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269章 烈女为刺,没有办法的办法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第269章 烈女为刺,没有办法的办法

    诸葛亮当初只说让吴侯忍辱负重,屈身事敌,效勾践之举,以获重归江东之机。

    的确未曾言及送国太入许都之事。

    然诸葛孔明所予者,乃大要之方略也。

    至于具体施行之法,当依江东时下之实际情形,及麾下诸将各自之所能,灵活通变,因地制宜。

    本来嘛,东吴方已经做好了献出弃子孙朗的觉悟。

    可人家曹操不干啊!

    当时的情况是,曹操欲嫁女儿。

    咱们为了顺从曹操,接受了此事。

    曹操又以汉献帝之名,邀国太入京。

    这能拒绝吗?

    也不能啊!

    当然,为救吴侯,咱们也做好献祭吴国太的觉悟。

    吴国太也认同此举。

    可谁曾想,到现在亦未曾得见消息。

    该做的已经做了,谁知道会发生此等事件?

    听鲁肃解释完毕,诸葛亮长叹了一口气,又给了这么一句话:“便不送国太至许都,曹操亦会放归吴侯也!”

    鲁肃无奈,觉得诸葛亮有些强人所难。

    按照当时曹操的意思,那就是拿国太换吴主。

    何况华歆原为江东之士,知道江东什么情况。

    他们不送国太能行吗?

    可现在事已至此,亦无确凿事实能佐证诸葛亮所言。

    “哎呀,子敬啊,枉你为江东智囊,怎不好让托病,便可留于江东啊!曹操乃喜人妇,如此一来……不仅使国太身陷吴地,还误害了孔文举先生。”

    诸葛亮唉声叹气,皱眉痛苦。

    鲁肃也长叹一声:“只怕若按军师此言,不得我主归南啊!”

    当时的情况,孙权掌握在曹操的手里。

    倘无孙氏致命之软肋在手,曹操何敢贸然纵孙权而去?

    诸葛亮摇头叹息:“既送国太入了许都,我又能有什么办法?”

    刘备闻此,也唉声叹气。

    鲁肃又言道:“曹操既握吾主之要害,我主实难再与其为敌。江东诸臣皆束手无策,是以特向军师求计以解困局。”

    “其实,办法倒是有一个!”

    鲁肃闻言,立刻精神了起来:“孔明有何计策?”

    “若可效仿我主,擒曹仁亦或夏侯惇,以其置换,必得吴国太安归江东。”

    诸葛亮说得一本正经,就好像擒个夏侯惇亦或者曹仁并不是什么了不起之事。

    然而,你还偏偏怼不了。

    人家真擒过。

    鲁肃满心的期望化为无奈。

    “事已至此,若复与曹操交兵,恐累及国太性命。彼时,我主重孝之人,若因此致母而亡,他又有何颜面偷生于世?”

    “既是重孝,更不该将母亲送至曹营啊!那曹操为人……唉!”

    诸葛亮满脸无奈,鲁肃是真的无奈。

    “若军师不肯相帮,我主别无他法,恐怕只有屈从于曹操也……”

    他有心以此相胁,诸葛亮似乎真的在意了。

    “子敬,容我再思。”

    “好,有劳诸葛军师。”

    诸葛亮又思索片刻,真的想出了个主意。

    “江东之主乃孙仲谋,故而曹操可挟持国太以做要挟,倘若江东换主,以周公瑾为主,或以你鲁子敬为主,曹操必不能以此为胁。”

    鲁肃和诸葛瑾闻听此言,都睁大了眼睛:“此万万不可也!”

    诸葛亮解释道:“亦非真换主,乃佯作换主,使曹操手中所握非江东之软肋,便可不为其所迫。”

    鲁肃痛苦摇头:“若如此,曹贼岂会轻信?其生性多疑,必觉其中有诈,恐反致江东危局愈甚,彼时吾等将何以应对?”

    “吾还有一法!”

    “速速讲来!”

    “曹操素好他人妇,可遣国太身边医女,送往许昌。告于国太,或施美人之计,当可脱却曹贼之魔掌。”

    “这……如此,江东何以面目示人?”

    诸葛瑾亦言道:“孔明素有匡时济世之能,为兄向来深信不疑,望弟速陈良策,以解当下之困。”

    诸葛瑾似乎还不明白,鲁肃却猛然一惊。

    沿着诸葛亮的思路,他似乎想到了一个办法。

    如果能遣义士侍女,近至国太身旁。

    若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说动国太自裁,又或是神不知鬼不觉刺国太于许都,此困可解。

    那么,这就需要一个义士烈女,又是国太至近之人。

    鲁肃第一个想到的是孙尚香,可身为女儿,又怎会劝说母亲自裁?

    于是,鲁肃想到了第二个人。

    乃孙翊之妻,徐夫人。

    此徐夫人非孙权原妻之徐夫人,亦是吴地大族。

    孙翊任丹杨太守时因性格严厉暴躁,多次责备下属妫览、戴员,二人怀恨在心,便密谋叛变。

    后因醉酒空手送客,被妫览、戴员买通的家将边鸿从背后斩杀。

    孙翊既殁,妫览觊觎徐夫人之美色,欲逼娶之。

    徐夫人志在复仇,佯诺许嫁,以俟晦日祭毕、除丧服后方可成婚为由,迁延其期。

    暗中密会孙翊旧部孙高、傅婴,率壮士二十余人,设伏以待。

    (注:此事有点反常。

    孙翊既死,妫览、戴员既已叛变。

    依照常理,徐夫人是不是应该去求助孙权收拾妫览、戴员?

    但不知为何,并没有。

    她选择了自己处理这件事。

    妫览、戴员既然杀了孙翊,理应迅速离开江东,过江投奔曹操,以防止被孙权复仇。

    他俩也没有跑路,妫览甚至还想娶徐夫人为妻。

    到底为啥呢?

    在此,权且认为,徐夫人不得脱身,来不及求助孙权,她和丈夫实际上对孙权的政权是无比忠诚的。

    大家不要为此诟病。)

    及晦日,徐夫人除丧服,焚香沐浴,佯作欢颜,以惑妫览,使其懈于防范。

    妫览随徐夫人入后院,夫人猝然大呼,伏兵齐出,立斩妫览,余众亦诛戴员。

    事毕,徐夫人复着丧服,取二人首级,祭于亡夫孙翊灵前。

    乃三国知名烈女。

    若能说服此女,化孙尚香之名,以女儿的身份得见国太,言明江东之利害。

    则大功告成。

    倘若,国太不从,亦可藏刃于簪,刺杀国太,再自刎于许都。

    则亦功成事毕。

    此对江东来说,实非良善之计,乃万般无奈之举。

    只因除此之外,似乎别无他策以救江东之危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