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贬我去破厂,转头我扶摇直上 > 第311章 老党员

贬我去破厂,转头我扶摇直上 第311章 老党员

    吴玉升老同志老党员是陈平波今天去的第一家,老人家不仅仅是老党员还是一位解放战争的老战士。

    后边回到地方让他当干部都不愿意,说卸下军服就想回家种地。

    对于土地有着无比大的热忱,作为无地的无产阶级,心中对于土地的热爱,实在是太大。

    从小就在地主的压迫下长大对于土地,他已经成为心中无比的执念。

    后来成立公社之后,鉴于前任公社书记乱来,就让吴玉升来当公社书记,一直当到公社的崩塌。

    但是吴老书记公私分明,家里和普通的社员没有什么两样,一生都在践行党员的信仰,维系党的形象。

    公社倒下之后也不愿意在留在政府里边,这类党员兢兢业业公私分明,偏偏很多不愿意当官,就很让陈平波是头疼。

    吴玉升住在凉水镇,离县城并不是太远,村里吴姓居多。

    来到村里边,很多人都不认识他们一行人,县委办根本就没通知村里边。

    县委办主任夏平顺以前他带队慰问来过几次,直接由他来引路过去。

    走到吴玉升家门口的时候,他们家的人才反应过来,应该是县里的人来了,他们认识夏平顺。

    吴玉升的儿子吴卫军一下就走过来。

    “夏主任,你来怎么也不打声招呼啊,我们一点准备都没有。”

    吴卫军,名字取的很有老爷子从军的气息。

    “就怕你们破费才悄悄的过来。”

    先跟吴卫军客气了一下,转身又给陈平波的介绍人。

    “书记、部长。,这是吴老书记的儿子吴卫军。”

    “吴卫军同志你好啊,我是新来的县委书记陈平波。”

    吴卫军显然也没想到,县委书记和部长会来他家慰问,接着就是面带惊喜的对陈平波说道。

    “陈书记你好。”

    上来就是握住陈平波的手。

    “卫军同志你好啊,我是组织部长毛诚。”

    “毛部长你好、你好”

    又跟毛诚又握手一次,整个人都有些激动。

    “书记、部长,你们是来找我父亲的吧,赶快进屋坐。”

    吴卫军领着众人进屋去,刚到客厅就看到一个老人坐在那里抽着一杆旱烟。

    吴卫军跑到老人面前,跟他介绍县里边来人看望他。

    老人知道县委书记和组织部长来看他,连忙把手里的旱烟放下,站起身来跟陈平波说道。

    “太麻烦书记和部长过来看我来,还有夏主任,我一个老头子还要麻烦县里来看望我。”

    吴玉升今年67岁,但是常年干农活,显得很老了。

    整个人虽然还是很有精神,但是腰已经有些弯了,似乎这一代吃了好几代人的苦,被压垮了腰,但是他们一代人帮后代的人,挺直了胸膛。

    “您是老党员,是解放战争的战士,还带领公社为国家奋斗了一辈子。

    我们不能让英雄被忘记,国家正是因为有你们这些老前辈老党员,才有了现在的成绩。

    这是我们这些后辈党员应该做的,我今天不是书记,只是一个后辈的年轻党员看望老前辈!”

    陈平波说的属实情真意切,老前辈的那一代,吃的苦让陈平波干的话,他真的办不到。

    上一世他虽然说是什么996,但是对比那种年复一年的重体力劳动不算什么。

    那时候弄的什么水渠、水坝等等都是人力完成的,很多一直沿用到陈平波穿越前。

    基本都是手提肩扛的活,换陈平波自己上的话,一天人就得要废。

    为什么这样说?因为陈平波尝试过这样的活,久坐办公室的人,去工地上想试试一天4、500的活,结果就是一天熬过去还好说,第二天起来哪里都疼,整个人都感觉废了。

    吴玉升老同志对这位小书记的话,相当受用。

    一旁的吴卫军把凳子都拿过来招呼一群人坐下,又匆匆出门估计是去拿菜杀鸡,准备招呼一行人。

    不过陈平波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来的时候不仅带来一些补品的礼物,想到老书记家也不是很富裕,还专门带来5斤的猪肉过来。

    不能领导一下来就把老同志家吃穷了,多来几次谁都受不了。

    所以看到吴卫军一出去,于延景就跟着出去,跟他说明情况。

    “老喽,还是书记厉害,你今年搞的改革要把以后的农业税都免掉。

    我们村里多少人对书记都是感恩戴德,这些年虽然收入高了点,但是我们农村还是靠田里那点庄稼。

    书记是知识分子,有大能耐的人,我们老头子是比不了,书记以后要在东陵多带几年,东陵有书记在是东陵人的福气。”

    吴玉升的话让一旁的组织部长毛诚也连连点头,他俩都是一类的党员干部。

    脾气比较倔强,同样也很服气有能耐的人,只要你能给老百姓带来利益,带领老百姓致富都服气,陈平波就是属于这一类人之内。

    另一个就是他跟吴玉升一样,有能耐的人很容易被调走,让别人给摘桃了,他们也在体制之内待了几十年了,看得透透的。

    “你别太夸奖我了,我不会事情还没做完就跑的,我来东陵县是要做出一番事业的。

    不能事还没做完就当了逃兵,这点您大可放心!

    我们县里一些政策,如果哪里不对,也要你们这些老党员老同志多把把关,给县委县政府提提意见建议。

    群策群力一直是党的老传统,就像种田一样,需要家里一起照顾。”

    一旁的组织部长毛诚也跟着说道。

    “书记说的很对,老哥哥我也就小你一辈,你看我现在还在县里做贡献。

    你现在还老当益壮,也要多多关注县里边的事情,发挥老党员的余热。”

    陈平波和毛诚并不是客套话,县里的人很多并不在农村,针对很多农村的政策,很多时候真的就要靠农村的老党员。

    因为乡镇的干部实在是不怎么可靠,现在乡镇的干部很多比县直部门的干部还过分,简直就是形式主义的大套筒。

    “好好好,只要国家还需要我们,我们老党员一直能做下去。”

    什么是最可爱的人,他们这些为国家奋斗一辈子的人就是,就是眼前的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