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这弟弟很强,却过分爹宝 第394章 青铜鼎里藏死人 / 祭司在哪呢?/ 祭司是不是还活着?
众人纷纷朝胖子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就见胖子正站在祭司居所正中间,那尊刻有花纹的四方青铜鼎旁。看胖子的样子,应该是被鼎中之物,吓得后退了几步。
“怎么了,胖子?”吴斜走到胖子身边,看看胖子,看看青铜鼎,“干嘛一惊一乍的?还以为诈尸了呢!”
“可不就是诈尸了?”胖子心有余悸地用手拍拍胸口,一副惊魂未定模样,眼睛却没从青铜鼎上移开,“这祭司是不是有病啊!往青铜鼎里藏死人?”
“死人?”吴斜听胖子这么说,顿时瞪大眼睛,“真的假的?”
听二人这么一说,一时在居所里没找到主人家,正四散而看的小哥、黑眼镜、解连环、潘子几人就围了过去,六人围着这尊胖子说有死人的鼎看。
只见这尊通高莫约一米五,口长一米余,宽约八十公分,少说也得有七八百斤,鼎身雕刻大量繁复文饰,其中最明显的无疑是他们正对这一面,鼎腹上雕刻的浮雕人脸。
其实青铜鼎上雕刻人脸的事,虽然不常见,但也不是没有。例如湘地宁乡,就曾出土过此类人面方鼎,是商朝的物件,通高38.5厘米,鼎腹四面各有一个浮雕人脸,有人推测这种形态与古代传说“黄帝四面”有关。
如今几人眼前这尊人面鼎,人脸也被雕刻得极为逼真,不过其面容非常狰狞扭曲,仿佛置身于熊熊业火,而无法脱身。
如果这雕刻是个真人,他此刻一定跌跌撞撞,奋力向前跑着,想要伸出手寻求世人帮助,让身上的烈焰熄灭。但不管他怎么跑,都显得徒劳无功,因为他的身体,他的灵魂,他的一切,都被封印在这尊用他血肉浇灌的青铜鼎里,根本寻不到半点儿生机,只能在绝望中被烧成灰烬。
而胖子在鼎中看到的,半个已经风干发黑的头骨,或许是他存在过的唯一证据,也是仅存的证据。
严格来说,胖子做摸金倒斗,替人“夹喇嘛”的买卖,死人骨头、干尸之类的应该司空见惯,不至于让他受这么大惊吓。要说可怕,这鼎里的半个头骨,还不如这鼎腹上刻画的人面浮雕,来得可怖。
但关键在于,这半个头骨隐匿在鼎腹各式各样、满满当当,随便一件都价值连城、不可多得的玉器、首饰、各种摆件中。
胖子向来有些贪财,刚才乍一看鼎中有这么多,一看就有市无价,不知能在京城买几个四合院的好宝贝,可不就被迷花了眼,有些走不动道似的,驻足在鼎旁哗啦啦翻起宝贝来?
他左看这也好,右看那也好;拿了这个,又想要那个,真恨不得自己多生两只手,亦或绿巨人附体,能让他把这些宝贝,连宝贝带鼎一起搬走。
这一翻翻捡捡,冷不丁翻出个死人骨头来,还是个已经风干的干尸,睁着两只没有眼珠子,黑洞洞的大窟窿眼儿,直勾勾“盯着”他瞧,他受惊之余,连连后退几步,又恰好看到这鼎腹上刻画的狰狞人脸,可不就惊上加惊,心脏悬停到嗓子眼,差点儿腿下一软,摔个屁墩儿?
胖子把这一桩事,简要和身边几人说了,得到吴斜和潘子略显无良的笑声。
“欸欸,你们别笑啊!还能不能有点儿革命情谊了?”胖子不满道:“谁能想这鼎里有死人啊?再一看这鼎上还刻了个人脸,还刻得像那个什么……什么外国洋画家,画的那个《呐喊》,还是《尖叫》似的,谁他妈看了不害怕?”
(《呐喊》: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于1893年创作的绘画作品)
“这也就是胖爷我心理承受能力强,要换了其他人,冷不丁见了这场面,说不得当时就得去见马克思!”
虽然这是一桩乌龙事,细一想也不是不能理解胖子,不能说胖子大惊小怪,但解连环还是提醒胖子道:
“这鼎里的东西还是不要乱碰。不说这鼎里有头盖骨,说明这鼎以前搞不好用活人当祭品,搞过祭祀,就说这里的主人家还在,叫人家看见也保不齐会出什么问题。咱们进来时,你不是也听小歧说,让咱们管住手、管住腿,别做不礼貌的事吗?”
解连环这么一说,胖子也清醒过来:对了,那祭司还在。
“可他娘的,那劳神子祭司在哪儿呢?”胖子问。
“既然让鸡冠蛇和那木头俑带咱们过来,咱们这些人也已经在这儿了,可连个鬼影儿都没瞧见,哪儿有这么待客的?这不是逗咱们这些人玩儿嘛?”
胖子的语气神态,都明晃晃写着对“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祭司的不满意。
吴斜也这么觉得,不过胖子这话,倒提醒他另一件事。他问众人道:“三叔、胖子、小哥,你们说,按现在这情况,这西王母国的祭司是不是还活着?”
“如果他还活着,他现在还算人吗?”
“不会像咱们之前遇到那些“粽子”、血尸、女傀一样,已经脱离人类范畴了吧?搞不好连个物理形态都没有,是个“阿飘”?”
“额……”
说到最后,吴小狗突然抖了个激灵,显然被自己这种非唯物主义言论,说得背脊一寒,好像现在就有“人”,往自己后脖领子上吹气似的……
这次换胖子对天真同学翻白眼了,“我说小天真,你刚才还笑话胖爷我。可你也是个正正经经上过大学的知识分子,怎么下了两次墓,就开始讲“唯心主义”了?可不兴在这种地方,说这种话啊……”
解连环难得在这事儿上赞同了胖子,他也怕大侄子在这种地方,好的不灵,坏的灵。再加上胖子的话,意外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三爷提了个醒,那就是他刚才在石门外,问小侄子是不是有什么不妥的时候,小侄子那明显有事,但又不好说的样子……
该不会这地方真的有“阿飘”吧?
对吴歧这种“魂魄轻“,还时常幻听幻视的人来说,看到或感觉到什么都不奇怪,他之前不是还觉得黑眼镜身上有不可言说的“黑雾”,好像还是个女子,是个“诡娘娘”吗?
解连环顿时一惊,感觉自己发现了“华点”。
他忙转头看向吴歧,见吴歧已经从祭司的竹简,把注意力转向那些越看越让人头皮发麻,生怕他们一言不合就动起来的人俑,现在又蹲在祭司的琴案前,神情专注地看人家的瑶琴,莫名心里“咯噔”一下,也不知为何有些惶恐起来。
“小歧,你看归看,可别碰人家的琴啊。”解连环提醒道。
“知道了叔,我就看看,绝对不碰。”吴歧头也不抬,眼睛仍一眨不眨看着矮几上的瑶琴说。
其实解连环在这方面,对吴歧还是比较放心的。虽然进门的时候,这孩子做了些让人目瞪口呆,嘴角抽搐的皮皮事(给人面鸟雕像戴墨镜、戴金链、递烟),但全程没碰那鸟雕像一下。
且基于之前几次带吴歧出去的经验,吴歧不是在这种地方乱摸乱碰的性格。他本身对墓里的东西没什么兴趣,也没有探究的欲望,这会儿蹲在人家古琴前,也只是因为喜好音乐,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还是有数的。
想到这个,解连环略略安心。
但那种说不上来是为什么的惶恐感觉,却没有因为这种安心,得到任何消减,反而愈演愈烈。
这时不知哪里的长明灯,烛火摇曳了两下,照在吴歧如兰如玉的漂亮脸孔上,有些忽明忽暗,在年轻人脸上映出一片阴影,让年轻人的脸,有些虚无。
解连环以为自己眼花,揉揉眼睛,想看得更清楚些。再看却发现侄子脸庞一派惨白带青模样,细看之下,还能看到隐匿在皮肤下,灰中带黑的毛细血管。
这些血管粗细不一、七扭八歪,自下而上蔓延成蛛网状,好像随时能从薄如蝉翼的面皮下“破土而出”,把整张脸从内“撕碎”,似将褪去人皮的厉鬼!
他心脏顿时收紧,还没反应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就见侄子突然朝他转过头,用一种令人头皮发麻、背脊发凉、不怀好意的目光锁定了他,毫无血色的薄唇弯起一个清晰可见的弧度,对他阴恻恻地笑着:
“叔~~”
“怎么了,胖子?”吴斜走到胖子身边,看看胖子,看看青铜鼎,“干嘛一惊一乍的?还以为诈尸了呢!”
“可不就是诈尸了?”胖子心有余悸地用手拍拍胸口,一副惊魂未定模样,眼睛却没从青铜鼎上移开,“这祭司是不是有病啊!往青铜鼎里藏死人?”
“死人?”吴斜听胖子这么说,顿时瞪大眼睛,“真的假的?”
听二人这么一说,一时在居所里没找到主人家,正四散而看的小哥、黑眼镜、解连环、潘子几人就围了过去,六人围着这尊胖子说有死人的鼎看。
只见这尊通高莫约一米五,口长一米余,宽约八十公分,少说也得有七八百斤,鼎身雕刻大量繁复文饰,其中最明显的无疑是他们正对这一面,鼎腹上雕刻的浮雕人脸。
其实青铜鼎上雕刻人脸的事,虽然不常见,但也不是没有。例如湘地宁乡,就曾出土过此类人面方鼎,是商朝的物件,通高38.5厘米,鼎腹四面各有一个浮雕人脸,有人推测这种形态与古代传说“黄帝四面”有关。
如今几人眼前这尊人面鼎,人脸也被雕刻得极为逼真,不过其面容非常狰狞扭曲,仿佛置身于熊熊业火,而无法脱身。
如果这雕刻是个真人,他此刻一定跌跌撞撞,奋力向前跑着,想要伸出手寻求世人帮助,让身上的烈焰熄灭。但不管他怎么跑,都显得徒劳无功,因为他的身体,他的灵魂,他的一切,都被封印在这尊用他血肉浇灌的青铜鼎里,根本寻不到半点儿生机,只能在绝望中被烧成灰烬。
而胖子在鼎中看到的,半个已经风干发黑的头骨,或许是他存在过的唯一证据,也是仅存的证据。
严格来说,胖子做摸金倒斗,替人“夹喇嘛”的买卖,死人骨头、干尸之类的应该司空见惯,不至于让他受这么大惊吓。要说可怕,这鼎里的半个头骨,还不如这鼎腹上刻画的人面浮雕,来得可怖。
但关键在于,这半个头骨隐匿在鼎腹各式各样、满满当当,随便一件都价值连城、不可多得的玉器、首饰、各种摆件中。
胖子向来有些贪财,刚才乍一看鼎中有这么多,一看就有市无价,不知能在京城买几个四合院的好宝贝,可不就被迷花了眼,有些走不动道似的,驻足在鼎旁哗啦啦翻起宝贝来?
他左看这也好,右看那也好;拿了这个,又想要那个,真恨不得自己多生两只手,亦或绿巨人附体,能让他把这些宝贝,连宝贝带鼎一起搬走。
这一翻翻捡捡,冷不丁翻出个死人骨头来,还是个已经风干的干尸,睁着两只没有眼珠子,黑洞洞的大窟窿眼儿,直勾勾“盯着”他瞧,他受惊之余,连连后退几步,又恰好看到这鼎腹上刻画的狰狞人脸,可不就惊上加惊,心脏悬停到嗓子眼,差点儿腿下一软,摔个屁墩儿?
胖子把这一桩事,简要和身边几人说了,得到吴斜和潘子略显无良的笑声。
“欸欸,你们别笑啊!还能不能有点儿革命情谊了?”胖子不满道:“谁能想这鼎里有死人啊?再一看这鼎上还刻了个人脸,还刻得像那个什么……什么外国洋画家,画的那个《呐喊》,还是《尖叫》似的,谁他妈看了不害怕?”
(《呐喊》: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于1893年创作的绘画作品)
“这也就是胖爷我心理承受能力强,要换了其他人,冷不丁见了这场面,说不得当时就得去见马克思!”
虽然这是一桩乌龙事,细一想也不是不能理解胖子,不能说胖子大惊小怪,但解连环还是提醒胖子道:
“这鼎里的东西还是不要乱碰。不说这鼎里有头盖骨,说明这鼎以前搞不好用活人当祭品,搞过祭祀,就说这里的主人家还在,叫人家看见也保不齐会出什么问题。咱们进来时,你不是也听小歧说,让咱们管住手、管住腿,别做不礼貌的事吗?”
解连环这么一说,胖子也清醒过来:对了,那祭司还在。
“可他娘的,那劳神子祭司在哪儿呢?”胖子问。
“既然让鸡冠蛇和那木头俑带咱们过来,咱们这些人也已经在这儿了,可连个鬼影儿都没瞧见,哪儿有这么待客的?这不是逗咱们这些人玩儿嘛?”
胖子的语气神态,都明晃晃写着对“只闻其名,不见其人”的祭司的不满意。
吴斜也这么觉得,不过胖子这话,倒提醒他另一件事。他问众人道:“三叔、胖子、小哥,你们说,按现在这情况,这西王母国的祭司是不是还活着?”
“如果他还活着,他现在还算人吗?”
“不会像咱们之前遇到那些“粽子”、血尸、女傀一样,已经脱离人类范畴了吧?搞不好连个物理形态都没有,是个“阿飘”?”
“额……”
说到最后,吴小狗突然抖了个激灵,显然被自己这种非唯物主义言论,说得背脊一寒,好像现在就有“人”,往自己后脖领子上吹气似的……
这次换胖子对天真同学翻白眼了,“我说小天真,你刚才还笑话胖爷我。可你也是个正正经经上过大学的知识分子,怎么下了两次墓,就开始讲“唯心主义”了?可不兴在这种地方,说这种话啊……”
解连环难得在这事儿上赞同了胖子,他也怕大侄子在这种地方,好的不灵,坏的灵。再加上胖子的话,意外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三爷提了个醒,那就是他刚才在石门外,问小侄子是不是有什么不妥的时候,小侄子那明显有事,但又不好说的样子……
该不会这地方真的有“阿飘”吧?
对吴歧这种“魂魄轻“,还时常幻听幻视的人来说,看到或感觉到什么都不奇怪,他之前不是还觉得黑眼镜身上有不可言说的“黑雾”,好像还是个女子,是个“诡娘娘”吗?
解连环顿时一惊,感觉自己发现了“华点”。
他忙转头看向吴歧,见吴歧已经从祭司的竹简,把注意力转向那些越看越让人头皮发麻,生怕他们一言不合就动起来的人俑,现在又蹲在祭司的琴案前,神情专注地看人家的瑶琴,莫名心里“咯噔”一下,也不知为何有些惶恐起来。
“小歧,你看归看,可别碰人家的琴啊。”解连环提醒道。
“知道了叔,我就看看,绝对不碰。”吴歧头也不抬,眼睛仍一眨不眨看着矮几上的瑶琴说。
其实解连环在这方面,对吴歧还是比较放心的。虽然进门的时候,这孩子做了些让人目瞪口呆,嘴角抽搐的皮皮事(给人面鸟雕像戴墨镜、戴金链、递烟),但全程没碰那鸟雕像一下。
且基于之前几次带吴歧出去的经验,吴歧不是在这种地方乱摸乱碰的性格。他本身对墓里的东西没什么兴趣,也没有探究的欲望,这会儿蹲在人家古琴前,也只是因为喜好音乐,但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应该还是有数的。
想到这个,解连环略略安心。
但那种说不上来是为什么的惶恐感觉,却没有因为这种安心,得到任何消减,反而愈演愈烈。
这时不知哪里的长明灯,烛火摇曳了两下,照在吴歧如兰如玉的漂亮脸孔上,有些忽明忽暗,在年轻人脸上映出一片阴影,让年轻人的脸,有些虚无。
解连环以为自己眼花,揉揉眼睛,想看得更清楚些。再看却发现侄子脸庞一派惨白带青模样,细看之下,还能看到隐匿在皮肤下,灰中带黑的毛细血管。
这些血管粗细不一、七扭八歪,自下而上蔓延成蛛网状,好像随时能从薄如蝉翼的面皮下“破土而出”,把整张脸从内“撕碎”,似将褪去人皮的厉鬼!
他心脏顿时收紧,还没反应过来这是怎么回事,就见侄子突然朝他转过头,用一种令人头皮发麻、背脊发凉、不怀好意的目光锁定了他,毫无血色的薄唇弯起一个清晰可见的弧度,对他阴恻恻地笑着:
“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