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从扶苏狱友到帝师 > 第3章 真没办法反驳

大秦:从扶苏狱友到帝师 第3章 真没办法反驳

    一番话令扶苏大为震撼,最后一句更让他如沐清风,热血沸腾。

    只见扶苏猛然起身,高声宣誓:“我愿追随吾师,为天地立心,为众生立命,延续古圣之遗学,开创万代太平盛景!”

    他的身上透出一股王霸气息,一往无前!

    嬴政在扶苏身上看到了年轻的自己,不禁激动难当。

    转身对蒙毅厉声道:“为何这样的天才要关在天牢?去给我彻查此事。”

    蒙毅额头冒出冷汗答道:“陛下息怒,臣立刻去办。”

    他再一次感到后悔不该跟着皇帝前来此地……

    “别激动了,先坐下再说吧。”

    看着依然兴奋不已的扶苏,江辰轻摆手道。

    扶苏擦了擦鼻子,又乖乖跪坐。

    但他看向江辰的目光更加崇敬了。

    “咱们继续刚才的话题吧——民族的生存关键在于力量和勇气。”

    当你还不足够强大的时候,别人不会理会你的道理,只会以武力压制你,夺走你拥有的一切。

    这个时候,所谓的儒家经典、六经、论语以及孔孟之道,都显得毫无意义。

    只有当你的力量足以让他人无法与你对抗时,别人才会愿意倾听并接受你的道理。

    因此,你说儒家思想无法教化匈奴,但我认为这是不对的。

    匈奴是可以被教化的,但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和适当的方法。

    这是我们《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关系论》第二课的主题。

    什么是农耕民族?什么是游牧民族?

    对于聪明的扶苏来说,这个问题很简单。

    他立刻作答:

    “老师,顾名思义,农耕民族是以农耕为主的族群,而游牧民族则是以放牧为主的族群。”

    “这种程度的回答谁都知道。”

    江辰不耐烦地看了他一眼。

    扶苏并没有生气,而是笑着保持沉默,静静地等待老师的进一步讲解。

    江辰调整了一下躺姿,继续说道:“你刚才的回答太过表面。”

    他接着问:“何为农耕民族?”

    “我们要从远古说起。

    远古人获取食物的方法是什么?”

    稍加思索,扶苏回答道:“采集果实, ** 野兽,以及捕鱼等。”

    “不错。”

    江辰点点头,“远古人类依赖自然资源进行生存,即采集经济。

    然而这种方式的局限性非常明显,只能勉强养活少数人,难以支持群体的发展壮大。”

    “在生产方式第一次变革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你了解这一次变革是指什么吗?”

    这个问题比之前要难得多,即使扶苏学识渊博,也没有见过相关记载。

    密室内,秦始皇嬴政也转头问身旁的大将蒙毅:“蒙将军可知?”

    蒙毅心想着,陛下啊,我家三代都是秦之猛将,并不懂这些深奥的概念,只知兵书武略。

    但这话不能说出口,只好无奈摇头回应:“陛下,臣不知。”

    嬴政并未责怪蒙毅,他自己也不知晓答案。

    此刻,他也很想搞明白。

    思考片刻,扶苏终于放弃道:“学生不明,恳请老师赐教。”

    江辰坦然地表示:“这其实是很常见的事情,因为这类知识鲜有人关注,即便出现在史书中也没人关心。

    而第一次生产方式变革正是刀耕火种的出现。”

    他解释说:“人们从直接利用自然资源转向通过劳动种植和收获,生产力得以显着提升。

    试想,自刀耕火种发明以来,这一片大地上的居民数量不是迅速增长了吗?”

    经过一段时间思考后,扶苏慎重点头:“确实,自人们开始采用刀耕火种以后,人口确实在一段时期内急速增长。”

    “这如此简单的答案,学生竟没有想到,真是愧对江师您的教诲。”

    另一旁的嬴政和蒙毅默默地交换了一个眼色。

    两人心中都想着:我们是否也应该感到惭愧呢?

    但幸亏接下来江辰的话让他们松了一口气:“我之前已经提过,这种事一般人不会太在意,你不知道情有可原。”

    他轻轻挥了挥手,说道,“咱们继续吧。”

    “自从有了刀耕火种以后,人们开始在田地附近安居乐业,因为耕种离不开土地。

    随着食物的增加,人口也随之增长,逐渐形成了村落、城镇和邦国,并一直发展到如今的大秦帝国。

    大秦的郡县,炎黄子孙至今仍然依赖农耕获得粮食,固定的土地和居所让他们养成了‘安土重迁’的思想。”

    “这就是农耕民族,靠自给自足生活。

    除非遇到巨大灾难,他们是不会轻易离开故土的,因为离开就等于放弃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去了田地,就如同浮萍一般无所依附。”

    “你们明白了没有?”

    扶苏、嬴政和蒙毅连声点头,与此同时传来一阵沉闷的声音:“老师,俺懂了。”

    江辰嘴角微微抽搐,扭头一看,只见那名黑熊囚犯早已把鸡骨头啃光了,现在正用崇拜的目光看着自己。

    “你说谁是你的老师?”

    “您啊,除了您,还有谁教俺这么多道理呢?”

    江辰一时无言以对,暗忖道:这人说的还挺有道理,真没办法反驳。

    无奈下摆摆手道:“行行,多一个听众也无妨。”

    而一旁密室中的嬴政和蒙毅又一次陷入了沉默。

    他们想开口说——不,不止是两个,现在是四个人在听你的课啊,江辰先生。

    蒙毅转向嬴政问道:“陛下,我们算不算也被收为 ** 了?”

    嬴政用奇怪的眼神看了他一眼,淡淡说道:“关朕何事?朕不过是来检查这个‘老师’是否有真才实学而已。”

    “蒙卿,”

    嬴政拍了拍他的肩膀继续道,“既然你已听到了这些道理,不管是谁教的你,都应尊重为师的人。

    这一点你应该明白吧?”

    蒙毅热泪盈眶:“陛下说得太对了,臣也觉得自己幸运得能有这样一位老师,激动到无法抑制。”

    嬴政见此情境又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蒙卿果然好福气。”

    但随即他又严肃起来,强调:“不过你要记住,这事不关朕的事,明白吗?”

    “明白,臣全明白了。”

    新来的这位师弟虽然看起来很愚钝,且之前还揍了一顿大家,不过扶苏大气地说:“师弟,以后不能打师兄了,听见没有?”

    黑熊囚犯挠了挠自己布满跳蚤的后脑勺,低沉地点了点头:“俺知道了,师兄。”

    扶苏忽然问:“对了,师弟,你叫什么名字啊?别忘了称呼我们的老师为江师或者老师哦。”

    ……

    故事依然延续着同样的氛围与节奏,人物间的情节互动自然展开。

    “师兄名叫黄章,你还是叫他师兄吧。”

    “俺明白了,老师,师兄。

    俺姓熊,俺叫……嗯?俺到底叫啥来着?”

    江辰无奈地翻了个白眼,不耐烦地说:

    “以后你就叫熊黑吧。”

    “师弟还不 ** 谢老师赐名。”

    扶苏连忙提醒。

    “对对对,俺要感谢老师给俺赐名,嘿嘿,从今往后俺就叫熊黑了。”

    熊黑跪在地上,满脸憨笑。

    江辰斜眼看了扶苏一眼。

    这家伙不可能没听出这个名字的含义。

    好吧,这显然是在报复之前熊黑打他一顿的事儿。

    哎呀,这个笨拙的书呆子也有学坏的时候。

    江辰真的有点受不了眼前的两个人:“好了好了,现在开始讲解什么是游牧民族。”

    一听这话,扶苏立刻挺直了身子。

    熊黑虽然不知道师兄为啥这么做,但还是跟着学。

    “游牧民族,严格说来。”

    “跟我们的炎黄族人,在血统上是同一源头。”

    扶苏马上站出来反驳:

    “不可能!”

    “你想不想听?不想听我就不讲了。”

    江辰瞪了他一眼。

    “哦……您讲您讲,学生再也不敢打断了。”

    扶苏顿时安静下来。

    江辰冷哼一声,继续说道:

    “你说不可能,那只是你的认知告诉你这样。

    但我告诉你,现在的匈奴人,其祖先正是夏朝王室后裔,名叫淳维。

    自尧舜禹时期便有山戎、猃狁、荤粥等生活在北蛮之地,随着牧业而迁徙。”

    “商代时是鬼方、混夷、獯鬻,周代时为猃狁,春秋时期的戎狄,战国时的胡,直至现在的匈奴,这些都是随着时间演变而来。”

    “所以我刚才说了,游牧民族与我们炎黄族人的农耕文化其实是同根同源。”

    “事情就是这样的,信不信由你们自己去判断,或者你们可以查阅古籍验证一下。”

    听完这些有理有据的解释,扶苏不再反对,反而恭敬地拱手说道:

    “江老师的分析,学生相信,之前的冒犯请见谅。”

    江辰随意地摆了摆手:“没事,时常保持对事物的质疑也是一种好习惯。”

    “还有,不要把我当真理,什么都信我说的。

    你是 ** 的人,要有自己的主观思考。”

    “是,学生明白。”

    扶苏敬佩地低下头。

    旁边的熊黑也跟着学习道:“是,老师,俺也明白了。”

    江辰无语:这是你的事吗?

    在不远处的密室中,嬴政静静地思索了一会儿,然后对一旁的蒙毅嘱咐道:

    “回去后将所有古籍都找一遍,核实一下江辰刚才所说的是否准确。”

    “臣遵命。”

    蒙毅应道。

    抛开之前的小插曲,江辰接着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