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成为孙权的心尖宠 第332章 曹操夸孙权会处事
在江东一众老臣中,孙权对待张纮与张昭的确不同。而张昭与张纮的个性,又有很多不一样。
张昭性格刚直,敢于直面批评孙权的过错,这么多年来,张昭管孙权就像老爹管儿子,严格又严肃,不允许孙权犯错。
张纮除了敢于直言劝阻孙权的错误,更是个忠诚坚定、顾全大局的人,他在劝阻孙权时的言行更能给孙权留有余地,也更让孙权易于接受。
整个江东都知道,如今孙权膝下还只有一个儿子。
在这个时代,多生儿子才有保障。孙权既不愿广选美女、扩充府邸,只守着正妻袁夫人一人,张纮与张昭其实心里同样着急,都希望孙权多几个儿子,多几份保障。
张纮在劝谏之外,会贴心地给孙权送补品——虽然孙权并不觉得他需要什么大补之物,但这总比张允直接送来五个美人添乱要好,也比张昭动不动就给孙权甩脸色强。
关于孙权与袁夫人的关系,张昭是这么说孙权的:“哼!想不到将军你这般勇猛睿智的人,在内宅后院里还怕袁夫人!你呀,是一开始就被袁夫人拿住了七寸,还乐在其中。但将军可知,你身为江东之主,责任与常人不同。你想想已故吴侯,若没有你这个二弟,如今还会有江东孙氏这个政权吗?”
张昭固然也是劝孙权多生几个儿子,可话到嘴边总不那么中听,总觉得孙权理应体会他的一片苦心。
而张昭的个性,随着年岁增长不仅未曾缓和,反而愈发激烈执着。
虽然赤壁之战时,张昭曾主张暂时投降曹操以自保江东,纯属鸽派做法,但孙权打了胜仗回来,并未找张昭秋后算账,仍重用他,发挥他在文职方面的才能。
孙权已到而立之年,作为成熟的掌权者,遇到大小事务仍会广泛征集文武百官、母亲吴太夫人、正妻袁夫人及孙家宗室等人的意见,但他不需要别人对他指指点点,甚至出言苛责。
对于孙权要将两位曹家小姐分别嫁给张纮之子张靖与孙家宗室孙皎,张昭又十分激动:
“唉!不就是来了两个女子?她们固然姓曹,也都读书识字,还带着随从和嫁妆,可又有多大能耐?把她们安置在将军府后院便是!袁夫人那般有手段,将军你就让她盯着那俩曹小姐,岂不比你现在的做法好?
“一个嫁给孙皎,你就不怕曹操背地里拉拢你的宗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另一个嫁给张子纲的儿子,子纲的忠诚与人品固然没话说,可你何必多此一举?曹操愿将侄女嫁来江东,你顺手接下便是,不过是将军府后院多养两个人……”
张昭唠唠叨叨,非要指责孙权处理不当,甚至怪孙权怕袁夫人:“你们夫妻私下如何,我不管,反正我年纪大了说的话你也不听,我眼不见心不烦。
“但两位曹小姐的事不是你的私事,是整个江东的大事,不能凭袁夫人的喜好来定。”
张昭一厢情愿地认定,这是袁夫人想独占孙权、排除异己的做法。
这般言论实在让孙权心烦。
好在当事人之一的孙皎转变了态度,终于肯配合这桩婚事。
原来是孙皎的二哥孙瑜写信劝了他,告诉三弟不可莽撞意气,身为孙家男儿,应为江东大局考虑——并非只有上阵杀敌、镇守一方才是男儿担当,娶曹家小姐、与之和睦相处,亦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需要智慧与相处的艺术。
孙皎还算听话,最终答应娶曹明珞。
于是,由孙权之妻袁夫人主持操办,江东两位贵公子——一武一文,一位英武帅气,一位风度儒雅——迎娶了北方曹丞相的两位侄女,举办了盛大的婚宴。
场面之盛,江东名门望族、权贵富豪悉数到场。
江东之主孙权不仅亲自为两对新人主婚,更赏赐丰厚。
婚礼办得热热闹闹,洞房之夜,两位新郎对各自的新娘亦是热情有礼。
两位曹家小姐嫁得江东贵公子,也算是美满结局。几日内,两人都有书信传回许都,字里行间满是对新婚生活的满意。
曹明漪致父亲书:
父亲膝下:
见字如面。自渡江抵建业,倏忽半载。幸得袁夫人照拂,起居妥帖,更蒙江东亲友善待,不觉异乡之苦。
前日与张纮之子张靖结缡,其人温雅好学,尤爱梅花,与儿论诗常至深夜,竟与儿窗下植梅之好暗合。席间谈及曹丞相,他常道“孟德公雄才,天下共仰”,敬意由衷。
江东风物清朗,士子重礼,百姓安乐。儿在此衣食无忧,夫君体贴,诸事顺心。忆初来时惶恐,离别时父亲不舍的目光,今书信告知父母勿要担忧——虽本意为两家修好,竟让儿得遇良人,安享此生。幸哉!
愿父亲大人安康!
女 明漪 敬上
可以想见,曹明漪的父亲曹疾接到这封信时,心中该有多欣慰。纵然身为大家族的父亲,子女众多,但明漪是他晚来得女,难免多疼惜几分。
当初女儿被曹操选中送往江东,他本已不抱希望,觉得女儿这辈子难获幸福。只因曹操与孙权关系对立,女儿若嫁去孙权身边,前途未卜。
如今竟嫁给张纮之子,实在再好不过。张纮早年阅历丰富,博学多才且忠心克己,女儿嫁入这样的人家,自然放心。
曹疾是曹操唯一的亲弟弟,在军事上却无甚作为,不像堂弟曹仁、曹洪等为曹操效力良多。
但他毕竟是曹操同父异母的弟弟,在曹操面前还能说上几句话:“明漪来信说,江东为她和夫君张靖举行了盛大婚礼,婚后夫妻和睦,小日子过得不错。江东上下敬重她与明珞是曹丞相的侄女,聚会宴席都早早下了拜帖,恭恭敬敬地来请……”
曹操猜到了!
曹操知道自己费尽心机送两个侄女过去,定然嫁不到孙权身边,却没料到最后竟是这般两情相悦的结局。
“罢了罢了,孙权身边防得滴水不漏,连只母苍蝇都飞不进去。”
曹操暗自感叹,随后笑眯眯地跟手下说:“孙权这小子办事地道,会处事,很给我曹某面子。”
张昭性格刚直,敢于直面批评孙权的过错,这么多年来,张昭管孙权就像老爹管儿子,严格又严肃,不允许孙权犯错。
张纮除了敢于直言劝阻孙权的错误,更是个忠诚坚定、顾全大局的人,他在劝阻孙权时的言行更能给孙权留有余地,也更让孙权易于接受。
整个江东都知道,如今孙权膝下还只有一个儿子。
在这个时代,多生儿子才有保障。孙权既不愿广选美女、扩充府邸,只守着正妻袁夫人一人,张纮与张昭其实心里同样着急,都希望孙权多几个儿子,多几份保障。
张纮在劝谏之外,会贴心地给孙权送补品——虽然孙权并不觉得他需要什么大补之物,但这总比张允直接送来五个美人添乱要好,也比张昭动不动就给孙权甩脸色强。
关于孙权与袁夫人的关系,张昭是这么说孙权的:“哼!想不到将军你这般勇猛睿智的人,在内宅后院里还怕袁夫人!你呀,是一开始就被袁夫人拿住了七寸,还乐在其中。但将军可知,你身为江东之主,责任与常人不同。你想想已故吴侯,若没有你这个二弟,如今还会有江东孙氏这个政权吗?”
张昭固然也是劝孙权多生几个儿子,可话到嘴边总不那么中听,总觉得孙权理应体会他的一片苦心。
而张昭的个性,随着年岁增长不仅未曾缓和,反而愈发激烈执着。
虽然赤壁之战时,张昭曾主张暂时投降曹操以自保江东,纯属鸽派做法,但孙权打了胜仗回来,并未找张昭秋后算账,仍重用他,发挥他在文职方面的才能。
孙权已到而立之年,作为成熟的掌权者,遇到大小事务仍会广泛征集文武百官、母亲吴太夫人、正妻袁夫人及孙家宗室等人的意见,但他不需要别人对他指指点点,甚至出言苛责。
对于孙权要将两位曹家小姐分别嫁给张纮之子张靖与孙家宗室孙皎,张昭又十分激动:
“唉!不就是来了两个女子?她们固然姓曹,也都读书识字,还带着随从和嫁妆,可又有多大能耐?把她们安置在将军府后院便是!袁夫人那般有手段,将军你就让她盯着那俩曹小姐,岂不比你现在的做法好?
“一个嫁给孙皎,你就不怕曹操背地里拉拢你的宗室?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警惕!另一个嫁给张子纲的儿子,子纲的忠诚与人品固然没话说,可你何必多此一举?曹操愿将侄女嫁来江东,你顺手接下便是,不过是将军府后院多养两个人……”
张昭唠唠叨叨,非要指责孙权处理不当,甚至怪孙权怕袁夫人:“你们夫妻私下如何,我不管,反正我年纪大了说的话你也不听,我眼不见心不烦。
“但两位曹小姐的事不是你的私事,是整个江东的大事,不能凭袁夫人的喜好来定。”
张昭一厢情愿地认定,这是袁夫人想独占孙权、排除异己的做法。
这般言论实在让孙权心烦。
好在当事人之一的孙皎转变了态度,终于肯配合这桩婚事。
原来是孙皎的二哥孙瑜写信劝了他,告诉三弟不可莽撞意气,身为孙家男儿,应为江东大局考虑——并非只有上阵杀敌、镇守一方才是男儿担当,娶曹家小姐、与之和睦相处,亦是一场无硝烟的战争,需要智慧与相处的艺术。
孙皎还算听话,最终答应娶曹明珞。
于是,由孙权之妻袁夫人主持操办,江东两位贵公子——一武一文,一位英武帅气,一位风度儒雅——迎娶了北方曹丞相的两位侄女,举办了盛大的婚宴。
场面之盛,江东名门望族、权贵富豪悉数到场。
江东之主孙权不仅亲自为两对新人主婚,更赏赐丰厚。
婚礼办得热热闹闹,洞房之夜,两位新郎对各自的新娘亦是热情有礼。
两位曹家小姐嫁得江东贵公子,也算是美满结局。几日内,两人都有书信传回许都,字里行间满是对新婚生活的满意。
曹明漪致父亲书:
父亲膝下:
见字如面。自渡江抵建业,倏忽半载。幸得袁夫人照拂,起居妥帖,更蒙江东亲友善待,不觉异乡之苦。
前日与张纮之子张靖结缡,其人温雅好学,尤爱梅花,与儿论诗常至深夜,竟与儿窗下植梅之好暗合。席间谈及曹丞相,他常道“孟德公雄才,天下共仰”,敬意由衷。
江东风物清朗,士子重礼,百姓安乐。儿在此衣食无忧,夫君体贴,诸事顺心。忆初来时惶恐,离别时父亲不舍的目光,今书信告知父母勿要担忧——虽本意为两家修好,竟让儿得遇良人,安享此生。幸哉!
愿父亲大人安康!
女 明漪 敬上
可以想见,曹明漪的父亲曹疾接到这封信时,心中该有多欣慰。纵然身为大家族的父亲,子女众多,但明漪是他晚来得女,难免多疼惜几分。
当初女儿被曹操选中送往江东,他本已不抱希望,觉得女儿这辈子难获幸福。只因曹操与孙权关系对立,女儿若嫁去孙权身边,前途未卜。
如今竟嫁给张纮之子,实在再好不过。张纮早年阅历丰富,博学多才且忠心克己,女儿嫁入这样的人家,自然放心。
曹疾是曹操唯一的亲弟弟,在军事上却无甚作为,不像堂弟曹仁、曹洪等为曹操效力良多。
但他毕竟是曹操同父异母的弟弟,在曹操面前还能说上几句话:“明漪来信说,江东为她和夫君张靖举行了盛大婚礼,婚后夫妻和睦,小日子过得不错。江东上下敬重她与明珞是曹丞相的侄女,聚会宴席都早早下了拜帖,恭恭敬敬地来请……”
曹操猜到了!
曹操知道自己费尽心机送两个侄女过去,定然嫁不到孙权身边,却没料到最后竟是这般两情相悦的结局。
“罢了罢了,孙权身边防得滴水不漏,连只母苍蝇都飞不进去。”
曹操暗自感叹,随后笑眯眯地跟手下说:“孙权这小子办事地道,会处事,很给我曹某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