地说道,“您就好好养着身体,多享几年福。”
老人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感激,“放心,咱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老汉还没活够呢!一会儿还要去村头看耍灯呢。”
暮色渐浓。
戴光踩着积雪回到自家小院,靴底沾着的泥雪在青砖地上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
推开书房木门,点燃了屋内煤油灯,昏黄的光晕里,戴光赶紧取出笔墨,奋笔疾书起来。
片刻后,他扯下脖颈的毛领,随手将写了半页的报告往桌上一搁,刚坐下揉了揉发酸的手腕,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会计全卫裹着寒气闯进来,灰布棉袍下摆还沾着草屑,进门便径直抓起桌上的粗陶茶壶,仰头灌了大半杯凉茶,喉结上下滚动发出满足的“咕咚”声。
“情况怎么样?”全卫抹了把嘴角,把茶壶重重搁在桌上,“咱们这大半年,可没白干吧!”
“白不白干,你这个会计不知道?”戴光把狼毫笔往笔洗里一扔,急得直挠头,他抓起桌上皱巴巴的草稿,冲着全卫直晃,“来来来,这报告还得你这样的秀才写!这事太为难咱这大头兵了!”
全卫伸手接过草稿,借着灯光眯起眼细看,嘴里还不住念叨:“老井修缮预算、扫盲班扩大筹备清单、特困户帮扶记录……”
他突然“嗤”地笑出声,用草稿纸敲了敲戴光的肩膀,“我说老戴,你这写得跟流水账似的,上面要看的是成效!得把那些数字掰开了揉碎了,写成咱们给百姓办了多少实事!”
戴光无奈地摊开手:“我就知道!你快教教我,上次文书课我打瞌睡,压根没学会咋写这玩意儿!”
全卫拉过椅子大马金刀地坐下,从袖袋里摸出算盘“噼里啪啦”拨弄起来,学着老师神算子蒋敬的习惯,轻咳一声,“听好了!先把村里增收的粮食折成银子,再算修水渠省了多少人工,把这些数据往报告里一摆,最后再添上几句老百姓的原话……”
他忽然压低声音,学着村里老汉的腔调:“‘自从梁山的人来了,日子可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戴光听得眼睛发亮,抓起笔就要记,却又苦着脸停下:“可这些话,会不会太夸张了?”
“夸张?”全卫“啪”地合上算盘,身子往前一探,“你今天没听见村口王婶拉着你手,说要给你介绍她家侄女?还有村头李瘸子,非要把自家园子的大白菜塞你怀里……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民心!”
他伸手点了点戴光胸口,“咱们把这些写上去,既不是假话,又能让上面知道咱们没白忙活!”
冬日的暖阳洒在这个宁静的小村庄,阳光给房前屋后的积雪镀了一层金光。
“多少年不见今年这么热闹了啊!”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汉站在自家门口,拄着铲雪的锨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他身旁,一个年轻后生正手脚麻利地张贴着喜庆的春联。
“那是,咱们这十里八乡,多亏了梁山安排的好里正!”后生停下手中的动作,直起腰来,眼中满是钦佩之色,“以前一到年节,大家都愁眉苦脸的,担心没米没面,可今年不一样了。咱们能过个肥年了!”
“是啊,自从梁山的人来了,日子可真是一天比一天好。”老汉看着修整的院墙,笑道,“以前交的赋税重,收成又不好,哪有心思过年哟。现在好了,赋税轻了,还有自家的地种,粮食够吃,还能有余钱置办年货。不敢想,不敢想啊!”
“可不是嘛,里正还带着大家修了水渠,今年的庄稼长得可好了。”后生兴致勃勃地说道,脸上洋溢着自豪。“而且啊,村里的道路也平整了,出行方便多了。”
“对了,听说梁山最近要开什么代表大会,你这后生,有没有想法去试试?”老汉突然想起了里正提起过的消息,转头看向后生。
“俺?俺能代表谁?”后生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连个婆娘俺都代表不了,老叔,您也歇歇,这点雪,俺给你铲了!”
“哈哈,那就麻烦你这后生了。”老汉大笑起来,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也不知道这代表要怎么选,那代表真能说了算?”
“那代表说了算不算,得看说的啥!”里正戴光满脸笑容,一手拎着一条油光发亮的肥猪肉,一手提着两葫芦满满的大豆油,步伐轻快地走进院子里,“您要说的有理,便是俺们郎君,都得听您的!”
“您老看着干啥,赶紧接过去啊!”戴光扬了扬手中的东西,热情笑道。
“给小老儿的?”老汉微微颤抖着嘴唇,眼中满是惊讶,颤巍巍伸出手去,想接又不敢接。
“您老叔可是咱们石山村的长寿人瑞,这给您慰问来了!”里正戴光笑着解释道,他将肥猪肉和大豆油小心地放在老人身旁的石桌子上,然后拉过一马扎,在老人身边坐下,“您就大胆的接着就是!”
“这倒是稀罕了。”老人笑的嘴都合不上,“里正,一会把队正高正,会计全卫,都喊过来,老汉给你们包扁食吃!鱼肉馅的,鲜的很!”
“可别忙,可别忙,咱主要就是来问问,您对咱这个村,还有啥要做的没?”戴光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专注地看着老人。
老人看着桌上的慰问品,又看看戴光,眼眶微微泛红,“娃啊,你们梁山的人对咱可真好啊。我活了这么大岁数,还是头一回有人在年节的时候,想着我这把老骨头。”
“叔,您这说的啥话。您是村里的宝贝,大家都敬重您呢。”戴光笑着说道,“而且,咱梁山来村子里干啥来了?还不是为了让大家都过上好日子?您见多识广,在村里也是熟悉,有啥需求尽管说,能办的咱一定办。”
老人微微点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道:“娃啊,老汉别的没啥要求,就是咱们村那口老甜水井,年头久了,水越来越少,水还发苦。看看村里能不能给想想办法?不求重新打口井,好歹收拾收拾啥的!”
“这事我记下了,回去就跟会计说明,一定给村子解决。” 戴光认真地说道,“还有别的不?”
“还有,还有就是村里的后生们,现在日子好了,可不能光知道玩乐,得让他们多学点本事。”老人缓缓说道,眼神中透着期望,“要是能办个学堂啥的就好了。”
“叔,这事您可说晚了!”戴光笑着说道,“其实上面已经有这个打算了,等过段时间,就会安排先生去县里,各种学校都有!”
“那可太好了!”老人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虽然远了点,但是能上学,孩子们就有出息。”
“叔,您就放心吧,村里虽然没有学堂,可也有扫盲班啊!”戴光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充满信心地说道,“您就好好养着身体,多享几年福。”
老人笑着点头,眼中满是感激,“放心,咱好不容易过上了好日子,老汉还没活够呢!一会儿还要去村头看耍灯呢。”
暮色渐浓。
戴光踩着积雪回到自家小院,靴底沾着的泥雪在青砖地上留下一串深浅不一的脚印。
推开书房木门,点燃了屋内煤油灯,昏黄的光晕里,戴光赶紧取出笔墨,奋笔疾书起来。
片刻后,他扯下脖颈的毛领,随手将写了半页的报告往桌上一搁,刚坐下揉了揉发酸的手腕,门“吱呀”一声被推开。
会计全卫裹着寒气闯进来,灰布棉袍下摆还沾着草屑,进门便径直抓起桌上的粗陶茶壶,仰头灌了大半杯凉茶,喉结上下滚动发出满足的“咕咚”声。
“情况怎么样?”全卫抹了把嘴角,把茶壶重重搁在桌上,“咱们这大半年,可没白干吧!”
“白不白干,你这个会计不知道?”戴光把狼毫笔往笔洗里一扔,急得直挠头,他抓起桌上皱巴巴的草稿,冲着全卫直晃,“来来来,这报告还得你这样的秀才写!这事太为难咱这大头兵了!”
全卫伸手接过草稿,借着灯光眯起眼细看,嘴里还不住念叨:“老井修缮预算、扫盲班扩大筹备清单、特困户帮扶记录……”
他突然“嗤”地笑出声,用草稿纸敲了敲戴光的肩膀,“我说老戴,你这写得跟流水账似的,上面要看的是成效!得把那些数字掰开了揉碎了,写成咱们给百姓办了多少实事!”
戴光无奈地摊开手:“我就知道!你快教教我,上次文书课我打瞌睡,压根没学会咋写这玩意儿!”
全卫拉过椅子大马金刀地坐下,从袖袋里摸出算盘“噼里啪啦”拨弄起来,学着老师神算子蒋敬的习惯,轻咳一声,“听好了!先把村里增收的粮食折成银子,再算修水渠省了多少人工,把这些数据往报告里一摆,最后再添上几句老百姓的原话……”
他忽然压低声音,学着村里老汉的腔调:“‘自从梁山的人来了,日子可真是一天比一天好’。”
戴光听得眼睛发亮,抓起笔就要记,却又苦着脸停下:“可这些话,会不会太夸张了?”
“夸张?”全卫“啪”地合上算盘,身子往前一探,“你今天没听见村口王婶拉着你手,说要给你介绍她家侄女?还有村头李瘸子,非要把自家园子的大白菜塞你怀里……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民心!”
他伸手点了点戴光胸口,“咱们把这些写上去,既不是假话,又能让上面知道咱们没白忙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