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我是有空间的保安 第461章 吴家真没有宝藏
顺着王野的话想,黄裕民眼前一亮。吴家的事情,他知道后直接交给了有关部门,自己并没有亲自跟进,也就没有细想这些问题。经王野这样一提醒他也觉得这里面有猫腻。
想了一会儿起身道:“走跟我去找一下吴婶子,这里面的事情我也不是很清楚。”
说完两人就离开了黄家,开车来到距离大院儿不远的招待所。在前台简单登记了一下,黄裕民带着王野上了二楼,在最里面的房间前敲响门:“吴婶子,我是裕民。”
很快门被打开,屋里的正是当初王野在鸽子市上见过的两人:“黄首长,这么晚了是有什么事儿吗?”
黄裕民满脸笑容道:“吴婶子,不是说了吗,叫我裕民就行,当初我和吴文兄弟那可是过命的交情。”
吴刘氏侧身道:“好好好,屋里坐,屋里坐。”
进入客房,空间倒是不小,一张双人床,一个衣柜还在窗下放着一组沙发茶几。吴刘氏急忙吩咐道:“阿珍,赶紧给你黄伯伯倒水。”
来到沙发跟前,黄裕民介绍道:“吴婶子,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负责你们案子的王野同志,他有一些情况需要向你们了解。”
吴刘氏和吴珍急忙点头哈腰道:“王同志好,王同志辛苦了。”
王野微微躬身:“吴奶奶,吴大姐,不用这么客气,说起来都不是外人,我还是黄伯伯的侄子。”
黄裕民摆摆手:“吴婶子,阿珍,小野都坐,都坐下说。”
众人落座后,吴刘氏开口道:“王同志,有什么想知道的,您问就可以,老婆子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王野清了清嗓子:“吴奶奶,说正事儿之前我要先说个题外话,你可能认不出我来,年前就是我买了你们的缂丝嫁衣。”
吴刘氏和吴珍同时吃惊的看向王野,紧接着两人站起来同时向王野跪下:“恩人,老天有眼,还能让老婆子见到救命恩人。”
王野急忙伸手扶住吴刘氏:“吴奶奶,你这是干嘛,快起来,快起来,这不是折我的寿吗。”
黄裕民也急忙把吴珍扶了起来:“吴婶子,你这是干嘛呢,小野就是买了你们一件嫁衣,怎么还扯上救命之恩了?”
吴刘氏急忙解释道:“裕民,王同志真是我和阿珍的救命恩人。刚到四九城时,我们身无分文,眼看就要饿死了。那件嫁衣在鸽子市摆了好几天,一直没人买。”
“多亏王同志以 2400元的高价把它买走,我们祖孙俩才得以活命。后来我们多方打听才找到你,要是没有王同志,我们早就饿死了,更别说后面的事了。”
黄裕民瞪大眼睛问道:“多,多少钱?”
吴刘氏看看黄裕民,又看看王野:“两,两千四,怎么了?”
黄裕民气呼呼的看向王野:“小子,你挺有钱啊,我大半年的工资,你就买一件衣服。”
王野耸耸肩:“有钱难买爷......我乐意,黄伯伯,你不是说要双倍价格买回去吗?先不说我卖不卖,四千八百块,你掏的出来吗?”、
黄裕民的工资不低,每个月291块,可是他家同样有不小的开支。不说别的,五五年给黄飞龙买的那个小院儿就花了不少钱。经过这么多年,他家的存款也有大几千块。
可要拿出一半的财产买件衣服,在他眼中,那就是纯纯的大冤种。看着黄裕民的脸色来回变化,吴刘氏急忙插嘴道:“裕民,你买那件嫁衣干什么?”
黄裕民一脸尴尬道:“吴婶子,我这不是想着,那件嫁衣应该是你家的传家宝,就想着买回来送给你们。”
吴刘氏急忙摆手:“不行,不行老婆子可不会再要那件嫁衣,货已出手,没有道理反悔。王同志将来如果想卖,我家要是有能力就买回来,没有能力也就认命。”
“如果王同志不想卖,无论怎样我吴家人都不会用手段逼着王同志卖,否则将来我死了都没脸见我家老头子。”
王野不由得在心里给老太太竖个大拇指,这种觉悟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想来这应该就是家风,吴家老太爷散尽家财保家卫国,从品行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位深明大义的商人,作为他的妻子,能做出这种决定也在情理之中。
唯独黄裕民现在里外不是人,说是狗撵耗子多管闲事,可能有点牵强。可要说是好心办坏事绝对不冤枉。
听完吴刘氏的话,王野翘起二郎腿,得意洋洋道:“黄伯伯,你现在还要买那件嫁衣吗?”
黄裕民牙齿咬的“咯咯”作响,只憋出了四个字:“老子没钱。”
王野转头看向吴刘氏:“吴奶奶,先跟你道个歉,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嫁衣我都不打算卖。”
吴刘氏急忙点头:“这哪用道歉,老婆子理解,理解。”
王野继续道:“说完题外话,回到正事儿上,这次大半夜来找吴奶奶,是有一个问题请教。就是吴家宝藏到底是不是真的?”
吴刘氏没有丝毫慌乱:“王同志,这件事儿没什么好隐瞒的,吴家真没有什么宝藏。当年我家老头子组建保卫团的时候,连家里的珍贵家具都卖了,剩下唯一值钱的就是那件嫁衣。”
王野眉头微皱追问道:“那你们老家附近有没有关于宝藏的传说?”
吴刘氏想了一下:“有,还不少呢,像什么吴王阖闾墓与三千宝剑;狮子山北宋皇帝宝藏;还有,还有传说建文帝的坟也在我们老家附近。”
王野眉头皱的更紧,这些都不太靠谱,全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再次追问道:“有没有清末民国时期的传说?”
这一次吴刘氏想都没想:“这就更多了,很多大一点儿的家族都被传出有宝藏,我吴家也是其中之一。可这些人也不动脑子想想,当年倭寇进来的时候,那是挖地三尺,就算是有宝藏也早就被抢走了。”
王野点点头:“说的有道理,吴奶奶,你跟说说,清末民国时期传说中最大的几个宝藏有哪些?”
吴刘氏轻咳一声:“要是只管传说不论真假的话,最大的应该是‘贝家宝藏’,其次是‘苏园宝藏’还有一个传得比较玄乎的是‘石湖底宝藏’。”
想了一会儿起身道:“走跟我去找一下吴婶子,这里面的事情我也不是很清楚。”
说完两人就离开了黄家,开车来到距离大院儿不远的招待所。在前台简单登记了一下,黄裕民带着王野上了二楼,在最里面的房间前敲响门:“吴婶子,我是裕民。”
很快门被打开,屋里的正是当初王野在鸽子市上见过的两人:“黄首长,这么晚了是有什么事儿吗?”
黄裕民满脸笑容道:“吴婶子,不是说了吗,叫我裕民就行,当初我和吴文兄弟那可是过命的交情。”
吴刘氏侧身道:“好好好,屋里坐,屋里坐。”
进入客房,空间倒是不小,一张双人床,一个衣柜还在窗下放着一组沙发茶几。吴刘氏急忙吩咐道:“阿珍,赶紧给你黄伯伯倒水。”
来到沙发跟前,黄裕民介绍道:“吴婶子,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负责你们案子的王野同志,他有一些情况需要向你们了解。”
吴刘氏和吴珍急忙点头哈腰道:“王同志好,王同志辛苦了。”
王野微微躬身:“吴奶奶,吴大姐,不用这么客气,说起来都不是外人,我还是黄伯伯的侄子。”
黄裕民摆摆手:“吴婶子,阿珍,小野都坐,都坐下说。”
众人落座后,吴刘氏开口道:“王同志,有什么想知道的,您问就可以,老婆子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王野清了清嗓子:“吴奶奶,说正事儿之前我要先说个题外话,你可能认不出我来,年前就是我买了你们的缂丝嫁衣。”
吴刘氏和吴珍同时吃惊的看向王野,紧接着两人站起来同时向王野跪下:“恩人,老天有眼,还能让老婆子见到救命恩人。”
王野急忙伸手扶住吴刘氏:“吴奶奶,你这是干嘛,快起来,快起来,这不是折我的寿吗。”
黄裕民也急忙把吴珍扶了起来:“吴婶子,你这是干嘛呢,小野就是买了你们一件嫁衣,怎么还扯上救命之恩了?”
吴刘氏急忙解释道:“裕民,王同志真是我和阿珍的救命恩人。刚到四九城时,我们身无分文,眼看就要饿死了。那件嫁衣在鸽子市摆了好几天,一直没人买。”
“多亏王同志以 2400元的高价把它买走,我们祖孙俩才得以活命。后来我们多方打听才找到你,要是没有王同志,我们早就饿死了,更别说后面的事了。”
黄裕民瞪大眼睛问道:“多,多少钱?”
吴刘氏看看黄裕民,又看看王野:“两,两千四,怎么了?”
黄裕民气呼呼的看向王野:“小子,你挺有钱啊,我大半年的工资,你就买一件衣服。”
王野耸耸肩:“有钱难买爷......我乐意,黄伯伯,你不是说要双倍价格买回去吗?先不说我卖不卖,四千八百块,你掏的出来吗?”、
黄裕民的工资不低,每个月291块,可是他家同样有不小的开支。不说别的,五五年给黄飞龙买的那个小院儿就花了不少钱。经过这么多年,他家的存款也有大几千块。
可要拿出一半的财产买件衣服,在他眼中,那就是纯纯的大冤种。看着黄裕民的脸色来回变化,吴刘氏急忙插嘴道:“裕民,你买那件嫁衣干什么?”
黄裕民一脸尴尬道:“吴婶子,我这不是想着,那件嫁衣应该是你家的传家宝,就想着买回来送给你们。”
吴刘氏急忙摆手:“不行,不行老婆子可不会再要那件嫁衣,货已出手,没有道理反悔。王同志将来如果想卖,我家要是有能力就买回来,没有能力也就认命。”
“如果王同志不想卖,无论怎样我吴家人都不会用手段逼着王同志卖,否则将来我死了都没脸见我家老头子。”
王野不由得在心里给老太太竖个大拇指,这种觉悟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想来这应该就是家风,吴家老太爷散尽家财保家卫国,从品行来说绝对算得上是位深明大义的商人,作为他的妻子,能做出这种决定也在情理之中。
唯独黄裕民现在里外不是人,说是狗撵耗子多管闲事,可能有点牵强。可要说是好心办坏事绝对不冤枉。
听完吴刘氏的话,王野翘起二郎腿,得意洋洋道:“黄伯伯,你现在还要买那件嫁衣吗?”
黄裕民牙齿咬的“咯咯”作响,只憋出了四个字:“老子没钱。”
王野转头看向吴刘氏:“吴奶奶,先跟你道个歉,无论现在还是未来,嫁衣我都不打算卖。”
吴刘氏急忙点头:“这哪用道歉,老婆子理解,理解。”
王野继续道:“说完题外话,回到正事儿上,这次大半夜来找吴奶奶,是有一个问题请教。就是吴家宝藏到底是不是真的?”
吴刘氏没有丝毫慌乱:“王同志,这件事儿没什么好隐瞒的,吴家真没有什么宝藏。当年我家老头子组建保卫团的时候,连家里的珍贵家具都卖了,剩下唯一值钱的就是那件嫁衣。”
王野眉头微皱追问道:“那你们老家附近有没有关于宝藏的传说?”
吴刘氏想了一下:“有,还不少呢,像什么吴王阖闾墓与三千宝剑;狮子山北宋皇帝宝藏;还有,还有传说建文帝的坟也在我们老家附近。”
王野眉头皱的更紧,这些都不太靠谱,全都是虚无缥缈的东西。再次追问道:“有没有清末民国时期的传说?”
这一次吴刘氏想都没想:“这就更多了,很多大一点儿的家族都被传出有宝藏,我吴家也是其中之一。可这些人也不动脑子想想,当年倭寇进来的时候,那是挖地三尺,就算是有宝藏也早就被抢走了。”
王野点点头:“说的有道理,吴奶奶,你跟说说,清末民国时期传说中最大的几个宝藏有哪些?”
吴刘氏轻咳一声:“要是只管传说不论真假的话,最大的应该是‘贝家宝藏’,其次是‘苏园宝藏’还有一个传得比较玄乎的是‘石湖底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