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 > 第386章 全灭

穿越古代,艺术生的科举之路 第386章 全灭

    林统领眼里有着不可置信,他刚才在屋外听得真真的真,屋子里回答的声音竟然是吴维的,他怎么敢啊,他可是皇上的人。

    但,再多的话他却没机会说出口了。

    雨夜能够遮挡住很多痕迹,扔下三具面目全非的尸体,一行人快速离开客栈。

    等到客栈内归于平静,久久听不到外面传来动静,掌柜的跟伙计大着胆子打开屋门,先是朝外看了一眼,确定没有人才走出屋子。

    立时就被满地的尸体惊出一身冷汗,伙计大喊一声就往外跑。

    “杀人了!杀人了!”

    使臣团一行人数较多,昨天晚上把客栈都给包圆了,除了他们一行,客栈内就没有别的客人。

    很快,五名在镇上巡夜的衙役就进了客栈,看到一地尸体,立马就派人去报给县令大人,县令查看之后写了信,快马让人送往京都城。

    京都城这边,皇帝跟众大臣还在等着吴维的好消息,可哪知半个月之后,却是收到了七里县县令派人送来的消息。

    使臣于八日前在马岭镇全部被杀,无一生还。

    他们身上的刀伤全部都是南疆人惯用的刀所伤,毫无疑问,杀他们的就是南疆人。

    这事不管是不是真的,但是当地县令调查出的结果就是如此,这下可是激怒了朝中不少大臣,纷纷要求皇帝派兵。

    皇上自然生气,南疆王这一举动简直就是在打他的脸,立马就在朝堂上点了两名大将,着二人带着二十万兵马速速前往柳州。

    户部尚书直接摆烂,就算皇帝要罢他的官他也认了,他又不是能生银子,还能自个生出情,来不成。

    两名将军点了二十万兵马已经走了两天,但是粮草却还没集齐,二十万人每人身上只带够了十天的干粮,十天过后若是粮食还不到位,怕是二十万兵马连柳州都走不到,就得打道回府。

    朝堂上皇上也没办法,最后只能把目光盯向了众大臣,纷纷要求众大臣捐银捐粮。

    在京都城当官的,谁家的家底也不薄,皇上都开了这个口了,自然是没人敢驳了皇上的面子,大多数大臣都捐了银子,少部分大臣捐的是粮食。

    捐钱最多的就是大周朝的皇亲,每家就跟商量好似的都捐了一万两,接下来就是朝中各位皇臣,大多都是几千两不等。

    然后就是下面的官员,几百两几十两的也有,比如傅文,他就是个御史,平时银钱主要来源就是自个的俸禄,他捐了一百两,再多他也拿不出来。

    来京都城之后的傅文确实如此,就靠每月的俸禄过活。

    但朝中的人谁都不知道,他家在老家也还是有些家底,只不过是他自己并不想靠家里人罢了。

    朝臣们大多都知道傅文是个什么情况,要他拿太多他也拿不出来。但知道是知道,在朝堂上还是有人挑事。

    “傅大人,皇上让咱们捐银捐粮,是为了我们大周的百姓能过安稳的日子,你就捐个区区一百两,这像话吗。”

    傅文身子站得笔直。

    “本官哪里比得上焦大人,焦大人家资丰厚,想必捐了不少,可怜本官捐的那一百两,还是攒了几个月才攒到的,再多本官也没有。”

    焦大人没想到,傅文几句话就把他给推了出来,都怪他这张破嘴,没事惹他干嘛。

    京都城人人都知道他焦有才最得意的,就是娶了一个能生财有道的夫人,他夫人做什么生意什么生意火,他说他自己没银子,别说众大臣不信,就连上首坐着的皇上也都不信。

    可傅文没银人,这是实打实的。

    皇上心中正烦边关战事,也懒得再听他们扯皮。

    “退朝。”

    见皇上不高兴,朝臣们都没再说什么。

    官员捐银,之后两个月的军需是够了的,户部尚书这边赶紧安排人手准备粮草送往前线。

    自从吴维离府出使南疆之后,府上的人几乎都是关起门来过日子,每天除了大妞要去女学上课,还有三郎要去京兆府当差,其他的人大多都闭门不出。

    这日,三郎跟大妞在府门口遇到了一起,两人脸上惨白一片,一看对方脸色,二人就知道对方肯定是知道了四郎出事的消息。

    两人现在都不知道回府要怎么跟家里人说,到现在他们都不敢相信,明明就是去出使南疆而已,怎么能在半路上就被杀了。

    “大妞,这件事先瞒着家里人,我要去把四郎亲自给带回来。”

    大妞重重点头。

    “你放心,我一定跟家里人保密。”

    二人缓了缓面色,心事重进了府。

    “三少爷,大小姐,老太爷老夫人让你们一回来就去青松院。”

    一进府就有丫鬟过来传话,两人心里一个咯噔,难道是说他爷奶已经听说四郎没了的消息。

    应该不能吧,这消息他们一收到就赶回府了,怎么可能会传的那么快。

    想归想,二人脚步匆匆来了青松院,一进院子,就看到吴家所有人都在,边上还有常年不见人的苏一刀苏护卫。

    “大妞,三郎,四郎那边出了点事,让我们离开京都城一段时间,我已经让人去京兆府跟女学那边去给你们请假,你们回院子里收拾些换洗衣物,咱们今天就离开。”

    两个老人这样,刘氏怀孕生产这段时间几乎都是万事不管,杨氏又不在,最后主持大局的人就成了王氏。

    两人没想到把他们叫过来是说这事,家里人应该还不知道四郎已经没了的消息。

    不过先离开京都城也好,现在四郎没了,他们在京都城的日子怕是越发艰难。

    二人没有多说,应了声便回院子收拾东西,都是挑着简单轻便的收拾。

    怕目标太大,出京都城只准备了一辆马车,一家子人挤挤挨挨坐在马车里。

    吴府的马车在街道上行的并不慢,不过京都城的百姓们见了倒也不意外。

    家里的顶梁柱没了,吴府的人可不是得慌。

    听说这是要去把吴大人的尸体带回来,还算吴家人有点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