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 第324章 不如大家一起竞标咯
热门推荐:
我冷若冰霜的青梅竟然爱吃醋
谍战代号:未亡人
问鼎:从一等功臣到权力巅峰
缚剑狂雪
我真没想穿越呀
长生送葬:敲木鱼能继承亡者遗物
转生?异世界:我嘞魔幻世界
刚满18岁,系统终于来了
神之戒
顺着长江水越往东走,景致越发开阔。
江边的芦苇荡铺成白茫茫一片,风过时像翻涌的雪浪,惊起成群的水鸟,翅膀拍打的声音传到了半里地外。
远处堤坝上,由民夫们和士卒们组成的施工队伍正在弯腰夯土,加筑战后防御工事,夯歌一声声撞在水面上,“嘿哟、嘿哟” 的号子混着江涛声,倒比军中的鼓点更显得有韧劲。
掐着饭点前来送饭的孩童趴在堤岸的草坡上,举着芦苇杆模仿士兵的样子,被身后的母亲拽起来,往手里塞了个刚蒸好的米糕。
“最近我收到了许多军报!那刘备趁我江东和曹操打仗无暇西顾之机,凭着他那套假仁假义收买人心的手段,甚至在益州牧刘璋身边早已安插好了内应,已经顺利拿下了涪城,且又召集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沿长江而上,与刘备会合,将大举进攻雒城。雒城乃是成都的咽喉门户,雒城若失,整个蜀地便尽在刘备的掌握之中了。”
当暮色漫过濡须坞的堤坝时,孙权携袁绮绮立在坡上,夹着浪花的湖风掀动她的裙裾,也吹起他的银色披风。
营地已垒起连绵军帐,骑兵将战马拴在木桩,正擦拭玄甲上的尘垢;步兵围着篝火打理戈矛,火星溅在甲叶上明灭。江岸边水师战船锚链紧扣,桨手们裹着毡毯打盹。
军中主簿功曹等文臣在帐内点烛核籍,武将等则再次巡营。
远处山影如黛如墨,浪涛裹着暮色尽情奔涌,田垄里归耕的农人扛着锄头,在这天色中凝成墨点。
孙权抬手遥指合肥方向,袁绮绮却望着田埂上袅袅升起的炊烟,两人衣角相触,在壮阔江山里,藏着一丝悄然的温软,也宽慰着孙权的苦恼和愤恨。
这刘备之前说得好好的是盟友,但这个盟友历来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说好一起打曹操,可打曹操的主力都是孙权;说好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刘备得了蜀地就还荆州,可刘备却留下那骄傲且盛气凌人的关羽守在荆州江陵。
孙权怎么办?
江陵这个地方对于江东、对于孙权来说太重要了。它不仅仅是当年周瑜辛辛苦苦打了一年,甚至因此身负箭伤,才拿下的重要城池,更是顺长江而下突袭整个江东的缺口。
关羽若不撤走江陵,那就说明刘备的野心不仅仅在于拿下益州,他还图谋着沿江而下吞掉江东。只有让江陵、让整个荆州落在孙权的手中,孙权才能睡上几个安稳觉。
这就是乱世英雄之间的逐鹿,讲武德,又不讲武德。
袁绮绮看着脚下这土地,白日里劳作的百姓们正趁着月色拾掇农具,远处百姓茅屋的窗缝里漏出昏黄的光,混着几声犬吠,倒让这浩荡磅礴的纷争时代,沾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关于孙权的苦恼,袁绮绮早就明白其中的最关键。只是这世人都看重一个名声,孙权得等机会,不然那刘备总得了好处,还让孙权背了骂名。
孙刘既然成了联盟,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背弃盟友,乃至背刺盟友,是要被人诟病的,这对于“成大事者招揽天下英雄尽皆为我所用”的英雄形象是不利的。
若是此刻,孙权和曹操一仗打完,彼此消停,各派一支军队对准益州:曹操派一支军队过关中入汉中,震慑刘备;孙权也派遣部队绕过荆州关羽的防地,直奔益州,与周瑜那五千部队会合,刘备再大的胃口也吃不下益州。
但是刘备表面上和孙权还是盟友,还没有翻脸,孙权怎么能派兵前去对付刘备呢?只能说是去帮刘备打仗,怕刘备在益州吃亏嘛!
“奋威将军孙瑜有谋略而不激进,且与周公瑾素来投契,派他带兵前往荆州支援益州,见机行事,最好不过。”
袁绮绮也见不得孙权背上那么重的思想负担。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就算把自己活成个圣人模样,也会有人骂你装逼!
这江山如此多娇,与其让刘备得了天府之国,得意而忘形 “我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好好享受享受吗?接着奏乐,接着舞”,不如另做打算。
那刘备善于权术,善于收买人心,但却不善于治国,往后一通糊涂操作不仅熬死了自己,还留下一个烂摊子和沉重的政治思想包袱,直接累死了诸葛亮!
蜀地那么好,不如大家一起竞标咯。
袁绮绮支持孙权向西进取,并且认为孙权不必有那么多的顾虑: “不管是联盟也好,联姻也好,你有情我才有义!那刘备待我们阿柔并无甚好,我们也不必苑囿在这层联姻关系上再所顾忌。”
江陵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这是长江的重要门户。荆州也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九省通衢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那天府之国最好也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倒不是因为那里有劳资蜀道山,而是那沃野千里不知饥馑的后勤条件。
“我历来认为战争不是为了杀人,不是为了消灭对手,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是为了让这世上、让这些饱受战火困苦的百姓们过上安稳富裕的日子。只有和平,才有安居乐业,才有自由贸易,才有富裕的经济,也才有更强盛的军事实力。”
让国家繁荣富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个目标可称之为袁绮绮为他的夫君孙权制定的伟业宏图。
孙权闻言一怔,转头看向袁绮绮,眸中有讶异,有深深的触动。\"你这番话,比起帐中诸将的策论,各有各的道理。\"
吕蒙等主张“遏制”刘备,原因在于想把江东做大做强,进而有机会成就霸业,而袁绮绮却说为了这天下苍生不受战乱之苦,过好日子。
夜风卷着孙权的话音掠过山间,远处巡营的甲叶声仍然清晰。
\"世人逐鹿天下只为权柄,你却说为了百姓安稳......\" 孙权伸手将她鬓边被风吹乱的发丝捋到耳后,\"这乱世中的理想,何其可贵。\"
指尖触到她耳尖的暖意,孙权的心中涌起无限柔情:\"只是这路难走,怕是要让你跟着受更多牵挂。\"
孙权越来越感受到袁绮绮身上有一种“德”的修养,当世人把它称为“有节行”,这种节行是一种超前的人生哲理。
江边的芦苇荡铺成白茫茫一片,风过时像翻涌的雪浪,惊起成群的水鸟,翅膀拍打的声音传到了半里地外。
远处堤坝上,由民夫们和士卒们组成的施工队伍正在弯腰夯土,加筑战后防御工事,夯歌一声声撞在水面上,“嘿哟、嘿哟” 的号子混着江涛声,倒比军中的鼓点更显得有韧劲。
掐着饭点前来送饭的孩童趴在堤岸的草坡上,举着芦苇杆模仿士兵的样子,被身后的母亲拽起来,往手里塞了个刚蒸好的米糕。
“最近我收到了许多军报!那刘备趁我江东和曹操打仗无暇西顾之机,凭着他那套假仁假义收买人心的手段,甚至在益州牧刘璋身边早已安插好了内应,已经顺利拿下了涪城,且又召集张飞、赵云、诸葛亮等人沿长江而上,与刘备会合,将大举进攻雒城。雒城乃是成都的咽喉门户,雒城若失,整个蜀地便尽在刘备的掌握之中了。”
当暮色漫过濡须坞的堤坝时,孙权携袁绮绮立在坡上,夹着浪花的湖风掀动她的裙裾,也吹起他的银色披风。
营地已垒起连绵军帐,骑兵将战马拴在木桩,正擦拭玄甲上的尘垢;步兵围着篝火打理戈矛,火星溅在甲叶上明灭。江岸边水师战船锚链紧扣,桨手们裹着毡毯打盹。
军中主簿功曹等文臣在帐内点烛核籍,武将等则再次巡营。
远处山影如黛如墨,浪涛裹着暮色尽情奔涌,田垄里归耕的农人扛着锄头,在这天色中凝成墨点。
孙权抬手遥指合肥方向,袁绮绮却望着田埂上袅袅升起的炊烟,两人衣角相触,在壮阔江山里,藏着一丝悄然的温软,也宽慰着孙权的苦恼和愤恨。
这刘备之前说得好好的是盟友,但这个盟友历来没有起到多大作用。说好一起打曹操,可打曹操的主力都是孙权;说好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刘备得了蜀地就还荆州,可刘备却留下那骄傲且盛气凌人的关羽守在荆州江陵。
孙权怎么办?
江陵这个地方对于江东、对于孙权来说太重要了。它不仅仅是当年周瑜辛辛苦苦打了一年,甚至因此身负箭伤,才拿下的重要城池,更是顺长江而下突袭整个江东的缺口。
关羽若不撤走江陵,那就说明刘备的野心不仅仅在于拿下益州,他还图谋着沿江而下吞掉江东。只有让江陵、让整个荆州落在孙权的手中,孙权才能睡上几个安稳觉。
这就是乱世英雄之间的逐鹿,讲武德,又不讲武德。
袁绮绮看着脚下这土地,白日里劳作的百姓们正趁着月色拾掇农具,远处百姓茅屋的窗缝里漏出昏黄的光,混着几声犬吠,倒让这浩荡磅礴的纷争时代,沾了几分人间烟火气。
关于孙权的苦恼,袁绮绮早就明白其中的最关键。只是这世人都看重一个名声,孙权得等机会,不然那刘备总得了好处,还让孙权背了骂名。
孙刘既然成了联盟,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背弃盟友,乃至背刺盟友,是要被人诟病的,这对于“成大事者招揽天下英雄尽皆为我所用”的英雄形象是不利的。
若是此刻,孙权和曹操一仗打完,彼此消停,各派一支军队对准益州:曹操派一支军队过关中入汉中,震慑刘备;孙权也派遣部队绕过荆州关羽的防地,直奔益州,与周瑜那五千部队会合,刘备再大的胃口也吃不下益州。
但是刘备表面上和孙权还是盟友,还没有翻脸,孙权怎么能派兵前去对付刘备呢?只能说是去帮刘备打仗,怕刘备在益州吃亏嘛!
“奋威将军孙瑜有谋略而不激进,且与周公瑾素来投契,派他带兵前往荆州支援益州,见机行事,最好不过。”
袁绮绮也见不得孙权背上那么重的思想负担。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你就算把自己活成个圣人模样,也会有人骂你装逼!
这江山如此多娇,与其让刘备得了天府之国,得意而忘形 “我打了一辈子仗,就不能好好享受享受吗?接着奏乐,接着舞”,不如另做打算。
那刘备善于权术,善于收买人心,但却不善于治国,往后一通糊涂操作不仅熬死了自己,还留下一个烂摊子和沉重的政治思想包袱,直接累死了诸葛亮!
蜀地那么好,不如大家一起竞标咯。
袁绮绮支持孙权向西进取,并且认为孙权不必有那么多的顾虑: “不管是联盟也好,联姻也好,你有情我才有义!那刘备待我们阿柔并无甚好,我们也不必苑囿在这层联姻关系上再所顾忌。”
江陵要掌握在自己人手里,这是长江的重要门户。荆州也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是九省通衢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那天府之国最好也要掌握在自己手里,倒不是因为那里有劳资蜀道山,而是那沃野千里不知饥馑的后勤条件。
“我历来认为战争不是为了杀人,不是为了消灭对手,战争的目的是为了和平,是为了让这世上、让这些饱受战火困苦的百姓们过上安稳富裕的日子。只有和平,才有安居乐业,才有自由贸易,才有富裕的经济,也才有更强盛的军事实力。”
让国家繁荣富强,让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个目标可称之为袁绮绮为他的夫君孙权制定的伟业宏图。
孙权闻言一怔,转头看向袁绮绮,眸中有讶异,有深深的触动。\"你这番话,比起帐中诸将的策论,各有各的道理。\"
吕蒙等主张“遏制”刘备,原因在于想把江东做大做强,进而有机会成就霸业,而袁绮绮却说为了这天下苍生不受战乱之苦,过好日子。
夜风卷着孙权的话音掠过山间,远处巡营的甲叶声仍然清晰。
\"世人逐鹿天下只为权柄,你却说为了百姓安稳......\" 孙权伸手将她鬓边被风吹乱的发丝捋到耳后,\"这乱世中的理想,何其可贵。\"
指尖触到她耳尖的暖意,孙权的心中涌起无限柔情:\"只是这路难走,怕是要让你跟着受更多牵挂。\"
孙权越来越感受到袁绮绮身上有一种“德”的修养,当世人把它称为“有节行”,这种节行是一种超前的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