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主断情第一天,众臣后悔急红眼 第三百三十九章 正好进京面圣
热门推荐:
盗墓:来自一位南派土夫子的自传
二婚嫁京圈大佬,渣前夫疯了
四合院:阿瞒看了直点头
我这算不算夺舍
女神带娃上门,觉醒奶爸系统!
16岁卖唱出道,吓懵现场歌手
一天一亿抖币,我为什么还这么穷
我的天赋是X级,开局即无敌
都离开宗门了,谁还不是个天才了
第三百三十九章 正好进京面圣
陆澈牵着温南枝穿过扬州城街巷时,晨光正漫过青石板,将两人交叠的影子拉得老长。
她望着他腰间晃动的贝壳戒,忽然想起在皇陵地宫时,他为护她周全而撞出的血痕——此刻那些伤痕正渗着血丝,透过半开的中衣若隐若现。
“疼吗?”她伸手轻轻按住他后背,指尖触到粗粝的布料与灼热的肌肤。
陆澈侧头看她,晨光为他眉骨的旧疤镀上暖金:“比起星陨核心里的蚀骨之痛,这点擦伤算什么?”
他忽然压低声音,带着几分促狭,“不过若郡主肯吹一吹,或许会好得更快。”
温南枝耳尖发烫,却在瞥见街角绣坊时,忽然拽住他的衣袖。
朱漆招牌上“云锦阁”三字被晨露洗得发亮,里面挂着新制的粟米纹罗裙,鹅黄色缎面上绣着饱满的粟米穗,腰间缀着的珍珠穗子正轻轻摇晃。
“就这件吧。”她指着罗裙,眼中泛起笑意,“等去了南海,我要穿着它站在望粮阁前,让鲛人都瞧瞧陆上的粟米有多美。”
陆澈看着她发亮的眼神,忽然伸手替她拂去发间的烟尘:“好。再让掌柜的按你尺寸做十套,鲛人的月光宴、百姓的丰收祭,日日都有新裙换。”
绣坊掌柜闻声迎出,见是陆将军与温郡主,忙不迭福身:“小店新得了苏州进贡的云锦,正适合郡主这样的贵人——”
“不必华贵,只要粟米纹绣得真切。”温南枝打断他,指尖抚过缎面上的粟米穗,“要让百姓一眼能认出,这是救过他们命的粟米。”
陆澈望着她认真的模样,忽然想起在泉州港粮仓,她蹲在验种台前,一粒一粒挑出紫斑粟米的场景。
那时她额角沁着汗珠,却连睫毛都透着认真,像在雕琢最珍贵的宝物。
“陆将军,郡主!”王大爷的呼喊声从街头传来,老人家跑得气喘吁吁,腰间的粟米香囊晃成一团金黄。
“民望阁的验种册保住了!可……可漕运总督府送来急帖,说京中有人弹劾您私藏鲛人兵器!”
温南枝猛地转身,手中的罗裙下摆扫过绣架:“这是天枢阁的余党在作祟!他们想借朝廷之手除去我们,好继续施行星陨阴谋!”
陆澈接过急帖,扫过上面的朱砂批文,忽然冷笑出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过也好——”
他指尖捏紧急帖,“我正想进京面圣,将星陨粟米的阴谋公之于众。”
温南枝望着他眼底的冷光,忽然伸手握住他的手腕:“我与你同去。金纹虽能感应星陨之力,但京中势力盘根错节,你需要有人在身边。”
“傻话。”陆澈反手握住她的手,指腹摩挲着她掌心的茧——那是常年握刀练出来的,“京中不比地方,天枢阁耳目众多,你的金纹若再损耗……”
“比起金纹,我更怕你孤身犯险。”温南枝仰头看他,晨光里的粟米灯在她瞳孔里碎成金斑。
“还记得在民议亭的雨里吗?你说过,以后无论面对什么,我们都要一起。”
陆澈望着她眼中的坚持,忽然想起初代家主手记的最后一页——那是与鲛人始祖签订契约时的血书,末尾写着“双生同归,民心为证”。
他喉结微动,将她的手按在自己心口,那里正贴着她送的贝壳戒,戒面“同归”二字隔着布料硌着肌肤。
“好。”他轻声道,“明日便启程进京。但你要答应我,若有任何危险,立刻随鲛人退走,不许逞强。”
温南枝刚要开口,却被绣坊外的喧哗声打断。
几个孩童追逐着跑过,手里举着用粟米粘成的“陆温号”小船,船帆上歪歪扭扭写着“民安”二字。
其中一个男孩跌倒在地,粟米小船摔成两半,急得直哭。
“别哭,姐姐帮你修好。”温南枝蹲下身,从锦囊里取出针线,将粟米粒重新粘回船身,“你看,这样就又能航行了。”
男孩破涕为笑,举起小船欢呼:“陆将军和郡主是粟米神仙!能让所有东西都变好!”
陆澈望着孩童们发亮的眼睛,忽然想起在皇陵地宫,那些被唤醒的傀儡们喊着“回家种粟米”的场景。
他伸手摸了摸男孩的头,指尖沾着几粒粟米粉:“记住,真正的神仙不是我们,是你们手里的粟米,是天下百姓的民心。”
孩童们似懂非懂地点头,又笑着跑远了。
温南枝望着他们的背影,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粟米三德,养民护民聚民。”
她转头看陆澈,见他正望着自己,眼中盛着比晨光更暖的笑意。
“陆澈,”她轻声道,“无论京中等待我们的是什么,只要民心在,我们便不会输。”
他伸手替她拢了拢披风,指尖在她锁骨处的平安锁上顿了顿:“民心在,便有万千个王大爷、漕工、孩童与我们并肩。天枢阁纵有千般诡计,也敌不过这天下百姓的粟米香。”
绣坊内,掌柜的捧着改好的罗裙走来,鹅黄色缎面在晨光中泛着柔光,腰间的珍珠穗子与温南枝发间的鲛人泪交相辉映。
陆澈接过罗裙,忽然想起在南海鲛人湾,她说过的“粟米灯永远为你亮着”。
此刻他终于明白,那盏灯照亮的不只是归途,更是他们用爱与信念筑起的人间。
“走吧。”他牵起她的手,走向街头的粟米灯,“先去民望阁吃粟米糕,再收拾行囊。待见过皇上,我们便去南海,让鲛人看看,陆上的粟米如何在南海生根发芽。”
温南枝点头,任由他牵着走在晨光里。
远处,漕工们正挑着新收的粟米走过,金黄的粟米粒从竹筐缝隙漏出,在青石板上洒成细小的金光,像极了星陨核心崩塌时,那些坠入南海的紫色流星。
此刻它们已化作养分,滋养着这片盛满希望的土地。
而他们的故事,正如这满地的粟米,终将在岁月的蒸煮煎熬中,酿成最甜的人间烟火,暖透天下百姓的肠胃与心房。
天枢阁的阴影终将会散去,因为民心所至,便是永远的春暖花开。
(本章完)
陆澈牵着温南枝穿过扬州城街巷时,晨光正漫过青石板,将两人交叠的影子拉得老长。
她望着他腰间晃动的贝壳戒,忽然想起在皇陵地宫时,他为护她周全而撞出的血痕——此刻那些伤痕正渗着血丝,透过半开的中衣若隐若现。
“疼吗?”她伸手轻轻按住他后背,指尖触到粗粝的布料与灼热的肌肤。
陆澈侧头看她,晨光为他眉骨的旧疤镀上暖金:“比起星陨核心里的蚀骨之痛,这点擦伤算什么?”
他忽然压低声音,带着几分促狭,“不过若郡主肯吹一吹,或许会好得更快。”
温南枝耳尖发烫,却在瞥见街角绣坊时,忽然拽住他的衣袖。
朱漆招牌上“云锦阁”三字被晨露洗得发亮,里面挂着新制的粟米纹罗裙,鹅黄色缎面上绣着饱满的粟米穗,腰间缀着的珍珠穗子正轻轻摇晃。
“就这件吧。”她指着罗裙,眼中泛起笑意,“等去了南海,我要穿着它站在望粮阁前,让鲛人都瞧瞧陆上的粟米有多美。”
陆澈看着她发亮的眼神,忽然伸手替她拂去发间的烟尘:“好。再让掌柜的按你尺寸做十套,鲛人的月光宴、百姓的丰收祭,日日都有新裙换。”
绣坊掌柜闻声迎出,见是陆将军与温郡主,忙不迭福身:“小店新得了苏州进贡的云锦,正适合郡主这样的贵人——”
“不必华贵,只要粟米纹绣得真切。”温南枝打断他,指尖抚过缎面上的粟米穗,“要让百姓一眼能认出,这是救过他们命的粟米。”
陆澈望着她认真的模样,忽然想起在泉州港粮仓,她蹲在验种台前,一粒一粒挑出紫斑粟米的场景。
那时她额角沁着汗珠,却连睫毛都透着认真,像在雕琢最珍贵的宝物。
“陆将军,郡主!”王大爷的呼喊声从街头传来,老人家跑得气喘吁吁,腰间的粟米香囊晃成一团金黄。
“民望阁的验种册保住了!可……可漕运总督府送来急帖,说京中有人弹劾您私藏鲛人兵器!”
温南枝猛地转身,手中的罗裙下摆扫过绣架:“这是天枢阁的余党在作祟!他们想借朝廷之手除去我们,好继续施行星陨阴谋!”
陆澈接过急帖,扫过上面的朱砂批文,忽然冷笑出声:“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不过也好——”
他指尖捏紧急帖,“我正想进京面圣,将星陨粟米的阴谋公之于众。”
温南枝望着他眼底的冷光,忽然伸手握住他的手腕:“我与你同去。金纹虽能感应星陨之力,但京中势力盘根错节,你需要有人在身边。”
“傻话。”陆澈反手握住她的手,指腹摩挲着她掌心的茧——那是常年握刀练出来的,“京中不比地方,天枢阁耳目众多,你的金纹若再损耗……”
“比起金纹,我更怕你孤身犯险。”温南枝仰头看他,晨光里的粟米灯在她瞳孔里碎成金斑。
“还记得在民议亭的雨里吗?你说过,以后无论面对什么,我们都要一起。”
陆澈望着她眼中的坚持,忽然想起初代家主手记的最后一页——那是与鲛人始祖签订契约时的血书,末尾写着“双生同归,民心为证”。
他喉结微动,将她的手按在自己心口,那里正贴着她送的贝壳戒,戒面“同归”二字隔着布料硌着肌肤。
“好。”他轻声道,“明日便启程进京。但你要答应我,若有任何危险,立刻随鲛人退走,不许逞强。”
温南枝刚要开口,却被绣坊外的喧哗声打断。
几个孩童追逐着跑过,手里举着用粟米粘成的“陆温号”小船,船帆上歪歪扭扭写着“民安”二字。
其中一个男孩跌倒在地,粟米小船摔成两半,急得直哭。
“别哭,姐姐帮你修好。”温南枝蹲下身,从锦囊里取出针线,将粟米粒重新粘回船身,“你看,这样就又能航行了。”
男孩破涕为笑,举起小船欢呼:“陆将军和郡主是粟米神仙!能让所有东西都变好!”
陆澈望着孩童们发亮的眼睛,忽然想起在皇陵地宫,那些被唤醒的傀儡们喊着“回家种粟米”的场景。
他伸手摸了摸男孩的头,指尖沾着几粒粟米粉:“记住,真正的神仙不是我们,是你们手里的粟米,是天下百姓的民心。”
孩童们似懂非懂地点头,又笑着跑远了。
温南枝望着他们的背影,忽然想起父亲临终前的话:“粟米三德,养民护民聚民。”
她转头看陆澈,见他正望着自己,眼中盛着比晨光更暖的笑意。
“陆澈,”她轻声道,“无论京中等待我们的是什么,只要民心在,我们便不会输。”
他伸手替她拢了拢披风,指尖在她锁骨处的平安锁上顿了顿:“民心在,便有万千个王大爷、漕工、孩童与我们并肩。天枢阁纵有千般诡计,也敌不过这天下百姓的粟米香。”
绣坊内,掌柜的捧着改好的罗裙走来,鹅黄色缎面在晨光中泛着柔光,腰间的珍珠穗子与温南枝发间的鲛人泪交相辉映。
陆澈接过罗裙,忽然想起在南海鲛人湾,她说过的“粟米灯永远为你亮着”。
此刻他终于明白,那盏灯照亮的不只是归途,更是他们用爱与信念筑起的人间。
“走吧。”他牵起她的手,走向街头的粟米灯,“先去民望阁吃粟米糕,再收拾行囊。待见过皇上,我们便去南海,让鲛人看看,陆上的粟米如何在南海生根发芽。”
温南枝点头,任由他牵着走在晨光里。
远处,漕工们正挑着新收的粟米走过,金黄的粟米粒从竹筐缝隙漏出,在青石板上洒成细小的金光,像极了星陨核心崩塌时,那些坠入南海的紫色流星。
此刻它们已化作养分,滋养着这片盛满希望的土地。
而他们的故事,正如这满地的粟米,终将在岁月的蒸煮煎熬中,酿成最甜的人间烟火,暖透天下百姓的肠胃与心房。
天枢阁的阴影终将会散去,因为民心所至,便是永远的春暖花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