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 > 第321章 乱世养猪指南

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 第321章 乱世养猪指南

    其实袁绮绮心里还有规划,等离开丹阳郡石城县后,她还想再往西去,到鄂州看看。但孙权的来信,字里行间有想她回去的意思。

    袁绮绮掰着指头,她与孙权已有两三个月未见,时间不算短了。可正是这趟从庐江县舒城县到丹阳石城县的行程,让她生出了许多不一样的感触。

    她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真切瞧见了一千多年前东汉末年,那些饱经战乱的百姓过着怎样的日子。

    从前在文学史里读三曹父子的诗歌:“瓮中无斗储,发箧无尺缯”“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富人食稻与粱”“贫子食糟与糠”总觉得这些诗作已将彼时百姓的苦难写尽了。

    袁绮绮也是亲眼见了才明白,曹氏三父子终究是站在统治阶层,怀着建功立业的壮志,看众生如蝼蚁罢了。

    袁绮绮没有那般热血沸腾的一统天下之志,她只是想走进百姓中去,想实实在在做点什么。

    她以前从没做过臭豆腐,不过是听说过程需要发酵、要卤化;她在现代生活里也没食用过青蒿草来治疗拉肚子,更没亲手养过母猪、照料过小猪仔。

    但这些事她都一件一件地亲手尝试,且做得不错。

    “世人总说乱世出英豪,大抵是这混乱世道逼得人活不下去,才把常人逼成了英雄!”可英雄终究只是少数,更多的芸芸众生,不过是在乱世里蹉跎生命,或饿或冻,无声无息地没了。

    袁绮绮之所以还想去鄂州江夏一带,是因为湖北的气候与日照适合种棉花。

    东汉末年处于小冰期,气候呈现显着降温态势,年平均温度较西汉低约两度,致使部分物种难以存活。

    因气温下降,冰川融水、河流径流及海平面均呈下降趋势,水蒸气生成不足,降水亦大幅减少,影响农作物生长。

    同时,极端天气频发,冰雹、暴雪、旱涝等灾害常见,严重冲击农业,导致粮食绝收、饥荒蔓延。

    饥荒又削弱百姓抵抗力,加之防疫落后,瘟疫肆虐,形成灾害连锁反应,加剧社会动荡与人口锐减。

    “气候的问题,我改变不了。但如果能推广棉花种植,能让更多的老百姓在冬天可以抵御严寒。”

    这些日子里,袁绮绮所处的生活条件比从前差了太多,即便大家处处留意,也难免日晒雨淋,偏她又爱亲力亲为。

    连孙尚香都常说她:“够啦!看把你手磨的,戴那破手套也不管用!” 等到她二哥再次握着这双手时,岂不心疼死了?

    袁绮绮自己倒不觉得。

    孙尚香看着猪圈里一群小猪娃左拱右拱,哎,她堂堂江东小郡主历来威风凛凛,也有提剑守猪舍的这一天:

    “差不多了,咱这趟出来收获够多了。你把养猪的法子细细记在《小袁游记》里就是!这次我们可得学聪明点!你别只给二哥一个人看啊。像那臭豆腐的做法、养猪的窍门、青蒿茶的方子,都能编成书册卖出去。你是谁?是镇江老辕啊!忘了你这双手是写故事挣大钱的?天下多少人等着看你写的新鲜故事呢。”

    总不能一直耗在乡间野里研究百姓的日常吧?

    袁绮绮很听劝,认认真真把这几日亲自饲养公猪、母猪、小猪仔的心得写进游记里。

    小袁游记——乱世养猪指南:

    “中国饲养生猪的历史能追溯到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公元前七千年左右,黄河流域的先民就已开始驯养野猪。

    “养猪本就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为了食用。到了大汉朝,舍饲与放牧相结合的饲养方式渐渐替代了单纯的放牧,地方官劝课农桑时,还会倡导农户养 “一猪、雌鸡四头”。

    “古人造字也有意思,宝盖头下有 “猪” 才叫 “家”,想来是把猪养在屋里,有了稳定的生计,才算成了 “家”。”

    袁绮绮不但写夏秋时节在猪舍外搭藤架种瓜果,遮荫降温,冬天盖棚饲养,定期驱虫,还着重介绍了母猪饲养与产仔大全。

    “选母猪要挑腰宽臀圆、乳头多的(奶水足、能护崽)。日常喂料可以粗细搭配:春耕时拌豆饼、糠麸,催它长膘;秋收后掺些糟糠、冬瓜,既能开胃又能催奶。天热时往食里掺些青蒿汁,防中暑拉肚子;天冷了就煮点热汤,拌些油渣,好让它攒力气。猪草是很容易得的,多来自田野山间与农家种植作物。常见的有苜蓿、苦菜、马齿苋,还有萝卜缨、水芹、豆叶等,多搭配糠麸或泔水,也可为猪儿们提供口粮。

    “母猪生崽多在半夜,先听见它低低哼叫,接着后腿分开,第一个崽就裹着胎衣出来了。这时别慌,需要人动手轻轻把胎衣撕开,用干净布擦去崽嘴里的黏液,再倒提后腿抖一抖,让它把喉咙里的羊水吐出来。这一步最关键,慢了崽容易憋死。生一个,就往母猪乳头边放一个,让它自己舔干崽身上的毛……”

    很难想象,若有一日曹操身边的探子费尽心力,再次偷到了袁绮绮与孙权的家书,打开一看,竟是袁绮儿兢兢业业养猪篇:那江东第一夫人对待母猪就像对待孙家宗室的孩子们,又细心又耐心的模样。

    “你对它好,它就给你多生崽、生壮崽。一家老小全年的肉食,过冬的油脂,全在这猪圈里呢!”

    袁绮绮为了把如何养猪写得生动有趣,逼迫大脑一直工作到大半夜,直写得脸颊通红,手里的羊毫笔还在 “唰唰” 游走,嘴里还念念有词:“忘了写哦!母猪下奶要加通草……”

    给人多么专业的错觉。

    旁边的小葵丫头早熬不住了,那脑袋一点一点像啄米的鸡,趴在矮凳上睡得口水直流。

    房门口,凌统带着亲卫杵得像桩子。凌统早知道袁夫人有夜里动笔的习惯,曾经几次劝说。袁夫人只是回答:“白天我得四处瞧瞧,收集资料和素材。夜深人静的时候,正是我文思泉涌的创作时间。你们都不要出声,不然我写到一半写不下去,找你们麻烦哦。”

    凌统没辙,只能认了。

    而小葵丫头又是个熬不住的人,入夜没多久,灯光烛火一晃,房间里安静,袁夫人在灯下写字,小葵丫头睡得更快。凌统也三番五次的跟小葵说:“你要是熬不住,你早点歇息,我会带领亲卫十二个时辰保护袁夫人!”

    小葵也不听:“我守我的,累了我就睡会儿,但总不是要在夫人身边!万一夫人需要个啥的,还让你们几个大男人来伺候,这可不行。”

    没法。

    得,一个比一个犟。

    凌统摸着腰间的刀,心里直叹气。自打上次遇刺,他全身的神经就没松过,白天跟着跑东跑西干体力活,夜里还得竖着耳朵守夜,偏这几位没一个让人省心。郡主孙尚香性子烈,想干啥谁也拦不住;袁夫人看着温和,认准的事八头牛也拉不回;就连小葵,看着软乎乎的,也是个硬性子。

    凌统正是强打精神,亲卫贴耳禀报:“都尉,远处传来越来越近的马蹄声,离这里五里远。”

    凌统握紧刀柄,示意亲卫们一级戒备队形。

    等那一队轻骑来到这乡间茅屋,一身玄色夜行衣翻身下马,在月光下泛着冷光,不是孙权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