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 第413章 侯大人!难道你想大宋亡国不成!

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第413章 侯大人!难道你想大宋亡国不成!

    政和二年。

    开年大朝会。

    赵佶面色阴沉,“北面,出了一个大寇,南边出了一个大寇,东面的更甚,已经开始自立科考了!好啊!好啊!朕的满朝文武,栋梁骨干,真是对的起这朝廷的俸禄啊!”

    满朝文武皆跪地不起,大气都不敢出。

    蔡京微微抬头,脸上堆起谄媚的笑容,说道:“陛下息怒,那几个贼寇不过是疥癣之疾,臣等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分忧解难。”

    童贯也赶忙附和道:“陛下,如今我大宋兵强马壮,那些贼寇不足为惧。只是如何剿匪,还需陛下圣裁,我等定当听从陛下吩咐。”

    赵佶冷哼一声,眼神中透露出一丝不满,说道:“哼,朕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如今贼寇横行,你们却毫无办法。竟然还要朕圣裁?什么都要朕做了,朕这大宋朝廷养着你们做什么?当泥胎木偶?当菩萨?如今!朕倒要看看,你们如何为朕分忧。”

    赵佶站了起来,一指蔡京,“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蔡爱卿,国库财政紧缺,卿又何策?”

    看着蔡京木在当场,赵佶也不以为意,指着一边的何执中,郑居中,“天下赋税依附江南,如今江南大乱,卿有何策?”

    “这……”何执中、郑居中面面相觑,一时语塞。

    “北地三州,被契丹蛮人占据,燕云十六州,金瓯有缺百余年,卿等,又有何策!”赵佶站在阶下,环视一周,暴喝出声,“都给朕说话!”

    此时,王黼颤颤巍巍地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息怒。如今国库紧缺,可先在富庶之地增税,以解燃眉之急。江南之乱,可派遣西军得力干将前去平乱,安抚民心。至于北地和燕云十六州,可与契丹周旋,或联合西夏,共抗契丹。”

    赵佶冷哼一声,道:“增税?富庶之地的百姓若因此生乱,又当如何?天下哪里还有富庶之地?河北?川中?两广?福建?两浙?派遣干将,朕派的干将还少吗?西军之中,干将不少,但是若西夏东进,契丹南下,西军干将不在,你王黼给朕去堵缺口?至于联合他国,谈何容易!”

    童贯硬着头皮说道:“陛下,臣愿领兵南下,定要稳住两浙赋税,为陛下雪耻。”

    赵佶眼神中闪过一丝犹豫,道:“童贯,征那些草寇山贼之流,竟用你这枢密使出马,我朝果真无人了吗?”

    满朝文武再次陷入沉默,大殿内气氛凝重。赵佶看着这群臣子,心中满是失望,长叹道:“大宋养了你们这群废物,如今国家危难,竟无一人能为朕分忧。”

    蔡京朗声出列,“陛下!财货一事!臣已有定策!”

    “速速说来!” 赵佶闻言,迅速走回台阶之上,坐回龙椅,静等蔡京计策。

    “可发盐钞!”蔡京顿了顿,接着说道,“陛下,盐乃民生之必需,天下百姓皆不可缺。我朝一直对盐实行专卖之制,如今可通过发行盐钞,让商人先向官府缴纳现钱,换取盐钞,然后凭盐钞到指定盐场支取食盐,再运往各地贩卖。如此一来,官府既能提前获得大量现钱,充实国库,又能借助商人之力将食盐运销各地,保证盐的供应,可谓一举两得。

    赵佶微微皱眉,道:“此策虽好,但若是商人囤积盐钞,哄抬盐价,又当如何?”

    蔡京连忙道:“陛下放心,臣已考虑到这一点。可限定盐钞的使用期限和支取数量,防止商人过度囤积。同时,加强对盐价的监管,若有商人敢哄抬盐价,严惩不贷。”

    赵佶点了点头,道:“嗯,却也……”

    蔡京躬身道:“盐钞期限……可以定的短些!”

    “短些?”

    “商户运盐,动戈数月往来!若是盐钞逾期……”蔡京深吸了一口气,牙一咬,“可再责令商户再买新盐钞!如此,钱财便可源源不断,汇入国库三司之中!”

    “陛下!此祸国之策!”侯蒙直接站出,“朝廷失信,百姓商户不再信任朝廷,长此以往!得不偿失啊!”

    赵佶微微皱眉,目光在蔡京和侯蒙身上来回扫视,心中暗自权衡利弊。

    蔡京所说之法,虽能在短期内增加国库收入,但侯蒙所言朝廷失信之事,也不得不让他有所顾虑。

    蔡京连忙辩解道:“陛下,如今国库空虚,急需钱财充盈。此策虽有弊端,但解燃眉之急,实乃无奈之举。待国库充实,再行调整,也为时不晚。”

    侯蒙拱手道:“陛下,民心不可失。如今江南百姓已受战乱之苦,若朝廷再行此失信之举,江南民心不在,恐生民变。望陛下三思!”

    赵佶揉了揉太阳穴,心中烦躁不已。

    他既想解决国库财政问题,又担心失去民心。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道:“蔡爱卿之策,虽能解一时之困,但侯爱卿所言民心之事,朕也不能不顾。蔡爱卿,可有其他完善之法?”

    蔡京微微低头,沉思片刻后道:“陛下,可将盐钞期限适当缩短,同时给予商户一定的宽限期。若逾期不久,可从轻处罚;若逾期严重,再责令其购买新盐钞。如此,既能增加国库收入,又能尽量减少对商户和百姓的影响。”

    赵佶微微颔首,道:“侯爱卿,你看……蔡爱卿也是老成谋国!你若有良策,也可尽数说出!”

    “臣……”侯蒙眉头紧皱,看着自己身后,那些闭眼凝神的泥菩萨,长叹了一声,“臣,无良策!”

    趁着赵佶吩咐翰林书写盐钞相关圣旨之时,蔡京连忙再次躬身,眼中闪过算计的精光:“臣请旨,再启方田策!”他顿了顿,声音拔高几分,“陛下,方田均税法曾在神宗朝推行,丈量土地、按亩征税,能清查出隐匿田产。如今州县赋税不均,豪强大户瞒报田亩,致使国库赋税流失。重启方田策,既可重新核定田亩,增加赋税收入,又能整顿地方赋税乱象!”

    赵佶目光一亮,坐直身子:“蔡爱卿所言极是!只是……”他微微皱眉,“当年方田策推行,阻力重重,地方多有抵触,如今再启,如何确保顺利施行?”

    侯蒙闻言,心中一沉,忍不住再次出列:“陛下!方田策虽能增税,可地方官吏若借机盘剥百姓,虚报田亩、加重赋税,恐致民怨沸腾!昔日教训犹在,望陛下三思!”

    蔡京面色一冷,反驳道:“侯大人莫要危言耸听!只要朝廷加强监管,定能杜绝弊端!难道侯大人想眼睁睁看着赋税流失,国库空虚?侯大人!难道你想大宋亡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