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唐混子生活 > 第354章 充满希望的营州

大唐混子生活 第354章 充满希望的营州

    “挖地窖做什么?”狄孝绪不解的问道。

    “睡觉!百姓没有足够的御寒被子,冬天可以睡在地窖里面。”薛玖解释道。

    即便地窖不深,至少不会四面漏风,不用担心睡着了就冻死;也不用担心,半夜积雪压倒房屋,被砸死在家里。

    这些事情,每年冬天都会发生不少,即便是长安城里面,冬天都有人冻死,有房屋被雪压塌。

    “对啊!冬天地窖暖和,虽然地方有些小,穷人住在里面却是极好的。”狄孝绪一拍大腿道。

    “这事别驾你得多费心一些,抽调一些府兵帮忙挖地窖,或是修补一下房屋。”

    “好,交给我就是。”

    所有人都在忙活,薛玖也不例外,奔走于各县城,巡视指点。

    ……………

    “杨都督,你可不能厚此薄彼啊!”一个梳着辫子的中年男子,坐在杨恭仁左下首,正对他说话。

    “哦!大酋长这是何意,老夫怎么听不懂啊?”杨恭仁摸着胡须,笑呵呵的问道。

    “我可是听说,都督卖了很多精盐给奚人,而且价格比卖给我们契丹的便宜了两成。都督你这可是不公平啊!”这中年人正是契丹大酋长,大贺氏族长摩会。

    消息走漏并不奇怪,毕竟知道的人太多了,这些都在预料之中。

    “大酋长误会了,奚族价格便宜,那是因为他们购买的数量多,如果你也买八十万斤,我可以做主,同样的价格卖给你。”杨恭仁笑容不改,依旧很和蔼,语气也很温和。

    如今一斗粗盐十文钱,说起来是大多数人都能吃得起的。

    一斗六斤,普通百姓一年有一斗就足够了。精盐价格翻倍,至于契丹人以往吃的粗盐,换算下来差不多十文钱一斤。

    这数量契丹当然买得起,但是数量太多了,他担心消化不了。

    “其实这数量一点都不多,你们有一百多万人,平均一人一斤都不到。”杨恭仁笑着说道。

    摩会眼睛一亮,心想对啊,平均一人一斤都不到,怎么会用不完呢。

    “你说得对,八十万斤,我要了,用羊交易。”

    “其实我建议你多买一些,奚人才三十多万人口,只有你们五分之一,多买一些盐,你们可以把肉腌起来,就不用担心坏掉。

    你想想看,肉干都是盐腌过的,即便没带盐,也能吃到有盐味的。”杨恭仁又说道。

    “好,那就再加两倍,不够我再买。”摩会想了一下说道,他是不缺盐,但是牧民经常缺盐,这次能弄到大量便宜的盐,回头可以卖给另外七个部落,还能得到人情,获得更好的声望。

    “对了,最近有一批美酒,你要不要买一些。”杨恭仁问道。

    “什么美酒?”

    “大唐最好的美酒,河东老窖,你可曾听过?”

    “你说的可是那种忘忧酒?”摩会咽咽口水问道。

    “正是。”

    “我去长安的时候,喝过一次,确实是难得的美酒,你能大量卖给我?”摩会问道。他去长安的时候,不但喝了美酒,还买了一些回来,只不过数量不多,很快就喝完了。

    “那是当然!”

    “买!有多少我要多少。”摩会很肯定的说道。

    “这价格可不便宜。”杨恭仁提醒道。

    “没问题!”

    打发走摩会,杨恭仁忍不住摇摇头,这种智商碾压的感觉,让他觉得在欺负人。

    契丹虽然有一百多万人口,但是加起来,也不过三十多万户,按照他定的数量,一户人能分两斗。

    两斗盐十二斤,即便后世也能吃两年,这年月的人更节约,只会吃得更久。

    盐赚的钱不多,主要还是拉近关系,真要很赚钱,也不会让奚人做二道贩子。

    美酒才是薛玖赚钱的杀手锏,越是寒冷的地方,高度酒越是好卖,营州的高粱都被官府收集起来酿酒。

    不止是高粱酒,还有果酒,营州的梨儿,柚子和橘子,成熟的正用于发酵。

    加了果子发酵出来的酒,不但有果香味,口感也更好。

    营州的水果虽然不多,不过酿酒还是能弄出来不少。

    如今的消费水平,只有勋贵才有钱买水果这些,普通百姓自己家有就吃,没有就算了,所以这些东西,都是不值钱的,而且很大一部分,味道并不怎么样。官方出钱收购,百姓自然非常乐意。

    入冬之后,盐场也就停了,渔场同样停了,因为天气太冷,海边海风又大,万一病了就麻烦了。

    妇人照顾大棚,打理养殖场,男人则去修路,挖矿。

    如今营州实行合作社,当然,并不是吃大锅饭,而是一部分事情进行合作共赢。

    首先是养殖,村里的家禽和牲口,统一进行饲养,村里的小孩,统一由人带着,这是为了照顾年龄大的老人,他们干不了重活,但是看孩子,养家禽还是没有问题。

    有人看孩子,家里的大人也能放心的出去干活,即便是婴儿,你也可以放心,老人都有照顾孩子的经验。

    村里最好的房子用来安置婴幼儿,也不用担心他们冻着了。

    从契丹,奚人那里,换回来大量的羊皮,今年营州的百姓,冬天终于好过了一些。

    奚人也很高兴,虽然今年只卖了一批盐,不过他们赚得不少,主要是改善了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奚人摩拳擦掌,计划开春以后,把盐的生意,做得更大,卖到更远的地方。

    营州查抄了十多户为福不仁的家族,还有三十多个官员被抓,这些家伙以为山高皇帝远,只是没想到,朝廷会把营州都督府的官员都换了,还是一群眼里不揉沙子的人。

    “薛长史,我终于等到你了。”

    薛玖有些不解的看着面前的契丹人,不知道他为何这么热情。

    “这是契丹摩会大酋长。”杨恭仁介绍道。

    “原来是大酋长,失礼了。”薛玖回礼道。

    “薛长史,都督说河东老窖是你家的产业,你可要多卖一些给我啊。”

    原来是冲着美酒来的,薛玖心里顿时有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