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余世蓉华 > 第28章 打听

余世蓉华 第28章 打听

    第二日,少华去帮忙。

    徐蓉在家修竹篱,打算建个鸡舍。现在收了稻谷,磨完米之后会有米糠,她打算养几只鸡。

    “玉蓉,在忙什么呢?”

    杨月灵笑靥如花的走过来。

    “建个鸡舍。”徐蓉正在往土里插竹条。

    “我能帮你做点什么吗?”

    “不用。”

    徐蓉固定好竹条,拍了拍手上泥土,问道:“是有什么事吗?”

    “没事,就是过来找你聊聊天。”

    徐蓉站在原地,等着她发起“聊天”。

    气氛有一瞬间的尴尬,杨月灵讪笑道:“听说岩脚村有很多人家造纸,我想问问,造纸这营生到底如何?”

    “什么如何?”徐蓉没理解。

    “造纸赚不赚钱?”

    “能赚点。”

    “能赚多少?”杨月灵一脸探究。

    “没仔细算过,估计跟种地差不多。”

    徐蓉真没仔细算过。原材料是自己种的,人工是自己家的,最后卖得那么些银子,感觉很多的样子,但假如按照原料成本、人工成本计算,那才是真正的利润率。

    “诶,对了,我也有个问题想问你。”徐蓉道。

    “什么问题?”

    “城里雇佣一名伙计要多少钱?”

    “看是什么样的伙计。”

    “比如铁匠铺打铁的。”

    “不知道。”

    “木匠铺帮人做家具的?”

    “不知道。”

    徐蓉问的这两种职业,杨月灵都没有接触过。

    “裁缝铺帮人做衣服的呢?”

    “裁缝铺伙计一般没有工钱。遇到好心的主家,逢年过节会给点零花钱。”

    “没工钱?”徐蓉不理解。

    “裁缝铺伙计一般是冲着学手艺去,师傅不收他钱就是好的了。”

    “如果是已经有手艺的呢?”

    “有手艺的一般不会去做伙计。”

    “如果就是一个有手艺的去做伙计呢?”

    杨月灵觉得她在跟自己抬杠,有手艺的自己谋生去了,何必做伙计。不过她耐心道:

    “有手艺的一般都是自家人。”

    古代小手工业者一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不像现代有规模化工厂。

    说到这个,就要提一下那些大纸坊。他们看似规模化生产,其实是兼并了小纸坊,让纸户变成纸农。

    徐蓉见问了几样她都答不出工钱多少,问道:“那么家里雇一名佣人呢?”

    这个杨月灵了解,说道:“一般干杂务的丫鬟,一个月一百文钱……”

    她还没说完,徐蓉惊讶打断:“才一百文!?”她花半个月编几个竹筐都能卖一百多文。

    “因为她要吃要喝啊!”杨月灵道:“有些穷人家养不起女儿,找户人家送去做丫鬟。主家替他们养着,自然只能给这个数。”

    徐蓉还是不能理解:才一百文!这跟白送有什么区别。

    杨月灵道:“有点手艺,会女红、会烹饪的,一个月两百文到六百文不等。这得看具体是什么样的人。”

    徐蓉被“一百文”深深震惊到!她以为请个丫鬟是多贵的事,原来这么便宜。

    当然,一百文是最低底线,杨月灵是捡着便宜的说。她所说的一百文丫头,是指什么都不会、连洗个衣服都洗不干净那种。实际上,但凡家里教过一点东西,至少也是两百文起。

    杨月灵看她有些呆若木鸡的样子,问道:“怎么了?”

    “没什么,我只是觉得一百文太便宜了。”徐蓉无奈的摇摇头。

    “买个丫鬟都才十几二十两银子,雇个丫鬟自然便宜。”

    “如果雇的是个男的,也这个价吗?”

    “如果是小子,三四百文。不过他们更愿意去商号店铺,有些多的,一个月能拿到一两银子!”杨月灵语气有些羡慕。可惜她不是男人,女人找活很难找,要么工钱少,要么就是要卖身。(注:卖身指签订卖身契)

    从一百文钱到一两银子,徐蓉对这个社会的“薪酬水平”有些凌乱。不过想想现代,有一个月工资两三千的,也有工资一万多,甚至几万的。

    杨月灵问:“你打听这些,是想……?”

    她不觉得徐玉蓉打听这些是想去找活做,也不会是她丈夫想找活。他们靠着造纸就能挣银子,没必要找活。

    “没什么,只是好奇问问。”徐玉蓉是想到将来雇工。

    如果她试验成功做出卫生纸,将来扩大生产,一定会用到雇工。即便卫生纸没成功,竹纸他们之前已经做出来过,只是纸质有点脆。改进一下工艺,将来皮纸、竹纸一起做,他们就能全年生产。到时候,不能只靠少华,得找人来干活。

    杨月灵道:“我很好奇纸是如何做出来的,你能跟我讲讲吗?”她过来就是想打听造纸的事。

    徐蓉不想把时间浪费在与她闲聊上,说道:“这个你可以去问徐玉福,他更了解。”

    杨月灵道:“我之前问过他,但他好像不太喜欢我,不想跟我说话。”

    “用树皮造,…………”徐蓉巴拉巴拉跟她讲了造纸的大概过程。

    徐蓉不是突然变得对她有耐心,而是觉得如果自己不说,她可能会去问少华。然后找借口越说越多、越聊越起劲。

    ……

    傍晚,田里的人收工回来,今天没人在刘氏家吃晚饭。

    大伯那边是觉得,昨天吃一顿就够了。今天中午往田里送午饭,明显感到饭菜质量大幅度下降。对嘛!这才是刘氏的作派。看到中午饭菜,感觉晚上也不会有好的。何况大伯家里有自己的事情,他们帮忙不是为了图一顿饭。

    大伯家不吃,少华自然也不吃。他回到家中,徐蓉正在揉面。

    面粉是之前剩的,因为只够一个人吃,所以一直没做面食,放在那。

    “这么点面粉,不够啊!”少华探头看了眼揉面的陶盆。

    “够我一个人吃就行。”

    “那我呢?”

    “甑子里有米饭,锅里有鸡肉,你吃那个。”鸡是前天晚上煮的。

    少华打开甑子看了看,里面的米饭足够两个人吃:“米饭够的,干嘛还要揉面?”

    “今天我生日,我要给自己煮碗长寿面,祝我自己长命百岁、仙福永享。”

    少华愣了一下,然后笑了。心想:生辰这个槛是过不去了?

    他玩笑道:“你生辰应该是在昨天。”

    徐蓉沉着脸,不想理他。

    少华坐在一旁休息,毕竟收了一天稻谷,是真的累。

    徐蓉揉好面,用擀面杖擀开,然后切成面条。

    烧水、下面,煮熟捞起,放了点葱花,然后浇入鸡汤。

    “如果再有个荷包蛋就完美了!”徐蓉一边拌面一边吹吹,哧溜哧溜开始吃面。

    少华看她不管自己吃上了,凑上前道:“我也要吃。”

    徐蓉道:“锅里有。”

    “我要吃面。”

    “如果你承认今天是我生辰,就给你吃一口。”

    “好吧,我承认,今天是你生辰。”

    “说的那么勉强,不给吃。”

    少华看出她在开玩笑,从侧面握住她手里的筷子,给自己喂了一口。

    他是真的喜欢吃面,不过面条那么少,让给她吃吧。

    少华去甑子里盛饭,舀了几块鸡肉放在饭头上,端过来,边吃边道:

    “下午杨月灵去地里送水,她故意接近我。”

    “她怎么接近你了?”

    “她问我如何造纸。”

    “啥?”徐蓉停下筷子。白费自己跟她讲了半天,最后她又去问一遍。

    “你跟她都讲了些什么?”

    “没讲什么。我说我没功夫,让她明年造纸季跟着做一季就知道了。”

    “你知道么,她今天上午就来问过我这个。”

    “哦?”

    两人边吃边聊,分析杨月灵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