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啊,我带你们回家! 第212章 米行开张!
热门推荐:
穿越之末世女彪悍为母
刀镇寰宇
我的娘子是穷鬼女帝
医道圣手:我实习生,专跟阎王爷抢人
洪荒:道承三清,缘起三霄
为了拯救天使,我不断自爆!
抗战:我成了李云龙的顶头上司
轮回之终:最终的轮回
开学孕吐,姐姐,你是认真的吗
另一边,时廷轩等人一路疾驰,不敢有丝毫耽搁,终于在年前赶了回去。
实际上,如今粮食短缺最为严重的地方,当属和顺乡。这个地方已经被竹内联山摧残得不成样子,几乎快要变成无人区了。除了那些听说光复之后又返回来的百姓,原本留在本地的百姓,现在基本上十不存一。这不仅导致了当地耕种的荒废,更使得整个和顺乡陷入了一片萧条之中。
相比之下,其他地方的情况要好一些。腾冲虽然也曾被日军占领过,但毕竟地大物博,再加上张老先生事先迁移走了一部分人,现在勉强还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祁天正得知时廷轩等人归来的消息后,亲自率领众人前来迎接。这一举动,让时廷轩颇感意外,同时也有些受宠若惊。
祁天正面带微笑地看着时廷轩,开口说道:
“时先生,您这一路真是辛苦了!您此次出行,可谓是劳苦功高啊!”
时廷轩连忙谦逊地回应道:
“哪里哪里,都是托长官的福,这一趟还算顺利。”
他心里很清楚,自己虽然完成了任务,但绝不能因此而居功自傲。毕竟,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稍有不慎便可能惹来麻烦。
接着,祁天正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他转过身,目光落在了身后正努力半严肃的时小毛身上,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大声喊道:
“时团长啊,给你放两天假,让你好好陪陪老人家!”
时小毛听到祁天正的话,立刻站直身体,双脚并拢,双手紧贴裤缝,以标准的军姿站立。他高声回答道:
“是,师座!”
三天后的清晨,阳光洒在和顺乡铜拔镇的街道上,给这个小镇带来了一丝温暖。镇中心的一处店铺门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小镇都唤醒。
时廷轩身着一袭传统的唐装,衣袂飘飘,显得格外精神。他站在店铺门口,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与周围的人们一同庆祝这个特殊的时刻。
随着吉时的到来,时廷轩缓缓地走到牌匾前,小心翼翼地揭开覆盖在上面的红布。当红布落下的瞬间,四个烫金大字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时记米行”。
这四个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预示着时记米行的生意会如这金字一般辉煌。时廷轩看着牌匾,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期待。
然后,他转过身,面向围观的群众,微笑着拱手作揖,向大家表示感谢。接着,他用洪亮而温和的声音说道:
“各位父老乡亲们,今天是时记米行正式开业的日子!应本地最高军政长官祁长官的要求,本店只卖平价米,绝不哄抬物价。如果您手头紧,没有钱购买,我们也可以接受以物易物的方式。当然,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百姓,我们还会给予赊账的便利,等到来年新粮下来的时候,再进行结算!”
时廷轩的话语刚一落下,周围的百姓们便不约而同地相互对视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只卖平价粮?还能赊账和以物换物?”
这个消息对于这些生活在底层的百姓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在他们的记忆中,曾经有过太多的军政长官来来去去,但大多数人都只顾及自身的利益,很少有人真正关心百姓的死活。无论是中央军还是本土的滇军,都未能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滇军虽然相对较好一些,毕竟与当地百姓还有一些香火情在,基本上不会做出偷鸡摸狗的事情。
然而,相比之下,中央军的表现就稍逊一筹了。时常会有百姓失窃的事件发生,这让人们对他们的信任大打折扣。
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中央军,那个时候,大家都面临着饥饿的困境,为了生存下去,有些人不得不选择偷东西或者抢东西。这虽然是不道德的行为,但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又有谁能真正坚守道德底线呢?
现在竟然有军政长官,愿意把他们这些百姓的民生放在第一位,他们怎么可能不感动呢。
至于为什么要用“时记”这个招牌,其实这里面是有一番深意的。如今的祁天正,就如同那参天大树一般,引人注目。俗话说得好,树大招风啊!他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不可能将所有的产业都明目张胆地挂在自己的名下。毕竟,就算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些产业实际上是他的,但只要不摆在明面上,大家也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照不宣罢了。
这不,“时记”米行一经开张,生意便异常火爆。就在这时,街口拐角处,一个中年男人正站在那里,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的双手不停地揉搓着,似乎想要借此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
这个男人名叫许老实,在日本人来之前,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好在的是自己的每年的收成够养家糊口,甚至还能有所剩余。然而,当日本人的铁蹄践踏这片土地时,他的生活彻底被打乱了。
不过,许老实算得上是反应比较快的那一类人,一听到消息,他当机立断,带着妻儿老小越过怒江,投奔了亲戚。
可由于走得太过匆忙,他几乎没来得及带走太多东西,只能在亲戚家寄人篱下,靠着打些零工勉强维持生计。
好不容易盼到了光复的消息,许老实迫不及待地搬回了自己的家。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家里的情况简直是惨不忍睹。好消息是,房子还在,没有被战火摧毁;但坏消息是,家里的东西早已被洗劫一空,连一粒米都没剩下。
不仅如此,自家的田地也因为长时间无人耕种,变得荒芜一片,现在他依旧和以前一样靠打短工度日,家里也常常饥一顿饱一顿。
昨天他忙碌了一整天,累得像死狗一样,正准备收工回家的时候,听到一个工友在旁边闲聊。
“嘿,你们听说了吗?这里要新开张一家米行呢!”
那个工友兴奋地说道。
原本他对这种事情并不感兴趣,毕竟自己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哪还有心思去管什么新开的米行呢?他心里暗自嘀咕着,继续收拾自己的工具。
然而,那个工友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突然改变了想法。
“我听说啊,这新开的可不是一般的米行哦!”
工友故意卖了个关子,然后接着说道:
“这是一家平价米行,专门卖平价米的!”
平价米?他心里一动,这倒是个好消息。毕竟现在的米价越来越高,他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就买不起多少米。
“而且啊,这家米行还可以以物换物呢!”
工友继续说道。
以物换物?他的眼睛亮了起来。虽然他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用来交换,但如果能换到一些米,那也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啊。
“不过呢,这些都不是重点啦!”
工友突然话锋一转,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哎呀,你别卖关子了,赶紧说重点是什么吧!”
旁边的一个工友有些不耐烦地催促道。
只见那家伙不紧不慢地点了一支烟,然后深吸一口,才慢悠悠地开口说道:
“他们可以赊账!”
“什么?赊账?”
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的粮食多金贵啊,就连之前的那些地主老爷们家里都没有多余的存粮了!”
“那我就不知道了,这是我二舅家的表弟昨天亲口告诉我的,他在保安团当差绝对错不了!”
那个人信誓旦旦的保证道。
实际上,如今粮食短缺最为严重的地方,当属和顺乡。这个地方已经被竹内联山摧残得不成样子,几乎快要变成无人区了。除了那些听说光复之后又返回来的百姓,原本留在本地的百姓,现在基本上十不存一。这不仅导致了当地耕种的荒废,更使得整个和顺乡陷入了一片萧条之中。
相比之下,其他地方的情况要好一些。腾冲虽然也曾被日军占领过,但毕竟地大物博,再加上张老先生事先迁移走了一部分人,现在勉强还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祁天正得知时廷轩等人归来的消息后,亲自率领众人前来迎接。这一举动,让时廷轩颇感意外,同时也有些受宠若惊。
祁天正面带微笑地看着时廷轩,开口说道:
“时先生,您这一路真是辛苦了!您此次出行,可谓是劳苦功高啊!”
时廷轩连忙谦逊地回应道:
“哪里哪里,都是托长官的福,这一趟还算顺利。”
他心里很清楚,自己虽然完成了任务,但绝不能因此而居功自傲。毕竟,在这个复杂的环境中,稍有不慎便可能惹来麻烦。
接着,祁天正发出一阵爽朗的笑声,他转过身,目光落在了身后正努力半严肃的时小毛身上,脸上露出亲切的笑容,大声喊道:
“时团长啊,给你放两天假,让你好好陪陪老人家!”
时小毛听到祁天正的话,立刻站直身体,双脚并拢,双手紧贴裤缝,以标准的军姿站立。他高声回答道:
“是,师座!”
三天后的清晨,阳光洒在和顺乡铜拔镇的街道上,给这个小镇带来了一丝温暖。镇中心的一处店铺门口,人头攒动,热闹非凡。鞭炮声此起彼伏,震耳欲聋,仿佛要将整个小镇都唤醒。
时廷轩身着一袭传统的唐装,衣袂飘飘,显得格外精神。他站在店铺门口,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与周围的人们一同庆祝这个特殊的时刻。
随着吉时的到来,时廷轩缓缓地走到牌匾前,小心翼翼地揭开覆盖在上面的红布。当红布落下的瞬间,四个烫金大字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时记米行”。
这四个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仿佛预示着时记米行的生意会如这金字一般辉煌。时廷轩看着牌匾,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期待。
然后,他转过身,面向围观的群众,微笑着拱手作揖,向大家表示感谢。接着,他用洪亮而温和的声音说道:
“各位父老乡亲们,今天是时记米行正式开业的日子!应本地最高军政长官祁长官的要求,本店只卖平价米,绝不哄抬物价。如果您手头紧,没有钱购买,我们也可以接受以物易物的方式。当然,对于一些特别困难的百姓,我们还会给予赊账的便利,等到来年新粮下来的时候,再进行结算!”
时廷轩的话语刚一落下,周围的百姓们便不约而同地相互对视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流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
“只卖平价粮?还能赊账和以物换物?”
这个消息对于这些生活在底层的百姓们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惊喜!
在他们的记忆中,曾经有过太多的军政长官来来去去,但大多数人都只顾及自身的利益,很少有人真正关心百姓的死活。无论是中央军还是本土的滇军,都未能给他们带来实质性的改变。
滇军虽然相对较好一些,毕竟与当地百姓还有一些香火情在,基本上不会做出偷鸡摸狗的事情。
然而,相比之下,中央军的表现就稍逊一筹了。时常会有百姓失窃的事件发生,这让人们对他们的信任大打折扣。
不过,这也不能完全怪中央军,那个时候,大家都面临着饥饿的困境,为了生存下去,有些人不得不选择偷东西或者抢东西。这虽然是不道德的行为,但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又有谁能真正坚守道德底线呢?
现在竟然有军政长官,愿意把他们这些百姓的民生放在第一位,他们怎么可能不感动呢。
至于为什么要用“时记”这个招牌,其实这里面是有一番深意的。如今的祁天正,就如同那参天大树一般,引人注目。俗话说得好,树大招风啊!他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不可能将所有的产业都明目张胆地挂在自己的名下。毕竟,就算大家都心知肚明这些产业实际上是他的,但只要不摆在明面上,大家也都会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心照不宣罢了。
这不,“时记”米行一经开张,生意便异常火爆。就在这时,街口拐角处,一个中年男人正站在那里,显得有些局促不安。他的双手不停地揉搓着,似乎想要借此缓解内心的紧张情绪。
这个男人名叫许老实,在日本人来之前,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好在的是自己的每年的收成够养家糊口,甚至还能有所剩余。然而,当日本人的铁蹄践踏这片土地时,他的生活彻底被打乱了。
不过,许老实算得上是反应比较快的那一类人,一听到消息,他当机立断,带着妻儿老小越过怒江,投奔了亲戚。
可由于走得太过匆忙,他几乎没来得及带走太多东西,只能在亲戚家寄人篱下,靠着打些零工勉强维持生计。
好不容易盼到了光复的消息,许老实迫不及待地搬回了自己的家。可令他万万没想到的是,家里的情况简直是惨不忍睹。好消息是,房子还在,没有被战火摧毁;但坏消息是,家里的东西早已被洗劫一空,连一粒米都没剩下。
不仅如此,自家的田地也因为长时间无人耕种,变得荒芜一片,现在他依旧和以前一样靠打短工度日,家里也常常饥一顿饱一顿。
昨天他忙碌了一整天,累得像死狗一样,正准备收工回家的时候,听到一个工友在旁边闲聊。
“嘿,你们听说了吗?这里要新开张一家米行呢!”
那个工友兴奋地说道。
原本他对这种事情并不感兴趣,毕竟自己连饭都快吃不上了,哪还有心思去管什么新开的米行呢?他心里暗自嘀咕着,继续收拾自己的工具。
然而,那个工友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突然改变了想法。
“我听说啊,这新开的可不是一般的米行哦!”
工友故意卖了个关子,然后接着说道:
“这是一家平价米行,专门卖平价米的!”
平价米?他心里一动,这倒是个好消息。毕竟现在的米价越来越高,他那点微薄的工资根本就买不起多少米。
“而且啊,这家米行还可以以物换物呢!”
工友继续说道。
以物换物?他的眼睛亮了起来。虽然他没什么值钱的东西可以用来交换,但如果能换到一些米,那也算是解决了燃眉之急啊。
“不过呢,这些都不是重点啦!”
工友突然话锋一转,吊足了大家的胃口。
“哎呀,你别卖关子了,赶紧说重点是什么吧!”
旁边的一个工友有些不耐烦地催促道。
只见那家伙不紧不慢地点了一支烟,然后深吸一口,才慢悠悠地开口说道:
“他们可以赊账!”
“什么?赊账?”
他惊讶地张大了嘴巴:
“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的粮食多金贵啊,就连之前的那些地主老爷们家里都没有多余的存粮了!”
“那我就不知道了,这是我二舅家的表弟昨天亲口告诉我的,他在保安团当差绝对错不了!”
那个人信誓旦旦的保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