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大秦三岁半 > 第369章 回避一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回他两个反问。

穿越大秦三岁半 第369章 回避一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回他两个反问。

    子骞走在最前面,子婴,胡亥和阿嫚几个小的在后面边走,边嘀嘀咕咕。

    “阿婴,什么是公开课啊?”

    胡亥凑子婴耳朵边上,小小声问道。

    “唔,就是所有人都可以上的课。”

    “不管你是普通的黔首,还是其他地方过来游玩的人,都可以过来上课。”

    “就和当年的稷下学宫一样。”

    “不论身份贵贱,不论国籍,只要你有本事说服别人承认,就可以成立自己的学说。”

    “现在的诸子百家,很多都是诞生于当年的稷下学宫之中。”

    “程先生现在就是组织人来这里讲课。”

    “如果讲得好,就可以让他来学宫当教俞。”

    子婴说完,看了眼胡亥。

    听懂了吗?

    胡亥:……

    胡亥眼神依旧清澈,反而是阿嫚在边上补充道,

    “我知道了,就是不在教舍上的课?”

    “大家一起到一个大的地方吵架。”

    “谁吵赢了,就听谁的。”

    “是这个意思吧?”

    阿嫚说完,找子婴确认道,

    子婴:……

    没毛病。

    话糙理不糙,就是这个意思。

    子婴认真的点头道,

    “姑姑说得对。”

    “等会过去,如果人多,你们可不要随便乱跑。”

    “等会,万一碰上不认识的人,把你们抱走啦,可就回不去见大父啦。”

    子婴叮嘱完胡亥和阿嫚,又摸了摸小圆和小花的耳朵。

    “你们也一样,被拍花子拐走,可是会变红烧熊掌的。”

    “知道吗?”

    子骞:……

    你要不要看看自己多大呢?

    你才是最容易被拐走的,好不好。

    不过,以阿婴在这边的名声,应该没有那个胆大包天的敢过来拐阿婴吧?

    子骞不放心的左右看看。

    见盖聂先生就在她们后面,不远不近的跟着。

    看似随意的走着,实则时不时在左右张望戒备。

    等子婴一行人走到学宫后山的黄龙谷广场的时候,正好轮到一个年轻人站在台上讲述他的经验。

    而程先生就坐在第一排,认真的听着。

    而他身边还坐着一个留着长须,仙气飘飘,做儒生打扮的人。

    子婴连忙上前打招呼。

    “程先生,阿婴来看您啦!”

    “您有没有想阿婴呀?”

    “阿婴可是老想您啦!”

    说罢,也不等程邈反应,行完礼,抬起头来,就给了程邈一个抱抱。

    抱抱啦,就不可以加作业了哦。

    对他这一连串行云流水的动作,没反应过来的程邈:……

    “哈哈哈,好,好,好,殿下,臣也老想殿下啦!”

    “几个月不见,殿下可是长高了不少。”

    程邈被子婴抱着,乐得哈哈笑了两声。

    不过,怕影响到台上的年轻人,说话也没有很大声。

    说完,还抱着子婴掂了掂。

    嗯,是个实心的崽。

    他一个老头子,快要抱不动了。

    子婴抱完程邈,又噔噔噔跑到张夷身边,甜甜的叫人,

    “张伯父,好久不见。您有没有想阿婴?”

    张夷原本是笑着看程邈和子婴互动的,心里想着,

    【不知道这小家伙还记不记得我。】

    【如果不记得了,子不教,父之过。正好可以在扶苏走之前,去找他敲诈一波。】

    之后,扶苏回了咸阳,可就没有那么好找了。

    没想到,他还没想完,他和程邈的中间,就长出来了一颗小脑袋,还笑眯眯的跟他打招呼。

    张夷:……

    所以说,扶苏那再正经不过的君子是怎么生出这么古灵精怪的崽的。

    张夷见子婴笑得这么甜,伸手把他抱腿上坐着。

    “听说,最近少府又出了一本医书《神农本草经》?”

    “是你写的吗?”

    子婴:……

    他明明是让夏医师去投稿的,这都能联想到他,这合理吗?

    “唔,不是我写的。是师父写的,夏医师去投稿的。”

    子婴毫不愧疚的说道,

    没错,本来就是师父写的。

    至于,这个师父来自一百多年前这种细节,就不用解释了。

    “哦?”

    “那里面记载的辟谷丹的方子,又是谁加进去的?”

    夏无且他是知道的,在云阳那段时间,也去与他打过交道。

    是一位比较纯粹的医师,更专注于研究自己的医术,对什么奇奇怪怪的药方,了解的并不多。

    更别说什么‘辟谷丹’了。

    估计他听都没听过。

    而且,这透着点道意的名字,一听就不是正经医师能取出来的。

    肯定与他们方士有点关系。

    子婴:……

    诶?

    张伯父原来也是方士?

    正经方士那种?

    他这辟谷丹,其实是药王孙思邈记载在《千金翼方-丹方》中的一种方子。

    先用黄精三斤,经过九蒸九晒,调制黑润。

    把火麻仁二斤,文火慢炒,炒到喷香,再用石臼臼去表皮。

    取一斤农历五月的嫩松针,洗干净,阴干。

    再取一斤茯苓,用牛乳泡三天。

    最后取半斤槐实,用牛胆汁浸渍后蒸晒。

    等所有的材料准备好后,碾成细末过筛。

    用初春的蜂蜜,调和,搓成药丸。

    大名鼎鼎的辟谷丹就完成啦。

    其实,当时子婴看到这个方子的时候,也是无语了一会。

    不亏是药王,亏谁都不能亏自己。

    整个丹方也要这么高级。

    这又是黄精,又是茯苓的,不是多糖就是高淀粉食材。

    还要配上炒香的不饱和脂肪酸火麻仁,添加风味。

    最后,还不忘记用槐实,松针和蜂蜜润润肠胃。

    药王还在方子后面,着重强调,辟谷前七天,每天一颗,减食三成。

    如果不行,就再多吃一颗。

    每次服用,先在嘴巴里面咀嚼三十六下,再分三口咽下去。

    不说其他。

    光是咀嚼的这三十六下,喝口水都半饱了。

    还要连续七天,自然就能进入到轻断食状态啦。

    之后,每天早上起来就先吃三颗,再猛猛灌水八杯,中午继续。

    等到收功期间,就开始从米汤,到菜糜,再过度到软饭,慢慢恢复正常。

    这就是一个周天的修行流程了。

    子婴把这方子写得这么详细,其实,就是想找找有没有正经的方士,对这方法感兴趣的,自然会来找他。

    “张伯父也会炼丹吗?”

    “您觉得这个丹方怎么样?”

    子婴避重就轻的问道,

    回避一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回他两个反问。

    张夷:……

    这个小滑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