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 第314章 孙仲谋是这世界上最靓的仔
热门推荐:
我冷若冰霜的青梅竟然爱吃醋
谍战代号:未亡人
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
缚剑狂雪
我真没想穿越呀
长生送葬:敲木鱼能继承亡者遗物
转生?异世界:我嘞魔幻世界
刚满18岁,系统终于来了
神之戒
“对中暑、拉肚子都管用!” 袁绮绮舀出半碗青蒿茶汤,晾了晾便举到唇边,一口喝下,动作干脆,没给旁人留插话的余地。
那孙瑜夫妻的脸霎时绷紧了。滕氏往前凑了半步,声音都带着颤:“夫人!哪能让您亲自试药?这种事让下人来就是,您千金之躯!”
话没说完,就被孙小妹的嗤笑打断:“嫂嫂就是太细谨!在石城这地界,空口说白话可没人信。我二嫂这是拿自个儿当凭据!”
正说着,听到院外一阵动静,院门口的卫士传话说,外头有人昏倒在日头底下。那汉子忽然跌跌撞撞,额头冒冷汗,手死死按着肚子,脸白得像张纸,咕咚就倒。
袁绮绮想亲自去看看情况。
孙瑜夫妻却制止道:“夫人有所不知!这地方的汉子们,平时爱跟官府作对。行事总透着股拧巴的理儿。”
县令贴告示征粮,他们偏把粮食藏进山洞,转头扛着野猪去邻县换盐,说: “山里的东西,凭啥给穿官服的?” 遇上天灾人祸,不等官府出马,这些人抄起扁担就来,救完往门槛上一坐,喝着糙酒说: “都是扛锄头的,见死不救要遭雷劈”。
县尉带着衙役巡街,他们揣着柴刀斜着眼看,嘴里骂骂咧咧 “狗拿耗子”;见有外乡商队货来货往,抄起家伙连人带货抢山里去。
总之,这地方的人不好相与。
“即便如此,也不能见死不救!”小葵赶紧端过刚晾温的茶汤,走到院门口,请侍卫递给那昏倒的汉子喝下。
那汉子迷迷糊糊中被人掐着人中喊醒,瞥了眼院中,执拗地摇头。
袁绮绮说:“这是救命的水!我是孙权之妻,无缘无故骗你作甚?”
那汉子看了一眼孙小妹等人,才半信半疑接过来,仰头灌了个底朝天,喉结滚动得像吞了块石头。
不过片刻,那汉子额头的冷汗消了,按肚子的手松了,他瞅着空碗愣了愣,猛地拍了下大腿,:“他娘的!这汤水下肚,舒坦多了!比城里老郎中开的苦药汤子管用十倍!前儿个李老三拉得直不起腰,喝这玩意儿没准能爬起来扛枪!”
那汉子已经站起身,向着院中袁绮绮等人的方向行礼:“多谢!”
孙瑜夫妇这才松了口气,对视一眼。
在石城这等拳头比道理硬的地方,袁夫人这碗亲自试饮的茶汤,说不定比冷冰冰的政令管用。
得知袁绮绮等人要沿长江逆流而上,前往丹阳郡的石城县,孙权心里终究是放不下。
“那地方素来难治,好几任县令都镇不住场面。”孙权几番想要将袁绮儿喊回。
好在孙权的堂哥孙瑜,现任丹阳太守,来信告诉孙权他将亲自赶往石城县主持局势,孙权这才如释重负,相信有孙小妹、凌统与孙瑜等人护着,袁绮儿在石城县小住几日,应当无碍。
可袁绮绮那篇议论,着实给了孙权直击心灵的一击。
孙权将那篇论及孙翊之死的文字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直看得满面涨红,泪湿眼角,后背沁出冷汗,心脏在胸腔里砰砰直跳。
但最让孙权哭笑不得的,是文末那句突来的表白:“在小袁心中,孙仲谋是这世界上最靓的仔。”
袁绮儿在一通议论说他不行之后,最后总结又说他行了?但议论最精华的是前面部分,分析孙翊的性格,分析大哥孙策的决策、决定以及规划,也有对孙权最中肯的评价。
孙权当然也想听好听话,尤其是袁绮儿说给他的好听话。
但,终于有一次机会让他听到袁绮儿心底的剖白,他正是求之不得。
她说得对,一针见血。当年孙权初掌江东,根基未稳,内忧外患缠身,满心希望三弟孙翊能为自己分忧,才将丹阳这等要地交给孙翊。
可结局,是孙权事前万万没料到的。
孙权何尝不知三弟孙翊与大哥孙策一样,作风勇猛,彪悍豪爽,这些年也培植了些亲信。只是大哥孙策临终将江东六郡托付于孙权,老臣们自然归于孙权麾下,没有转而去辅佐孙翊镇守丹阳的道理。
这悲剧,是性格所致,也是江东当时内忧外患的直接写照。
其实何止孙翊,他孙权这些年,又何尝不是在刀尖上讨生活?孙权所经历的刺杀、埋伏与战争,未必比大哥孙策和三弟孙翊少,不过是孙权履步维艰,侥幸脱身,才活到今日罢。
孙权提笔回信,信纸边缘被指节碾出褶皱,墨迹里凝着未干的沉郁:“小袁笔下的字,可谓锋利,与当年丹阳的血一样触目。”
那笔锋忽然加重,似乎要划破纸背。
“三弟的暴躁个性,我岂会不知?让他去丹阳,原想让他在历练里磨磨性子,在独当一面中学会沉稳,谁料……”
墨迹顿了顿,晕成一小团黑。
“小袁说我事前预料不及,说得对。那年征黄祖,我总想着为父报仇向西进取,没算到背后的人心能毒到这个地步。一失足成千古恨!边鸿的刀,妫览的笑,一直提醒着我这世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些年,我如履薄冰。大哥的死,三弟的死,无时无刻不在警醒我,未来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我作为家中唯一的成年男子,肩上担着的,是何等分量!”
落款处的 “权” 字,最后一笔拖得老长,像道正在努力愈合的伤口。
这或许是孙权和袁绮绮夫妻俩这么多年来,最深刻、最不掩饰的一次探讨。
袁绮绮在数百里外,以笔墨叩问孙权这个政治家内心的情感与权术博弈。而孙权心中那从未向人袒露的角落,有关三弟与大哥的死带来的痛心,那手足受损不可复的惨痛,以及这些突发事件如何给他制造机会,将他推上江东之主的位置,逼他变得更强大 —— 终于被触及。
若孙权多疑而脆弱,此刻怕是早已恼羞成怒;若他感情用事,也难免因这份剖析而受伤。
但孙权更多的,是从正面看待袁绮绮这份洞悉政事的才能,相信袁绮绮对他的感情:“绮儿终究与别人不一样!她不是在指责我!是借古鉴今的笔法。她是因为爱我,担忧我。”
那孙瑜夫妻的脸霎时绷紧了。滕氏往前凑了半步,声音都带着颤:“夫人!哪能让您亲自试药?这种事让下人来就是,您千金之躯!”
话没说完,就被孙小妹的嗤笑打断:“嫂嫂就是太细谨!在石城这地界,空口说白话可没人信。我二嫂这是拿自个儿当凭据!”
正说着,听到院外一阵动静,院门口的卫士传话说,外头有人昏倒在日头底下。那汉子忽然跌跌撞撞,额头冒冷汗,手死死按着肚子,脸白得像张纸,咕咚就倒。
袁绮绮想亲自去看看情况。
孙瑜夫妻却制止道:“夫人有所不知!这地方的汉子们,平时爱跟官府作对。行事总透着股拧巴的理儿。”
县令贴告示征粮,他们偏把粮食藏进山洞,转头扛着野猪去邻县换盐,说: “山里的东西,凭啥给穿官服的?” 遇上天灾人祸,不等官府出马,这些人抄起扁担就来,救完往门槛上一坐,喝着糙酒说: “都是扛锄头的,见死不救要遭雷劈”。
县尉带着衙役巡街,他们揣着柴刀斜着眼看,嘴里骂骂咧咧 “狗拿耗子”;见有外乡商队货来货往,抄起家伙连人带货抢山里去。
总之,这地方的人不好相与。
“即便如此,也不能见死不救!”小葵赶紧端过刚晾温的茶汤,走到院门口,请侍卫递给那昏倒的汉子喝下。
那汉子迷迷糊糊中被人掐着人中喊醒,瞥了眼院中,执拗地摇头。
袁绮绮说:“这是救命的水!我是孙权之妻,无缘无故骗你作甚?”
那汉子看了一眼孙小妹等人,才半信半疑接过来,仰头灌了个底朝天,喉结滚动得像吞了块石头。
不过片刻,那汉子额头的冷汗消了,按肚子的手松了,他瞅着空碗愣了愣,猛地拍了下大腿,:“他娘的!这汤水下肚,舒坦多了!比城里老郎中开的苦药汤子管用十倍!前儿个李老三拉得直不起腰,喝这玩意儿没准能爬起来扛枪!”
那汉子已经站起身,向着院中袁绮绮等人的方向行礼:“多谢!”
孙瑜夫妇这才松了口气,对视一眼。
在石城这等拳头比道理硬的地方,袁夫人这碗亲自试饮的茶汤,说不定比冷冰冰的政令管用。
得知袁绮绮等人要沿长江逆流而上,前往丹阳郡的石城县,孙权心里终究是放不下。
“那地方素来难治,好几任县令都镇不住场面。”孙权几番想要将袁绮儿喊回。
好在孙权的堂哥孙瑜,现任丹阳太守,来信告诉孙权他将亲自赶往石城县主持局势,孙权这才如释重负,相信有孙小妹、凌统与孙瑜等人护着,袁绮儿在石城县小住几日,应当无碍。
可袁绮绮那篇议论,着实给了孙权直击心灵的一击。
孙权将那篇论及孙翊之死的文字翻来覆去看了许多遍,直看得满面涨红,泪湿眼角,后背沁出冷汗,心脏在胸腔里砰砰直跳。
但最让孙权哭笑不得的,是文末那句突来的表白:“在小袁心中,孙仲谋是这世界上最靓的仔。”
袁绮儿在一通议论说他不行之后,最后总结又说他行了?但议论最精华的是前面部分,分析孙翊的性格,分析大哥孙策的决策、决定以及规划,也有对孙权最中肯的评价。
孙权当然也想听好听话,尤其是袁绮儿说给他的好听话。
但,终于有一次机会让他听到袁绮儿心底的剖白,他正是求之不得。
她说得对,一针见血。当年孙权初掌江东,根基未稳,内忧外患缠身,满心希望三弟孙翊能为自己分忧,才将丹阳这等要地交给孙翊。
可结局,是孙权事前万万没料到的。
孙权何尝不知三弟孙翊与大哥孙策一样,作风勇猛,彪悍豪爽,这些年也培植了些亲信。只是大哥孙策临终将江东六郡托付于孙权,老臣们自然归于孙权麾下,没有转而去辅佐孙翊镇守丹阳的道理。
这悲剧,是性格所致,也是江东当时内忧外患的直接写照。
其实何止孙翊,他孙权这些年,又何尝不是在刀尖上讨生活?孙权所经历的刺杀、埋伏与战争,未必比大哥孙策和三弟孙翊少,不过是孙权履步维艰,侥幸脱身,才活到今日罢。
孙权提笔回信,信纸边缘被指节碾出褶皱,墨迹里凝着未干的沉郁:“小袁笔下的字,可谓锋利,与当年丹阳的血一样触目。”
那笔锋忽然加重,似乎要划破纸背。
“三弟的暴躁个性,我岂会不知?让他去丹阳,原想让他在历练里磨磨性子,在独当一面中学会沉稳,谁料……”
墨迹顿了顿,晕成一小团黑。
“小袁说我事前预料不及,说得对。那年征黄祖,我总想着为父报仇向西进取,没算到背后的人心能毒到这个地步。一失足成千古恨!边鸿的刀,妫览的笑,一直提醒着我这世上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这些年,我如履薄冰。大哥的死,三弟的死,无时无刻不在警醒我,未来每一步都要小心翼翼。我作为家中唯一的成年男子,肩上担着的,是何等分量!”
落款处的 “权” 字,最后一笔拖得老长,像道正在努力愈合的伤口。
这或许是孙权和袁绮绮夫妻俩这么多年来,最深刻、最不掩饰的一次探讨。
袁绮绮在数百里外,以笔墨叩问孙权这个政治家内心的情感与权术博弈。而孙权心中那从未向人袒露的角落,有关三弟与大哥的死带来的痛心,那手足受损不可复的惨痛,以及这些突发事件如何给他制造机会,将他推上江东之主的位置,逼他变得更强大 —— 终于被触及。
若孙权多疑而脆弱,此刻怕是早已恼羞成怒;若他感情用事,也难免因这份剖析而受伤。
但孙权更多的,是从正面看待袁绮绮这份洞悉政事的才能,相信袁绮绮对他的感情:“绮儿终究与别人不一样!她不是在指责我!是借古鉴今的笔法。她是因为爱我,担忧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