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 第184章 寒门士子

三国:结拜关张,开局灭黄巾 第184章 寒门士子

    转头准备离去的庞统丢下了后半句话:“一群手无缚鸡之力之人,就算是陈皓站在这里给他们杀,他们又杀得了吗?”

    “怕是那人屠一个眼神就要吓哭一群人!”

    庞统这最后两句话的声音十分大。

    让远处诸葛亮身后那些硬生生要声讨陈皓的士子都听到了。

    一瞬间,所有的目光都对准了庞统的这个方向。

    吓的阿丑连忙紧走了两步追上了庞统。

    “庞士元,你人丑多作怪,领着个小阿丑,说什么风凉话!”一些看不惯庞统的士子站出来指责庞统。

    庞统同为荆州士族,却帮着陈皓说话。

    这让士族子弟更加觉得丢脸。

    于是众人放弃了攻击徐庶,转为攻击庞统。

    然而自小就性格孤僻,从来不知道给人留面子的庞统可不是徐庶。

    站住脚扭过身来的庞统便开口了。

    “怎么?难道我说的不是?”庞统伸手指着襄阳城的方向说到:“几天之前,陈皓的大军就在襄阳,也没见你们谁敢去声讨陈皓。”

    “还不是为了躲避战祸跑来水镜山庄?”

    “陈皓若是不离开,你们又可有一个敢大声说话的?”

    “庞士元!”

    “你好不要脸,身为荆州士族,你竟然能说出这样的话来!”

    诸葛亮身后站着的一个和诸葛亮长相有十分相似的青年跳了出来。

    青年名为诸葛瑾,是为诸葛亮的胞弟。

    因为陈皓的原因,提前结束了黄巾之乱还有诸侯之争。

    使得这些原本应该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谋士文士还没有来的及成长。

    如今距离历史上刘备三擒诸葛亮还有十余年的时间。

    也就是说,如今这些本应该在历史上大放异彩的才子如今还是青少年时期。

    在诸葛亮身后的诸葛瑾明显要比诸葛亮矮半头。

    伸手遥指不远处的庞统。

    “怎么了?难道我说的不对?”

    面对诸葛瑾的指责,庞统丝毫不以为然。

    反正他压根没有打算和这些人交朋友。

    比起诸葛亮这些人,其实庞统在心里更偏向于徐庶还有石涛等人。

    “你……·……”

    诸葛瑾气的直跳脚。

    既然说不过,那就撸起袖子准备动手。

    仗着身边人多,诸葛瑾便要上前去打庞统。

    庞统身材矮小,而且还很胖,所以行动很慢。

    而诸葛瑾则是身手灵敏,几步便来到了庞统的面前挥拳便要打。

    一旁站在一直没有说话的徐庶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也动了。

    比起庞统还有诸葛瑾,徐庶可是正儿八经的游侠出身。

    早年在自己的老家的时候整天行侠仗义。

    也正是因为如此杀了人才远遁家乡来到荆州避难。

    比起动手来,徐庶可比诸葛瑾强了不止一星半点。

    “诸葛瑾,讨打。”

    徐庶一声大吼,直接抽出了腰间的佩剑。

    徐庶身边的佩剑并非是铁质的,而是木制的。

    挥舞着木剑的徐庶一剑便劈在了诸葛瑾的头上。

    这若是铁剑,这一剑便能要了诸葛瑾的命。

    但即使是木剑,砍在头顶也是异常的疼。

    抱着头的诸葛瑾顿时蹲在了地上。

    “徐庶,你竟然敢动手打人,打他!”

    “把徐庶还有庞士元撵出去!”

    “赶走他们!”

    两方这么一动手,顿时人数占据着绝对优势的士族士子便一拥而上。

    徐庶总是厉害一点,但也只是一个游侠,怎么能打得过这么多人。

    只能在一众同伴的掩护之下渐渐的后退。

    可即便这样,身上也挨了不少的招呼。

    头顶上更是被石子开了一道口子鲜血直流。

    这种事情诸葛亮自然可能参与。

    只是站在一旁用高傲的眼神看着。

    “住手!”

    一声大喝忽然打断了正在群殴的士子们。

    所有人在听到这个熟悉的声音的时候都下意识的停下了手回头看了过去。

    只见在众人的身后,在他们平时上课的大殿之内走出了一个半头斑白的慈祥老者。

    “先生!”

    “先生!”

    “先生!”

    在看到老者的时候,所有的士子还有学子全都冲着老者躬身行礼。

    老者便是这水镜山庄的主人。

    水镜先生,司马德操。

    “有辱斯文,身为文人士子,竟然做出这等粗鄙之事,难道我平时就是这么教你们的?”

    “这边是以理服人?”

    “这便是以德服人?”司马徽板着一张脸,声音十分的严厉。

    众多刚刚还喊打喊杀的士子们顿时低下了头。

    不用问,司马徽都知道因为什么事情众多士子才发生争斗的。

    自然是因为陈皓刚来到荆州的时候他给众多学子出的那一道题。

    实际上庞统说的一点都没有错。

    当时司马徽在出题的时候,陈皓的大军就在襄阳城外。

    正因为陈皓的大军就在襄阳城外,所以当时并没有太过激烈的争论。

    因为众多士子都害怕陈皓所以不敢多说。

    可是如今陈皓走了。

    这个话题就再次被捡了起来。

    而且这几天的争吵越来越激烈。

    直到今天演变成为了群殴。

    “先生,并不是我们先动手的,而是徐庶先动手的!”

    第一个挨了徐庶一剑的诸葛瑾跳了出来指责徐庶。

    “先生,并非如此,是诸葛瑾言语侮辱我等,并且还要动手打士元,我看不过去这才动手的!”徐庶辩解道。

    司马徽并没有在谁动手的事情上做过多的文章。

    想要解决事情,就只能从根本出发。

    其实这两天司马徽也一直在研究。

    不光自己在研究,还和几个好友一直在研究………

    研究什么呢?

    当然是研究陈皓。

    同为颍川士族,司马徽对陈皓的了解显然要比荆州士族多很多。

    陈皓出身颍川陈氏。

    可以说是根正苗红的士族门阀出身。

    可如今陈皓却选择了这样一条和士族走上了对立的路。

    这不仅让司马徽感觉到困惑。

    但是同样,司马徽从太多人的嘴里听到了陈皓的好。

    比如他的学生徐庶,石涛这些出身寒门的士子。

    还比如一些在陈皓治下的百姓。

    又比如荀氏以及很多颍川士族都在说陈皓的好。

    为此司马徽就更加怀疑了,陈皓做的究竟是对,还是错。

    所以司马徽做了一个决定,一个大胆的决定。

    “古人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既然你们将陈皓视为敌人,那就要努力的去了解你们的而敌人。”

    “并且近距离的观察,然后在判断!”

    站在高处的司马徽说道。

    顿时众人都纳闷的抬头看着司马徽。

    手持羽扇的诸葛亮眼中灵光一闪,忽然好像明白了什么。

    而躲在徐庶身后的庞统眼神当中也闪过了一丝期待的光芒。

    “我决定,明天,所有水镜山庄当中的学子一同前往洛阳,陈皓在洛阳建立了少学,天下只要有心求学之人皆可入内,你们,便代表荆州去看一看,那陈皓究竟是对,是错。是忠,还是奸。”

    “直到你们分辨出了是非对错,善恶中间,然后在自行决断日后的前程。”

    司马徽挥了挥手:“就这样吧,各自去吧,今天这便是最后一堂课。”

    司马徽的话顿时让院内的上百名学子都愣住了。

    去洛阳?

    去陈皓建立的少学?

    一个个学子眼中皆是震惊。

    诸葛亮,徐庶,还有庞统,以及站在庞统身后的阿丑几人则是从眼神当中流露出了各自的情绪。

    有期待,有憧憬。

    洛阳。

    在荆州的战事了结之后。

    洛阳城再次恢复了热闹的景象。

    因为燕王陈皓的归来,洛阳城内前来求官和拜访之人也络绎不绝。

    各州郡的士族已经接受了陈皓建立少学并且从学府当中选拔官员的事情。

    很多人已经看出来,这必将是日后天下大势。

    若是不顺势而行,必然是要被淘汰。

    就好像是杨彪,王允,还有司马防等人一样。

    所以本来就十分热闹的洛阳因为陈皓的归来变的更加的热闹。

    洛阳城内的学府如今已经容纳了上万名的学子。

    这还没有计算冀州,幽州,并州,凉州,青州等地的学子。

    如果算在一起,怕是有数万人之多。

    可以想象,再过两年之后,这些学子从少学毕业,升入中学,然后便可以进入底层官员的选拔。

    这些出身寒门的学子未来在成为官员之后,也只会忠于一个人。

    这个人便是陈皓。

    而这些寒门士子的出现,将会打破地方数百年来士族豪门的垄断。

    成为和士族门阀对立的一股势力。

    陈皓就是要用这种温水煮青蛙的方式来找到一个平衡。

    让士族不会在为所欲为的掌控朝堂。

    当然,这只是第一步而已。

    接下来他还有第二步,第三步。

    陈皓一点不慌。

    因为他还很年轻,有的是时间来实现自己的愿望,并且用自己提前了两千多年的知识来创造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

    比起四年前他刚来到东汉末年的时候。

    那时候的他还只不过是一个婴儿,没有改变这个时代的能力,也只能随波逐流。

    在洛阳城被一众士族门阀玩弄于股掌之中。

    但现在。

    虽然也只过了四年。

    但今天的他,已经成长为了一个巨人。

    而且他手中还有天下间最锋利的兵器。

    让所有人都感觉到惧怕的兵器。

    上百万忠于他高于一切的军队。

    如今的他每一个决定都在悄然的改变着如今这个世界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