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锦 第219章 故人再见2
热门推荐:
质子摇身变帝王,诱哄我做正宫娘娘
年代:悠闲的日子
我在1980年搞开发
全民领主:从零开始创造大千世界
四合院一大宝儿
跟着郑吒混在主神空间
崩坏:我的青梅是梅比乌斯
谢邀,刚穿越就被发现了
重生之我是大佬小叔叔
“哥哥。”阿珩那颤抖的嘴唇不自觉就说出了这两个字。
她绝不可能认错。
可是,哥哥不是被师傅带走了吗,为什么他会变成齐国的贵族来南楚。到底在定西大战中发生了什么事?难道卿明推测错了,师傅并没有半路中从李竺手里截回哥哥和云家的人?
很多思绪在脑子里裹缠着,阿珩理不清。
既然理不清,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面去问——可是哥哥若也有难言之隐呢?哥哥若也是被胁迫的呢?贸然去问会不会给哥哥带来危险呢?
在高处守了大半夜,直到房间灯光熄灭,阿珩都没能下定决心。直到次日清晨,那房门又打开,阿珩看到哥哥阿珏缓步走出,指挥卫士搬运箱笼,他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威严与从容,似乎早已经不是曾经那个下不了床的少年。
顾不得这么多疑虑,阿珩决定跟踪哥哥。她轻巧地跟在队伍后面,一直等到阿珏前去都督府又出来。过不一时阿珏又回到莲花寺去,阿珩只得在寺门出手,装作一个乞丐撞向车马,掀开了车帘。
在那刹那间,阿珏的目光与阿珩交汇,神色中透露出一丝惊讶与复杂。但随即他恢复了平静,温和地吩咐前来捉拿阿珩的卫士:“不要伤害百姓。既然在佛前相遇,也是缘分,带她进去吧。”
卫士道:“我等奉命保护少卿,不好叫闲杂人等靠近。”
阿珏的语气依然温和,可目光却有些冷峻:“不要让我吩咐第二遍。”
那人脸色一变,只得放开了阿珩。
阿珩被引入莲花寺内部,她的心脏狂跳不止,她从没有这么不安过,明明眼前之人变得更强壮更安全,可她的不安却越来越明显。
及至到了佛前,阿珏叫人关上佛堂门,这才张开怀抱,对阿珩笑:“傻丫头,你长得这么高了!”
阿珩就哭了。
眼泪如同决堤的江海奔涌,她那不会哭的本事此刻全失了效。她一头扎到哥哥的怀里去,好似一下子就回到小时候似的,卸下了所有的负担、年纪、身份,此刻她只是阿珏的唯一妹妹。
哭够了,阿珩终于抬起头,哽咽着问:“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你去了哪里?云家的人呢?我师傅呢?你怎么会是齐国的贵族?”
阿珏轻轻拭去她的眼泪,眼神温柔而深邃,缓缓道:“事情复杂,非三言两语可道尽。你我兄妹重逢,该高兴,别哭了。”他轻轻擦去阿珩残留的眼泪,“咱们俩好好的,不正是母亲所期望的吗?”
提到母亲,阿珩那关于月离的问题就又浮上心头。她追问:“不管怎么样,我要知道那天的真相。母亲离世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阿珏沉默了片刻,深吸一口气,似乎在整理思绪,见阿珩绝不放过,他只得解释:“其实自打我们住进马蹄巷,关于你我身世的问题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怀。我一刻也没有放松去探明真相,哪怕母亲不讲,我也猜了个差不离。其实也无须多的证据,你拜师西林王后没多久,他就找到了我。”
“难怪对我学武的事情,你一再帮着我对母亲隐瞒,原来你已和他联系了?他知道你是他的儿子了?”阿珩很急迫。
“并没有,至少那时并没有。”阿珏坐在蒲团上,神思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马蹄巷,“我只是邀请他进来坐一坐,问一问你的近况。那时候,我既不知道他是西林王,也不知道他是我的生父。至于他是否知道我的身份,我不得而知。”
“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阿珩追问。
阿珏的眼光浮动在壁画上,仿佛那里刻着那日的情景:“那日,母亲一夜未归,我就知道出事了。我本想耐着性子再等一等,可窗外白光初曦好似炭火烧着我的心肺,于是我出门去找将军府的人求助。恰此时,他来了,他将我带到一处隐秘之地关起来,说自己还有事要办,让我等一等。”
“这一关,大概是三四天。几天后,我见到了防风先生,他同我一道被送往北齐某隐秘之地。我的身体在防风先生的照料下逐渐好转,也逐渐脱离了药物的控制。”
“这段时间里,我并不知定西发生了什么,连母亲的死讯,我都在之后才得知。防风先生休养好身体后,恰逢北齐政权更替,他因扶持乔妃的儿子而被重用,我也因他得缘,负责开辟茶马道,故而得你如今所见。”
“他为北齐效力?可他是南楚人。”阿珩不明白。
阿珏微微一笑:“往前百年,南楚北齐本是一家,他效忠谁,也问心无愧。更何况南楚皇帝抢了他心爱之人,郁郁多年,这选择也无可厚非吧。”
“不。”阿珩摇头,“他和师傅为南楚西北平安苦心多年,师傅也不会同意他去效忠北齐。”
“来不及的。”阿珏望着阿珩,眼中一片冷漠,“有件事我不得不告诉你——在定西大战结束后,在救出云二丰没多久,他便去世了。”
如同晴天响雷,阿珩难以置信地瞪着阿珏:“你说什么?师傅他——他不会死的!他告诉我他还有大事未完,他不可能会死的!”
阿珏沉声道:“孟远川去世后不久,他也驾鹤西去。防风先生用尽一切力量,依然无力回天。他的腿伤一直没好,病入骨髓,再加上连年奔波,早已油尽灯枯。若非一口气撑着救出了云二丰,恐怕早已倒下。”
“我不信。”阿珩眼眶泛红,声音颤抖:“我要去挖出他的骨头看一看。”
阿珏扶着阿珩的肩膀:“他一抹魂魄随火而去,烧尽了这些年的曲折。你要问他如今在哪里,其实答案就在你眼前。”
“眼前?”阿珩看着这佛堂。
“我们驻留在此,也是二丰先生的意思。他曾说,佛堂是灵魂安息之地,能洗净尘世纷杂。故而我以不孝子身份暗暗在此斋戒三日,并修起六角亭一座,座下即是他的骨灰。”
“我不信。”阿珩唯有喃喃这三个字。
“我知道你与他情分亦师亦父,我想他一定也不忍你见他痛苦归去,故而远离了你,救下了我们。阿珩,你应该放下悲伤继续前行,才是对他最好的告慰。”哥哥的声音在佛堂中如诗吟咏,悲伤的阿珩被这声音捆起来了。
“他没留下什么话吗?对我?他一点也不念我?”阿珩问。
阿珏叹了一声:“太过于思念,有时候反而闭口不言。临终前,他只叹了一句,说你本该是自由的,他不该拴住你。”
她绝不可能认错。
可是,哥哥不是被师傅带走了吗,为什么他会变成齐国的贵族来南楚。到底在定西大战中发生了什么事?难道卿明推测错了,师傅并没有半路中从李竺手里截回哥哥和云家的人?
很多思绪在脑子里裹缠着,阿珩理不清。
既然理不清,最好的办法就是直面去问——可是哥哥若也有难言之隐呢?哥哥若也是被胁迫的呢?贸然去问会不会给哥哥带来危险呢?
在高处守了大半夜,直到房间灯光熄灭,阿珩都没能下定决心。直到次日清晨,那房门又打开,阿珩看到哥哥阿珏缓步走出,指挥卫士搬运箱笼,他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着威严与从容,似乎早已经不是曾经那个下不了床的少年。
顾不得这么多疑虑,阿珩决定跟踪哥哥。她轻巧地跟在队伍后面,一直等到阿珏前去都督府又出来。过不一时阿珏又回到莲花寺去,阿珩只得在寺门出手,装作一个乞丐撞向车马,掀开了车帘。
在那刹那间,阿珏的目光与阿珩交汇,神色中透露出一丝惊讶与复杂。但随即他恢复了平静,温和地吩咐前来捉拿阿珩的卫士:“不要伤害百姓。既然在佛前相遇,也是缘分,带她进去吧。”
卫士道:“我等奉命保护少卿,不好叫闲杂人等靠近。”
阿珏的语气依然温和,可目光却有些冷峻:“不要让我吩咐第二遍。”
那人脸色一变,只得放开了阿珩。
阿珩被引入莲花寺内部,她的心脏狂跳不止,她从没有这么不安过,明明眼前之人变得更强壮更安全,可她的不安却越来越明显。
及至到了佛前,阿珏叫人关上佛堂门,这才张开怀抱,对阿珩笑:“傻丫头,你长得这么高了!”
阿珩就哭了。
眼泪如同决堤的江海奔涌,她那不会哭的本事此刻全失了效。她一头扎到哥哥的怀里去,好似一下子就回到小时候似的,卸下了所有的负担、年纪、身份,此刻她只是阿珏的唯一妹妹。
哭够了,阿珩终于抬起头,哽咽着问:“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你去了哪里?云家的人呢?我师傅呢?你怎么会是齐国的贵族?”
阿珏轻轻拭去她的眼泪,眼神温柔而深邃,缓缓道:“事情复杂,非三言两语可道尽。你我兄妹重逢,该高兴,别哭了。”他轻轻擦去阿珩残留的眼泪,“咱们俩好好的,不正是母亲所期望的吗?”
提到母亲,阿珩那关于月离的问题就又浮上心头。她追问:“不管怎么样,我要知道那天的真相。母亲离世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阿珏沉默了片刻,深吸一口气,似乎在整理思绪,见阿珩绝不放过,他只得解释:“其实自打我们住进马蹄巷,关于你我身世的问题就一直萦绕在我的心怀。我一刻也没有放松去探明真相,哪怕母亲不讲,我也猜了个差不离。其实也无须多的证据,你拜师西林王后没多久,他就找到了我。”
“难怪对我学武的事情,你一再帮着我对母亲隐瞒,原来你已和他联系了?他知道你是他的儿子了?”阿珩很急迫。
“并没有,至少那时并没有。”阿珏坐在蒲团上,神思有些恍惚,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马蹄巷,“我只是邀请他进来坐一坐,问一问你的近况。那时候,我既不知道他是西林王,也不知道他是我的生父。至于他是否知道我的身份,我不得而知。”
“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阿珩追问。
阿珏的眼光浮动在壁画上,仿佛那里刻着那日的情景:“那日,母亲一夜未归,我就知道出事了。我本想耐着性子再等一等,可窗外白光初曦好似炭火烧着我的心肺,于是我出门去找将军府的人求助。恰此时,他来了,他将我带到一处隐秘之地关起来,说自己还有事要办,让我等一等。”
“这一关,大概是三四天。几天后,我见到了防风先生,他同我一道被送往北齐某隐秘之地。我的身体在防风先生的照料下逐渐好转,也逐渐脱离了药物的控制。”
“这段时间里,我并不知定西发生了什么,连母亲的死讯,我都在之后才得知。防风先生休养好身体后,恰逢北齐政权更替,他因扶持乔妃的儿子而被重用,我也因他得缘,负责开辟茶马道,故而得你如今所见。”
“他为北齐效力?可他是南楚人。”阿珩不明白。
阿珏微微一笑:“往前百年,南楚北齐本是一家,他效忠谁,也问心无愧。更何况南楚皇帝抢了他心爱之人,郁郁多年,这选择也无可厚非吧。”
“不。”阿珩摇头,“他和师傅为南楚西北平安苦心多年,师傅也不会同意他去效忠北齐。”
“来不及的。”阿珏望着阿珩,眼中一片冷漠,“有件事我不得不告诉你——在定西大战结束后,在救出云二丰没多久,他便去世了。”
如同晴天响雷,阿珩难以置信地瞪着阿珏:“你说什么?师傅他——他不会死的!他告诉我他还有大事未完,他不可能会死的!”
阿珏沉声道:“孟远川去世后不久,他也驾鹤西去。防风先生用尽一切力量,依然无力回天。他的腿伤一直没好,病入骨髓,再加上连年奔波,早已油尽灯枯。若非一口气撑着救出了云二丰,恐怕早已倒下。”
“我不信。”阿珩眼眶泛红,声音颤抖:“我要去挖出他的骨头看一看。”
阿珏扶着阿珩的肩膀:“他一抹魂魄随火而去,烧尽了这些年的曲折。你要问他如今在哪里,其实答案就在你眼前。”
“眼前?”阿珩看着这佛堂。
“我们驻留在此,也是二丰先生的意思。他曾说,佛堂是灵魂安息之地,能洗净尘世纷杂。故而我以不孝子身份暗暗在此斋戒三日,并修起六角亭一座,座下即是他的骨灰。”
“我不信。”阿珩唯有喃喃这三个字。
“我知道你与他情分亦师亦父,我想他一定也不忍你见他痛苦归去,故而远离了你,救下了我们。阿珩,你应该放下悲伤继续前行,才是对他最好的告慰。”哥哥的声音在佛堂中如诗吟咏,悲伤的阿珩被这声音捆起来了。
“他没留下什么话吗?对我?他一点也不念我?”阿珩问。
阿珏叹了一声:“太过于思念,有时候反而闭口不言。临终前,他只叹了一句,说你本该是自由的,他不该拴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