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蓉华 第206章 回家
热门推荐:
龙珠:我有系统,你们修炼真慢
加入逐火,我是爱门门主
综影视:开局我在与凤行做上古神
莲花岛
权力之巅
神临觉醒:我成为异世五条悟
被师妹强推后,我觉醒了黄帝系统
修仙:我有一枚桃花道果
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
客栈后院最后留下五家人,包括跟王铁头打架的那家,大大小小拢共有二十四人。
拓跋于荣还以为会有很多,结果就这么点人。
王铁头见被自己踢伤的那个也留下,跑去跟拓跋于荣说。
“那孟家两兄弟,留下怕是想讹钱!”
拓跋于荣瞟他一眼:“他讹了吗?”
“现在还没说,不过我感觉他留下就是想讹钱。”
客栈老板道:“他们是真的没去处。刚才我记录姓名时问过,他们跟另外一家姓孟的是亲戚。这兄弟俩父母早亡,无依无靠,唯一能投靠的亲戚现在也在这。”
留下的五家人:李家六口人,就是想卖大孙女的那家;王家四口人;赵家六口人。有两家姓孟的,一家爷爷奶奶、父母兄弟都在;另一个孟家,就是打架这兄弟俩的孟家。大哥孟安二十岁,弟弟孟平十四岁。
十多年前,这孟家兄弟的父母去山里找木材,结果遇到野狼,母亲当场被咬死,父亲与野狼搏斗,后来失血过多也死了。当年哥哥孟安才七岁,带着襁褓中的弟弟,若不是亲戚照顾,兄弟俩恐怕活不到现在。
这些天,客栈老板也会跟后院的人聊天,多少了解一些情况。
王铁头道:“看吧,这种人一定会赖上我们。”
拓跋于荣斜了他一眼,心道:要比赖,谁能赖过你呀!
他道:“留下来看吧,他们是真的有难处。”
之前后院有一百多号灾民,官府“放银”吸引走一批,王铁头驱赶又走了一批,最后留下想要干活换口吃的,他们是真的没办法、没去处。
这种绝境之人,说实话,拓跋于荣就喜欢这样的。
他交代了一下杜掌柜接下来要做什么,然后与少华商量,问他打算何时回岩脚村?顺便将那祖孙俩带过去。
说到回岩脚村,少华巴不得立即就走,他真不明白自己来这一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拓跋于荣玩笑道:“为了安慰你母亲。”
之前拓跋于荣不太了解流放邵州的人,官府是如何管理的。听了王铁头的讲述,他发现邵州管理流放犯简直是形同虚设。
尽管如此,不过对少华来说,他还是有必要在武县出现。因为他跟其他流放犯不一样,朝中有眼睛盯着。
两人商量了一下:少华明日启程回岩脚村,拓跋于荣留在阳河县,等待粮车到达。他估摸等粮车到了,前方灾情应该已经平稳。到时候,等他返回岩脚村时,告诉少华情况。总之,少华始终是要去武县的,只不过目前路不通。与其在这里等着,不如回岩脚村,等再过上一两个月,应该可以前往了。
拓跋于荣看少华思家心切,想想还是让他回去吧,在这里也只是陪着自己,无所事事。
第二日,少华驾车离开。
望着马车远去,王铁头问:“他这是要去哪儿?”
“去信州。”
王铁头羡慕能回到富庶的地方,说道:“以后有这种差事可以派我去。”
拓跋于荣瞅他一眼:“他是回家,你是去干嘛?”
王铁头嚅了嚅嘴,尴尬的接了句:“好吧。”
拓跋于荣问:“你有没有觉得他有点眼熟?”
王铁头眨眨眼,有些莫名:“什么意思?”
“没什么。”
拓跋于荣只是试问一下,曾经在京城朝廷待过的人,认不认得宰相府四公子?
……
岩脚村。七月二十三日。
昨天村子旁的河里发洪水,本来可能会淹没部分稻田,不过有徐家这条人工河分流,村里稻田整体无恙。
不过下游有些低洼的地方就惨了,稻田成片被淹,第二天水都没有完全退去。
少华在路上走了七天,今天下午抵达重阳县。他归心似箭,没有在县城停留,继续往岩脚村方向走。这一路过来,看到不少稻田里满是黄泥,一看就是被洪水淹过。
走着走着,遇到段泥泞路,他们下车牵马前行。因为这样的路,车轮很容易陷进去。
“少华,你们家还有多远?”曹婆与少华相处多日,一开始她称呼少华“爷”,少华让她不要这么喊,叫他“少华”就行。在岩脚村这么多年,他已经习惯了别人这么喊。
“大概还有二十里。”
他们从阳河县过来,一路上没少遇到这样水淹泥泞的地方。原本可以五日到达的路程,硬是走了七日。
马车上,四岁小孩盘着小腿、抓着栏杆,一声不吭。他好饿,但又不敢说,因为说了也没有吃的。
“小宝,不远了,还有二十里我们就到了。”
曹婆看出孙子可能有些饿,因为她也饿。他们早晨出发时吃了顿饭,现在太阳已经开始落山了还没吃。
“嗯。”曹小宝乖巧地点了点头。
走过泥泞路段,又可以继续驾车,于是两人上车,驾马前行。
……
岩脚村家中,别人都在吃饭,徐蓉等着小五给她炒辣椒。
身为孕妇的徐蓉,最近口味有些重,特别想吃酸的、辣的、酸辣的。
古代酸味食材主要是青梅和醋,徐蓉已经买到一些梅子醋,她打算用炒青椒加梅子醋来下饭。不得不说,她这吃法很怪。
实际上,徐蓉想吃的是酸菜鱼,可是这里没有那种煮鱼的酸菜,何况也没有鱼。
小五炒好一碗剁青椒。徐蓉用碗舀出一些,往里面加了一些梅子醋,搅拌搅拌,尝了一口。哇!又酸又辣,真解馋。
别人看她这么吃很不理解,不过想想,又有些理解。有些孕妇吃的那叫一个奇怪,有的喜欢吃猪油,有的喜欢吃锅底灰,真是千奇百怪。
正吃着,徐蓉听到外面有人惊讶的声音。
“少华,你怎么回来了?”
“你吃饭了没有?”
少华一身泥泞,牵着马车,终于到家了!
“公子呢?就你一个人回来吗?”
屋外邹长青、邹子义知道少华为何去邵州,但现在就他一个人回来,不免惊讶,疑问重重。
“邵州春陵县、回龙县发生洪灾泥石流,我们被困在阳河。拓跋于荣派人去江州调粮,他在阳河县城等着粮食到。我没法继续往前,所以暂时先回来。”
少华简单回答众人的疑问。
听到是这样,邹子义、邹长青就放心了!他们还以为公子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意外。
“她是谁?”
有人问站在马车旁的妇人。
“她姓曹,”少华介绍:“她是阳河县人,她们家那里发生泥石流,房屋被掩埋,就她和孙子躲过一劫。她无处安身,我将她带来我们家干活。”
此时车厢里的曹小宝试图下车,曹婆将他抱了下来。
“少华!”
徐蓉听到动静已经从屋里走出来,看到满身泥泞、风尘仆仆的丈夫,说不出的惊讶欣喜。
拓跋于荣还以为会有很多,结果就这么点人。
王铁头见被自己踢伤的那个也留下,跑去跟拓跋于荣说。
“那孟家两兄弟,留下怕是想讹钱!”
拓跋于荣瞟他一眼:“他讹了吗?”
“现在还没说,不过我感觉他留下就是想讹钱。”
客栈老板道:“他们是真的没去处。刚才我记录姓名时问过,他们跟另外一家姓孟的是亲戚。这兄弟俩父母早亡,无依无靠,唯一能投靠的亲戚现在也在这。”
留下的五家人:李家六口人,就是想卖大孙女的那家;王家四口人;赵家六口人。有两家姓孟的,一家爷爷奶奶、父母兄弟都在;另一个孟家,就是打架这兄弟俩的孟家。大哥孟安二十岁,弟弟孟平十四岁。
十多年前,这孟家兄弟的父母去山里找木材,结果遇到野狼,母亲当场被咬死,父亲与野狼搏斗,后来失血过多也死了。当年哥哥孟安才七岁,带着襁褓中的弟弟,若不是亲戚照顾,兄弟俩恐怕活不到现在。
这些天,客栈老板也会跟后院的人聊天,多少了解一些情况。
王铁头道:“看吧,这种人一定会赖上我们。”
拓跋于荣斜了他一眼,心道:要比赖,谁能赖过你呀!
他道:“留下来看吧,他们是真的有难处。”
之前后院有一百多号灾民,官府“放银”吸引走一批,王铁头驱赶又走了一批,最后留下想要干活换口吃的,他们是真的没办法、没去处。
这种绝境之人,说实话,拓跋于荣就喜欢这样的。
他交代了一下杜掌柜接下来要做什么,然后与少华商量,问他打算何时回岩脚村?顺便将那祖孙俩带过去。
说到回岩脚村,少华巴不得立即就走,他真不明白自己来这一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拓跋于荣玩笑道:“为了安慰你母亲。”
之前拓跋于荣不太了解流放邵州的人,官府是如何管理的。听了王铁头的讲述,他发现邵州管理流放犯简直是形同虚设。
尽管如此,不过对少华来说,他还是有必要在武县出现。因为他跟其他流放犯不一样,朝中有眼睛盯着。
两人商量了一下:少华明日启程回岩脚村,拓跋于荣留在阳河县,等待粮车到达。他估摸等粮车到了,前方灾情应该已经平稳。到时候,等他返回岩脚村时,告诉少华情况。总之,少华始终是要去武县的,只不过目前路不通。与其在这里等着,不如回岩脚村,等再过上一两个月,应该可以前往了。
拓跋于荣看少华思家心切,想想还是让他回去吧,在这里也只是陪着自己,无所事事。
第二日,少华驾车离开。
望着马车远去,王铁头问:“他这是要去哪儿?”
“去信州。”
王铁头羡慕能回到富庶的地方,说道:“以后有这种差事可以派我去。”
拓跋于荣瞅他一眼:“他是回家,你是去干嘛?”
王铁头嚅了嚅嘴,尴尬的接了句:“好吧。”
拓跋于荣问:“你有没有觉得他有点眼熟?”
王铁头眨眨眼,有些莫名:“什么意思?”
“没什么。”
拓跋于荣只是试问一下,曾经在京城朝廷待过的人,认不认得宰相府四公子?
……
岩脚村。七月二十三日。
昨天村子旁的河里发洪水,本来可能会淹没部分稻田,不过有徐家这条人工河分流,村里稻田整体无恙。
不过下游有些低洼的地方就惨了,稻田成片被淹,第二天水都没有完全退去。
少华在路上走了七天,今天下午抵达重阳县。他归心似箭,没有在县城停留,继续往岩脚村方向走。这一路过来,看到不少稻田里满是黄泥,一看就是被洪水淹过。
走着走着,遇到段泥泞路,他们下车牵马前行。因为这样的路,车轮很容易陷进去。
“少华,你们家还有多远?”曹婆与少华相处多日,一开始她称呼少华“爷”,少华让她不要这么喊,叫他“少华”就行。在岩脚村这么多年,他已经习惯了别人这么喊。
“大概还有二十里。”
他们从阳河县过来,一路上没少遇到这样水淹泥泞的地方。原本可以五日到达的路程,硬是走了七日。
马车上,四岁小孩盘着小腿、抓着栏杆,一声不吭。他好饿,但又不敢说,因为说了也没有吃的。
“小宝,不远了,还有二十里我们就到了。”
曹婆看出孙子可能有些饿,因为她也饿。他们早晨出发时吃了顿饭,现在太阳已经开始落山了还没吃。
“嗯。”曹小宝乖巧地点了点头。
走过泥泞路段,又可以继续驾车,于是两人上车,驾马前行。
……
岩脚村家中,别人都在吃饭,徐蓉等着小五给她炒辣椒。
身为孕妇的徐蓉,最近口味有些重,特别想吃酸的、辣的、酸辣的。
古代酸味食材主要是青梅和醋,徐蓉已经买到一些梅子醋,她打算用炒青椒加梅子醋来下饭。不得不说,她这吃法很怪。
实际上,徐蓉想吃的是酸菜鱼,可是这里没有那种煮鱼的酸菜,何况也没有鱼。
小五炒好一碗剁青椒。徐蓉用碗舀出一些,往里面加了一些梅子醋,搅拌搅拌,尝了一口。哇!又酸又辣,真解馋。
别人看她这么吃很不理解,不过想想,又有些理解。有些孕妇吃的那叫一个奇怪,有的喜欢吃猪油,有的喜欢吃锅底灰,真是千奇百怪。
正吃着,徐蓉听到外面有人惊讶的声音。
“少华,你怎么回来了?”
“你吃饭了没有?”
少华一身泥泞,牵着马车,终于到家了!
“公子呢?就你一个人回来吗?”
屋外邹长青、邹子义知道少华为何去邵州,但现在就他一个人回来,不免惊讶,疑问重重。
“邵州春陵县、回龙县发生洪灾泥石流,我们被困在阳河。拓跋于荣派人去江州调粮,他在阳河县城等着粮食到。我没法继续往前,所以暂时先回来。”
少华简单回答众人的疑问。
听到是这样,邹子义、邹长青就放心了!他们还以为公子是不是发生了什么意外。
“她是谁?”
有人问站在马车旁的妇人。
“她姓曹,”少华介绍:“她是阳河县人,她们家那里发生泥石流,房屋被掩埋,就她和孙子躲过一劫。她无处安身,我将她带来我们家干活。”
此时车厢里的曹小宝试图下车,曹婆将他抱了下来。
“少华!”
徐蓉听到动静已经从屋里走出来,看到满身泥泞、风尘仆仆的丈夫,说不出的惊讶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