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洗白多累,自有大儒为我辩解 > 不赌后给全家挣前程(完)

洗白多累,自有大儒为我辩解 不赌后给全家挣前程(完)

    沈崇瑞和郎雨伯约定好接他们去村子里的时间之后,就直接回了靠山村。

    回到家里的时候,才下午时分,那块空地上聚集着不少的村里人。

    有很多村民,沈瘸子都没有请他们来做事,但他们还会过来帮忙,只为了加快修建房屋的速度,而且也不愿意让沈家人管他们饭吃。

    他们只是想为自己当家的或者儿子或者夫君减轻负担,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报答沈家,因为沈家人给的饭实在是太实在,减轻了家里的负担,他们不好意思,所以也想过来帮帮忙。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修建房屋的速度远比沈崇瑞要想的更快。

    沈瘸子见沈崇瑞回来之后急忙走了过去,见沈崇瑞冲他点头才微微的松了口气。

    沈文轩和沈文浩借机走到了沈崇瑞的身边,询问着粮食的事情。

    沈崇瑞低声说道,“今天晚上你们就跟我去接粮食,不过都不要声张,等把粮食接回来之后再说。”

    沈文轩和沈文浩闻言很是高兴:“三弟。你辛苦了,赶紧回家休息吧,这边有我们盯着就好了。”

    沈崇瑞见状也没有拒绝,到了家就去休息了。

    沈小媚此刻正在厨房里,给曹淑雅帮忙,给那些干活的人准备饭菜。

    沈崇瑞回到屋子里以后关了门,然后点开了买菜系统。

    沈崇瑞如今已经熟练的许愿,所以买菜系统上架了很多便宜又实惠的粮食。

    沈崇瑞一口气买了十两银子的东西,足够整个村子里的人吃了。

    当天晚上,沈崇瑞就和两兄弟去了附近的山上,然后取了粮食。

    沈崇瑞一早就让系统将粮食投放到了指定的位置,然后带着沈文轩兄弟去取粮食。

    他们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半夜了,沈瘸子早早的等在了门口,看到他们推着一车粮食回来,忍不住有些高兴。

    沈瘸子:“儿子这些粮食可都是粗粮到时候我们省着点吃足够过到年了,要是到年的时候降雨,那明年我们就能有好收成了。”

    沈崇瑞点点头:“希望如此吧,我两天后就去接夫子他们过来,到时候夫子他们就在靠山村里住下来了。”

    曹淑雅闻言走了过来:“这外面乱的很,让他们早点来也好。”

    两天后,沈崇瑞将郎雨伯一家人接了过来。

    后来,郎雨伯在村子里教沈崇瑞功课,而村子里其他的那些个孩童也提着礼物过来拜师了。

    郎雨伯倒也没有都拒绝,反而选了几个好苗子教书。

    村里人见状也很是高兴,自然是不会再多说什么。

    后来,郎雨伯知道沈崇瑞有朋友能弄来粮食,为他引荐了县令。

    其他的县里已经乱了,但是当地县令因为有沈崇瑞的原因,就做主筹集了一些银子,再加上一些富户的捐赠,成功的从沈崇瑞的那里买来了不少的粮食,放进了衙门的仓库里。

    没过多久,本地的老百姓,日子就过不下去了,然后县令就征集他们为县里修桥铺路,做一些基础的设施建筑。

    这也是沈崇瑞和郎雨伯的建议,那些老百姓有了活路,又有了活干,所以也倒是老实。

    县令则因为有沈崇瑞的朋友能够买到便宜粮食,操作一番后,他也能够提高自己的政绩。

    沈崇瑞那里的粮食便宜的很,县令出面倒卖,而后卖粮救治当地百姓。

    当地百姓很感激县令,县令的政绩也被上官看见。

    县令也知道沈崇瑞能够弄来这么多粮食,背后一定出了不少的力,所以后来县令升上去之后,就为沈崇瑞写了引荐的文贴。

    后来,沈崇瑞成功考中举人,然后被派了在附近的县城做县令。

    这其中就有当时县令调停的原因。

    沈崇瑞成为县令之后,和朗笑笑的婚事也就定了下来。

    郎雨伯一家人跟着沈崇瑞去了他任职的县里。

    沈瘸子夫妻也想跟着去,却被沈崇瑞劝下了。

    毕竟,沈文轩和沈文浩已经成为当地里的富户,他们两个人也很孝顺,所以沈崇瑞没有让他们跟自己去受罪开拓新事业。

    后来,沈崇瑞任职时候的政绩极好。

    所以皇上赏识他,就经常派他去那种待发展的区域去做官。

    后来,沈崇瑞的官职一步步高升,直到进了京都,成为了京官,成为了家族骄傲。

    靠山村的人每次说到沈崇瑞的时候,都交口称赞,说他仁义,说他厉害,说他能够在旱情严重的时候,始终不忘记村里人,努力读书学习。

    是全族人的骄傲和努力的方向。

    沈崇瑞为了村里的百姓付出了良多,甚至当地的县志都有沈崇瑞的名字。

    后来,沈崇瑞一家,更是因为他一生无忧,平安顺遂!

    沈崇瑞也成为被史书记载的好官,而且他和郎笑笑夫妻恩爱,和郎雨伯师生情深,很是被后世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