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春秋当大王 第186章 第一次内阁会议
热门推荐:
万界委托:开局镜流上门
火影:让你攻略你跑去灭世?
养阴骨,嫁蛇仙
二婚嫁京圈大佬,渣前夫疯了
神炉囚我五百年,女帝求我做帝尊
女总裁的全能兵王
1949璃院繁星
烛照铠甲之重生
查理九世:童话镇里的渡渡鸟
内阁组织框架定下,房会制成为了汉国最高决策机构,六部成为下级机构,只负责执行和对接地方厅局。
“季平,黄婴留一下,其他人先回去吧,明天早上在正殿举行第一次内阁会议。”姬长伯一路风尘仆仆,商定内阁房会制之后,姬长伯便让众人回去了。
而之所以留下鲍季平和黄婴,是因为出征汉中之前,蜀南那边发生的几件事。
待众人退出去,只剩三人在场时,姬长伯重新打量了一下黄婴和鲍季平。
随着姬长伯给鲍季平利用柳树皮煮水洗脸之后,鲍季平脸上的坑痘几乎都消退了,黄婴则变得富态起来,毕竟不用流离失所,四处讨生活了。
两人坐到姬长伯榻上,正襟危坐。
“内阁的人选,你们有什么建议么?”这两人是姬长伯麾下最重要的两个重臣。
一个负责蜀地,一个负责江州,恰好分治巴蜀,而他两人也不负众望,将巴蜀治理的井井有条。
汉中之战中,姬长伯全力征伐汉中,根本顾不上巴蜀事务,结果等姬长伯稳定汉中之后,回头一看巴蜀,稳如泰山。
黄婴在江州,对姬伯越竟然采用了近交远攻的策略,利用贸易拉拢平都的巴氏贵族,同时不断派兵绕道宕渠,攻击鱼地和巫地,让鱼巫两地不得安宁。
鱼巫两地动荡,也直接导致了姬伯越和平都的商贸往来萎缩,平都更加倚重汉国这边。
同时黄婴还对垫江和江州进行了一体化建设,用数条水泥路,将垫江和江州之间的交通完善。同时大力疏通乌江航路,加强江州与乌江诸镇的联系,整个江州经济规模迅速倍增,如今已经是汉国第一大经济重镇,贸易重镇。
鲍季平在蜀地则推行\"轻徭薄赋\"之策,将蜀地平原的水利系统全面整修。
同时他借鉴大禹和蜀地王族杜氏的治水经验,在岷江流域新建了十余处分流堰,使蜀中粮仓的灌溉面积扩大了近三成。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竟说利用高超的政治手腕,说服了蜀地王族为首的世家大族,将部分私田转为\"官佃\",由官府统一调配耕种。
这种与虎谋皮,结果还真谋到皮的过程让姬长伯啧啧称奇,真不愧是自己看重的谋臣。
两人的能力,姬长伯看在眼里,如今两人已经是首辅和次辅的不二人选。
\"主公,内阁人选当以平衡为重。\"黄婴抚着日渐圆润的肚子说道,\"六部尚书皆是苍溪旧臣,如果全部入阁,将来容易垄断国政。\"
鲍季平点了点头,随后从袖中抽出一卷竹简:\"这是臣在事先拟的名单。军政房房长建议启用雷勇,他出身江州雷氏,是与王族姬姓荣辱与共的将门,而且又是大王旧臣,最是合适;民政房房长可以让蜀王杜尚担任,蜀王如今没有势力,几乎是孤家寡人,但是他在蜀地颇有威望,而且为人谦和,让他处理汉国民政民生问题比较合适...\"
两人考虑的很周全,说的也很委婉。
苍溪派系官员一家独大,短期建设还好,长期治国非常容易拉帮结派,再互相结成姻亲,自己的王权很容易就会被架空。
到时候三家分晋就是汉国的未来。
三人小会商定明日正式会议的问题之后,鲍季平和黄婴便告辞离开了。
姬长伯让两人将刚才谈话的内容记录下来,明天由鲍季平带头上书,黄婴附议,姬长伯再点头,将此事定调。
其他人也就不会有什么异议了。
如今的蜀国宫城是在原来杜氏王族的宫城基础上兴建的新宫殿。
蜀国宫殿,矗立于郫邑之央,宫墙高耸,使用水泥和石块垒成,朱漆涂饰,上覆泥瓦。
姬长伯步入殿中,玉阶丹墀,步步生辉。殿内梁柱皆用蜀地巨木,雕龙画凤,金粉饰之,华丽非常。
藻井之上,绘有日月星辰,云气缭绕,恍若天宫。地面铺以青石,光滑如镜,倒映人影。
姬长伯行走在宫中,看着一景一物,心中舒坦不已。
已经深夜,但是姬长伯并没有直接回寝宫,而是在蜀宫里的景园中踱步。
四处征战蹦波的这些年,姬长伯也已经长成一个少年郎。
靠着后世的知识储备和这一世的所有机会,姬长伯在短短数年里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巴蜀,还顺势拿下了汉中。
如今各地总督改为郡守,自己麾下人手已经不够用。
义务教育和科举考试也已经初步完成,寒门学子和平民子女中的精英,皆已经开始步入各级厅局衙门。
而军功授爵和分封的土地也基本完成,国中军伍大多复原回到各地耕种。
军功和科举同步选拔人才,应该能缓解人才不足的情况。
除了人才,人口问题也不容小觑。
虽然贾富的人口大迁移也一直在稳步推行,汉国总人口已经接近百万,但是比起中原各国,自己的国土虽大,但是治下百姓却只是一个中等诸侯的水平。
其中巴蜀之地多虫瘴,平民生活环境恶劣,容易感染疾病早逝。
看来医部的问题也要早早准备。
还有墨丘组建的神机营,清一色标配燧发枪,已经有两百多人,大炮也在研发之中。
现阶段汉国的政务千头万绪,繁琐非常,自己经常会忙的丢三落四。
视察神机营的时间只能向后推迟了,得明天内阁的问题解决掉,后天带着内阁的人,一起去神机营营地看看吧。
吹着夜风,感受着片刻的宁静,姬长伯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自己征战这么些年,所图不就是一个可以安身立命之地么?现在汉国固若金汤,兵强马壮,放眼四周,只有秦楚能对自己构成威胁。
姬伯安、姬伯越都只是秋后的蚂蚱,待自己再发展几年,将大炮和枪支列装部队,剿灭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自己也该停下脚步,好好歇歇了。
“夫君?”一声轻柔的呼唤,姬长伯从纷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
“海伦?你不是在教会那边么?”姬长伯循声看去,竟然是自己的夫人,教会圣女,海伦。
“蜀中教会发展比起我亲自建立的江州教会还要好,所以我干脆将蜀中教会直接立为总部,推广蜀中模式好了,我也能省些力气,偷偷懒。”海伦笑着说道。
数年名义上的夫妻,但是姬长伯年幼,两人也一直没有夫妻之实。
如今的海伦,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
在春秋这个十几岁当爹生娃的年代,海伦已经是个异类。
“如此也好,你省些力气,多处理一些内廷的事也好。”姬长伯点点头。
“嗯,我也是这么考虑的,如今嫡母芈氏和亲母皆安置在宫中,有些事确实需要妥善安排。”说到这里,海伦的语气忽然有些慌乱。
姬长伯看出了海伦的不安,但是并没有深究。
因为锦衣卫早就已经向自己汇报过了,自己的两位母亲,都在后宫豢养了男宠,后宫的风言风语传的到处都是,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姬长伯虽然头疼,但是这个时代,风气就是这样,自己也没什么好说的。
“你们留在此地,海伦你陪我一起走走吧。”姬长伯拉起海伦的手,两人在蜀宫里的景园里漫步。
“夫君,内阁是汉国中枢,你让我一个女流之辈进入中枢,会不会……”海伦欲言又止。
姬长伯撅了撅嘴,“只是暂时的,等你有了身孕,我会让浮萍、落花暂时接替你的位置,如果她们两能处理好,以后就让她们处理教会事务吧,你安心修养。”姬长伯很早就安排两名宫女跟随海伦左右,既是监视,也是学习。
海伦眼中有些黯然,这么多年了,这个人还在提防着自己。
不过他说身孕?什么意思?难道他已经……
海伦想到这里,脸上红霞满布,偷偷瞥了一眼姬长伯,对方却一无所知的向前走去,好像刚才什么也没说一般。
海伦顿时又有些失落了。
“最近各地教会反应,民间百姓纷纷把孩子从学堂转到教会,说是教会里的智慧女神雅典娜会保佑他们的孩子科举夺魁,现在教会这边的压力很大。”海伦只好收起自己的小女儿心思,自己和姬长伯最大的共同语言,大概就是教会了。
“让户部下个通知,教会只收容孤儿和流民中的孩童,其余孩童若是进入教会,让礼部扣押他们的学籍,禁止他们升学!”姬长伯随口说道。
“我前几天已经命人去了一趟户部,不过户部那边一直没有动静,如今已经盛夏,如果再不下令禁止,后续恐怕秋季招生,会有麻烦。”
姬长伯闻言愣了愣,“户部最近很忙么?”
海伦想了想,“户部在我们之前,从江州迁过来,想来也是没完全适应过来吧。”
姬长伯点了点头,“户部再不解决,你就去找鲍季平,明天第一次内阁会议,我会正式任命他为内阁首辅,让他通过内阁民政房下达命令给户部吧。”
“诺!”言罢,两人都不再言语,气氛忽然有些暧昧起来。
姬长伯停下脚步,“蜀地的月色,比起汉中,确有不如。”
这没头没尾的一句感慨,让心思细腻的海伦愣了一下。
蜀地月色?是指自己么?汉中月色?是指姒好?想到这里,海伦面色一僵,但是又不好发作。
“蜀地和汉中之间的水泥路还是要修,日后调兵遣将,通商贸易也方便。”姬长伯没有察觉海伦的脸色,依旧自顾自的说着。
“苍溪的水泥路已经修好,确实很方便。”海伦压下心事,陪着姬长伯说道。
“嗯,红叶商会办事确实利索,蜀南大势已定,米福安也该从蜀南调出来了,现在内阁文臣太多,武将太少了。”
“红叶和米福安夫妻俩,聚少离多,我都有些过意不去了。”姬长伯自嘲一笑。
“海伦,我们两一直没有举行结婚典礼对吧?”姬长伯回头看向海伦,忽然说道。
海伦闻言看向姬长伯,两人四目相对,风吹着树梢发出沙沙声。
最后姬长伯败下阵来,面红耳赤的咳嗽了几声。
海伦也好不到哪里去,脸色也是微红。
“回头我禀明母后,让宗正那边定个日子,我们把仪式办了。”姬长伯语速飞快的说完,转身逃一般的离开了。
只留下海伦依旧愣在原地,久久不能平静。
海伦望着姬长伯离去的背影,心中犹如小鹿乱撞。
她轻抚着自己发烫的脸颊,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突如其来的承诺,让她那颗一直患得患失的心,终于有了着落。
回到寝宫后,海伦坐在梳妆台前,对着镜子发呆。
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姬长伯说要举办婚礼时的模样,那羞涩又坚定的神情,让她愈发心动。
次日清晨,姬长伯精神饱满地来到正殿参加第一次内阁会议。
作为教会圣女的海伦也来参加会议,但却顶着猩红的眼睛,显然昨晚失眠了,
“第一次内阁会议开始!”“叮!”一旁的如花敲击一盏小铜钟。
会议正式开始,首先鲍季平呈上了昨晚小会上就商议好的内阁人选名单,众人一番讨论后,姬长伯拍板同意,如花执笔写下红色朱批,掌印的如意盖下打印,决议顺利通过。
随后,海伦提出的关于教会孩童入学以及姬长伯提出的汉中直通蜀地的水泥路修建等事宜,会议上也都进行了讨论。
第一次会议,共达成了三个决议,如花和如意的锦衣卫将姬长伯的王令送往六部。
随后六部执行决议,以往姬长伯有什么政令,都是姬长伯想到什么,如花如意就记录什么。
这种政令大多空洞,需要六部官员自己脑补细节,所以效率非常低下。
而现在,有了内阁的五房一会,各种政令都会在大殿里讨论出决定,然后再由五房一会的大佬牵头,商定一个执行方案,然后在下发给六部。
六部收到之后,就可以直接执行,方便快捷,姬长伯效仿后世各朝各代的政府职能制度之后,自己琢磨的组织构架第一天竟然运转的还不错。
会议结束后,姬长伯心情愉悦,他对内阁的首次运转颇为满意。
然而,就在他准备前往神机营视察时,一名锦衣卫匆匆来报,禀告称秦国有使者前来,要求面见姬长伯。
姬长伯微微皱眉,秦国此时派使者前来,所为何事?
他立刻整了整衣冠,前往会见使者。
使者呈上秦王的书信,信中提及希望与汉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抗犬戎。
姬长伯心中暗自思索,秦国此举或许是想利用汉国出汉中,从南方牵制犬戎,好方便秦国平定犬戎吧?
自己虽然也需要时间发展国力,心底对于这份提案是很心动的。
但他并未当场答复使者,而是表示需要与内阁商议。
送走使者后,姬长伯召集内阁主要成员,并将此事告知众人。
众人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应该结盟,借助秦国之力对抗犬戎,占据大义名分;有的则担心秦国居心叵测,结盟会带来隐患。
两边说的都有道理,姬长伯也不知道该如何取舍。
“季平,黄婴留一下,其他人先回去吧,明天早上在正殿举行第一次内阁会议。”姬长伯一路风尘仆仆,商定内阁房会制之后,姬长伯便让众人回去了。
而之所以留下鲍季平和黄婴,是因为出征汉中之前,蜀南那边发生的几件事。
待众人退出去,只剩三人在场时,姬长伯重新打量了一下黄婴和鲍季平。
随着姬长伯给鲍季平利用柳树皮煮水洗脸之后,鲍季平脸上的坑痘几乎都消退了,黄婴则变得富态起来,毕竟不用流离失所,四处讨生活了。
两人坐到姬长伯榻上,正襟危坐。
“内阁的人选,你们有什么建议么?”这两人是姬长伯麾下最重要的两个重臣。
一个负责蜀地,一个负责江州,恰好分治巴蜀,而他两人也不负众望,将巴蜀治理的井井有条。
汉中之战中,姬长伯全力征伐汉中,根本顾不上巴蜀事务,结果等姬长伯稳定汉中之后,回头一看巴蜀,稳如泰山。
黄婴在江州,对姬伯越竟然采用了近交远攻的策略,利用贸易拉拢平都的巴氏贵族,同时不断派兵绕道宕渠,攻击鱼地和巫地,让鱼巫两地不得安宁。
鱼巫两地动荡,也直接导致了姬伯越和平都的商贸往来萎缩,平都更加倚重汉国这边。
同时黄婴还对垫江和江州进行了一体化建设,用数条水泥路,将垫江和江州之间的交通完善。同时大力疏通乌江航路,加强江州与乌江诸镇的联系,整个江州经济规模迅速倍增,如今已经是汉国第一大经济重镇,贸易重镇。
鲍季平在蜀地则推行\"轻徭薄赋\"之策,将蜀地平原的水利系统全面整修。
同时他借鉴大禹和蜀地王族杜氏的治水经验,在岷江流域新建了十余处分流堰,使蜀中粮仓的灌溉面积扩大了近三成。更令人称奇的是,他竟说利用高超的政治手腕,说服了蜀地王族为首的世家大族,将部分私田转为\"官佃\",由官府统一调配耕种。
这种与虎谋皮,结果还真谋到皮的过程让姬长伯啧啧称奇,真不愧是自己看重的谋臣。
两人的能力,姬长伯看在眼里,如今两人已经是首辅和次辅的不二人选。
\"主公,内阁人选当以平衡为重。\"黄婴抚着日渐圆润的肚子说道,\"六部尚书皆是苍溪旧臣,如果全部入阁,将来容易垄断国政。\"
鲍季平点了点头,随后从袖中抽出一卷竹简:\"这是臣在事先拟的名单。军政房房长建议启用雷勇,他出身江州雷氏,是与王族姬姓荣辱与共的将门,而且又是大王旧臣,最是合适;民政房房长可以让蜀王杜尚担任,蜀王如今没有势力,几乎是孤家寡人,但是他在蜀地颇有威望,而且为人谦和,让他处理汉国民政民生问题比较合适...\"
两人考虑的很周全,说的也很委婉。
苍溪派系官员一家独大,短期建设还好,长期治国非常容易拉帮结派,再互相结成姻亲,自己的王权很容易就会被架空。
到时候三家分晋就是汉国的未来。
三人小会商定明日正式会议的问题之后,鲍季平和黄婴便告辞离开了。
姬长伯让两人将刚才谈话的内容记录下来,明天由鲍季平带头上书,黄婴附议,姬长伯再点头,将此事定调。
其他人也就不会有什么异议了。
如今的蜀国宫城是在原来杜氏王族的宫城基础上兴建的新宫殿。
蜀国宫殿,矗立于郫邑之央,宫墙高耸,使用水泥和石块垒成,朱漆涂饰,上覆泥瓦。
姬长伯步入殿中,玉阶丹墀,步步生辉。殿内梁柱皆用蜀地巨木,雕龙画凤,金粉饰之,华丽非常。
藻井之上,绘有日月星辰,云气缭绕,恍若天宫。地面铺以青石,光滑如镜,倒映人影。
姬长伯行走在宫中,看着一景一物,心中舒坦不已。
已经深夜,但是姬长伯并没有直接回寝宫,而是在蜀宫里的景园中踱步。
四处征战蹦波的这些年,姬长伯也已经长成一个少年郎。
靠着后世的知识储备和这一世的所有机会,姬长伯在短短数年里统一了四分五裂的巴蜀,还顺势拿下了汉中。
如今各地总督改为郡守,自己麾下人手已经不够用。
义务教育和科举考试也已经初步完成,寒门学子和平民子女中的精英,皆已经开始步入各级厅局衙门。
而军功授爵和分封的土地也基本完成,国中军伍大多复原回到各地耕种。
军功和科举同步选拔人才,应该能缓解人才不足的情况。
除了人才,人口问题也不容小觑。
虽然贾富的人口大迁移也一直在稳步推行,汉国总人口已经接近百万,但是比起中原各国,自己的国土虽大,但是治下百姓却只是一个中等诸侯的水平。
其中巴蜀之地多虫瘴,平民生活环境恶劣,容易感染疾病早逝。
看来医部的问题也要早早准备。
还有墨丘组建的神机营,清一色标配燧发枪,已经有两百多人,大炮也在研发之中。
现阶段汉国的政务千头万绪,繁琐非常,自己经常会忙的丢三落四。
视察神机营的时间只能向后推迟了,得明天内阁的问题解决掉,后天带着内阁的人,一起去神机营营地看看吧。
吹着夜风,感受着片刻的宁静,姬长伯的心渐渐平静下来。
自己征战这么些年,所图不就是一个可以安身立命之地么?现在汉国固若金汤,兵强马壮,放眼四周,只有秦楚能对自己构成威胁。
姬伯安、姬伯越都只是秋后的蚂蚱,待自己再发展几年,将大炮和枪支列装部队,剿灭他们只是时间问题。
自己也该停下脚步,好好歇歇了。
“夫君?”一声轻柔的呼唤,姬长伯从纷乱的思绪中回过神来。
“海伦?你不是在教会那边么?”姬长伯循声看去,竟然是自己的夫人,教会圣女,海伦。
“蜀中教会发展比起我亲自建立的江州教会还要好,所以我干脆将蜀中教会直接立为总部,推广蜀中模式好了,我也能省些力气,偷偷懒。”海伦笑着说道。
数年名义上的夫妻,但是姬长伯年幼,两人也一直没有夫妻之实。
如今的海伦,已经是二十多岁的大姑娘了。
在春秋这个十几岁当爹生娃的年代,海伦已经是个异类。
“如此也好,你省些力气,多处理一些内廷的事也好。”姬长伯点点头。
“嗯,我也是这么考虑的,如今嫡母芈氏和亲母皆安置在宫中,有些事确实需要妥善安排。”说到这里,海伦的语气忽然有些慌乱。
姬长伯看出了海伦的不安,但是并没有深究。
因为锦衣卫早就已经向自己汇报过了,自己的两位母亲,都在后宫豢养了男宠,后宫的风言风语传的到处都是,早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姬长伯虽然头疼,但是这个时代,风气就是这样,自己也没什么好说的。
“你们留在此地,海伦你陪我一起走走吧。”姬长伯拉起海伦的手,两人在蜀宫里的景园里漫步。
“夫君,内阁是汉国中枢,你让我一个女流之辈进入中枢,会不会……”海伦欲言又止。
姬长伯撅了撅嘴,“只是暂时的,等你有了身孕,我会让浮萍、落花暂时接替你的位置,如果她们两能处理好,以后就让她们处理教会事务吧,你安心修养。”姬长伯很早就安排两名宫女跟随海伦左右,既是监视,也是学习。
海伦眼中有些黯然,这么多年了,这个人还在提防着自己。
不过他说身孕?什么意思?难道他已经……
海伦想到这里,脸上红霞满布,偷偷瞥了一眼姬长伯,对方却一无所知的向前走去,好像刚才什么也没说一般。
海伦顿时又有些失落了。
“最近各地教会反应,民间百姓纷纷把孩子从学堂转到教会,说是教会里的智慧女神雅典娜会保佑他们的孩子科举夺魁,现在教会这边的压力很大。”海伦只好收起自己的小女儿心思,自己和姬长伯最大的共同语言,大概就是教会了。
“让户部下个通知,教会只收容孤儿和流民中的孩童,其余孩童若是进入教会,让礼部扣押他们的学籍,禁止他们升学!”姬长伯随口说道。
“我前几天已经命人去了一趟户部,不过户部那边一直没有动静,如今已经盛夏,如果再不下令禁止,后续恐怕秋季招生,会有麻烦。”
姬长伯闻言愣了愣,“户部最近很忙么?”
海伦想了想,“户部在我们之前,从江州迁过来,想来也是没完全适应过来吧。”
姬长伯点了点头,“户部再不解决,你就去找鲍季平,明天第一次内阁会议,我会正式任命他为内阁首辅,让他通过内阁民政房下达命令给户部吧。”
“诺!”言罢,两人都不再言语,气氛忽然有些暧昧起来。
姬长伯停下脚步,“蜀地的月色,比起汉中,确有不如。”
这没头没尾的一句感慨,让心思细腻的海伦愣了一下。
蜀地月色?是指自己么?汉中月色?是指姒好?想到这里,海伦面色一僵,但是又不好发作。
“蜀地和汉中之间的水泥路还是要修,日后调兵遣将,通商贸易也方便。”姬长伯没有察觉海伦的脸色,依旧自顾自的说着。
“苍溪的水泥路已经修好,确实很方便。”海伦压下心事,陪着姬长伯说道。
“嗯,红叶商会办事确实利索,蜀南大势已定,米福安也该从蜀南调出来了,现在内阁文臣太多,武将太少了。”
“红叶和米福安夫妻俩,聚少离多,我都有些过意不去了。”姬长伯自嘲一笑。
“海伦,我们两一直没有举行结婚典礼对吧?”姬长伯回头看向海伦,忽然说道。
海伦闻言看向姬长伯,两人四目相对,风吹着树梢发出沙沙声。
最后姬长伯败下阵来,面红耳赤的咳嗽了几声。
海伦也好不到哪里去,脸色也是微红。
“回头我禀明母后,让宗正那边定个日子,我们把仪式办了。”姬长伯语速飞快的说完,转身逃一般的离开了。
只留下海伦依旧愣在原地,久久不能平静。
海伦望着姬长伯离去的背影,心中犹如小鹿乱撞。
她轻抚着自己发烫的脸颊,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这突如其来的承诺,让她那颗一直患得患失的心,终于有了着落。
回到寝宫后,海伦坐在梳妆台前,对着镜子发呆。
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姬长伯说要举办婚礼时的模样,那羞涩又坚定的神情,让她愈发心动。
次日清晨,姬长伯精神饱满地来到正殿参加第一次内阁会议。
作为教会圣女的海伦也来参加会议,但却顶着猩红的眼睛,显然昨晚失眠了,
“第一次内阁会议开始!”“叮!”一旁的如花敲击一盏小铜钟。
会议正式开始,首先鲍季平呈上了昨晚小会上就商议好的内阁人选名单,众人一番讨论后,姬长伯拍板同意,如花执笔写下红色朱批,掌印的如意盖下打印,决议顺利通过。
随后,海伦提出的关于教会孩童入学以及姬长伯提出的汉中直通蜀地的水泥路修建等事宜,会议上也都进行了讨论。
第一次会议,共达成了三个决议,如花和如意的锦衣卫将姬长伯的王令送往六部。
随后六部执行决议,以往姬长伯有什么政令,都是姬长伯想到什么,如花如意就记录什么。
这种政令大多空洞,需要六部官员自己脑补细节,所以效率非常低下。
而现在,有了内阁的五房一会,各种政令都会在大殿里讨论出决定,然后再由五房一会的大佬牵头,商定一个执行方案,然后在下发给六部。
六部收到之后,就可以直接执行,方便快捷,姬长伯效仿后世各朝各代的政府职能制度之后,自己琢磨的组织构架第一天竟然运转的还不错。
会议结束后,姬长伯心情愉悦,他对内阁的首次运转颇为满意。
然而,就在他准备前往神机营视察时,一名锦衣卫匆匆来报,禀告称秦国有使者前来,要求面见姬长伯。
姬长伯微微皱眉,秦国此时派使者前来,所为何事?
他立刻整了整衣冠,前往会见使者。
使者呈上秦王的书信,信中提及希望与汉国结成同盟,共同对抗犬戎。
姬长伯心中暗自思索,秦国此举或许是想利用汉国出汉中,从南方牵制犬戎,好方便秦国平定犬戎吧?
自己虽然也需要时间发展国力,心底对于这份提案是很心动的。
但他并未当场答复使者,而是表示需要与内阁商议。
送走使者后,姬长伯召集内阁主要成员,并将此事告知众人。
众人议论纷纷,有的认为应该结盟,借助秦国之力对抗犬戎,占据大义名分;有的则担心秦国居心叵测,结盟会带来隐患。
两边说的都有道理,姬长伯也不知道该如何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