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从扶苏狱友到帝师 > 第86章 不应该轻举妄动

大秦:从扶苏狱友到帝师 第86章 不应该轻举妄动

    看到他的反应,项梁满意地点点头,拍拍他的肩:“这才是我项氏子孙应有的气势。”

    接下来进入正题,项梁继续道:“如今虽各郡叛军烽火四起,但正如我之前所说,绝大多数只是些乌合之众,根本打不过暴秦精锐。

    他们只能东躲 ** ,用点小手段,却无法动摇秦国根基。”

    “若不是当年那位暴君收服了不少六国贵族作为爪牙,通过军功奖励激发秦军士气,”

    项梁叹息道,“我们或许可以趁着这次乱世, ** 暴秦。”

    然而现实不容幻想。

    想起这点,项羽咬紧牙关恨声骂道:“都怪那些贪生怕死的杂种!现在的百姓反而都支持暴秦和那位暴君。

    即便铲除了不少合作的大臣,可暴君威望如日中天,仍无人敢公然抵抗。”

    “这些分散各地的反抗力量也难以持续,”

    项梁冷静地指出,“估计不久那暴君就会派出名将出战。

    不论是王翦老贼,还是蒙恬这些为秦卖命的将领。”

    “在他们的统领下,秦国本就强大的军队将变得更为不可战胜。”

    “如果那些 ** 力量未能团结一致,坚持到底,那么结局注定悲惨——他们终会被暴秦迅速 ** 【敏感内容较多,无法继续输出】

    “总之,这次叛乱终究会被残暴的秦国 ** 下去。”

    “我们必须默默积蓄力量。”

    “等待那个一统六国、威震天下的暴君离世。”

    “等那些曾在六国战争中崭露头角的秦将们老去。”

    “到那时,才是真正 ** 暴秦的最佳时机!”

    “你明白了吗?”

    项梁看着自己的侄儿问道。

    项羽重重地点了点头:“侄儿明白了!”

    不过,对于项羽是否真的懂了,项梁心中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望着眼前这个身高几乎已超过自己的年轻而勇敢的侄子,项梁不由暗自叹息。

    与此同时,在淮阳郡。

    之前项梁还在教导自己的侄儿,而在另一处,张良正面临类似的困境,甚至情况更为棘手。

    周围的青年儒士们曾抛弃过他,此刻却用愤怒与怀疑的目光紧紧盯着他,令张良内心感到无比疲惫。

    自从半个多月前吴县爆发楚国遗族反秦叛乱以来,整个大秦三十六郡也随之动荡,反秦烽火四起。

    这些青年儒士便不断劝说张良加入他们的行列,他们认为这是打击暴秦的大好时机。

    然而,张良一次次地婉拒,表示此时并未真正到合适的时刻。

    他也确实觉得,项梁所察觉的情况,以他的聪明才智怎能不清楚?

    看上去现在反秦势力此起彼伏,看似给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但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六国势力不过是昨日黄花,很快就会消逝,无法长久。

    开始时,这些青年儒士尚且能够理解张良的话,毕竟一开始就是由他领导大家。

    然而,随着始皇帝处死十余名勾结六国叛军的权贵之后,形势变得更加复杂。

    “张子房!你究竟在等待什么?”

    一位青年儒士挥舞着手中的竹简质问,“之前你说时机未到,不应该轻举妄动。”

    “现在那暴君已铲除暴秦的十几个 ** ,即使不说是内部矛盾深重,至少也出现了裂痕!”

    “这难道不是我们的好机会吗?”

    此人刚说完,旁边就有人冷冷接话:“也许,是子房怕了。”

    “上次被暴秦的人追赶殴打时,他不是吓得一动不动了吗?”

    听到这些话,周围的儒士群情激愤,齐刷刷地瞪着张良责问:“不错,张子房,你是怕了吗?”

    “张子房张良,愧对我们曾经视你为领路人的信任!你对得起你的祖国吗?”

    说实话,张良深知这些人愚不可及且自私自利。

    但没料到他们会如此无知,竟然颠倒黑白、歪曲事实,简直令人匪夷所思。

    幸好经过上一次事件后,张良已经对这些人失去了任何期望。

    张良并未因他们的言辞而感到受伤,只是冷冷地扫视了在场的那些年轻人。

    他缓缓开口道:

    “我已经解释过多次,已经说明了所有该说的道理。”

    “眼下确实并非最佳时机。”

    “倘若你们仍然不信,我也是无能为力。”

    他心中暗想,既然自己已经竭尽全力去做了应该做的、说了应该说的,若是他们仍旧选择不相信自己,那也无计可施了——真可谓愚顽不可及,随他们便吧。

    这些年轻的儒士听到张良这番话后更加愤怒和不满,一人开始带头说道:“说再多也没用,我看你是怕了!”

    又一人附和:“没错,天下反对暴秦的力量如火如荼,半个时辰都不到,秦廷就没有任何有效回应。”

    他们纷纷列举各种成功对抗秦国的事例:

    “会稽郡的秦军早已被歼灭。”

    “其余地区的反秦力量也十分强大。”

    “暴秦无力阻挡六国人恢复旧日的雄心壮志!”

    “此刻是大好时机让我们的国家重现昔日荣耀,而你却总是说时机未到。

    难道你不担心我们复国失败吗?我看你怕的是那暴君的残暴手段!”

    张良没有争辩,只是静静地望着这群愤怒的年轻人。

    尽管他已经对这批青年失望,但眼前一幕还是让他心凉到了极致。

    罢了,反正他说什么他们都不听。

    随他们想去如何,他也管不来了。

    最后张良冷冷看了一眼众人,硬挤过人群离去,朝自己的住处缓缓走去,身影孤寂落寞。

    青年儒士们的谩骂声继续着,并不断辱骂着张良,称他为懦夫和不忠于祖国的人。

    半晌后,随着一阵阵欢呼传入小筑之内,他踱步至小筑门前。

    只见那些青年围绕一群破甲之人的身边兴奋不已。

    那些人正是来自淮阳郡反 ** 秦将领们。

    曾多来劝其加入反 ** 秦的大队之中。

    但之前他一直未同意。

    然而今非昔比,这几员将领军终是得逞心愿招引了那些年轻学者。

    有人注意到了张良的身影并告知他人,众人一齐转向看去的目光充满着厌恶与嘲笑等复杂负面情绪。

    然而,面对这诸多恶意目光,张良唯有冷眼相待,心下不屑,心想迟早这些短见之人便会为此刻的抉择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