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大秦三岁半 > 第116章 区区几十万字而已,一点都不难

穿越大秦三岁半 第116章 区区几十万字而已,一点都不难

    “唔,这个当然不是什么鬼差的原因啦!”

    “这个石炭如果直接烧的话,是会产生一种无色无味的毒气。”

    “因为富人的房子修得好,密封性好,毒气憋在房子里,人吸多了就会死掉。”

    “黔首们的房子,多是茅草和木头做的,密封性没有那么好,毒气就顺着房子的缝隙排出去了,人没有吸那么多。”

    “所以才没有生命危险。”

    子婴边跟嬴政解释,边掏出他的小本本开始写接下来的规划。

    既然煤炭被扶苏找着了,就省了他巨大的工程了。

    前面还担心五万刑徒要收集材料不够用,还想着怎么再找他大父借一点呢。

    这下好了,可以少挨一顿了。

    “大父,阿娘做的这个白玉豆糕,我明天就让夏荷给您做一份,怎么样?”

    子婴边写着,边朝嬴政说道。

    “嗯,去吧!”

    嬴政不在意的回道。

    “那您吃完之后,如果觉得好吃就办个宴呗?”

    子婴故意凑近嬴政,笑嘻嘻的提议。

    “嗯?办什么宴?你阿父就献个吃食也值得办个宴?”

    嬴政狐疑的看着子婴。

    这小子贼精贼精的,最近可劲给扶苏提高声望,莫非有什么其他的想法?

    子婴看嬴政看似随意的一句话,看他的眼神却很严肃。

    也跟着正经道。

    “这与阿父有什么关系啊?当然是因为您威望够高才由您来办宴效果最好啦!”

    “这个白玉豆糕就是用豆子和石灰做出来的。又廉价又好吃。”

    “如果把它宣传到家喻户晓,那是不是黔首们就又多一份吃食。”

    “到时候,您开个官营的铺子,往那一卖。用豆子换豆糕。”

    “或者一个大钱,就可以在铺子里登记个名字,可以免费吃多久的豆糕。”

    “重点不是赚钱,而是提高豆子的价值。”

    “让大家更热爱,更用心去种豆子。”

    “别到时候看到麦子磨面好卖,就只种麦子,不种或者少种豆子了。”

    子婴边叭叭一顿说,边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润润嗓子,顺手又给嬴政也倒了一杯。

    他现在倒茶手艺可好,正好倒八分满,能一口干完。

    “到时候,相信大家开荒的热情会更高。”

    “你要不愿意,到时候,由我来也行!”

    子婴说完,一副您不信我拉倒,我就自己去干的样子。

    “等过段时间,方子就可以慢慢的教出去,比如学宫的实践课,让黔首们多一项手艺。”

    “等他们知道上学宫还能有这好处,自然就会有多多的人来学宫上学啦。”

    嬴政:。。。。。。

    嬴政看他一副想要撇开他自己干的架势,不好的记忆开始涌现。

    虽然这次跟草纸不一样,但是他不想再听到“陛下吃了都说好”这句话在咸阳城传开。

    而且,这小子还准备在学宫教人做饭食?朕怕不会被稷下学宫那群老学究笑死。

    “你学宫的教材编好了先拿给朕看看。还有这庖厨之学不许在教材里面出现。”

    敢在教材里写,朕到时候给你通通删掉。

    子婴:。。。。。。

    “民以食为天,庖厨之学怎么就不能在学宫里教啊?”

    子婴不服气反驳道。

    “不行,就是不行。你可以把方子作为学宫学习好的奖励可以。”

    “但是,不可以直接教。”

    “当时,是谁说大秦学宫要超越稷下学宫,成为天下第一学府的?”

    “你一天到晚都在琢磨些吃吃喝喝,堆肥收粪。你觉得别人会承认你天下第一吗?”

    以这小子的性格,指不定到时候还要把他的字挂在学宫门口。

    他可丢不起这个人。

    子婴:。。。。。。

    子婴真的准备把堆肥方法写到接下来准备编写的教学农书里来着。

    而且,大秦学宫还准备专门开个农学专业来着。

    “农家也是诸子百家,怎么就不能把肥田法加入讲课?”

    嬴政一副果然如此的样子看着子婴道。

    “农家可以,庖厨不行。”

    “你堂堂一帝国皇孙,教导黔首开荒种植还说得过去,整天捣鼓些草纸吃食,像什么样子。”

    嬴政说完转过身去,不看他,一副朕不想跟着你丢人的模样。

    子婴:。。。。。。

    可恶,草纸怎么啦!谁敢蛐蛐我?

    有本事他不用!

    “哼,不公开教就不公开教,就按您说的放奖励里面。”

    这样也有好处,豆腐的方子能更长时间的保持价值。

    方子又不复杂,总有聪明人能从吃到的豆腐中推出方子。

    至于方子创新的事情,也不用着急。

    他大不了隔段时间奖励一个新方子。

    嬴政看他同意了,也没多说什么。

    把其它书收起来,把那本《寄生虫指南》推到子婴的面前。

    “怎么啦?这本书大父看完啦?”

    其实寄生虫这种东西,秦汉时期已经有部分医师知道了。

    就如《黄帝内经》里就有记载。

    一个医师叫淳于意的,他在临淄的时候给一位名叫薄吾的女子看病。

    别的医师都说她是得了重感冒,死定了,没得治。

    淳于意看这女子,腹部肿胀,面黄肌瘦,毛发异常。

    一摸他手腕到手肘上的皮肤,果然寒温滑涩,粗糙起刺。

    就诊断她是不是得了蛲瘕,就是蛔虫病。

    用针灸在天枢等穴位扎了几针,又让她嚼了些乌梅和槟榔。

    没想到,这位薄吾姑娘,果然吐虫数升。

    可见,淳于意是个牛逼人物。

    这本《寄生虫指南》,抽到之后,他随手翻了一下。

    里面记载了一些常见的寄生虫图片,特征和防治方法。

    虽然不懂系统这一次为什么给他抽这么多本书。

    就他大父对鲜鱼刺身的热爱,这本书最适合他不过了。

    子婴还没想完,嬴政敲了敲桌子。

    “你把这本书誊抄一遍,送到少府去印刷出来。

    给朝中的大臣们,和各地郡守们一人一本。让他们教化黔首们怎么防虫治虫。”

    子婴:。。。。。。。

    区区几十万字而已。

    区区一本书的誊抄任务而已,一点都不难!

    明天就拉上十八叔一起干活!

    于是子婴不情不愿的把书接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