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开局买下梁山,造反不招安 第422章 只要能救国于难,无论嫁给谁,都无妨
热门推荐:
重生小警从基层到领导的蜕变
三国:掠夺词条,从商贾到帝王
老千:黑白人生
带着系统玩潜伏代号伏虎罗汉
精灵:从被猎人联盟追杀开始
我在西游苟成最强大反派
离婚后,疯批前夫红着眼跪求复合
明明是我攻略你,不是你攻略我
重生1978,假少爷赶山带领全家走向富裕
“噗”!
金缘不可置信地低头,看着自己胸口冒出的枪尖,奋力艰难回头,枪杆子窝在了李应的手中!
他想伸手抓住李应的衣袖,却感觉指尖的力气正顺着伤口迅速流失,喉间涌出的血沫让他发不出半点声音。
“咱李应,当年也是有扑天雕的绰号,也是个能杀人的汉子!”
李应恶狠狠地将枪杆再往前送了半寸,金缘的身体剧烈抽搐,素色的书生袍渐渐被鲜血浸透。
周围的文臣们发出惊恐的尖叫,有人转身就跑,却被李应身边的兵卒用长枪拦住去路。
“为什么……”金缘终于挤出半句话,瞳孔里映着李应冰冷的脸。
李应冷笑一声,猛地抽出长枪,血珠飞溅在雪地上,宛如绽放的红梅:“因为你知道的太多了。虽然郎君并不介意,但是,提前暴出来,显得咱李应没本事!”
他用靴尖踢开金缘手边的《高丽太祖实录》,“高丽太祖实录?呵呵,以后郎君那本实录里,咱李应不知道能不能留个名姓!”
金缘的视线渐渐模糊,却看见李应蹲下身,忽然凑近他耳边,声音低得只有两人能听见:“你该谢谢我,因为只有我,能满足你文官死谏的好名声!”
远处传来宫城的钟声,混着百姓的哭喊声。
金缘望着李应身影,“窃国之贼!窃国之……贼!”
李应站起身,用金缘的衣袍擦了擦枪头,转头丢给了身边鬼脸儿杜兴,低声道:“全部,杀了干净!这些垃圾,要在郎君来之前,清理干净!”
“是。”杜兴领命而去,靴底踩过金缘的血迹,在雪地上留下一串暗红的脚印。
李应抬头望向宫城,看见贞慧公主的銮驾正从宫门驶出,车帘掀开一角,露出半张惊恐的脸。
李应嘴角一笑,“如此美人,还是留给郎君享用吧,咱,没这么大的福分啊!”
雪又下起来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金缘的尸体上,很快盖住了他睁大的双眼。
李应望着漫天飞雪,忽然想起在离开仁川时,吴用在自己耳边说的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该杀的人,就得杀。”
听着身后那些文臣的惨叫声,李应走到贞慧公主的銮驾前,拱手一礼,话也不说,直接进入宫城之内!
“好生凶恶的汉人!”侍女低声说道。
“闭嘴!”贞慧公主轻喝一声,“如今江山危难,唯有这般凶恶,才能救国于危难,那些书生,百无一用!”
宫城,殿内烛火摇曳,王俣的脸色比案上的青玉镇纸还要冷。
李应一脸兴奋的对着王俣拜道:“殿下!耽罗岛已经联合宋室那边的梁山,出兵五万来援!”
“五万?”王俣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讥讽,“当年孤麾下二十万大军尚且不是女真敌手,区区五万……”
“殿下!是实打实的五万精兵,不算民夫、辅军的五万精兵!”李应抬头时眼底闪过精光。
王俣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忽然听见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右拾遗胡宗旦跌跌撞撞冲进来,官服上溅着泥雪,还有一些未干的血迹,脸色惨白如纸:“殿下!臣弹劾李应!在宫城外擅自屠杀大臣!金缘大人与三十余位同僚,在宫外被李应尽数杀了!”
殿内瞬间死寂。王俣看着李应衣摆下缘,那里确实沾染了血色,想起金缘之前还在朝堂上慷慨陈词,此刻却已化作宫门外的一具尸体。
“这……”王俣紧盯着李应,他忽然觉得喉间发苦,“李应,你有何话说?”
李应缓缓起身,“回殿下,金缘等人拦在宫门外,说臣是‘祸国之贼’,更是放话,要带着殿下投降女真蛮夷之辈!”他忽然露出悲痛之色,“殿下也是熟读史书的,可知后汉赤壁之战故事?”
“诸君皆可降曹,唯主公不能!诸公降曹,还不失州郡之职,诸公降曹,唯一死耳!”王俣几乎本能的就想到了这句话,“难怪!难怪那厮要拦着孤求援!难怪要让孤自断臂膀!杀得好!”
胡宗旦猛地抬头:“休要血口喷人!金大人明明是……”
“够了!”王俣猛地拍案,他看着李应咽了一口唾沫,此时便是“杀得不好”,也只能是“杀得好”!
死人,无关好坏,活人才需要好坏!
李应向前半步,压低声音道:“殿下,粮草之事……”
王俣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换上笑容:“爱卿放心,孤已命人打开国库,粮草器械明日便可送往军营。只是这五万精兵……”他顿了顿,“何时能到?”
“就在此刻。”李应直接抱拳拱手道,“兵马已经到了仁川港口,随时可以去往前线!只需殿下调兵文书!兵符令旗!”
胡宗旦猛地后退,几乎撞翻了身后的烛台:“调兵文书?兵符令旗?这是谋逆!”
李应冷笑一声:“右拾遗大人,没有调兵文书,没有兵符令旗,私下调兵,才是谋逆!”
“你那是借的梁山的兵,如何需要我家殿下的兵符令旗!”他忽然看向王俣,“殿下千万不可给啊,若是给了,梁山在咱们境内,那便是横行无忌,无法制约了啊!”
“若是不给,女真兵马一到,”李应眼睛一眯,闪现寒光,“怕是还有没有国境内,都两说!”
王俣只觉一阵眩晕,扶住书案才勉强稳住身子。
他终于明白为何李应的船队能畅通无阻地运送粮草,为何乌古敌烈部突然有了“均分田地”的底气——原来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梁山早已和他们勾连一气。
“殿下,”李应重新跪倒,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恭谨,“臣知殿下忧心忡忡,但只要有这五万精兵在,开京固若金汤。待退了辽军,臣定当亲自护送贞慧公主去耽罗岛完婚,绝不负殿下重托。”
“完婚……”王俣喃喃重复,忽然想起贞慧公主今早哭着说“只要能救国于难,无论嫁给谁,都无妨!”
此刻王俣却觉得她的哭声恍如隔世。
金缘不可置信地低头,看着自己胸口冒出的枪尖,奋力艰难回头,枪杆子窝在了李应的手中!
他想伸手抓住李应的衣袖,却感觉指尖的力气正顺着伤口迅速流失,喉间涌出的血沫让他发不出半点声音。
“咱李应,当年也是有扑天雕的绰号,也是个能杀人的汉子!”
李应恶狠狠地将枪杆再往前送了半寸,金缘的身体剧烈抽搐,素色的书生袍渐渐被鲜血浸透。
周围的文臣们发出惊恐的尖叫,有人转身就跑,却被李应身边的兵卒用长枪拦住去路。
“为什么……”金缘终于挤出半句话,瞳孔里映着李应冰冷的脸。
李应冷笑一声,猛地抽出长枪,血珠飞溅在雪地上,宛如绽放的红梅:“因为你知道的太多了。虽然郎君并不介意,但是,提前暴出来,显得咱李应没本事!”
他用靴尖踢开金缘手边的《高丽太祖实录》,“高丽太祖实录?呵呵,以后郎君那本实录里,咱李应不知道能不能留个名姓!”
金缘的视线渐渐模糊,却看见李应蹲下身,忽然凑近他耳边,声音低得只有两人能听见:“你该谢谢我,因为只有我,能满足你文官死谏的好名声!”
远处传来宫城的钟声,混着百姓的哭喊声。
金缘望着李应身影,“窃国之贼!窃国之……贼!”
李应站起身,用金缘的衣袍擦了擦枪头,转头丢给了身边鬼脸儿杜兴,低声道:“全部,杀了干净!这些垃圾,要在郎君来之前,清理干净!”
“是。”杜兴领命而去,靴底踩过金缘的血迹,在雪地上留下一串暗红的脚印。
李应抬头望向宫城,看见贞慧公主的銮驾正从宫门驶出,车帘掀开一角,露出半张惊恐的脸。
李应嘴角一笑,“如此美人,还是留给郎君享用吧,咱,没这么大的福分啊!”
雪又下起来了,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金缘的尸体上,很快盖住了他睁大的双眼。
李应望着漫天飞雪,忽然想起在离开仁川时,吴用在自己耳边说的话:“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该杀的人,就得杀。”
听着身后那些文臣的惨叫声,李应走到贞慧公主的銮驾前,拱手一礼,话也不说,直接进入宫城之内!
“好生凶恶的汉人!”侍女低声说道。
“闭嘴!”贞慧公主轻喝一声,“如今江山危难,唯有这般凶恶,才能救国于危难,那些书生,百无一用!”
宫城,殿内烛火摇曳,王俣的脸色比案上的青玉镇纸还要冷。
李应一脸兴奋的对着王俣拜道:“殿下!耽罗岛已经联合宋室那边的梁山,出兵五万来援!”
“五万?”王俣的声音里带着几分讥讽,“当年孤麾下二十万大军尚且不是女真敌手,区区五万……”
“殿下!是实打实的五万精兵,不算民夫、辅军的五万精兵!”李应抬头时眼底闪过精光。
王俣的手指在龙椅扶手上轻轻敲击,忽然听见殿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右拾遗胡宗旦跌跌撞撞冲进来,官服上溅着泥雪,还有一些未干的血迹,脸色惨白如纸:“殿下!臣弹劾李应!在宫城外擅自屠杀大臣!金缘大人与三十余位同僚,在宫外被李应尽数杀了!”
殿内瞬间死寂。王俣看着李应衣摆下缘,那里确实沾染了血色,想起金缘之前还在朝堂上慷慨陈词,此刻却已化作宫门外的一具尸体。
“这……”王俣紧盯着李应,他忽然觉得喉间发苦,“李应,你有何话说?”
李应缓缓起身,“回殿下,金缘等人拦在宫门外,说臣是‘祸国之贼’,更是放话,要带着殿下投降女真蛮夷之辈!”他忽然露出悲痛之色,“殿下也是熟读史书的,可知后汉赤壁之战故事?”
“诸君皆可降曹,唯主公不能!诸公降曹,还不失州郡之职,诸公降曹,唯一死耳!”王俣几乎本能的就想到了这句话,“难怪!难怪那厮要拦着孤求援!难怪要让孤自断臂膀!杀得好!”
胡宗旦猛地抬头:“休要血口喷人!金大人明明是……”
“够了!”王俣猛地拍案,他看着李应咽了一口唾沫,此时便是“杀得不好”,也只能是“杀得好”!
死人,无关好坏,活人才需要好坏!
李应向前半步,压低声音道:“殿下,粮草之事……”
王俣闭了闭眼,再睁开时已换上笑容:“爱卿放心,孤已命人打开国库,粮草器械明日便可送往军营。只是这五万精兵……”他顿了顿,“何时能到?”
“就在此刻。”李应直接抱拳拱手道,“兵马已经到了仁川港口,随时可以去往前线!只需殿下调兵文书!兵符令旗!”
胡宗旦猛地后退,几乎撞翻了身后的烛台:“调兵文书?兵符令旗?这是谋逆!”
李应冷笑一声:“右拾遗大人,没有调兵文书,没有兵符令旗,私下调兵,才是谋逆!”
“你那是借的梁山的兵,如何需要我家殿下的兵符令旗!”他忽然看向王俣,“殿下千万不可给啊,若是给了,梁山在咱们境内,那便是横行无忌,无法制约了啊!”
“若是不给,女真兵马一到,”李应眼睛一眯,闪现寒光,“怕是还有没有国境内,都两说!”
王俣只觉一阵眩晕,扶住书案才勉强稳住身子。
他终于明白为何李应的船队能畅通无阻地运送粮草,为何乌古敌烈部突然有了“均分田地”的底气——原来在他看不见的地方,梁山早已和他们勾连一气。
“殿下,”李应重新跪倒,声音里带着恰到好处的恭谨,“臣知殿下忧心忡忡,但只要有这五万精兵在,开京固若金汤。待退了辽军,臣定当亲自护送贞慧公主去耽罗岛完婚,绝不负殿下重托。”
“完婚……”王俣喃喃重复,忽然想起贞慧公主今早哭着说“只要能救国于难,无论嫁给谁,都无妨!”
此刻王俣却觉得她的哭声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