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 第304章 羽扇谋局:汉中祈雨风云事

二周目阿斗,开局给刘备念出师表 第304章 羽扇谋局:汉中祈雨风云事

    阎圃闻听此言,心中一惊,接着又是一喜。

    然而,他还是紧张的抬头看了看太阳。

    此时赤阳当空,万里无云的天幕下,炽热的光线如万千金箭般倾泻而下,炙烤着大地。

    烤得鸟虫都没了影踪,烤得人身上都冒了油。

    这种天气怎会短时间有雨?

    莫非是诸葛亮故意拖延,以做贻误之计?

    阎圃明白了。

    难怪求做一木台,还设了那么多要求。

    时间仓促,倘若我到时未做好此台,亦或在其所要求中有所遗漏。

    他自会以言辞推脱:非贫道道法不济,乃彼筹备不妥,误了法事流程,至上君心中不悦,故而未及时降雨。

    反正不是他的错。

    这话术,身位上位布道者,谁心中都明白。

    诸葛亮又要烛灯,又要男女童,又要六十四卦幡旗,肯定就是为此而设。

    倘若我事无巨细,问得明白,再完完全全按其要求所建。

    最后告知全程米民百姓,一起前来观摩,自可以拆穿诸葛计谋。

    到时便说:“看来,诸葛仙长未得老君真传,道法有亏,术业未精,竟连此等小术亦不能成,怎穿得紫袍?”

    看他又能如何?

    想到此,阎圃礼貌的一笑:

    “诸葛仙长,既做求雨之台,当事无巨细,写在简上,比如台高几许,尺寸几何?某自会安排鬼卒按约制作。仙长口述于我,我怕少了些程式,以误求雨大计。”

    诸葛亮思索片刻:“如此也好,请公稍候。”

    遂入篷布马车中,书写一简,拿出双手递给阎圃,和言道:“有劳道友。”

    阎圃双手接过:“无妨,无妨。”

    随即请诸葛亮赵云入城,设宴相请。

    双方看起来礼貌而融洽。

    然而,当阎圃安顿好诸葛亮,入偏厅与众将展开书简时,不禁眉头皱跳。

    其余倒还好说。

    但简上所书台高五丈,三丈见方,一百零八木阶,下置红布为毯,上有华蓬为盖,且于明日午时务必做好。

    差一刻而不得。

    这条就有些难了。

    脑补一下,这台子大小要赶上数辆重型井阑攻城车的大小。

    阎圃立刻明白了诸葛亮打什么主意。

    如此大的工程,明日午时怎可能做好?

    到时我做不好,你便埋怨我方:“非贫道术法不灵,实乃汉中筹备疏失,误了时辰、坏了法坛规制,致上仙动怒,雨泽不至。”

    到时我又能如何?

    但阎圃思量片刻,哼哼一笑。

    “我便拆井阑以做高台,一日必起,看他到时又能如何?”

    这时,张鲁之弟张愧冷哼一声,面显不快之色:“如此大费周章,乃耗费我汉中钱粮积蓄,却陪他演这一出戏?”

    阎圃凝重道:“鬼王令明鉴,此诸葛亮着紫袍跨青牛,翩然入我汉中。

    市井喧传其道法通玄,堪比祖天师遗风。若不挫其锋芒,恐天师道统之威,将陵夷于流言,式微于众口。”

    “这……”

    张愧面色骤然一凛:“何不以异道之由,杀其于此。”

    “此万万不可!”

    阎圃立刻拒绝:“诸葛亮乃是刘备麾下第一谋士,赵云亦于曹军主营来去自由,如入自家门第,皆为人杰之士。若斩诸葛亮,谁能降住赵云?”

    张愧闭口不语。

    “而且非只一个赵云,张飞尚率精兵驻扎勉县。到时攻我南郑,又当如何?”

    张愧忽然想到:“那何不求曹公相助,从此铁心投曹?”

    “来得及吗?”

    阎圃亦担忧道:“汉中于马腾有引路之恩,而刘备和诸葛亮于马腾有救命之恩,各位想想,马超更愿与谁结好?”

    张愧皱眉不语。

    阎圃亦无奈摇头,继续道:“今我汉中精锐,十之八九随主公允镇巴郡,南郑城防空虚。

    马超、张飞皆当世虎将,其锋锐不可当,我等若铁心投曹,其必率虎狼之师来犯,城垣何能固若金汤?

    纵曹操星驰援救,暂保南郑无虞,彼二人必即刻挥师南下,与刘璋暂结盟好,夹击大天师。

    刘备若知,亦会全力帮助刘璋。

    届时大天师腹背受敌,恐将困于垓下之围,难脱缧绁之厄。

    况南郑乃天师道根基所在,经此一役,必教众星散,道统式微。

    曹操必乘虚而入,席卷汉中,将我天师道斩草除根!

    若我等甘心为曹公之奴,或可求苟活,可又如何面对大天师,又如何面对万千信众?”

    阎圃的一番话颇有见地,把当下汉中之局剖析得鞭辟入里。

    众米道教众皆颔首叹息,沉吟不语。

    “所以,我等暂不可萌生戕害诸葛之念。

    此人欲炫其方术,惑乱道众耳目。

    我等正可将计就计,许其筑台之请。

    此台一成,一则可揭其欺世盗名之伪,令虚妄之术无所遁形;

    二则可彰我汉中调度如神、一呼百应之威,教他知晓我境绝非可轻侮之地。

    如此,既破其奸谋,又扬我声威,还不至于得罪刘皇叔。

    岂非一石二鸟、一举两得之策?”

    听闻阎圃此言,众教众皆竖拇指称赞:“阎天师妙计也!”

    当即筹备井阑,童男童女,八卦幡等物,连夜制作高台。

    阎圃亦告知百姓,皆来观望:“明日有紫袍仙长于此设坛祈雨。若上苍垂怜,甘霖普降,吾等自当拜谢;若仙长法力不济,亦望诸君谨守本分,切莫口出恶言,失了礼数。”

    他说“法力不济”而不说“天公不允”实际上已经在把诸葛亮往欺世盗名上靠了。

    另一边,杨愧早已安置好带节奏之人。

    他使一些鬼卒混杂于百姓之中,一旦求雨不得,要么阴阳怪气,要么大声谩骂,要么振臂高呼,务必将场面搅得沸反盈天,坐实诸葛亮妖言惑众之名。

    然后他再率鬼卒安抚百姓,将诸葛亮自乱局中救出。

    再佯作教训作乱鬼卒:“吾前番诫谕汝等,纵然仙长道法不济,祈雨未果,亦当敬而不谤。今尔等为何违令?”

    以此,便可让诸葛亮威信尽失,而无损天师道威严。

    ……

    另一边,驿馆之中,赵云却忧心忡忡,半夜来找诸葛亮。

    “军师,倘若明日米教建好祈雨台,军师又当如何?”

    “那就祈雨啊?”

    诸葛亮不以为然的笑了笑。

    赵云不解:“如此天热,怎能下雨?”

    诸葛亮收起笑容,仔细观察了一会羽扇上的绒毛,将羽扇扣在心口之上,思绪却恍若千里之外:

    “汉中之地,暑气蒸腾与甘霖沛降常相更迭,炎威肆虐至极而致鸟蝉齐喑之时……骤雨必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