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 第224章 求救
宣王来一趟白月湾,亲眼看过稻子很是满意,水生自是要请王爷吃了饭食再走。宣王跟着婉宁从老村往新村走,一爬上坡,一看到白月湾也愣住了。白月湾像块沁着水的碧玉横卧山脚。湾靠山脚的一边是一整排气派的青砖大院,湾的对面是一眼望不到头、收了玉米还没有砍杆子的庄稼地;山中的油松深绿带着墨色,半山的枫槭已浸透了胭脂色,湾里水边上飘着山风过处落下的几片早红的叶子……
“王爷,请进院子歇息。”赶来湾口迎接王爷的水生打断了王爷的思绪。
宣王赞道:“没想到辽东居然有这种好地方。”
水生把宣王迎进了他家新院子。小桃恭敬地给王爷行礼。宣王瞟了眼谢夫人隆起的肚子,这谢大人才大他两三岁,可人家已经儿女双全了。
小桃看了眼好长时间没见的王爷——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袍上绣着银色暗纹云浪,腰束一条黑色玉带,更衬得身姿挺拔修长。外罩一件深紫色披风,在微风中猎猎作响,气势夺人。容貌愈发冷峻而刚毅,剑眉斜飞入鬓,透着威严。缓缓进院,步伐沉稳而有力……她暗道:王爷气势愈发足了。要是大事不成,她的白月湾的地、房、铺子,还有计划中的育婴堂和女子学堂都成空了,还得搭上她们这些人的命。
王爷落座,茶才喝了两口,他的随从就俯身在王爷耳边悄声说了几句。
王爷放下茶杯,眼神复杂地盯着谢大人夫妻:“谢大人,你家里……”
小桃正准备退下时,闻言挥手让下人都下去了。她看着王爷欲言又止的样子。王爷只留了两个护卫在身边,看着小桃:“谢夫人说吧。”若不是了解谢大人一家,他都要担心谢大人家一群有功夫的人会对他不利了。
“王爷,我家邻居左边第二户换了人家。这家人前两月娶亲,小娘子是个流放来的。我看着觉得有些不对劲。今年粮食光是这白月湾村,我家还有周大人家就不少。臣妇怕出意外,就把房子后面一块地圈做了后院。后院靠山,我家的人还有向周大人借了几人,都在帮我挖山洞存粮。”
“别打草惊蛇,好好查一下。”这种细作,还是他的人好用。他顿了下道:“本王会给你安排几人来查。谢夫人你在这白月湾把粮食收储好。”
小桃点头:“是,王爷。我家已经安排了人暗中盯着那户人家,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企图。只是如今粮食丰收,周边村子也有不少存粮,万一真有变故,怕波及范围太广。”
宣王眉头紧锁:“此事不可大意。谢夫人,你不要派人到她家周围暗中查探,她们这一行的人都警觉。粮食我们要多分几个地方储藏。粮食若是出了差错,到时候外面的粮食进不来,军营中的士兵若是吃不上饭,估计要不了多久,军中就有人提着本王脑袋去京城领赏了。”
水生道:“王爷放心!今年沐阳江的官田都丰收了,沐阳江的粮就够军营吃半年的。”
宣王点点头:“不过把沐阳江的粮食存三成在长月滩,也在山上找好地方挖山洞存好。”
水生躬身应是。
宣王站起身,在屋内踱步:“若这户人家真有问题,背后势力不小,连个白月湾都派了人来。”
小桃和水生对视一眼,均看到彼此眼中的担忧。
王爷吃了午食就要回军营。走的时候看到送行的谢大人长女,本想摸点啥赏这孩子,又想到他如今银钱紧张,除了这辽东,没有其他势力支持他。王爷温和笑道:“你这是造福辽东百姓,以后这辽东能吃上自己种的大米饭了。”又补了一句:“以后农书编纂上都会记录上你,可真了不起!”
婉宁有些不好意思道:“种子是王爷替臣女找的,种植也是臣女祖母带领人种的,民女就是记录了一下稻子在辽东的生长过程。”
水生娘听到孙女以后会记录在书上,激动得一下就跪在地上:“王爷,老身孙女在文山县志上能不能记上?”
王爷身边的人早把水生娘扶起来。王爷也有些哭笑不得,他坐上椅子自然是要记上,还得嘉奖。只是现在的形势,谢大人长女辽东种稻成功也不能报朝廷得嘉奖了。他还是安慰了下谢老夫人:“以后肯定能的。”
一家人送走了王爷。水生监管收稻子,最后要过秤算出产量,婉宁在一旁记录,到时候要把种稻经验推广出去。
最后,婉宁的一千一百亩稻田,收了四十万七千五百斤干稻谷,亩产达到了三百七十斤。
把水生也惊住了。这产量比以前在陵州反而高了一成半!看来辽东只要不是太冷的地方都可以种稻子。
王爷收到郡守上报的白月湾稻子产量,大喜,高兴地把信递给了幕宾。
幕宾也大喜,恭喜王爷道:“恭喜王爷!郡守大小姐稻子亩产达到了三百七十斤,比江南产稻的地方亩产还高!可惜老夫没有亲自见到。”
王爷道:“白月湾的稻穗本王摸过,是沉甸甸的。至于江南的稻子,本王没有亲眼见过。不过江南的稻子亩产本王还是知道的。这次谢大人长女的稻子亩产确实高过江南。本王也没有想到,当初就是觉得谢大人一家是本王的人,本王就顺手帮他长女弄了些稻种,没成想却能有如此收成。”
幕宾高兴道:“辽东也能成大粮仓,王爷不愁军粮了!”
九月中,水生在白月湾帮着把小桃的粮存好了,私下和小桃道:“明年正月你就该生产了。你们就住白月湾别回边境了。我怕万一乱起来,你挺着大肚子危险。而且哪怕就是在白月湾,身边别离了明双姐妹,知道不?”
小桃点头,心里明白水生的担忧。可她也有自己的顾虑:“只是边境家里我不在,就你一人没人照顾你。”
水生握住小桃的手:“边境有仆人在。再说,家中事有长平。你如今最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小桃沉默片刻,最终还是应了下来——她和婆母孩子都留在白月湾。
水生一人独自回边境。水生娘半点不知道边境紧张局势,儿子走的头一天,只是把水生私下拉到一边,疑惑地问儿子:“为啥不让小桃和孩子们回边境?是不是边境偷偷地纳了小妾,为了免得小桃怀疑,把你老娘都得留下来?”
水生无奈道:“娘,没有的事!”
水生娘偷偷小声道:“若是有,赶紧趁着小桃不在,打发了知道不?娘帮你瞒着。”
水生为了如今局势,担忧得都快白头,一家人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宣王,盼着能让老娘和孩子多过段安生日子。他拉着老娘手:“娘,没有的事。你别操心我。你在白月湾想吃啥别忍着,让春月给你买,知道不?”把早就准备好的荷包放在老娘手里。
水生娘掂了掂,疑惑道:“以前不都是银票么?怎的现在给成了银子?”水生娘想问的是官当大了,怎的给老娘越来越少了?她掂了掂,最多十来两银子,这点钱不符合儿子身份啊。
水生安抚道:“等没人的时候你再打开看。”
水生娘转头吩咐长平:“照顾好你老爷。”
水生走了没几天,长平又从边境带了四十人到白月湾。小桃安排桂枝男人——张二哥,帮着长平一起把她去年的存粮拉到远山县酿酒。租用了新村和老村的骡车,凑够了五十辆车运粮。
小桃把她娘家院子大门大开。等到村民吃朝食的时候,桂枝男人和长平已经带着运粮大队准备出发了。
张远小娘子想去小桃娘家看热闹,桂枝笑道:“这车队都是大老爷们,我这生了孩子的都不好意思挤着去看。我们站在这家门口不一样能看到么?你挤着去看,让远兄弟脸往哪儿搁?”
湾边一群娘们都捂着嘴笑。一个本家族兄笑道:“远兄弟,你这不行啊。”
把张远气得冲着娘子吼了声:“回家把碗洗了!”
张远家的娘子——何静有些尴尬道:“我就好奇。听我当家的说,以往去京城卖货都是用白月湾村的骡车和人,怎的这回运粮只用车不用人呢?”
桂枝别的或许不懂,但是只要说谢婶子家不好的话她就能听懂,当即笑道:“人家郡守手下有的是人!就这几天就运完了,不用花雇人的钱。你是不是计较郡守家租骡车不给钱?你放心,郡守夫人从不亏待我们村里的人,交代了你二哥到时候付租骡车的钱。”
张远家小娘子红着脸道:“我没那意思,二嫂子。郡守夫人家怎的要把这么些粮拿来酿酒?从没听过几十万斤的粮食拿来酿酒。”
桂枝冷笑道:“我们娘们家没听过的多着呢!就是宝树五堂叔最清楚,在边境一家铺子里天天就能卖好几百斤。在这辽东,还有能比郡守夫人家好的酒?你和远兄弟成亲喝的酒就是郡守夫人家的,你问问大家味儿好不?”
宝树爹娘赶紧站出来道:“可不是么?我家老五在边境酒铺子当掌柜,生意好得不得了!他挣得多,他家单独的青砖院子,不用和他兄长们住一个院子。这酒就更不用说了,连老村的里正都说,他这辈子喝过最好喝的酒就是郡守夫人家的了……”
张远爹娘之前觉得这儿媳妇身体好,相貌又好,看上去就好生养,还舍得把自己藏的首饰当了让家人换宅基地。没想到越来越不看势头,成日说些得罪人的话。也是郡守家念点旧情不和他家计较,放在别处,他家早让人收拾了。
张远娘子被骂回家洗碗。洗了碗,和张远道:“远哥,我想回家看看我家爹娘。眼下庄稼也收完了,地里也没啥活了。”
张远爹娘平时算是通情达理的人,轻易不为难儿媳。只是今日刚在外面闹了笑话,儿媳就要回娘家,让村里人怎么看他家?张远娘道:“不是才回去没多久么?天要开始冷了,地里还有几十亩地的玉米杆子没砍呢。砍完收拾利索,等骡子运粮回来了,就要把地翻出来明年春天种。要不然到时候天冷了,别家都在家猫冬了,我们家地还没收拾出来。”
张远平时都很心疼小娘子,不让下地干粗活的。不过砍玉米杆子不算累人,爹妈都发话了,他只能安慰小娘子:“把玉米杆子收拾完了,过几天就让你回去。”
第四天,小桃运粮最后一天了。一早,张远家小娘子在床上眼睛发红:“远哥,我今儿回娘家,你不会不答应吧?我昨儿做了一锅馒头,娘只需要熬个玉米粥,快得很。再说我砍玉米秆慢,在家也就是帮着做个饭……”
张远家还是心疼这小娘子的。小娘子在家不下地,他爹娘也没嫌弃,道:“回去看看你爹娘也好。今年家里收了不少红豆,你带上几斤回去。再拣十来个鸡蛋。灰面你也带个二十来斤。”
何静把头靠在张远肩上:“远哥你真好!”
张远搂了娘子道:“家里骡车不在,要回去早点去老村口赶车。”
张远家小娘子出门的时候,运粮骡车也已经早出发了。她在小桃娘家外面放慢了脚步,仔细查看车轱辘印,也看不出问题来。之前村里收完粮,家家户户都在用骡车拉租子粮,地早压得瓷实。老村今年收粮也都是骡车拉,整个村子路看不出来郡守夫人这次粮食是不是真的拉走了。
小桃这边每晚派了一个人守在张远家外。实际上,粮食全转移到了水生家院子后面的山洞里了。每天运粮车都是拉着空车跑。为了怕路上有意外,最后辆车和第一辆车是真装了粮食。
水生在边境,去看完先生出了先生小院子,准备回家时,巷子里一家院子的女子突然冲出来抱着他腿,哭求道:“大人,大人救救我吧!小女子不想去不干净的地方,我愿意去大人家里做丫鬟,求大人给条活路!”
水生冷着脸道:“松手。”把脚抽出来。长平赶紧站在大人前面。
看到有人偷偷伸出头在门缝里偷看,水生温和道:“姑娘,你想做丫鬟,行。我夫人家有个酿酒的工坊,可以去当厨娘。她还有个收山货的铺子,就是天天用剪子把菌菇根剪掉,都是轻松活。你看你想选哪一样,和我管事说就行。”
地上跪着的姑娘,娇美脸上挂着清泪,也愣住了。长平道:“姑娘,地上凉,快起来!你别担心,我这就和你爹娘签身契。两份活由你挑,只要你手脚勤快,月钱也是不少的。”
地上姑娘楚楚可怜,含着泪,一副清丽美人的模样。长平对比了下,除了比自己夫人年轻外,长得还是不如夫人。他偷偷打量大人,看到大人没有怜香惜玉的样子,才放了心。
“王爷,请进院子歇息。”赶来湾口迎接王爷的水生打断了王爷的思绪。
宣王赞道:“没想到辽东居然有这种好地方。”
水生把宣王迎进了他家新院子。小桃恭敬地给王爷行礼。宣王瞟了眼谢夫人隆起的肚子,这谢大人才大他两三岁,可人家已经儿女双全了。
小桃看了眼好长时间没见的王爷——身着一袭玄色锦袍,袍上绣着银色暗纹云浪,腰束一条黑色玉带,更衬得身姿挺拔修长。外罩一件深紫色披风,在微风中猎猎作响,气势夺人。容貌愈发冷峻而刚毅,剑眉斜飞入鬓,透着威严。缓缓进院,步伐沉稳而有力……她暗道:王爷气势愈发足了。要是大事不成,她的白月湾的地、房、铺子,还有计划中的育婴堂和女子学堂都成空了,还得搭上她们这些人的命。
王爷落座,茶才喝了两口,他的随从就俯身在王爷耳边悄声说了几句。
王爷放下茶杯,眼神复杂地盯着谢大人夫妻:“谢大人,你家里……”
小桃正准备退下时,闻言挥手让下人都下去了。她看着王爷欲言又止的样子。王爷只留了两个护卫在身边,看着小桃:“谢夫人说吧。”若不是了解谢大人一家,他都要担心谢大人家一群有功夫的人会对他不利了。
“王爷,我家邻居左边第二户换了人家。这家人前两月娶亲,小娘子是个流放来的。我看着觉得有些不对劲。今年粮食光是这白月湾村,我家还有周大人家就不少。臣妇怕出意外,就把房子后面一块地圈做了后院。后院靠山,我家的人还有向周大人借了几人,都在帮我挖山洞存粮。”
“别打草惊蛇,好好查一下。”这种细作,还是他的人好用。他顿了下道:“本王会给你安排几人来查。谢夫人你在这白月湾把粮食收储好。”
小桃点头:“是,王爷。我家已经安排了人暗中盯着那户人家,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企图。只是如今粮食丰收,周边村子也有不少存粮,万一真有变故,怕波及范围太广。”
宣王眉头紧锁:“此事不可大意。谢夫人,你不要派人到她家周围暗中查探,她们这一行的人都警觉。粮食我们要多分几个地方储藏。粮食若是出了差错,到时候外面的粮食进不来,军营中的士兵若是吃不上饭,估计要不了多久,军中就有人提着本王脑袋去京城领赏了。”
水生道:“王爷放心!今年沐阳江的官田都丰收了,沐阳江的粮就够军营吃半年的。”
宣王点点头:“不过把沐阳江的粮食存三成在长月滩,也在山上找好地方挖山洞存好。”
水生躬身应是。
宣王站起身,在屋内踱步:“若这户人家真有问题,背后势力不小,连个白月湾都派了人来。”
小桃和水生对视一眼,均看到彼此眼中的担忧。
王爷吃了午食就要回军营。走的时候看到送行的谢大人长女,本想摸点啥赏这孩子,又想到他如今银钱紧张,除了这辽东,没有其他势力支持他。王爷温和笑道:“你这是造福辽东百姓,以后这辽东能吃上自己种的大米饭了。”又补了一句:“以后农书编纂上都会记录上你,可真了不起!”
婉宁有些不好意思道:“种子是王爷替臣女找的,种植也是臣女祖母带领人种的,民女就是记录了一下稻子在辽东的生长过程。”
水生娘听到孙女以后会记录在书上,激动得一下就跪在地上:“王爷,老身孙女在文山县志上能不能记上?”
王爷身边的人早把水生娘扶起来。王爷也有些哭笑不得,他坐上椅子自然是要记上,还得嘉奖。只是现在的形势,谢大人长女辽东种稻成功也不能报朝廷得嘉奖了。他还是安慰了下谢老夫人:“以后肯定能的。”
一家人送走了王爷。水生监管收稻子,最后要过秤算出产量,婉宁在一旁记录,到时候要把种稻经验推广出去。
最后,婉宁的一千一百亩稻田,收了四十万七千五百斤干稻谷,亩产达到了三百七十斤。
把水生也惊住了。这产量比以前在陵州反而高了一成半!看来辽东只要不是太冷的地方都可以种稻子。
王爷收到郡守上报的白月湾稻子产量,大喜,高兴地把信递给了幕宾。
幕宾也大喜,恭喜王爷道:“恭喜王爷!郡守大小姐稻子亩产达到了三百七十斤,比江南产稻的地方亩产还高!可惜老夫没有亲自见到。”
王爷道:“白月湾的稻穗本王摸过,是沉甸甸的。至于江南的稻子,本王没有亲眼见过。不过江南的稻子亩产本王还是知道的。这次谢大人长女的稻子亩产确实高过江南。本王也没有想到,当初就是觉得谢大人一家是本王的人,本王就顺手帮他长女弄了些稻种,没成想却能有如此收成。”
幕宾高兴道:“辽东也能成大粮仓,王爷不愁军粮了!”
九月中,水生在白月湾帮着把小桃的粮存好了,私下和小桃道:“明年正月你就该生产了。你们就住白月湾别回边境了。我怕万一乱起来,你挺着大肚子危险。而且哪怕就是在白月湾,身边别离了明双姐妹,知道不?”
小桃点头,心里明白水生的担忧。可她也有自己的顾虑:“只是边境家里我不在,就你一人没人照顾你。”
水生握住小桃的手:“边境有仆人在。再说,家中事有长平。你如今最重要的是照顾好自己和孩子。”
小桃沉默片刻,最终还是应了下来——她和婆母孩子都留在白月湾。
水生一人独自回边境。水生娘半点不知道边境紧张局势,儿子走的头一天,只是把水生私下拉到一边,疑惑地问儿子:“为啥不让小桃和孩子们回边境?是不是边境偷偷地纳了小妾,为了免得小桃怀疑,把你老娘都得留下来?”
水生无奈道:“娘,没有的事!”
水生娘偷偷小声道:“若是有,赶紧趁着小桃不在,打发了知道不?娘帮你瞒着。”
水生为了如今局势,担忧得都快白头,一家人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宣王,盼着能让老娘和孩子多过段安生日子。他拉着老娘手:“娘,没有的事。你别操心我。你在白月湾想吃啥别忍着,让春月给你买,知道不?”把早就准备好的荷包放在老娘手里。
水生娘掂了掂,疑惑道:“以前不都是银票么?怎的现在给成了银子?”水生娘想问的是官当大了,怎的给老娘越来越少了?她掂了掂,最多十来两银子,这点钱不符合儿子身份啊。
水生安抚道:“等没人的时候你再打开看。”
水生娘转头吩咐长平:“照顾好你老爷。”
水生走了没几天,长平又从边境带了四十人到白月湾。小桃安排桂枝男人——张二哥,帮着长平一起把她去年的存粮拉到远山县酿酒。租用了新村和老村的骡车,凑够了五十辆车运粮。
小桃把她娘家院子大门大开。等到村民吃朝食的时候,桂枝男人和长平已经带着运粮大队准备出发了。
张远小娘子想去小桃娘家看热闹,桂枝笑道:“这车队都是大老爷们,我这生了孩子的都不好意思挤着去看。我们站在这家门口不一样能看到么?你挤着去看,让远兄弟脸往哪儿搁?”
湾边一群娘们都捂着嘴笑。一个本家族兄笑道:“远兄弟,你这不行啊。”
把张远气得冲着娘子吼了声:“回家把碗洗了!”
张远家的娘子——何静有些尴尬道:“我就好奇。听我当家的说,以往去京城卖货都是用白月湾村的骡车和人,怎的这回运粮只用车不用人呢?”
桂枝别的或许不懂,但是只要说谢婶子家不好的话她就能听懂,当即笑道:“人家郡守手下有的是人!就这几天就运完了,不用花雇人的钱。你是不是计较郡守家租骡车不给钱?你放心,郡守夫人从不亏待我们村里的人,交代了你二哥到时候付租骡车的钱。”
张远家小娘子红着脸道:“我没那意思,二嫂子。郡守夫人家怎的要把这么些粮拿来酿酒?从没听过几十万斤的粮食拿来酿酒。”
桂枝冷笑道:“我们娘们家没听过的多着呢!就是宝树五堂叔最清楚,在边境一家铺子里天天就能卖好几百斤。在这辽东,还有能比郡守夫人家好的酒?你和远兄弟成亲喝的酒就是郡守夫人家的,你问问大家味儿好不?”
宝树爹娘赶紧站出来道:“可不是么?我家老五在边境酒铺子当掌柜,生意好得不得了!他挣得多,他家单独的青砖院子,不用和他兄长们住一个院子。这酒就更不用说了,连老村的里正都说,他这辈子喝过最好喝的酒就是郡守夫人家的了……”
张远爹娘之前觉得这儿媳妇身体好,相貌又好,看上去就好生养,还舍得把自己藏的首饰当了让家人换宅基地。没想到越来越不看势头,成日说些得罪人的话。也是郡守家念点旧情不和他家计较,放在别处,他家早让人收拾了。
张远娘子被骂回家洗碗。洗了碗,和张远道:“远哥,我想回家看看我家爹娘。眼下庄稼也收完了,地里也没啥活了。”
张远爹娘平时算是通情达理的人,轻易不为难儿媳。只是今日刚在外面闹了笑话,儿媳就要回娘家,让村里人怎么看他家?张远娘道:“不是才回去没多久么?天要开始冷了,地里还有几十亩地的玉米杆子没砍呢。砍完收拾利索,等骡子运粮回来了,就要把地翻出来明年春天种。要不然到时候天冷了,别家都在家猫冬了,我们家地还没收拾出来。”
张远平时都很心疼小娘子,不让下地干粗活的。不过砍玉米杆子不算累人,爹妈都发话了,他只能安慰小娘子:“把玉米杆子收拾完了,过几天就让你回去。”
第四天,小桃运粮最后一天了。一早,张远家小娘子在床上眼睛发红:“远哥,我今儿回娘家,你不会不答应吧?我昨儿做了一锅馒头,娘只需要熬个玉米粥,快得很。再说我砍玉米秆慢,在家也就是帮着做个饭……”
张远家还是心疼这小娘子的。小娘子在家不下地,他爹娘也没嫌弃,道:“回去看看你爹娘也好。今年家里收了不少红豆,你带上几斤回去。再拣十来个鸡蛋。灰面你也带个二十来斤。”
何静把头靠在张远肩上:“远哥你真好!”
张远搂了娘子道:“家里骡车不在,要回去早点去老村口赶车。”
张远家小娘子出门的时候,运粮骡车也已经早出发了。她在小桃娘家外面放慢了脚步,仔细查看车轱辘印,也看不出问题来。之前村里收完粮,家家户户都在用骡车拉租子粮,地早压得瓷实。老村今年收粮也都是骡车拉,整个村子路看不出来郡守夫人这次粮食是不是真的拉走了。
小桃这边每晚派了一个人守在张远家外。实际上,粮食全转移到了水生家院子后面的山洞里了。每天运粮车都是拉着空车跑。为了怕路上有意外,最后辆车和第一辆车是真装了粮食。
水生在边境,去看完先生出了先生小院子,准备回家时,巷子里一家院子的女子突然冲出来抱着他腿,哭求道:“大人,大人救救我吧!小女子不想去不干净的地方,我愿意去大人家里做丫鬟,求大人给条活路!”
水生冷着脸道:“松手。”把脚抽出来。长平赶紧站在大人前面。
看到有人偷偷伸出头在门缝里偷看,水生温和道:“姑娘,你想做丫鬟,行。我夫人家有个酿酒的工坊,可以去当厨娘。她还有个收山货的铺子,就是天天用剪子把菌菇根剪掉,都是轻松活。你看你想选哪一样,和我管事说就行。”
地上跪着的姑娘,娇美脸上挂着清泪,也愣住了。长平道:“姑娘,地上凉,快起来!你别担心,我这就和你爹娘签身契。两份活由你挑,只要你手脚勤快,月钱也是不少的。”
地上姑娘楚楚可怜,含着泪,一副清丽美人的模样。长平对比了下,除了比自己夫人年轻外,长得还是不如夫人。他偷偷打量大人,看到大人没有怜香惜玉的样子,才放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