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 第321章 新娘
温秀才从布政使衙门出来,手里有了银钱。想到过些日子玉娘就要进门,他采买了新的锅碗瓢盆。新锅贵,一下就花了二两银子。回到村里,他找人打听到隔壁的村子有木匠。靠山木材不缺,在木匠家里买,比在城里买便宜了三成。温秀才买了一套新桌子,加上三个小板凳,又花了三百文。
接着,他赶紧请了村里的泥瓦匠和木匠,开始修缮家里的宅子。
玉娘知道温秀才家里请了工匠修缮房屋,趁着过节书院没人、没人说闲话,天天一早起来做了早饭,让温秀才吃了饭回家。中午不好让温秀才回书院吃,免得匠人说闲话。晚饭则给温秀才留在锅里温着,等他把匠人送走后回书院吃。温秀才每日早走晚归,忙着监工修缮房屋。土墙被仔细地重新抹过泥,加固了根基;屋顶全换了厚厚的茅草——他本想用瓦,但实在怕把钱花了,没法给玉娘置办像样的聘礼;门窗也请木匠换了,刷上了桐油。
小桃体贴的让冬雪给李玉娘送去了一块上好的大红锦缎布料,好做嫁衣。
到了五月二十,温秀才家花了六两银子,终于把院子修缮好了。温秀才给封了二百文的红包,请黄大娘做媒人。黄大娘是早就盼着温秀才能娶李夫子,温秀才给了这么大的媒人谢礼,她也乐得去促成这门亲事。黄大娘一点不知道端午节温秀才和李夫子已经商量好了婚事。温秀才天天下了学就家去盯着匠人修缮房子,黄大娘只当李夫子对温秀才没有想法,便苦口婆心地劝道:“李夫子,温秀才长得高大,种地下苦力也行。家里房子现在也修缮好了,还有二十来亩地。何况他还是秀才,不用交税粮,又能在书院当夫子挣钱,家里又只有闺女没有儿子。我也就是家里没有合适的孙女,要不我哪能放过这么好的亲事?李夫子你听我的,就答应了吧?”
玉娘垂头,顺势就应下了。黄大娘只当是自己的功劳,对温秀才道:“哎呀,你若是去年就请我当媒人,李夫子说不定娃都揣上了!”温秀才只含笑道谢。
温秀才又请了黄大娘陪着去给玉娘提亲,细心地备了四色礼:一坛酒、一刀肉、一包糖、一匹布。等黄大娘和温秀才出了屋子,玉娘摸着四色礼,泪流满面。
小礼(纳采)过后,便是问名、纳吉(交换庚帖,卜算吉凶)。过了两天,温秀才对黄大娘道:“已经合了生辰八字,六月十二这个期好,就选了六月十二。”黄大娘半点不知这是温秀才早就合好的期,赞同道:“你都快三十了,是该早点成亲这个日子近,选得好。”
纳征送聘礼的日子定在了五月二十八。温秀才给玉娘备了二十二两的聘金,细棉布两匹,两封点心。黄大娘看到二十二两的聘礼惊得合不上嘴——去年灾后才落户,能拿出这么厚的聘礼!她对玉娘道:“李夫子你真好命,这十里八乡没有二十二两聘金的!”
李玉娘看着桌上的聘礼,眼眶一下红了。她明白,这几乎是温秀才全部的家当。他是在用聘礼告诉她,他对她的心意。
越州的炤炤收到小桃姨的信,知道玉姨娘要成亲了,给了小桃姨三百两银子,让给玉姨娘添五十亩地,再给打上大床,置办几台嫁妆。另外,还随礼给了一根做工精美的金钗、一个金镯子、四匹锦缎布料、两匹细棉布。
小桃安排冬雪用炤炤的钱买了温秀才家旁边紧挨着的五十亩地。又给置办了六床新棉被、六床褥子、大床、洗脸盆、洗衣盆等,差不多紧着三百两置办齐全了。
小桃在李夫子成亲头天就给书院放假了,让学生们吃了夫子的喜宴再归家,把学生们高兴坏了。
婚礼前一天,小桃安排冬雪把炤炤给的添妆礼送去了书院。玉娘看着大小姐给她备的礼,特别是锦缎布料——一匹杏色和一匹浅紫色是她的,一匹嫩粉是月儿的,一匹石灰色是给温秀才的。还贴心地为了她以后的生计,给她置办了五十亩地。还有大床,让人知道她有娘家人送嫁。她感动得泣不成声。大小姐这是原谅了她,还在帮她,让她有个新的开始。小桃也安排了人把李玉娘的大床提前抬到了温秀才家,找了全福人去给铺床。
当村民看到六台满满当当的嫁妆时,私下都小声议论:温秀才娶到书院的李夫子发财了,这嫁妆十里八村头一份,更别提还有五十亩地!
六月十二凌晨,小桃派来的梳头娘子和帮忙的丫鬟婆子们挤满了房间。大红嫁衣是用布政使夫人送来的锦缎布料做的,玉娘用心做得精致又合身,大红喜服衬得她肤白如雪。当她戴上大小姐送的金钗和金镯子,看着镜中那个陌生又熟悉、洋溢着幸福光彩的新嫁娘时,恍如隔世。
“新娘子真美啊!”梳头娘子和屋里帮忙的丫鬟婆子都在赞叹。李玉娘羞涩地低下头,心中满是新嫁娘的喜悦。
温秀才穿着大红喜袍长衫,骑着借来的骡子,在村里几个年轻后生的簇拥下,一路吹吹打打,喜气洋洋地来书院迎亲。
书院被简单布置过,挂了红绸。李玉娘蒙着红盖头,在喜娘的搀扶下,拜别了象征“娘家”的书院。当温秀才牵过红绸另一端,感受到她指尖的微颤时,他低声道:“玉娘,别怕。你以后有家了。”
温秀才修缮一新的小院也很热闹,难得灾后头一家娶亲的,村民都想沾沾荤腥和喜气。小桃虽未亲至,却派了贴身大丫鬟冬雪和管事前来观礼。村民们由此都知道了,这个李夫子有靠山。
大家起哄看着新人拜天地、拜高堂——温秀才父母牌位、夫妻对拜。当主婚人高喊“送入洞房”时,温秀才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小心翼翼地牵着李玉娘走进了那间他亲手布置的新房。窗户上贴着大红喜字,大床上铺着崭新的百子千孙图案的被褥。桌上摆着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处处透着用心。
挑开盖头的瞬间,温秀才看着烛光下盛装娇羞的李玉娘,呼吸为之一窒。李玉娘抬眸,撞进他满含惊艳的眼眸里,脸颊飞起红霞。
“玉娘……”温秀才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激动。
“夫君……”李玉娘轻声回应。这两个字出口,心中百感交集。从此以后,她再也不用称呼“老爷”了,眼前人就是她名正言顺的夫君。
温秀才拥住玉娘,温声道:“一会儿月儿来陪你。我先出去敬酒,这是你自己的家,不要拘束,等我回来。”
等喜宴结束,夜深人静。简陋却处处透着温馨的新房里,红烛静静燃烧。帐内新人,琴瑟和谐。
接着,他赶紧请了村里的泥瓦匠和木匠,开始修缮家里的宅子。
玉娘知道温秀才家里请了工匠修缮房屋,趁着过节书院没人、没人说闲话,天天一早起来做了早饭,让温秀才吃了饭回家。中午不好让温秀才回书院吃,免得匠人说闲话。晚饭则给温秀才留在锅里温着,等他把匠人送走后回书院吃。温秀才每日早走晚归,忙着监工修缮房屋。土墙被仔细地重新抹过泥,加固了根基;屋顶全换了厚厚的茅草——他本想用瓦,但实在怕把钱花了,没法给玉娘置办像样的聘礼;门窗也请木匠换了,刷上了桐油。
小桃体贴的让冬雪给李玉娘送去了一块上好的大红锦缎布料,好做嫁衣。
到了五月二十,温秀才家花了六两银子,终于把院子修缮好了。温秀才给封了二百文的红包,请黄大娘做媒人。黄大娘是早就盼着温秀才能娶李夫子,温秀才给了这么大的媒人谢礼,她也乐得去促成这门亲事。黄大娘一点不知道端午节温秀才和李夫子已经商量好了婚事。温秀才天天下了学就家去盯着匠人修缮房子,黄大娘只当李夫子对温秀才没有想法,便苦口婆心地劝道:“李夫子,温秀才长得高大,种地下苦力也行。家里房子现在也修缮好了,还有二十来亩地。何况他还是秀才,不用交税粮,又能在书院当夫子挣钱,家里又只有闺女没有儿子。我也就是家里没有合适的孙女,要不我哪能放过这么好的亲事?李夫子你听我的,就答应了吧?”
玉娘垂头,顺势就应下了。黄大娘只当是自己的功劳,对温秀才道:“哎呀,你若是去年就请我当媒人,李夫子说不定娃都揣上了!”温秀才只含笑道谢。
温秀才又请了黄大娘陪着去给玉娘提亲,细心地备了四色礼:一坛酒、一刀肉、一包糖、一匹布。等黄大娘和温秀才出了屋子,玉娘摸着四色礼,泪流满面。
小礼(纳采)过后,便是问名、纳吉(交换庚帖,卜算吉凶)。过了两天,温秀才对黄大娘道:“已经合了生辰八字,六月十二这个期好,就选了六月十二。”黄大娘半点不知这是温秀才早就合好的期,赞同道:“你都快三十了,是该早点成亲这个日子近,选得好。”
纳征送聘礼的日子定在了五月二十八。温秀才给玉娘备了二十二两的聘金,细棉布两匹,两封点心。黄大娘看到二十二两的聘礼惊得合不上嘴——去年灾后才落户,能拿出这么厚的聘礼!她对玉娘道:“李夫子你真好命,这十里八乡没有二十二两聘金的!”
李玉娘看着桌上的聘礼,眼眶一下红了。她明白,这几乎是温秀才全部的家当。他是在用聘礼告诉她,他对她的心意。
越州的炤炤收到小桃姨的信,知道玉姨娘要成亲了,给了小桃姨三百两银子,让给玉姨娘添五十亩地,再给打上大床,置办几台嫁妆。另外,还随礼给了一根做工精美的金钗、一个金镯子、四匹锦缎布料、两匹细棉布。
小桃安排冬雪用炤炤的钱买了温秀才家旁边紧挨着的五十亩地。又给置办了六床新棉被、六床褥子、大床、洗脸盆、洗衣盆等,差不多紧着三百两置办齐全了。
小桃在李夫子成亲头天就给书院放假了,让学生们吃了夫子的喜宴再归家,把学生们高兴坏了。
婚礼前一天,小桃安排冬雪把炤炤给的添妆礼送去了书院。玉娘看着大小姐给她备的礼,特别是锦缎布料——一匹杏色和一匹浅紫色是她的,一匹嫩粉是月儿的,一匹石灰色是给温秀才的。还贴心地为了她以后的生计,给她置办了五十亩地。还有大床,让人知道她有娘家人送嫁。她感动得泣不成声。大小姐这是原谅了她,还在帮她,让她有个新的开始。小桃也安排了人把李玉娘的大床提前抬到了温秀才家,找了全福人去给铺床。
当村民看到六台满满当当的嫁妆时,私下都小声议论:温秀才娶到书院的李夫子发财了,这嫁妆十里八村头一份,更别提还有五十亩地!
六月十二凌晨,小桃派来的梳头娘子和帮忙的丫鬟婆子们挤满了房间。大红嫁衣是用布政使夫人送来的锦缎布料做的,玉娘用心做得精致又合身,大红喜服衬得她肤白如雪。当她戴上大小姐送的金钗和金镯子,看着镜中那个陌生又熟悉、洋溢着幸福光彩的新嫁娘时,恍如隔世。
“新娘子真美啊!”梳头娘子和屋里帮忙的丫鬟婆子都在赞叹。李玉娘羞涩地低下头,心中满是新嫁娘的喜悦。
温秀才穿着大红喜袍长衫,骑着借来的骡子,在村里几个年轻后生的簇拥下,一路吹吹打打,喜气洋洋地来书院迎亲。
书院被简单布置过,挂了红绸。李玉娘蒙着红盖头,在喜娘的搀扶下,拜别了象征“娘家”的书院。当温秀才牵过红绸另一端,感受到她指尖的微颤时,他低声道:“玉娘,别怕。你以后有家了。”
温秀才修缮一新的小院也很热闹,难得灾后头一家娶亲的,村民都想沾沾荤腥和喜气。小桃虽未亲至,却派了贴身大丫鬟冬雪和管事前来观礼。村民们由此都知道了,这个李夫子有靠山。
大家起哄看着新人拜天地、拜高堂——温秀才父母牌位、夫妻对拜。当主婚人高喊“送入洞房”时,温秀才在众人的哄笑声中,小心翼翼地牵着李玉娘走进了那间他亲手布置的新房。窗户上贴着大红喜字,大床上铺着崭新的百子千孙图案的被褥。桌上摆着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处处透着用心。
挑开盖头的瞬间,温秀才看着烛光下盛装娇羞的李玉娘,呼吸为之一窒。李玉娘抬眸,撞进他满含惊艳的眼眸里,脸颊飞起红霞。
“玉娘……”温秀才的声音带着一丝沙哑的激动。
“夫君……”李玉娘轻声回应。这两个字出口,心中百感交集。从此以后,她再也不用称呼“老爷”了,眼前人就是她名正言顺的夫君。
温秀才拥住玉娘,温声道:“一会儿月儿来陪你。我先出去敬酒,这是你自己的家,不要拘束,等我回来。”
等喜宴结束,夜深人静。简陋却处处透着温馨的新房里,红烛静静燃烧。帐内新人,琴瑟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