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让你治理北疆,没让你一统世界 > 第200章 严抓政审,朝堂阴云

让你治理北疆,没让你一统世界 第200章 严抓政审,朝堂阴云

    第200章 严抓政审,朝堂阴云

    “殿下,要不…”

    见状,王春花忍不住开口道。

    她的本意就是警告对方,让他重视保密的严肃性,可如今似乎闹大了。

    若是谭军被杀,那自己岂不是惹上了国公之子?

    她最厌倦的就是无辜牵扯到是非旋涡之中。

    想当初就是被长孙家给针对,还险些身死。

    若非殿下相救,恐怕那时候就成为牺牲品了。

    然而,话还没说完就被李恪打断了,“都闭嘴!!”

    “本王决不允许长安城那些歪风邪气渗透到北疆来。”

    “若是有人胆敢为他求情,那就一起处死!”

    李恪声音之冰冷,态度之果决,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一滞。

    众人:“……”

    好嘛,谭军你耗子尾汁吧!

    此时,大家充分意识到了保密的严肃性。

    若是以后谁嘴巴还不把门,这就是典型的下场。

    “蜀王殿下,俺谭军一人做事一人担。”

    “事情都是俺做的,和尉迟都尉没有半点关系。”

    “俺这就以死谢罪,还请殿下不要为难尉迟都尉。”

    谭军自知无法全身而退了,脑子一热便作出了选择。

    “帮俺转告国公大人,他的恩情俺下辈子再报答!”

    话音刚落,架在脖子上的陌刀猛地一划。

    嗖—!

    一缕寒光闪过,随后血溅当场!

    随着谭军倒下,所有人都意识到…

    这北疆,恐怕要变天了!

    泄露秘密的不止谭军一人,也绝对不止他一人!

    只不过之前泄露的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道消息,还没有触碰到殿下心中的红线罢了。

    想当初,王氏的府兵追杀殿下派出去的墨氏三兄弟。

    殿下一怒之下,直接把那些府兵都给当众处刑了。

    甚至还以管理不当为由,把柴绍将军都给发配去镇守薛延陀了。

    现在…泄密风波初现端倪,殿下又会如何处置泄密之人?

    一时间,定襄城那些泄密者人人自危…

    ……

    郡守府。

    从蜀王府回来,李恪躺在床上发愣。

    谭军的死,并没有让他获得想象中的痛快;

    那被人背刺的感觉反而席卷了他,有些郁闷。

    谭军是骁勇善战没错,可这时代最不缺的就是武将。

    蜀王府手握热气球,炸弹,以及墨家诸多战争利器;

    需要的早就不是所谓的善战了,而是绝对的忠诚。

    “看来,严抓政审已经刻不容缓了。”

    头疼欲裂的李恪缓缓闭上双眼,沉沉地睡了过去。

    兰香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李恪,为他盖好被子。

    确认没有问题后,才缓缓出了房门。

    “殿下为何喝地这般烂醉,还愁眉不展的。”

    她从小就伺候李恪,自然能看出李恪有心事。

    如今定襄城一天一个样,正在发展的道路上高速前进。

    她实在想不通,到底有何困难要逼得殿下借酒消愁的。

    “哎,事情是这样的……”

    薛仁贵叹了口气,只得将事情解释了一遍。

    虽然一直忙着训练府兵,但也有安排人巡视蜀王府。

    所以售楼处发生的事情,他第一时间就得知消息了。

    尉迟宝林进入售楼处没有多久,王春花就派人求援。

    也正因如此,他才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控制局势。

    听完,兰香那精致的小脸立马阴沉下来,喃喃道:

    “殿下都已经离开长安就封了,他们还阴魂不散。”

    “尉迟都尉那边先派人监视,等殿下醒来再做定夺。”

    “另外,我修书一封,劳烦薛都尉即刻派出八百里加急送往长安。”

    她能预测到,朝中必定会阴云四起。

    此事不是她能插手的,但必须让杨妃知晓。

    杨妃若是解决不了,还可以向皇后殿下求情。

    皇后向来疼爱蜀王殿下,说不定能帮忙说几句好话。

    总之,未雨绸缪是必须的!

    “没问题。”薛仁贵当即应下。

    ……

    事情也正如兰香所料。

    长安城,鄂国公府。

    “李恪果真初生牛犊不怕虎,竟然敢做这种事。”

    “哎呀,看他们不爽干就完了!”

    “还非得整那些上不得台面的手段…”

    尉迟敬德性情憨直,为人自负,有种不服就干的冲劲。

    本来这性格和李恪是没有半毛钱关系的。

    但坏就坏在这家伙嘴巴漏风,对李世民更是不加隐瞒。

    在得知天狼计划的第一时间,就把消息禀报了上去。

    砰—!

    “逆子!他眼里有没有大唐了?”

    李世民恼怒至极,气得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在灭东突厥之后,奚族、契丹等部已然归顺大唐。

    如今大唐对三国采取的就是安抚为主的怀柔政策。

    而李恪此举,无疑是冲着剿灭人家去的。

    这无疑会打乱大唐的对外计划。

    更严重的,还可能会周边列国唾弃!

    李世民抬眸看着尉迟敬德,问道:

    “你说,李恪是不是太飘了?”

    此前李恪收复薛延陀疆域,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尽管有许多大臣都反对,他依旧把薛延陀分封给了李恪。

    他怀疑自薛延陀一役后,李恪心态膨胀了。

    否则怎么会打起了奚、契丹等国的主意呢?!

    尉迟敬德不以为然,道:“我倒是觉得殿下有句话没说错。”

    “哦?哪句话?”

    尉迟敬德冷冷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劼利可汗的渭水之盟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渭水之盟就是李世民心头的一个刺,一般人还真不敢当着他的面提。

    而尉迟敬德说话向来大胆,从不会避讳什么。

    关键李世民也没生气,就这么安静地听着。

    “别看奚人五部和契丹八部归顺了大唐,那也因为他们怕挨揍。”

    “可若是哪天大唐势衰,他们会不会背刺一刀呢?”

    “按我说咱们就应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甚至暗中助殿下一把。”

    他的态度和李恪出奇的一致。

    “兹事体大,明日早朝先讨论一下再议。”

    虽然李世民觉得有道理,但他也没有当即下决定。

    他深知自己的每一个决策都关系到整个大唐的民生。

    因此自登基之后,凡事他都会慎而行之!

    翌日小朝会。

    两仪殿。

    朝会一开始,李世民就当众把议题给抛了出来。

    “关于蜀王制定‘天狼’计划,欲挑起奚、契丹等国内乱一事,诸位怎么看?”

    长孙无忌眼前一亮,他当然不会放过这种数落李恪的机会。

    即便李恪已经离开了长安城也不够保险,毕竟对方去北疆还立下天大的功劳。

    只有不断破坏对方的形象,降低其在李世民心中的份量,才能确保他彻底退出皇位之争。

    议题一出,率先站了出来表态:“启禀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可!”

    “大唐是礼仪之邦,讲究礼仪为先。”

    “即便是两国开战,也会送上交战文书。”

    “蜀王此举手段太过歹毒,绝非君子所为。”

    长孙无忌的话一出,立马引起了大批文臣的共鸣。

    “陛下,司空所言甚是。”

    “臣附议!”

    “臣等附议!”

    一时间,朝堂上阴云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