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 第316章 曹操偷看孙权的家书
热门推荐:
我冷若冰霜的青梅竟然爱吃醋
谍战代号:未亡人
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
缚剑狂雪
我真没想穿越呀
长生送葬:敲木鱼能继承亡者遗物
转生?异世界:我嘞魔幻世界
刚满18岁,系统终于来了
神之戒
与袁绮儿通信,听她讲旅途见闻,成了孙权这段日子里的精神慰藉。
孙权总会把袁绮儿的来信反复看后,放在军帐案头,不像其他情报看完就丢进火盆 。这些亲笔手书的故事与小纸条,既是夫妻家书,也算得是她写给自己的情书。
孙权还想等曹操撤兵、自己凯旋,把这些书信带回建业城,存进将军府的书馆里。只是眼下这些书信不能随身携带,怕风吹日晒揉烂了,被汗水雨水浸湿了。
可即便护卫再严密,军帐里也藏着曹操的眼线,还有些想讨好曹操的人。他们瞅准机会,趁孙权和亲卫不在,钻了空子,把案头的书信全偷了去,赶着新鲜给曹操送了过去。
曹操再一次接到这探子如获至宝般送过来的信件,他本来满怀期待,以为这是孙权的兵防图,或是最新的军报信息,结果是几封孙权与妻的家书!
算了,曹操不激动,暂且将孙权收到的家书看过再说。
曹操知道孙权家袁夫人去周边游历了,心里叹道:“袁丫头胆子真不小!江东地界,离了孙权和军队驻守的地方,哪有什么绝对的安全?这丫头是动真格的?”
直到看到那几篇 “小袁游记”,尤其是写做臭豆腐、吃臭豆腐的段落,曹操竟看馋了,直咽口水:
“这么说,孙权上次送来的那东西不仅能吃,还是道美味?是不是就按这法子做的?”
行行行,这就把军中的伙夫喊来,按照这个法子做出来试一试。
曹操吞了口水,想象着那袁丫头把废旧的东西不能再吃的食物,经过巧妙加工,变成了一道美味,这在当地百姓和军士中间会增加如何神奇的效果。
“袁丫头聪明,知道怎么为自己攒声望!可惜啊,袁术当年要是晚些死,丫头那时也长大了,或许又是另一番光景。”
曹操庆幸袁术死的早,当年袁丫头还小,没长成。 “所以便宜了这孙老二!” 曹操能想得到孙权收到这些家书时,一边看一边笑的不值钱的模样。
曹操懂啊,孙权在袁丫头这里得到的是超脱于男女之爱、男女之欢的那种满足和幸福感。
即便她人不在身边,单凭这一封封书信,孙权心里也会踏实又满足。
当然,曹操也看到了袁绮绮那篇议论孙翊之死的文字。
曹操前头看得有多轻松,后面就有多紧张,他那浑身毛孔都起了鸡皮疙瘩:“这丫头怕不是谋士的灵魂,披了副女儿家的皮囊!”
曹操认为这篇文章中,袁丫头剖析事件的精准度,分析因果、谈论利弊的能力,比起郭嘉、荀彧、贾诩、陈宫,也未必差多少。
尤其是当他看到文章当中议论孙翊和孙策的性格作风、孙权的优点,以及孙权这些年为何能够成功的坐稳江东,曹操正是紧张得一颗心,怦怦直跳。
可看到文末那句 “在小袁心中,孙仲谋是这世界上最靓的仔”,曹操突然哈哈大笑,先前的紧张和对敌方阵营聪明人的忌惮,一下子消散了:“终究还是个痴情女儿啊!”
曹操也承认,当世年轻人里,孙权的确算得上号人物:“袁丫头喜欢孙老二,眼里只有他,倒也算是女才男貌很登对。”
探子们冒死偷来的信,曹操最后只分享出个做臭豆腐的法子,其余书信都原封不动收在了案头。
“这可是镇江老辕的亲笔游记!” 以曹操的眼光来评价,这也是挺值钱的原稿。
这边,孙权忙完军务,回头翻找案头的家信,却一封都没了。
孙权终于明白遭贼了,一边安排人手日夜加强巡视,排查形迹可疑之人,一边给袁绮绮写回信:“此前你我来往的书信竟被人偷走!真是可惜,可惜。”
至于偷信的人究竟是谁?这些亲笔书信此刻在谁的案头?孙权用脚趾头想也该知道。
这些年交锋下来,曹操对孙权的忌惮与监视,早已到了事无巨细令人发指的地步。
曹操固然认可孙权是个人才、是个对手,心里却始终横着一坨石头,孙权与刘备的联合抗曹。
尽管这些年曹操跟孙权打仗没有占到绝对的便宜,甚至在曹操和孙权打仗的同时,那刘备还找着机会做大做强,曹操仍然选择坚持死磕孙权,连离间计反间计之类的都懒得用!
孙权和刘备已成姻亲关系,孙权帮刘备选了一个温柔和善的妻子,此刻正在荆州大后方帮刘备养儿子。
每当和孙权之间的战事陷入胶着,迟迟没有进展,或是双方互有伤亡的时候,曹操也免不得陷入困惑和无奈,进不得半分,退了又可惜,就如此眼睁睁看着益州局势的变化,更加显得他鞭长莫及。
所以曹操和孙权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很微妙,曾经也有你死我活的凶残较量,也有英雄相惜的敬佩之情,更有这世事无奈造化弄人的无力感。
只不过如今曹操身边,那些谋士们死的死,退的退,随着曹操权力欲望的膨胀,随着曹操和皇帝陛下关系的日渐恶劣,曹操身边的贾诩,程昱等人,还有逐渐冒出头来的司马懿,他们越来越审时度势,不是为了曹操的目的和利益而展现智慧,而是为了自保而启动那机智的大脑。
至于曹操和孙权之间的战争,至于他们俩有没有必要鹬蚌相争,乃至便宜了刘备在蜀地一路高歌,甚至没有人为此发声。
其实程昱曾在当年刘备投靠曹操期间提出过处理建议,认为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建议曹操尽早采取行动,但曹操未采纳。
后来在刘备与孙权联姻之后,和孙权互为羽翼,据长江天险而抵抗曹操,孙权死死守住合肥一线和路口一带,刘备留下关羽和张飞守襄阳,刘备本人则带领一部分兵马前往益州。像这样的动向,作为顶级谋士的曹操智囊团们应该是有所警觉的。
实话说,警觉归警觉,他们或许也和曹操一样,也有深感无力的时候。即便投入大量的兵力部署,也不能保证能够取得胜利。
曹操这一方面对的困局,是孙刘已经结成了联盟。孙权和刘备都是老奸巨猾,老谋深算讲政治的人物。纵然刘备和孙权并不是坚不可摧的联盟,不过秉着是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了利益暂且抱团,就因惧怕被他曹操吞并,这两个自认弱势的枭雄才拧成一股绳,成了哽在曹操心头的石头。
曹操所以巴不得在孙权身边安插八双眼睛,甚至动过嫁女儿过去的念头。
孙权总会把袁绮儿的来信反复看后,放在军帐案头,不像其他情报看完就丢进火盆 。这些亲笔手书的故事与小纸条,既是夫妻家书,也算得是她写给自己的情书。
孙权还想等曹操撤兵、自己凯旋,把这些书信带回建业城,存进将军府的书馆里。只是眼下这些书信不能随身携带,怕风吹日晒揉烂了,被汗水雨水浸湿了。
可即便护卫再严密,军帐里也藏着曹操的眼线,还有些想讨好曹操的人。他们瞅准机会,趁孙权和亲卫不在,钻了空子,把案头的书信全偷了去,赶着新鲜给曹操送了过去。
曹操再一次接到这探子如获至宝般送过来的信件,他本来满怀期待,以为这是孙权的兵防图,或是最新的军报信息,结果是几封孙权与妻的家书!
算了,曹操不激动,暂且将孙权收到的家书看过再说。
曹操知道孙权家袁夫人去周边游历了,心里叹道:“袁丫头胆子真不小!江东地界,离了孙权和军队驻守的地方,哪有什么绝对的安全?这丫头是动真格的?”
直到看到那几篇 “小袁游记”,尤其是写做臭豆腐、吃臭豆腐的段落,曹操竟看馋了,直咽口水:
“这么说,孙权上次送来的那东西不仅能吃,还是道美味?是不是就按这法子做的?”
行行行,这就把军中的伙夫喊来,按照这个法子做出来试一试。
曹操吞了口水,想象着那袁丫头把废旧的东西不能再吃的食物,经过巧妙加工,变成了一道美味,这在当地百姓和军士中间会增加如何神奇的效果。
“袁丫头聪明,知道怎么为自己攒声望!可惜啊,袁术当年要是晚些死,丫头那时也长大了,或许又是另一番光景。”
曹操庆幸袁术死的早,当年袁丫头还小,没长成。 “所以便宜了这孙老二!” 曹操能想得到孙权收到这些家书时,一边看一边笑的不值钱的模样。
曹操懂啊,孙权在袁丫头这里得到的是超脱于男女之爱、男女之欢的那种满足和幸福感。
即便她人不在身边,单凭这一封封书信,孙权心里也会踏实又满足。
当然,曹操也看到了袁绮绮那篇议论孙翊之死的文字。
曹操前头看得有多轻松,后面就有多紧张,他那浑身毛孔都起了鸡皮疙瘩:“这丫头怕不是谋士的灵魂,披了副女儿家的皮囊!”
曹操认为这篇文章中,袁丫头剖析事件的精准度,分析因果、谈论利弊的能力,比起郭嘉、荀彧、贾诩、陈宫,也未必差多少。
尤其是当他看到文章当中议论孙翊和孙策的性格作风、孙权的优点,以及孙权这些年为何能够成功的坐稳江东,曹操正是紧张得一颗心,怦怦直跳。
可看到文末那句 “在小袁心中,孙仲谋是这世界上最靓的仔”,曹操突然哈哈大笑,先前的紧张和对敌方阵营聪明人的忌惮,一下子消散了:“终究还是个痴情女儿啊!”
曹操也承认,当世年轻人里,孙权的确算得上号人物:“袁丫头喜欢孙老二,眼里只有他,倒也算是女才男貌很登对。”
探子们冒死偷来的信,曹操最后只分享出个做臭豆腐的法子,其余书信都原封不动收在了案头。
“这可是镇江老辕的亲笔游记!” 以曹操的眼光来评价,这也是挺值钱的原稿。
这边,孙权忙完军务,回头翻找案头的家信,却一封都没了。
孙权终于明白遭贼了,一边安排人手日夜加强巡视,排查形迹可疑之人,一边给袁绮绮写回信:“此前你我来往的书信竟被人偷走!真是可惜,可惜。”
至于偷信的人究竟是谁?这些亲笔书信此刻在谁的案头?孙权用脚趾头想也该知道。
这些年交锋下来,曹操对孙权的忌惮与监视,早已到了事无巨细令人发指的地步。
曹操固然认可孙权是个人才、是个对手,心里却始终横着一坨石头,孙权与刘备的联合抗曹。
尽管这些年曹操跟孙权打仗没有占到绝对的便宜,甚至在曹操和孙权打仗的同时,那刘备还找着机会做大做强,曹操仍然选择坚持死磕孙权,连离间计反间计之类的都懒得用!
孙权和刘备已成姻亲关系,孙权帮刘备选了一个温柔和善的妻子,此刻正在荆州大后方帮刘备养儿子。
每当和孙权之间的战事陷入胶着,迟迟没有进展,或是双方互有伤亡的时候,曹操也免不得陷入困惑和无奈,进不得半分,退了又可惜,就如此眼睁睁看着益州局势的变化,更加显得他鞭长莫及。
所以曹操和孙权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很微妙,曾经也有你死我活的凶残较量,也有英雄相惜的敬佩之情,更有这世事无奈造化弄人的无力感。
只不过如今曹操身边,那些谋士们死的死,退的退,随着曹操权力欲望的膨胀,随着曹操和皇帝陛下关系的日渐恶劣,曹操身边的贾诩,程昱等人,还有逐渐冒出头来的司马懿,他们越来越审时度势,不是为了曹操的目的和利益而展现智慧,而是为了自保而启动那机智的大脑。
至于曹操和孙权之间的战争,至于他们俩有没有必要鹬蚌相争,乃至便宜了刘备在蜀地一路高歌,甚至没有人为此发声。
其实程昱曾在当年刘备投靠曹操期间提出过处理建议,认为刘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建议曹操尽早采取行动,但曹操未采纳。
后来在刘备与孙权联姻之后,和孙权互为羽翼,据长江天险而抵抗曹操,孙权死死守住合肥一线和路口一带,刘备留下关羽和张飞守襄阳,刘备本人则带领一部分兵马前往益州。像这样的动向,作为顶级谋士的曹操智囊团们应该是有所警觉的。
实话说,警觉归警觉,他们或许也和曹操一样,也有深感无力的时候。即便投入大量的兵力部署,也不能保证能够取得胜利。
曹操这一方面对的困局,是孙刘已经结成了联盟。孙权和刘备都是老奸巨猾,老谋深算讲政治的人物。纵然刘备和孙权并不是坚不可摧的联盟,不过秉着是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为了利益暂且抱团,就因惧怕被他曹操吞并,这两个自认弱势的枭雄才拧成一股绳,成了哽在曹操心头的石头。
曹操所以巴不得在孙权身边安插八双眼睛,甚至动过嫁女儿过去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