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三国:开局系统加霸王传承 > 第332章 改革,三省八部制、科举制等

三国:开局系统加霸王传承 第332章 改革,三省八部制、科举制等

    “奉人皇旨意,封蔡琰为皇后,母仪天下,统治后宫。”

    封完了文臣武将,接下来就是对蔡琰等女的封赏。

    “臣妾多谢陛下封赏!”蔡琰盈盈施礼。

    “琰儿无需多礼!”苏铭和熙一笑。

    “奉人皇旨意,封貂蝉为淑妃娘娘、甄姜为德妃娘娘、张宁为贤妃娘娘、吕铃绮为香妃娘娘、糜兰为白妃娘娘。”

    “臣妾多谢陛下封赏……”众女同时施礼!

    “封苏陌为太子,储君!”

    “多谢父皇!”苏陌一脸认真。

    “陌儿,太子之位尤其重要,若是你德不配位,朕随时会替换掉你的,日后你可得用心习武,亦要以德服人。”苏铭语重心长的声音响起。

    “孩儿谨遵父皇教诲!”

    “叮,恭喜宿主成为华夏人皇,获得帝王值,当前累计帝王值。”

    “叮,恭喜宿主拿下马韩,获得帝王值,当前累计帝王值。”

    “叮,恭喜宿主拿下辰韩,获得帝王值,当前累计帝王值。”

    ……

    “叮,恭喜宿主拿下天竺诸国,获得帝王值,当前累计帝王值。”

    当苏铭册封完所有人的时候,系统的声音响了起来。

    他双眼一亮,颇有种一夜暴富的感觉,有了这些帝王值,他将可以兑换更多的东西。

    随后他看向了郭嘉他们,“今日除了登基的事情,朕还要作出重大改革,首先就是推行三省八部制。”

    “三省八部制?”

    众人闻言都有些摸不着头脑,显然没有理解这个词。

    “吾等愚昧,请陛下之言。”戏忠拱手道。

    苏铭闻言微微一笑,解释道:“三省分别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八部分别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商部、水部。”

    “陛下,这些是做什么的?”荀彧疑惑道。

    “吏部负责官员的选拔、晋升、任用和考核等,户部负责全国的疆土、田地、户籍、赋税、等事务……”苏铭分别向众人解释了一下八部的作用。

    其中商部是负责商业管理的,水部是负责海船、航海线路等事宜。

    “原来如此,没想到竟然可以将事情划分地如此精细,臣等自愧不如。”荀攸微微拱手。

    “主公,那三省是做什么的?”郭嘉一脸求知若渴的状态。

    “尚书省负责执行朝廷的重要政令,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朕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驳正违失。”苏铭笑着解释。

    “妙极,妙极,真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改革,微臣受教了。”贾诩一脸敬佩。

    给他一辈子他都想不出这种制度,自家主公真乃绝世天才也!

    “陛下圣明,三省八部制完全可以替代古制,这也将成为我新朝的标志。”荀彧微微躬身,神色庄重。

    典韦、张飞等人闻言也纷纷出声赞叹,虽然他们不是很懂,但不妨碍他们对苏铭的崇拜。

    “哈哈,看来诸位爱卿也非常认可这个制度,那朕就放心了。”苏铭哈哈一笑,紧接着说道:“朕还要全国举办科举,这件事就交由吏部负责,谁想要兼任吏部侍郎的官职?”

    “主公,微臣愿意,只是科举是什么,微臣还不是很理解。”荀攸一步踏出,接下了这个重任。

    “朕欲要让全国百姓读上书,开民智,以科举选拔官员,结束世家世家数百上千年来对文化典籍的垄断。”苏铭的声音掷地有声,震撼着所有人的心神。

    “主公的意思是,用笔试选拔官员,人人皆可参与?”荀彧惊骇出声。

    “不错,这是朕思考已久的决定,诸位认为如何?”

    “陛下圣明,以才华论高低,单单一个科举,就足以比肩圣人。”贾诩微微拱手。

    他是真的这么认为的,自古以来太多人才被埋没了。

    他们没有条件可以读书,更没有资格登上庙堂。

    如果科举制度早出现几百年,那么华夏将会涌现更多名传千古的天才人物。

    郭嘉、戏忠等人亦是被苏铭的大手笔震惊到了,他们更加好奇他的脑子到底是怎么长的,怎么能想出如此惊世骇俗的制度。

    “科举不仅要搞文试,还要办武试,第一名就叫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以此类推,分文武状元。”

    苏铭侃侃而谈,将科举制就这么定了下来。

    “遵旨,微臣定按照陛下吩咐的来,只是考试的形式微臣还需要多加琢磨。”荀攸拱手道。

    华夏人太多了,若是这么办,不知道要举办多少场考试,必须想个万全之策才行。

    “这个朕已经想好了,就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先由各乡镇选拔举人,中举的人才能参与会试……”

    苏铭仔细将科举划分出来,荀攸边听边记,从他颤抖的手可以看出他非常激动。

    这么一来,科举制完全就是成型的,不像是最初摸索的形态,陛下实在是太超前了。

    郭嘉、贾诩等人也对苏铭佩服的五体投地。

    “陛下,那朝廷是不是要大办学院?”戏忠拱手道。

    “不错,这件事就交由蔡院长执行,可以由朝廷开办,也可以由私人开设,但收费不能超过朝廷规定的标准线。”苏铭点点头。

    华夏太大了,若是用朝廷办,需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允许私人开办,可以加快这一进程。

    最重要的一点,有了科举制,那些异族才会更加努力学习华夏文化典籍,这样同化他们的速度也会快上许多,一举多得。

    “微臣遵旨!”蔡邕郑重拱手。

    他虽然忠于汉室,但看到自己女婿成为帝王,外孙成为储君,他比任何人都要高兴。

    蔡琰、貂蝉等女站在一侧,并没有出声打扰苏铭。

    苏陌小脸崇拜地看着他的父皇,他年纪虽小,但也能听明白科举制和三省八部的重要改革对大乾的重要性。

    这要是让他统治,他根本想不出这种划时代的改革。

    这场登基大典持续了一整天,期间除了吃饭的时间,苏铭都在大刀阔斧的改革。

    不过他还是没有涉及到土地改革,饭要一口一口吃,他所做出的改革够大了,土地改革延迟一段时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