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刚穿越就被贵妃娘娘逼入绝境 > 第二百三十四章 左右逢源

刚穿越就被贵妃娘娘逼入绝境 第二百三十四章 左右逢源

    叶云放下圣旨,抬眼看她:“武将军此来,是特地向本王道贺的?”

    “道贺?”武敏哼了一声,大马金刀地坐下。

    “我是来问问,我那一万骁骑军,是归你叶太傅调遣,还是归大皇子调遣?”

    “圣旨上说,协助剿倭,护卫太傅。”叶云慢悠悠地回答。

    “自然是听从军令,以剿倭为重。”

    “那就是归大皇子节制了?”武敏挑眉。

    叶云笑了笑:“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战场之上,自然是谁的命令更有利于战局,便听谁的。”

    这话说得滴水不漏,跟没说一样。

    武敏瞪了他一眼:“少跟我打马虎眼!”

    “我告诉你叶云,我的人,可不是给谁当炮灰使的!”

    “侯武将军放心,”叶云正色道,“骁骑军乃大宁精锐,自然要用在刀刃上。”

    “况且,有武将军亲自统率,谁敢乱动?”

    这话让武敏脸色稍霁,但还是有些不爽:“护卫你?你一个大男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挑的,需要我带一万精兵护卫?”

    叶云摸了摸鼻子:“陛下厚爱,我也惶恐。”

    “或许,陛下是担心江南路途遥远,倭寇凶险,怕我这太子太傅有个闪失,耽误了辅佐未来储君的大业吧。”

    武敏看着他那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样子,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得了吧你!我看陛下是怕你跟两位殿下在江南闹出什么幺蛾子,派我去看着你们三个!”

    叶云不置可否地耸耸肩。

    出发之日,洛城万人空巷。

    大军在城外集结,旌旗招展,甲胄鲜明。

    叶云、大皇子李源、二皇子李泽、以及一身戎装更显英气的武敏,并排立马于阵前。

    李源脸色紧绷,看着前方黑压压的军队,眼神炽热,仿佛已经看到了自己犁庭扫穴、荡平倭寇的功绩。

    李泽则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目光在四周百姓和官员脸上扫过,似乎在观察着什么。

    武敏则有些百无聊赖,不时瞟一眼身旁的叶云,又看看那两位心思各异的皇子,轻轻撇了撇嘴。

    当叶云的“靖西王”旗帜出现在队伍前方时,道路两旁的百姓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欢呼。

    “靖西王千岁!”

    “恭送王爷!”

    “大宁万胜!靖西王威武!”

    无数鲜花和手帕,被抛向叶云的方向,百姓们眼中充满了崇敬和信赖。

    平定西域的赫赫战功,让他此刻的声望达到了顶峰,甚至盖过了同行的两位皇子。

    李源的脸色更加难看,握着马缰的手指微微发白。

    李泽脸上的笑容也淡了几分,眼神深处闪过一丝阴霾。

    叶云在马上对着百姓们挥手致意,脸上保持着谦和的微笑,心中却是一片清明。

    这无上的荣光,既是助力,也是枷锁。

    “出发!”

    随着叶云一声令下,大军开拔,浩浩荡荡地向着东南方向而去。

    临行前,叶云已经分别和宫中诸位娘娘,还有安宁公主辞行。

    各有一番暧昧旖旎,让叶云乐在其中。

    洛城的喧嚣渐渐远去,前路漫漫。

    等待叶云等人的,将是波谲云诡的江南风云。

    ……

    大军离开洛城,一路向东南进发。

    官道之上,尘土飞扬,旗帜猎猎。

    队伍行进间,大皇子李源策马靠近叶云,声音洪亮。

    “叶太傅,你看我麾下这支先锋营,行军布阵可还严整?”

    他手指着前方行进有序的一队士兵,脸上带着期待。

    叶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微微颔首。

    “大殿下治军有方,步伐稳健,气势如虹,确是精锐之师。”

    李源听了这话,很是受用,又道:“待到了江南,剿灭倭寇,还需太傅这等智谋之士多多指点才是。”

    这话看似请教,实则是在强调自己主军事,叶云主谋划的格局。

    叶云笑了笑:“殿下过誉了,战场之上,瞬息万变,还需仰仗殿下临阵决断。”

    不多时,二皇子李泽也驱马赶了上来,与叶云并行。

    他并未谈论军阵,反而说起了沿途的地理民情。

    “叶太傅,我观此去江南,途经数个州府,听闻部分地区近年雨水不调,或有隐忧。”

    “若大军粮草转运不畅,恐影响前线战事。此事需早作绸缪。”

    李泽语气温和,目光却带着深思。

    叶云接口道:“二殿下所虑极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后勤稳固,方能无忧。”

    “此事关乎大局,还望殿下费心统筹。”

    李泽微微一笑:“分内之事,不敢懈怠。”

    “只是江南水网密布,倭寇惯于水上袭扰,我军水师力量尚需加强,海防图亦需尽快完善,届时还望太傅与大哥能多提宝贵意见。”

    他巧妙地将话题引向战略层面,又点出了自己负责的政务与海防的重要性。

    李源在旁听着,眉头微不可查地皱了一下,显然不太喜欢李泽这种“纸上谈兵”的调调。

    叶云夹在中间,既要肯定李源的勇武,又要赞同李泽的谋略,言语间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大殿下勇冠三军,二殿下深谋远虑,有两位殿下同心协力,何愁倭寇不平?”

    他一番话,谁都不得罪,却也谁都没靠拢。

    武敏骑着马,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将这一切看在眼里。

    待两位皇子各自散去,与自己的幕僚商议事情时,武敏才催马来到叶云身边。

    她斜睨着叶云,嘴角带着一丝揶揄。

    “啧啧,叶太傅真是好本事。”

    “哦?武将军何出此言?”叶云故作不解。

    武敏撇撇嘴:“你这周旋于两位殿下之间的功夫,我看跟你哄安宁公主,还有应付后宫那些娘娘的本事,简直如出一辙嘛。”

    “都是一样的滴水不漏,八面玲珑。”

    叶云听了,不由莞尔。

    “武将军这是夸我,还是损我?”

    武敏哼了一声:“你自己心里清楚。”

    她顿了顿,又压低声音:“不过你可得小心点,这两位可不是后宫女子,哄不好,是要出大事的。”

    叶云脸上的笑容淡去几分,点了点头。

    “我省得。”

    前路漫漫,这江南之行,怕是比预想中还要热闹几分。

    大军行至江宁府城外,早有江南总督孙承宗,江南巡抚钱谦及一众属官在此恭候。

    旌旗林立,甲士肃然,与前来迎接的文官们,那略显拘谨的姿态形成了对比。

    孙承宗年过五旬,身形微胖,脸上堆着热络的笑容,目光主要落在队伍最前方的三位核心人物身上。

    钱谦则年轻些,约莫四十出头,显得更为精明干练,眼神在李源、李泽和叶云之间来回逡巡。

    “臣孙承宗(钱谦),恭迎大皇子殿下、二皇子殿下、靖西王殿下!”

    孙承宗和钱谦领着众官上前,躬身行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