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大秦三岁半 > 第173章 韩信钓鱼,差点把自己饿死。

穿越大秦三岁半 第173章 韩信钓鱼,差点把自己饿死。

    “唔,还有,把神仙玉容皂每批次的数量定在999块。”

    “限量供应,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

    子婴继续叮嘱道。

    司马昌:。。。。。。

    “那我们就生产这一批?”

    一套套的小招这么多,999块也赚不了多少啊。

    子婴一副看傻子一样的眼神看过来。

    随即朝他招招手,示意附耳过来,崽要给你说个秘密。

    等司马昌蹲下来,子婴在他耳边小小声道。

    “司马司空,你怎么这么老实呢!”

    “我们做这东西就是拿来卖的啊!怎么能只做999块。”

    司马昌:。。。。。。

    “当然是,换个模具接着做,比如赢小圆爪爪款,赢小白飞天款,赢小白爪爪款,主题多的是。”

    “到时候,你去找玄枢殿的博士们讨教一下,看看他们都喜欢什么款。”

    毕竟大秦博士和郎官,除了少数是因为名声或者才学被郡守或者朝臣推举上来的平民。

    其他多是勋贵子弟,或者宗亲。

    他们最有钱了。

    “我们要秉着客户至上的原则,务必让他们感受到与众不同的待遇。”

    司马昌:。。。。。。

    一羊两吃?

    子婴的坑人小心思还没发散完,继续道。

    “我们到时候甚至可以举行一个新品发布的拍卖会,顺便宣传一波最近天下第一百货的新产品。”

    司马司空不懂,但他大为震撼。

    回家就叮嘱家人不许参加这坑人的什么拍卖会。

    正想着,就见子婴将信将疑望过来的眼神。

    “司马司空,你不会泄密的,对吧?”

    “为了我们工业区的蓬勃发展,你不会泄密的,对吧?”

    壮士,到你选择家族还是荣耀的时候了。

    司马昌:。。。。。。

    “是,殿下。”

    反正就1两银子罢了,全部卖出去也就不到一千两。

    就由着殿下玩好了。

    “唔,既然耐火砖烧出来了,后面再建个瓷窑吧。”

    子婴有给司马昌讲解了一下,什么叫瓷。

    这时候大秦的烧陶技术已经接近了顶峰,甚至有向瓷发展的趋势。

    兵马俑中就含有高岭土成分。

    只是受窑炉材料的限制,无法烧出更高级的瓷器。

    连制作陶器的转轮拉胚技术,都和后世的快速转轮拉胚技术都相差无几。

    在转盘上留个孔,用一个木棍插进去,带着转轮快速转几圈,使它形成一个惯性。

    再利用离心力对陶土进行快速拉胚。

    与后世的差别只是驱动力不同而已。

    因为这会没有电,只能用手驱动。

    如今,材料和燃料都有了提升,技术也很成熟,要烧制出瓷自然问题不大。

    只是要多试几次,才能把握住火候。

    “你用高岭土加上石英和长石,试着烧一批瓷碗和瓷盆看看。”

    “如果能成功,那我们工业区又将出了一个新的拳头产品啦!”

    说完,子婴拍了拍还蹲着的司马昌肩膀。

    司马昌:。。。。。。

    好的,再多一个烧瓷窑罢了,根本不是问题。

    安排完工作,看胡亥也收拾得差不多了。

    子婴带上重新收拾干净的十八公子,准备也去田里巡察一下。

    虽然,大家伙都是种田的老把式。

    对这个时代的气候和农作物习性比子婴都熟悉。

    他还是要时不时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改进的办法的。

    要真正解决黔首的温饱问题,除了引进高产的作物,本土种子的优化也不能忽视。

    “所以,田萌萌的种子培育基地必须扩大规模才行。”

    子婴边走,边在心里做计划。

    “哦,司马司空,你会养蚯蚓吗?”

    子婴看到已经长得像绿色绒毯一样的小麦苗苗,突然出声道。

    司马昌:。。。。。。

    他只看有人拿来钓鱼过,养来干什么?

    “殿下想要钓鱼吗?”

    子婴看司马昌一副茫然的表情,就知道他应该是没有养过。

    “蚯蚓不止是可以用来钓鱼,它还是喂鸡的好饲料。蚯蚓粪还是天然的有机肥。”

    “甚至比堆肥更省时间。”

    蚯蚓通过吃植物秸秆,菜叶子,果皮和腐熟有机肥等,通过两三周就能直接转化为蚯蚓粪,直接与黏土混合一下就能给农田施肥。

    效率比堆农家有机肥高效得多。

    只是初期养殖的湿度和温度需要控制得当,不然蚯蚓容易死。

    养殖成功的蚯蚓,繁殖能力很快。

    三四个月就可以繁殖一批。

    蚯蚓粪肥两三个月就可以产出一批。

    现在温度不冷不热正好,又有成熟的腐殖土当饲料,正是养蚯蚓的好季节。

    “司马司空,接下来你就派人去多多的挖些蚯蚓回来。”

    “按照这个方法去试试。如果能够成功,我们再也不用担心缺肥料了。”

    “甚至可以把肥料出售出去。”

    “虽然现在农家肥大家都会了,但是光用自己堆的农家肥,应该很难满足所有田地的施肥。”

    “如果我们能大量生产这种蚯蚓粪肥,定然不用担心销量。”

    “是,殿下。”

    司马昌已经不去想为什么子婴知道这么多的问题了。

    殿下让怎么做点头就是了。

    “你到时候把蚯蚓养殖工坊,建在离窑炉稍微远一点的位置,能蹭到窑炉的一点余热就行。”

    “这样冬天也不用担心蚯蚓会冻死。”

    当初画工业区图纸的时候,子婴就考虑过了窑炉的余热利用问题。

    烟道与其直接排出去浪费热能和污染环境。

    不如多做一步,用陶瓷管把烟引出来,顺便烧热水,暖房两不误。

    为此,子婴采用三三制原则,在窑炉的后方都配了一座水房,再在水房后面建刑徒们住的大通铺宿舍。

    虽然这会,窑还只有两个。

    宿舍也还还没有建完,但是,热水是不缺的。

    除了每天要上课加上工,有些辛苦。

    实际上,刑徒们在这生活甚至比普通黔首都不差了。

    毕竟,黔首们烧热水还得用柴火,是没办法全天无限量供应的。

    至此,子婴的生态农场建设就差一个沼气管道的铺设和鱼塘的挖掘了。

    用牧草养殖猪,牛,羊,鸡,鸭,再用它们的粪来堆肥,鸡粪腐熟后也是养鱼的好材料。

    用鱼塘养鱼的同时,也可以完成养鸭子和灌溉农田的工作。

    再用堆好的有机肥来养殖蚯蚓和肥田。

    用堆肥过程中产生的沼气提供燃料,烧制窑炉。

    用窑炉余热为小动物和蚯蚓作坊供热,促进生长,形成一个闭环。

    等瓷的烧制稳定下来,就可以用水泥和瓷管来铺设沼气管道。

    子婴之所以没有考虑用陶管铺沼气管道,主要是陶管的密度不够,硬度也不够。

    很容易压碎就算了,还容易泄漏。

    维护起来太麻烦。

    不如,慢一步,保证好质量再进行下一步。

    子婴还在边走,边思考沼气管道的铺设方案,就被突然的欢呼声吸引了注意。

    子婴:。。。。。。

    只见前方一群人正围着水渠在欢呼。

    这边刚挖好一个鱼塘,夯实底部后,又抹了一层水泥。

    今天终于干好了。

    刑徒们这会正挖通水渠和池塘的最后一段。

    抽开夹在水渠和沣水中间木板。水从沣水,顺着水渠朝池塘流去。

    陈胜在入水口拦了一个渔网。

    这会渔网里拦住了不少巴掌大小的鱼。

    韩信和陈胜看到走近的子婴和司马司空,连忙把渔网栓在栅栏边上,带着刑徒们过来行礼。

    子骞看到子婴过来了,连忙看看自己和弟妹们身上的衣裳。

    很好,没有很脏。

    “子婴,你们忙完啦!”

    “我跟你说,这为陈胜抓鱼真的很厉害呢!”

    “你看,这么一会,已经网了两大桶了。小的都被放池塘里了。”

    “剩下的,我们等会可以烤鱼吃。”

    子骞边说,边指着身旁的大桶。

    果然里面都是巴掌大小到一尺来长的鱼。

    陈胜会抓鱼,第一次见面时,子婴就找他确认了。

    只是没想到在这里还能看到韩信。

    与陈胜相反,韩信钓鱼,差点把自己饿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