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 第299章 返乡
到了腊月二十四,小桃一家和周叔坐上马车,从沂州返回辽东白月湾。一路上,小桃和水生对周叔照料得极为细致,周叔没有半点不适,平安回到了白月湾。
狗蛋的祖父听大河说巡抚周大人过年要回白月湾,即使天寒地冻,也早早吩咐大河注意村口的动静。腊月二十九下午,周叔他们的马车刚到白月湾老村口,大河便飞奔回家报信。
里正一听说马车进村,立刻穿上新衣,披上周叔托大河带回来的狼皮大氅,领着狗蛋和大河,急匆匆赶到村路上等候。周叔听车夫说有人在路口等着,忙吩咐停车。水生扶着周叔下车,里正赶忙迎上前去。乍见周叔,里正不由得一怔:周大人比他年轻,怎的头上这么多白发?倒是周叔热情地笑着先开了口:“多年不见了,里正,看你身子骨还是这么硬朗。”
里正见周大人言语间毫无生疏之感,也打开了话匣子:“周大人,您也得保重身体啊!景宇那孩子本事大又能担事,您少操些心。还得谢谢您特意送我的衣服,穿上这大氅,半点风都透不进,暖和得很!”
此时,不少老村人也顶着寒风出来打招呼。周叔儒雅有礼地对众人道:“我多年未归,一直想回来看看。一踏进村口,就想起当年我们新村一行人逃荒至此,里正和乡亲们从未嫌弃过我们。村里人都知礼良善,我常说,我们都是福泽深厚之人,才能有幸落户白月湾村。”
老村人听了这番话,心头暖意融融。当年县里安排周大人一行逃荒户落户村里,他们老村人确实不曾欺负过新村人。当然,那时谁也没料到,这群人不仅扎下了根,周大人还成了这般了不起的人物,连带着整个白月湾都沾光,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出门只要一提是白月湾人,谁都敬着三分。周大人位高权重,却依旧念着这份微末旧情,言语真诚,满是感激与亲近,老村人怎能不动容。
“周大人客气了!是你们自己有本事,也带着我们沾光!” 老村人七嘴八舌地回应着,脸上满是敬意。
“周大人、谢大人,坐车累了快回家歇着吧,天冷!” 里正连忙招呼,“景宇肯定也在家盼着了!”
周叔客气地向大家拱手:“大年初二诸位定要走亲戚,我想等初三大家得空了,都到我家坐坐,一起叙叙旧。”
巡抚大人亲自设宴相邀,老村人个个面上有光,自然欣然应允。
小桃和婆母婉宁也已下车与老村人寒暄。周叔见寒暄得差不多了,里正又担心他受寒再次催促上车,这才顺势与众人拱手道别。在水生的搀扶和众人簇拥下,周叔重新上了马车。车轮碾过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村路,朝着新村的方向驶去。
周大人一行人的马车一走,村里人立刻激动地围着里正:“里正,这狼皮大氅真霸气,我们能摸摸不?”
里正瞟了眼众人,不少人手都脏兮兮的,哪肯让人摸?他清了清嗓子:“我翻给你们看看就成。周大人特意捎回来的,我得赶紧回去放好,以后村里有大事再穿。”
老村的张婶子带着讨好道:“里正,二狗成亲那天您能不能穿上?让我儿媳送亲的娘家人也开开眼,看看咱们白月湾的里正,能穿上巡抚大人送的狼皮大氅!”
张婶子隔壁的大毛祖母道:“二狗子成亲都三月底了,地都化冻了,穿这个得多热啊。”
里正却道:“二狗子成亲那天我穿。我这把年纪,就怕春天风大。”
大毛祖母一听,忙道:“那敢情好!里正,我家孙女秀春明年九月出嫁,婆家来送聘礼时,我家想请您去陪亲家,您到时也能穿上不?”
众人都不出声,等着里正表态。里正又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周大人送我狼皮大氅,是他念旧情,人好。我有这么件衣服,也是替咱们白月湾村撑脸面。以后村里姑娘出嫁,只要不是三伏天,我都穿上!让嫁出去的姑娘有底气、有靠山,婆家不敢轻易磋磨。让她们婆家人知道,周大人不嫌弃咱们,记得咱们,有事能帮咱们。周大人一回来就请大家初三去吃饭,也是为了给初二你们回娘家的人撑脸面,让娘家人知道初三要去巡抚大人家吃席。不过,我把丑话说前头,周大人、谢大人回回给咱们脸面,大家出门在外,绝不能给两位大人惹事,知道不?”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里正挥挥手:“都回吧,我穿这大氅冻不着,你们别冻着了。”
众人这才散去。大河抹着冻出来的鼻涕问:“曾祖父,您说除了夏天都能穿,那以后村里嫁女娶亲您不都得穿?谁家夏天办喜事啊?剩菜都放不住。曾祖父,您这一年可威风了!等您百年以后……这狼皮大氅能留给我祖父不?祖父再给我爹,我爹再留给我……” 话没说完,狗蛋一巴掌呼在儿子后脑勺上,偷偷瞄了眼祖父,低声骂道:“没规矩!” 这话哪能当面问?真是傻儿子。
周叔的马车刚爬上通往新村的坡道,远远便看见景宇已带着妻儿和昊良等在门口了。
“爹爹!” 景宇急切地撩起车帘,看到父亲气色尚可,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水生、景宇,快扶我下车,我要好好看看白月湾。”周叔道。
敏月抱着孩子上前行礼。泽祺睁着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毫不怕生地打量着周叔。
周叔慈爱地接过泽祺抱着,高兴道:“才几个月不见,就长这么大了!”怀中小人儿的温暖瞬间填满了他的心。他掂了掂分量,笑道:“重了!我们祺儿长高了,也更结实了!”
“爹爹!” 景宇声音有些发紧,快步上前伸手想接过泽祺,“您慢点,让我来抱。” 他的目光迅速在父亲脸上逡巡,虽然气色比在沂州病倒时好了不少,但那清瘦的面颊和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倦意,依旧让他心头一揪。父亲的白发,似乎又添了许多。
“不碍事,让我多抱抱我的乖孙。” 周叔坚持抱着泽祺,又看向敏月,温和道:“儿媳,辛苦你了,提前回来张罗。”
敏月忙福了一礼:“父亲言重了,这都是儿媳分内之事。您一路劳顿,快进屋暖和暖和,屋子都收拾妥了,炕也烧得热热的。” 她目光扫过下车的水生和小桃一家,笑着上前见礼:“谢婶子、小桃姐,水生哥,婉宁,一路辛苦了!”
水生娘凑过来,假意在泽祺脖子下挠痒痒,逗得小家伙咯咯直笑,口水都淌了出来。水生娘这才放了心——她生怕孩子见了周叔会哭。孩子笑了,对大病初愈的周叔来说,总归是个好兆头。
周叔抬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树木大多已落尽叶子,只剩下深褐或灰黑的枝桠,衬着黑绿的松柏。当年他们初来此地时,山上还是一片新绿。他的目光转向那片曾让他们惊叹的白月湾湖。凛冽的寒气已将湖面牢牢锁住,结了一层薄冰,光滑如镜,透着砭骨的寒意。岸边的野草枯黄倒伏,在冰面投下稀疏杂乱的影子。
湖边,是一整排崭新的青砖院落。青灰色的砖墙在冬日略显暗淡的天光下,显得格外厚重坚实。院墙砌得极高,整齐划一,高高的屋脊上覆盖着稀疏的积雪。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升腾着袅袅炊烟,笔直地飘向天空,散发出诱人的饭菜香。
周叔的目光在眼前崭新坚固的院墙、远处沉寂的冰湖以及背后苍茫的山峦之间缓缓游移。一种复杂的滋味在心中弥漫开来。有欣慰——欣慰于当年他们狼狈不堪却满怀希望的人,终于在白月湾深深扎下了根,开枝散叶,过上了安稳富足的日子;有怀念——怀念那逝去的、与隔壁言秋心心相印的岁月。如今他回来了,可言秋为了他,却永远留在了沂州山间那座孤坟里。
“他周叔,你闻到了吧?现在新村家家户户炒菜,那都是油香味儿,舍得放油了!”水生娘的话打断了周叔的思绪。
周叔脸上露出笑容:“是啊,谢嫂子,闻到了。如今大家日子都好过了,当年逃荒路上,哪敢想能有今天这样的好光景。”
小桃牵着昊良上前道:“周叔,外面冷,赶紧家去吧。”周叔点点头,怀里的泽祺还小,可不能冻着。“好,回家。”
周叔抱着泽祺,走进了阔别多年的家门。院子极大,前院宽敞,青石板铺地,打扫得一尘不染。正房高大轩敞,廊柱朱漆,窗明几净。屋内的陈设简洁大气,透着浓浓的书卷气,显然是景宇的手笔。火炕烧得极旺,暖意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周身的寒气。
“好,真好……” 周叔环顾四周,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慰藉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恍惚。
景宇扶着父亲在炕沿坐下。敏月亲自端来热茶和点心:“父亲,您先喝口热茶暖暖身子,歇口气。晚膳一会儿就好。”
小桃和水生安顿好自家老小后,也过来看望周叔。小桃看着宽敞明亮的屋子,笑道:“周叔,您看这院子多好!景宇不愧是读书人,布置得雅致又实用。”
周叔笑着点头,拍拍景宇的手:“书院那边……都安置妥当了?”
景宇明白父亲的意思,忙道:“爹爹放心。年节放假,学生们都回家了。几位留守的先生和杂役我都安排妥帖,边境府邸那边也派了得力管事照应,不会有事的。您就在家安心养着,什么都别操心。”
周叔点点头,没再说话。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屋内的每一处角落,仿佛要将这失而复得的“家”的模样,深深烙印在心里。他抱着泽祺,感受着孙儿身上传来的热乎劲儿,听着屋外隐约传来水生娘逗弄昊昀的笑声,还有敏月低声吩咐仆役的声音,一种久违的、带着烟火气的安宁,渐渐包裹了他疲惫的身心。只是,心底深处某个角落,依旧空落落的。
第二天的年夜饭很是丰盛。周叔家正厅里摆开了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才勉强放下所有的菜肴。鸡鸭鱼肉自不必说,象征“年年有余”的红烧鱼,鱼是桂枝公爹特意送来的、色泽红亮诱人,还有酥烂脱骨的炖羊肉、浓油赤酱的红烧肉、各色精致的点心……满满当当,香气四溢。周叔被奉在上首,水生、景宇左右相陪,水生娘、小桃、敏月、婉宁、昊良围坐,很是热闹。
景宇率先起身,恭敬地为父亲斟满一杯温热的黄酒:“爹爹,儿子敬您!愿您身体康健,福寿绵长!”
周叔端起酒杯,看着眼前玉树临风的儿子,再看看壮实的孙儿和满桌的亲人,心中百感交集。他举杯,声音微哑:“好,好。愿我儿诸事顺遂,孙儿平安康健,也祝谢嫂子你们一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说罢,仰头饮尽。温热的酒液带着微甜和一丝辛辣滑下喉咙,暖了肺腑。
水生和小桃也举杯:“周叔,我和小桃敬您!得您费心教导,才有我们的今日!” 小桃抱着昊昀,含笑举杯。
村里已有零星的鞭炮声响起。水生娘笑道:“刚来白月湾那会儿,大家过年连买挂鞭炮的钱都紧巴,现在手头宽裕了,都愿意买上一挂除夕放一放,盼着来年更好。”
周叔也笑道:“谢嫂子说的是,谁能想到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屋内灯火通明,笑语喧哗,推杯换盏。周叔坐在主位,被团圆的暖意包围,感受着儿孙绕膝、亲朋满座的幸福。他脸上的笑容未曾断过,一顿年夜饭吃得热热闹闹。
年夜饭后,周叔笑道:“我出去走走,叫有根陪我就行。你们说说话,我一会儿回来守岁。”
景宇沉默片刻道:“爹爹,儿子陪您吧。”
周叔摆摆手,温和却不容置疑:“都别陪,我随便转转就回。”
小桃轻轻拍了拍景宇的手背,笑着对周叔说:“周叔去吧,天黑,路上慢点。”
敏月心里却是一紧,生怕大病初愈的公爹被寒风一吹又病倒。在沂州就养了好几个月,若是在家又病倒,总不能把小桃姐再请来照顾。到时候过完年夫君去了书院,侍疾的重担必然落在她身上。她恭敬地劝道:“公爹,您坐车劳顿,不如先歇息会儿?”
周叔摆摆手:“不碍事,敏月你照顾好祺儿就行。”说着,叫上有根叔出了门。
周叔来到小桃娘生前住的院门口。守门的仆人见到巡抚大人,惊诧地问:“周大人,您……?” 大过年的来这里,仆人十分不解。
周叔神色凝重道:“这院子里存的粮是辽东的军粮,我得亲自看看才放心。对了,今天大过年的,你去我家找你相熟的人喝杯热酒暖和暖和,我会安排人替你守着,子时前回来就行。”
门房感激地行礼:“多谢大人体恤!”
等门房离去,周叔推开院门,让有根叔去门房屋里歇着。他自己提了灯,轻轻推开言秋从前的卧房门。昏黄的灯光下,他一眼便看到床上那褪了色的杏色枕头,上面绣着一枝在落雪中盛开的红梅。他走上前,指尖轻轻抚过那精致的绣样,声音低柔而哽咽:“你这绣活……真好。要是能穿上你亲手缝的衣衫该多好……” 他在床边伫立良久,才在床边的椅子上缓缓坐下,吹熄了灯,闭上了眼睛。
狗蛋的祖父听大河说巡抚周大人过年要回白月湾,即使天寒地冻,也早早吩咐大河注意村口的动静。腊月二十九下午,周叔他们的马车刚到白月湾老村口,大河便飞奔回家报信。
里正一听说马车进村,立刻穿上新衣,披上周叔托大河带回来的狼皮大氅,领着狗蛋和大河,急匆匆赶到村路上等候。周叔听车夫说有人在路口等着,忙吩咐停车。水生扶着周叔下车,里正赶忙迎上前去。乍见周叔,里正不由得一怔:周大人比他年轻,怎的头上这么多白发?倒是周叔热情地笑着先开了口:“多年不见了,里正,看你身子骨还是这么硬朗。”
里正见周大人言语间毫无生疏之感,也打开了话匣子:“周大人,您也得保重身体啊!景宇那孩子本事大又能担事,您少操些心。还得谢谢您特意送我的衣服,穿上这大氅,半点风都透不进,暖和得很!”
此时,不少老村人也顶着寒风出来打招呼。周叔儒雅有礼地对众人道:“我多年未归,一直想回来看看。一踏进村口,就想起当年我们新村一行人逃荒至此,里正和乡亲们从未嫌弃过我们。村里人都知礼良善,我常说,我们都是福泽深厚之人,才能有幸落户白月湾村。”
老村人听了这番话,心头暖意融融。当年县里安排周大人一行逃荒户落户村里,他们老村人确实不曾欺负过新村人。当然,那时谁也没料到,这群人不仅扎下了根,周大人还成了这般了不起的人物,连带着整个白月湾都沾光,日子越过越红火。如今出门只要一提是白月湾人,谁都敬着三分。周大人位高权重,却依旧念着这份微末旧情,言语真诚,满是感激与亲近,老村人怎能不动容。
“周大人客气了!是你们自己有本事,也带着我们沾光!” 老村人七嘴八舌地回应着,脸上满是敬意。
“周大人、谢大人,坐车累了快回家歇着吧,天冷!” 里正连忙招呼,“景宇肯定也在家盼着了!”
周叔客气地向大家拱手:“大年初二诸位定要走亲戚,我想等初三大家得空了,都到我家坐坐,一起叙叙旧。”
巡抚大人亲自设宴相邀,老村人个个面上有光,自然欣然应允。
小桃和婆母婉宁也已下车与老村人寒暄。周叔见寒暄得差不多了,里正又担心他受寒再次催促上车,这才顺势与众人拱手道别。在水生的搀扶和众人簇拥下,周叔重新上了马车。车轮碾过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村路,朝着新村的方向驶去。
周大人一行人的马车一走,村里人立刻激动地围着里正:“里正,这狼皮大氅真霸气,我们能摸摸不?”
里正瞟了眼众人,不少人手都脏兮兮的,哪肯让人摸?他清了清嗓子:“我翻给你们看看就成。周大人特意捎回来的,我得赶紧回去放好,以后村里有大事再穿。”
老村的张婶子带着讨好道:“里正,二狗成亲那天您能不能穿上?让我儿媳送亲的娘家人也开开眼,看看咱们白月湾的里正,能穿上巡抚大人送的狼皮大氅!”
张婶子隔壁的大毛祖母道:“二狗子成亲都三月底了,地都化冻了,穿这个得多热啊。”
里正却道:“二狗子成亲那天我穿。我这把年纪,就怕春天风大。”
大毛祖母一听,忙道:“那敢情好!里正,我家孙女秀春明年九月出嫁,婆家来送聘礼时,我家想请您去陪亲家,您到时也能穿上不?”
众人都不出声,等着里正表态。里正又清了清嗓子,正色道:“周大人送我狼皮大氅,是他念旧情,人好。我有这么件衣服,也是替咱们白月湾村撑脸面。以后村里姑娘出嫁,只要不是三伏天,我都穿上!让嫁出去的姑娘有底气、有靠山,婆家不敢轻易磋磨。让她们婆家人知道,周大人不嫌弃咱们,记得咱们,有事能帮咱们。周大人一回来就请大家初三去吃饭,也是为了给初二你们回娘家的人撑脸面,让娘家人知道初三要去巡抚大人家吃席。不过,我把丑话说前头,周大人、谢大人回回给咱们脸面,大家出门在外,绝不能给两位大人惹事,知道不?”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里正挥挥手:“都回吧,我穿这大氅冻不着,你们别冻着了。”
众人这才散去。大河抹着冻出来的鼻涕问:“曾祖父,您说除了夏天都能穿,那以后村里嫁女娶亲您不都得穿?谁家夏天办喜事啊?剩菜都放不住。曾祖父,您这一年可威风了!等您百年以后……这狼皮大氅能留给我祖父不?祖父再给我爹,我爹再留给我……” 话没说完,狗蛋一巴掌呼在儿子后脑勺上,偷偷瞄了眼祖父,低声骂道:“没规矩!” 这话哪能当面问?真是傻儿子。
周叔的马车刚爬上通往新村的坡道,远远便看见景宇已带着妻儿和昊良等在门口了。
“爹爹!” 景宇急切地撩起车帘,看到父亲气色尚可,悬着的心才稍稍放下。
“水生、景宇,快扶我下车,我要好好看看白月湾。”周叔道。
敏月抱着孩子上前行礼。泽祺睁着一双又黑又亮的眼睛,毫不怕生地打量着周叔。
周叔慈爱地接过泽祺抱着,高兴道:“才几个月不见,就长这么大了!”怀中小人儿的温暖瞬间填满了他的心。他掂了掂分量,笑道:“重了!我们祺儿长高了,也更结实了!”
“爹爹!” 景宇声音有些发紧,快步上前伸手想接过泽祺,“您慢点,让我来抱。” 他的目光迅速在父亲脸上逡巡,虽然气色比在沂州病倒时好了不少,但那清瘦的面颊和眉宇间挥之不去的倦意,依旧让他心头一揪。父亲的白发,似乎又添了许多。
“不碍事,让我多抱抱我的乖孙。” 周叔坚持抱着泽祺,又看向敏月,温和道:“儿媳,辛苦你了,提前回来张罗。”
敏月忙福了一礼:“父亲言重了,这都是儿媳分内之事。您一路劳顿,快进屋暖和暖和,屋子都收拾妥了,炕也烧得热热的。” 她目光扫过下车的水生和小桃一家,笑着上前见礼:“谢婶子、小桃姐,水生哥,婉宁,一路辛苦了!”
水生娘凑过来,假意在泽祺脖子下挠痒痒,逗得小家伙咯咯直笑,口水都淌了出来。水生娘这才放了心——她生怕孩子见了周叔会哭。孩子笑了,对大病初愈的周叔来说,总归是个好兆头。
周叔抬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树木大多已落尽叶子,只剩下深褐或灰黑的枝桠,衬着黑绿的松柏。当年他们初来此地时,山上还是一片新绿。他的目光转向那片曾让他们惊叹的白月湾湖。凛冽的寒气已将湖面牢牢锁住,结了一层薄冰,光滑如镜,透着砭骨的寒意。岸边的野草枯黄倒伏,在冰面投下稀疏杂乱的影子。
湖边,是一整排崭新的青砖院落。青灰色的砖墙在冬日略显暗淡的天光下,显得格外厚重坚实。院墙砌得极高,整齐划一,高高的屋脊上覆盖着稀疏的积雪。家家户户的烟囱里,都升腾着袅袅炊烟,笔直地飘向天空,散发出诱人的饭菜香。
周叔的目光在眼前崭新坚固的院墙、远处沉寂的冰湖以及背后苍茫的山峦之间缓缓游移。一种复杂的滋味在心中弥漫开来。有欣慰——欣慰于当年他们狼狈不堪却满怀希望的人,终于在白月湾深深扎下了根,开枝散叶,过上了安稳富足的日子;有怀念——怀念那逝去的、与隔壁言秋心心相印的岁月。如今他回来了,可言秋为了他,却永远留在了沂州山间那座孤坟里。
“他周叔,你闻到了吧?现在新村家家户户炒菜,那都是油香味儿,舍得放油了!”水生娘的话打断了周叔的思绪。
周叔脸上露出笑容:“是啊,谢嫂子,闻到了。如今大家日子都好过了,当年逃荒路上,哪敢想能有今天这样的好光景。”
小桃牵着昊良上前道:“周叔,外面冷,赶紧家去吧。”周叔点点头,怀里的泽祺还小,可不能冻着。“好,回家。”
周叔抱着泽祺,走进了阔别多年的家门。院子极大,前院宽敞,青石板铺地,打扫得一尘不染。正房高大轩敞,廊柱朱漆,窗明几净。屋内的陈设简洁大气,透着浓浓的书卷气,显然是景宇的手笔。火炕烧得极旺,暖意扑面而来,瞬间驱散了周身的寒气。
“好,真好……” 周叔环顾四周,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慰藉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恍惚。
景宇扶着父亲在炕沿坐下。敏月亲自端来热茶和点心:“父亲,您先喝口热茶暖暖身子,歇口气。晚膳一会儿就好。”
小桃和水生安顿好自家老小后,也过来看望周叔。小桃看着宽敞明亮的屋子,笑道:“周叔,您看这院子多好!景宇不愧是读书人,布置得雅致又实用。”
周叔笑着点头,拍拍景宇的手:“书院那边……都安置妥当了?”
景宇明白父亲的意思,忙道:“爹爹放心。年节放假,学生们都回家了。几位留守的先生和杂役我都安排妥帖,边境府邸那边也派了得力管事照应,不会有事的。您就在家安心养着,什么都别操心。”
周叔点点头,没再说话。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屋内的每一处角落,仿佛要将这失而复得的“家”的模样,深深烙印在心里。他抱着泽祺,感受着孙儿身上传来的热乎劲儿,听着屋外隐约传来水生娘逗弄昊昀的笑声,还有敏月低声吩咐仆役的声音,一种久违的、带着烟火气的安宁,渐渐包裹了他疲惫的身心。只是,心底深处某个角落,依旧空落落的。
第二天的年夜饭很是丰盛。周叔家正厅里摆开了两张八仙桌,拼在一起才勉强放下所有的菜肴。鸡鸭鱼肉自不必说,象征“年年有余”的红烧鱼,鱼是桂枝公爹特意送来的、色泽红亮诱人,还有酥烂脱骨的炖羊肉、浓油赤酱的红烧肉、各色精致的点心……满满当当,香气四溢。周叔被奉在上首,水生、景宇左右相陪,水生娘、小桃、敏月、婉宁、昊良围坐,很是热闹。
景宇率先起身,恭敬地为父亲斟满一杯温热的黄酒:“爹爹,儿子敬您!愿您身体康健,福寿绵长!”
周叔端起酒杯,看着眼前玉树临风的儿子,再看看壮实的孙儿和满桌的亲人,心中百感交集。他举杯,声音微哑:“好,好。愿我儿诸事顺遂,孙儿平安康健,也祝谢嫂子你们一家日子越过越红火!” 说罢,仰头饮尽。温热的酒液带着微甜和一丝辛辣滑下喉咙,暖了肺腑。
水生和小桃也举杯:“周叔,我和小桃敬您!得您费心教导,才有我们的今日!” 小桃抱着昊昀,含笑举杯。
村里已有零星的鞭炮声响起。水生娘笑道:“刚来白月湾那会儿,大家过年连买挂鞭炮的钱都紧巴,现在手头宽裕了,都愿意买上一挂除夕放一放,盼着来年更好。”
周叔也笑道:“谢嫂子说的是,谁能想到能有今天这样的好日子。”
屋内灯火通明,笑语喧哗,推杯换盏。周叔坐在主位,被团圆的暖意包围,感受着儿孙绕膝、亲朋满座的幸福。他脸上的笑容未曾断过,一顿年夜饭吃得热热闹闹。
年夜饭后,周叔笑道:“我出去走走,叫有根陪我就行。你们说说话,我一会儿回来守岁。”
景宇沉默片刻道:“爹爹,儿子陪您吧。”
周叔摆摆手,温和却不容置疑:“都别陪,我随便转转就回。”
小桃轻轻拍了拍景宇的手背,笑着对周叔说:“周叔去吧,天黑,路上慢点。”
敏月心里却是一紧,生怕大病初愈的公爹被寒风一吹又病倒。在沂州就养了好几个月,若是在家又病倒,总不能把小桃姐再请来照顾。到时候过完年夫君去了书院,侍疾的重担必然落在她身上。她恭敬地劝道:“公爹,您坐车劳顿,不如先歇息会儿?”
周叔摆摆手:“不碍事,敏月你照顾好祺儿就行。”说着,叫上有根叔出了门。
周叔来到小桃娘生前住的院门口。守门的仆人见到巡抚大人,惊诧地问:“周大人,您……?” 大过年的来这里,仆人十分不解。
周叔神色凝重道:“这院子里存的粮是辽东的军粮,我得亲自看看才放心。对了,今天大过年的,你去我家找你相熟的人喝杯热酒暖和暖和,我会安排人替你守着,子时前回来就行。”
门房感激地行礼:“多谢大人体恤!”
等门房离去,周叔推开院门,让有根叔去门房屋里歇着。他自己提了灯,轻轻推开言秋从前的卧房门。昏黄的灯光下,他一眼便看到床上那褪了色的杏色枕头,上面绣着一枝在落雪中盛开的红梅。他走上前,指尖轻轻抚过那精致的绣样,声音低柔而哽咽:“你这绣活……真好。要是能穿上你亲手缝的衣衫该多好……” 他在床边伫立良久,才在床边的椅子上缓缓坐下,吹熄了灯,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