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 > 第331章 轻视

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 第331章 轻视

    水生将去年春天的降兵全部分散落户,安置在三州充实人口。今春又得了一万五千降兵,特意向王爷讨来,派往越州和宁州的矿山开凿石料,用于打深水井。

    随着政务重心转移,水生一家即将迁往刚平定的洛州。洛州局势初稳,水生心中不免担忧家人安全,只是不便明言。他思虑再三,决定先将女儿婉宁和老娘送回安稳的白月湾。小桃心中另有牵挂——边境的周叔独自一人,景宇又在书院,她担心老人家寂寞,自己却必须随水生同赴洛州无法回边境照顾。临行前,她叮嘱婉宁:“回到白月湾把稻子种下后,就回边境去。得空多去陪陪叔祖父说说话,免得他孤单。”

    与此同时,边境的三丫家,三丫正为二女儿晨熙的婚事发愁。怀庆在今春战事中立功,升任了指挥使。云峰的祖父深谙进退之道,见怀庆升迁,自家若再加上怀庆的兵力恐惹王爷猜忌,便主动提出致仕。宣王也知李指挥使年事已高,确已不适合长途征战,顺水推舟便允了。李指挥使向王爷表明心意,将前往奉州协助长孙云峰练兵指导,王爷对此安排甚为满意。

    另一边,王爷亲自考校了裴崇仁的功夫、排兵布阵、学识和胆识,见其样样出众,便破格提拔他为千户,统领新组建的骁骑营驻守辽东。如此一来,裴崇安便可无后顾之忧地带兵远征。长月滩今秋预计新增六百匹战马可以给裴崇仁骁骑营,更添辽东军力。只是裴崇仁的升迁,却让刚升任指挥使的怀庆家宅不宁。

    怀庆升官,云谨归家庆贺。私下里,他向母亲提起一桩心事:他在青山书院求学一年半,留意到育婴堂一个叫柳源的孤儿很是不错。柳源祖上是流放辽东的军户,他虽在出身在此,但家中从未放松对他的教养。可惜父祖皆战死沙场,又逢雪灾,才成了孤儿。他性格沉稳,早有学识根基,在育婴堂得进士先生教导,常虚心请教。景宇叔叔评价他和昊良是书院进步最快的学子。柳源今年十五,虚岁十六,景宇叔叔断言若明年辽东开科,他考取秀才应无意外。昊良因小桃姨的关系,对育婴堂的孩子多有照拂,与柳源关系也不错。柳源还随昊良一起跟谢叔的随从习武,人生得也俊朗。云谨觉得,柳源配自家二姐晨熙正相宜。

    云谨又长大了一岁,思虑也深了些。他明白大姐夫未纳妾是因父亲对姐夫有救命之恩。二姐晨熙才学、见识、手段皆不如大姐炤炤,容貌也只算清秀。与其强求门当户对的官宦之家,不如寻柳源这般有真才实学、前程可期的。二姐嫁过去,没有复杂的家族关系需要周旋,日子能清净许多。

    三丫虽对育婴堂的孩子印象模糊,但她了解长子云谨为人持重,能让他观察一年多并极力推荐的,必定错不了。晨熙性子单纯,确实更适合简单的家庭。只要柳源这孩子真有出息就好。

    然而,当晨熙听闻弟弟竟给自己找了个孤儿,顿时委屈得大哭起来。这一哭,更让三丫确信晨熙的心性和手腕,难以在大家族内宅立足。云谨见二姐如此反应,叹了口气,对母亲劝道:“娘,罢了,以后莫再提柳源了。您还是给二姐挑个她自己属意的吧。”他心中明白,二姐这般嫌弃对方出身,即便勉强成了亲,日子也难和睦。这世上哪有你嫌弃人家,人家还能一心一意待你好的。

    三丫看着女儿哭得伤心,又心疼又着急。眼看晨熙快满十五,亲事迟迟未定,女儿家实在耽搁不起。她只得柔声劝道:“要不这样,过几日娘和你送云谨去书院看看,顺便瞧瞧那些学子?万一有合你眼缘的呢?”

    晨熙心中恋慕着新晋的千户裴崇仁,听母亲这般说,眼泪更是止不住地流。她看着三丫,委屈地质问:“娘,你们给大姐找的姐夫如今是指挥使,给我找的却是孤儿!是不是因为我才学不如大姐,你们就轻视我?爹娘真的疼我吗?”

    这话像针一样扎进三丫心里。她为晨熙备下的妆奁比给炤炤的还要厚上两成,怎会不疼?正因为太了解晨熙直率单纯、不善权谋的性子,她才怕女儿嫁入复杂门第受苦。当初为晨熙争取裴崇仁,也是这番苦心。可人往往看不清自己,晨熙眼下这般,寻门好亲事着实不易。哪像炤炤,一旦定下云峰,便懂得如何经营好自己的日子。

    三丫强忍心酸,语气依旧温柔:“书院学子众多,你弟弟独独看中柳源,那是他为你千挑万选、真心实意的考量。你可以不中意这门亲事,但万不能说弟弟待你不好。女儿家日后出了门,兄弟就是你的倚仗。这般伤人心的话,以后断不可再说了,明白吗?”

    看着女儿泪流满面、满腹委屈的模样,三丫心如刀绞。那句“轻视”更是让她难过。她深吸一口气,声音放得低缓却异常郑重:

    “晨熙,娘疼不疼你,你心里该有杆秤。你的嫁妆,是不是比你大姐的还厚两成?从小到大,娘可曾亏待过你吃穿用度?可曾逼你学那些你不乐意的繁文缛节?爹娘不是轻视你,是太清楚你了!你性子直,心思纯,不爱也弄不来那些弯弯绕绕、勾心斗角的事。那深宅大院,就是个吃人不吐骨头的地方!你大姐性子刚强,心思也细,能在里头立住脚,是她的本事。可你进去,娘怕你受尽委屈!”

    晨熙的哭声渐渐小了,只是肩膀还一抽一抽的,眼泪无声滚落。

    三丫上前,用指腹轻轻拭去女儿脸上的泪痕,语重心长道:“娘让你去看柳源,不是硬要你嫁他。是想让你亲眼瞧瞧,你弟弟为你相中的人,究竟是个什么品貌!他才十五岁,就能得青山书院进士先生的青眼,你们景宇叔叔说他明年能中秀才,这份才学前程,搁在哪里都拿得出手!他是孤儿不假,可正因如此,没有那些盘根错节的亲族拖累,你嫁过去,就是当家主母!上头没有婆婆压着,身边没有妯娌比着,日子清静自在!你爹是指挥使,你谢叔是布政使王爷心腹,有这些人在背后站着,谁敢小瞧他?谁又敢轻慢你?他的前程,只会更加顺当!你嫁的是他这个人,是他日后的前程和品性,不是他眼下没有爹娘孤儿的身份!”

    她顿了顿,看着女儿眼神中那点倔强有丝松动,叹息道:“至于裴崇仁……娘知道你的心思。可你也瞧见了,他如今升了千户,掌管新立的骁骑营,得王爷看重!裴家兄弟,一个在外能帮着王爷开疆拓土,一个在王爷麾下镇守辽东,前程似锦。这样的人家,这样的位置,他裴崇仁的正妻人选,岂是能随便定的?王爷必然过问,更要权衡各方!

    晨熙咬着下唇,脸色发白。母亲的话如同冷水兜头,让她发热的头脑清醒了几分。她并非全然不懂,只是被少女情愫和不甘心蒙住了眼。她想起大姐定亲后,是如何用心准备、与云峰姐夫往来、努力学习管家理事的。而自己,除了暗自倾慕裴崇仁的英姿,似乎从未真正为“嫁人”做过半分实际的努力,甚至对母亲和弟弟的苦心安排,只有满腹的怨怼。

    一旁的云谨默默听着,见二姐情绪稍缓,才低声开口:“二姐,柳源兄在书院,待人接物沉稳得体,学识扎实,连王爷来巡视书院都曾对景宇叔夸过几个育婴堂的孩子前途可期,其中就有他。他将来会有出息的。你若实在不愿,弟弟绝不再提。只是,莫要因一时意气,错过了真正合适的人。也别让……娘为你忧心。”

    三丫拍了拍儿子的肩,示意他不必再说下去。她拉起晨熙的手,声音放得更柔:“娘不逼你。这样,过几日娘正好要去白月湾给你谢祖母和婉宁妹妹送点东西,顺便看看稻种。你随娘一起去散散心,也去书院看看你大弟弟。就当出门游玩,见见世面。那柳源,你远远瞧上一眼,若实在不入眼,娘就当没这回事!好不好?就当陪陪娘了。”

    晨熙沉默良久,终于几不可察地点了点头,声音带着浓浓的鼻音:“嗯……娘,我……我刚才说错话了。我不该说你们不疼我,不该说云谨待我不好……我就是……心里憋屈得慌……”

    “傻孩子,”三丫心疼地将女儿搂进怀里,“娘懂。娘知道你心里苦。好了,别哭了,去洗把脸。这事儿,咱们先搁一搁。”

    看着女儿顺从地去梳洗,三丫疲惫地揉了揉眉心。云谨走近,低声劝慰:“娘,您别太忧心。二姐只是一时转不过弯。去书院看看也好,让她亲眼瞧瞧。若柳源真如我所说,日子久了,她自会明白。若实在不行,咱们再慢慢寻摸。总归……有爹娘在,有谢叔小桃姨这门亲戚,二姐以后总不会受委屈的。”

    三丫看着懂事的儿子,心中五味杂陈,既感欣慰又觉酸涩。她何尝不想女儿风光大嫁?可那风光背后也得晨熙有本事才行,这才是她最揪心的。让晨熙去书院,看似退让,实则是她为女儿争取的最后一次看清现实、也看清自己的机会。她只盼着这趟书院之行,能让晨熙真正成长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