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秦:从扶苏狱友到帝师 > 第127章 究竟是真忠还是暗藏祸心?

大秦:从扶苏狱友到帝师 第127章 究竟是真忠还是暗藏祸心?

    他毫不犹豫地上前。

    不顾扶苏的反对,他与侍从一起将扶苏搀扶到一棵大树下的阴凉处休憩,并递给扶苏自己早准备好的水囊。

    扶苏唇焦舌燥,喉咙像是冒火一样,没有丝毫犹豫就接过水囊喝了下去。

    老丈在一旁连声提醒慢慢喝,可没一会儿功夫,扶苏就已经喝掉了半囊的清水,并满足地叹了口气,将还剩一半清水的水囊递还给老丈。

    老丈接过也喝了两口,又递给了身旁的侍从。

    渴极的侍从接过水囊后便也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

    在旁歇息的老丈看着靠着大树的扶苏,开始了劝阻:

    “贵人啊,我们是不是可以结束了?”

    “了解民间疾苦的心意已表达得差不多了吧?后面的劳作就算了。”

    旁边的侍从闻言点头如捣蒜表示赞同。

    不料,扶苏的回答让所有人一怔。

    他勉强微笑道:“我知道您的好意。”

    “然而我也有坚持的原因。”

    “百姓们每日辛勤劳作,终其一生,我不应轻易放弃。”

    “若是此刻退缩,岂不负了重望?”

    “所以不必再劝了。”

    听到这话,老丈看了看虽然面色苍白但仍坚定的扶苏,长叹一口气放弃了再说服的念头。

    侍从更是感到万分无奈,甚至想到了更糟的境况。

    当夜,辛苦一天后的扶苏躺倒土坯炕上酣然入睡。

    与此同时,在月光下静谧的咸阳宫内。

    李斯恭立着,思绪万千。

    他在思考这次陛下深夜宣召的缘由。

    回忆过往的经历,

    他意识到这恐怕不是什么愉快的事。

    自公子扶苏入狱以来,陛下似乎对自己彻底变了态度。

    曾经颁布收拢六国贵族、考核天下官员政策时,他也因此成为朝中的替罪羊。

    以前视自己为左右手的陛下为何如今如此冷漠?

    想到这里,李斯不禁暗自抬眼看了看上方埋首于案卷的大秦始皇帝嬴政。

    大殿里寂静依旧。

    铜壶漏沙不断滴下,约莫过了两个刻度。

    终于,嬴政批阅完文件,放好毛笔,缓缓抬起了头。

    那双充满威严的眼眸透过十二串旒珠直直地看向站在下方的李斯。

    意识到目光投射过来,李斯立刻摒弃杂念整衣持笏。

    此时传来了秦始皇那低沉却庄重的声音:“李斯。”

    听到声音的李斯立即跪拜行礼:

    “臣在!”

    “近来有一件事令朕颇为困扰。”

    嬴政故作愁眉深沉地说。

    “不知何事令陛下忧心?不管是什么,臣定会为陛下分忧解难!”

    李斯这位左丞相的态度堪称表率,业务能力且先不论,就这忠诚态度也确实让人敬佩。

    他能稳坐大秦百官之首的位子,绝对不只是运气。

    嬴政对此刻李斯的态度十分满意,微微点头,语气凝重:“朕深知李卿一心为国。”

    “李卿,你说是不是如此呢?”

    嬴政又问。

    李斯沉默了片刻,暗忖:又是这一套吗?平日里叫我的名字就好了,有事时又变成李卿?

    这种隐隐不妙的预感愈发强烈。

    陛下的担忧恐怕不是什么好事,并且他为何突然这样问,实在有些奇怪。

    但是,作为臣子,还能说忠心吗?

    他连忙回应:“臣对陛下自然是一片忠心!这天可鉴、地可证。”

    话音刚落,坐在上位的嬴政微微一笑,这笑容却让李斯觉得浑身发凉,他忍不住偷偷抬眼望了一眼陛下,恰好与那幽幽的目光交汇——赶紧又低下头,心中愈发不安,不知是何缘由,却又找不出端倪,实在令人头疼。

    赢政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心中冷笑不已,暗暗思索:李斯啊,你装得还真像!

    究竟是真忠还是暗藏祸心?你与胡亥、赵高之间有没有联系?那天晚上赵高夜访后你们再未相见,到底说了什么?

    现在虽然没动静,或许是在等着时候到来?或在等待我去世的一天?罢了,就让我慢慢试探你吧。

    顺便,也让这个老家伙尝点苦头。

    “李卿的忠心,朕当然相信,”

    嬴政挥袖,“不过朕今晚召你进宫。”

    “是有件烦心事要和你商量。”

    听到这里,李斯连忙躬身道:“臣恭听教诲,愿为主分忧!”

    “很好!”

    嬴政点头赞叹,接着直入主题:“说起来,朕最近总感到精力不足,哪怕是批阅这些早已从竹简换来的纸张奏折也常觉疲惫。

    看来朕的日子恐怕不多了。”

    闻言,李斯猛地抬起头,满眼的担忧和难以置信,正欲开口,又被嬴政打断:“且慢,朕还有话说……”

    李斯拱手答应,“遵命。”

    嬴政透过龙椅上悬着的十二旒冕珠看向外面漆黑的夜空,略带豪情与遗憾的语气说道:

    “朕带领虎贲将士们横扫六国,完成祖辈们一统天下的心愿。

    如今朕可以无愧地告诉历代先王,没有辜负他们的心愿。”

    稍许顿了一下继续道:

    “可是,眼下唯一牵挂的,就是大秦的未来和扶苏。”

    嬴政转眼看向李斯,“你身为臣子应该明白一个父亲对儿子那种深爱和担忧吧?”

    听了这番话,李斯深吸了一口气,随即低头行礼,恭敬地说:

    “陛下您龙体安康,定能再享数十载的辉煌岁月。”

    “恳请陛下勿再提那些不吉利的话。”

    “关于陛下的担忧长公子一事,”

    “臣以为,这是陛下过多虑了。”

    “长公子为人和善,深受宗室贵族、朝臣以及军武勋贵的尊敬和支持。”

    “即使在您驾崩之后……”

    “总之,长公子一定能守护好大秦的万里江山!”

    听闻李斯的回答,嬴政微微皱眉,心中冷笑道:若今日之扶苏受过江辰的教导,这话倒也没错。

    然而关键在于,李斯知道这一切吗?显然,他并不知道!

    更不要说其他宗室贵族、朝臣及将领也不知晓这些。

    因此,在他们眼里,扶苏仍是那个被淳于越等儒家人士所迷惑,满口仁义道德的文人。

    竟有人认为这样的扶苏能够在自己离去后,保卫大秦的基业?此话连做父皇的嬴政都难以相信!

    说完后的一段时日,见始皇帝沉默无语地注视着自己,李斯略显慌张。

    “咳,莫非臣方才言辞有误?”

    他小心地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