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民国大医生 第472章 好战分子的狂欢
热门推荐:
穿越之末世女彪悍为母
刀镇寰宇
我的娘子是穷鬼女帝
医道圣手:我实习生,专跟阎王爷抢人
洪荒:道承三清,缘起三霄
为了拯救天使,我不断自爆!
抗战:我成了李云龙的顶头上司
轮回之终:最终的轮回
开学孕吐,姐姐,你是认真的吗
作为新手,他又怎么能比得上那些从小开始就骑马的学生呢?
这样的差距还不是一处两处,在日本内部,其实谁都知道想要向上面爬,就只有两条道路,要不从政,要不从军。
作为普通人,大岛信也明白自己没有从政的能力,所以选择报考军校。
但是只有进入军校之后,他才明白,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残酷。
原本只是希望带领家人摆脱饿死命运的少年在命运的摆弄之下终究还是黑化了,他明白了一件事,要是就这样进入军队中,他这辈子撑死就是一个小小的大尉,估计连少佐都上不去。
所以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他是更加努力的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复读三次去考陆军大学,这样的操作确实很少有人会去这样做,因为大家都是要面子的,谁都不会一次失败之后再去失败,大家都认为自己已经是军官了,只要以后好好的混下去,在军队里干个几十年,到时候退役了攒一笔钱给家里买几块地盖一栋房子。
但是大岛信也不愿意就这样,他有更加远大的志向,所以在失败了两次之后,第三次才考上陆军大学。
考上陆军大学看上去只是在军衔上晋升了一级,实际上对学生来说完全是天壤之别。
大岛信也如果只是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在毕业之后只是普通少尉,会被送去前线担任中队长,或许在退役的时候侥幸能成为佐官。
但是从陆军大学毕业以后,前途就完全不一样了,大岛信也将会是以中尉的身份毕业,而且从大尉到少佐,将不是什么障碍。
现在的大岛信也就得到了一个机会,虽然说这场战役名义上是由司令指挥,实际上所有的指挥都是由他来完成的。
这样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大岛信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中佐,要是出现问题根本就不是他一个小小的中佐能承担得起的。
但是大岛信也还是接下了这个重任。
大岛信也或许确实很有能力,但是他终究只是一个普通的中佐。
他终究只是一个普通的军官。
如果一场战役是可以让一个小小的中佐去指挥的,那还要将军干什么?
在大岛信也的指挥中,虽然可以看出大岛信也确实是有一些指挥的能力,但是总的来说,大岛信也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
他制定的计划看上去好像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可以发现,大岛信也的计划是漏洞百出。
大岛信也连作为将才都是非常的勉强,更不要说去作为帅才了。
在诺门坎战役中,大岛信也将目光局限在蒙古这一小块土地上,天真的认为只要在短时间内消灭蒙古本地的军队力量,就能逼迫大熊妥协投降,甚至还能逼迫大熊国给日本割地赔款。
大岛信也的想法确实很好,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漏洞,首先就是在国际的战略上。
大岛信也将目光放在一块土地的得失上,却想不到关东军和大熊国军队的实力差距究竟有多大,他以为这场战役可以直接解决掉双方对于边境地区的领土争端,但是这实际上只是在惹怒对面的大熊。
大熊国此时看不上关东军这条毒蛇,因为他需要面对德国的威胁。
但是如果关东军胆敢有所动作,大熊只要回头一挥手就能将关东军给拍死。
但是此时的关东军并没有自知之明,他以为大熊国是在害怕他的实力,所以胆子很大,居然敢咬上一口,结果就是被大熊国给狠狠的修理了一顿。
但是这些都是后话,作为事后诸葛亮想去怎么分析都有道理。
但是在现在看来,大岛信也的做法其实并没有错。
1939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
关东军之所以一直维持着庞大的军队规模,实际上就是在防备自己的邻居。
中国的东北确实是一块宝地,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关键是面积还足够大。
日本一直都将东北地区作为重点建设的地方,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修建了铁路兴办了工厂。
他们确实是将这里作为自己的领土在进行开发建设。
但是稳定建设的前提就是这块地方是足够的安全。
关键是关东军有一个强大的邻居,那就是大熊国。
大熊国算的上是中国的朋友,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好朋友,因为他是在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在进行对外交往。
任何的援助,任何的支持,其实都是在希望用中国的抗日力量来延缓日军的进攻。
关东军这边知道大熊国军队的强大,所以他不敢去轻举妄动,希望能保持现状,而大熊国军队因为将注意力放在欧洲一带,所以对这里的情况也是希望能以稳定为主。
等到将欧洲那边的事情给解决了,大熊国会在适当的机会进行处理。
所以两边一直以来都是采取隐忍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互不干涉,互不打扰,即使抗日游击队经常利用这种默契在边境地区来回跳脱,但是关东军依然是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理智的做法。
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其实是处于僵持的阶段,虽然战线是在不断的前进,但是取得的战果和在对峙过程中消耗的资源是在激增的。
精锐力量的消耗让日军希望不要再有任何的事端。
但是关东军方面怎么会同意。
在侵华战争中,关东军的表现明显并不突出,这让内部希望参与战争的军官是非常的激动。
他们也希望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最主要的是还希望通过战争来获得功勋,要不然自己在关东军序列中一辈子都成为不了将军。
所以在关东军中,青壮派的军官一直都是战争的坚定拥护者。
他们中的一些人是疯狂的上书,认为只有和大熊国打一架才能知道大熊军军队的真实实力。
有些军官甚至表示,只要开战,自己愿意作为敢死队,在最前面带队冲锋。
这样的差距还不是一处两处,在日本内部,其实谁都知道想要向上面爬,就只有两条道路,要不从政,要不从军。
作为普通人,大岛信也明白自己没有从政的能力,所以选择报考军校。
但是只有进入军校之后,他才明白,这个世界是如此的残酷。
原本只是希望带领家人摆脱饿死命运的少年在命运的摆弄之下终究还是黑化了,他明白了一件事,要是就这样进入军队中,他这辈子撑死就是一个小小的大尉,估计连少佐都上不去。
所以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他是更加努力的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复读三次去考陆军大学,这样的操作确实很少有人会去这样做,因为大家都是要面子的,谁都不会一次失败之后再去失败,大家都认为自己已经是军官了,只要以后好好的混下去,在军队里干个几十年,到时候退役了攒一笔钱给家里买几块地盖一栋房子。
但是大岛信也不愿意就这样,他有更加远大的志向,所以在失败了两次之后,第三次才考上陆军大学。
考上陆军大学看上去只是在军衔上晋升了一级,实际上对学生来说完全是天壤之别。
大岛信也如果只是在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在毕业之后只是普通少尉,会被送去前线担任中队长,或许在退役的时候侥幸能成为佐官。
但是从陆军大学毕业以后,前途就完全不一样了,大岛信也将会是以中尉的身份毕业,而且从大尉到少佐,将不是什么障碍。
现在的大岛信也就得到了一个机会,虽然说这场战役名义上是由司令指挥,实际上所有的指挥都是由他来完成的。
这样其实是非常不合理的,因为大岛信也只是一个普通的中佐,要是出现问题根本就不是他一个小小的中佐能承担得起的。
但是大岛信也还是接下了这个重任。
大岛信也或许确实很有能力,但是他终究只是一个普通的中佐。
他终究只是一个普通的军官。
如果一场战役是可以让一个小小的中佐去指挥的,那还要将军干什么?
在大岛信也的指挥中,虽然可以看出大岛信也确实是有一些指挥的能力,但是总的来说,大岛信也确实不是一个合格的指挥官。
他制定的计划看上去好像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可以发现,大岛信也的计划是漏洞百出。
大岛信也连作为将才都是非常的勉强,更不要说去作为帅才了。
在诺门坎战役中,大岛信也将目光局限在蒙古这一小块土地上,天真的认为只要在短时间内消灭蒙古本地的军队力量,就能逼迫大熊妥协投降,甚至还能逼迫大熊国给日本割地赔款。
大岛信也的想法确实很好,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存在很多的漏洞,首先就是在国际的战略上。
大岛信也将目光放在一块土地的得失上,却想不到关东军和大熊国军队的实力差距究竟有多大,他以为这场战役可以直接解决掉双方对于边境地区的领土争端,但是这实际上只是在惹怒对面的大熊。
大熊国此时看不上关东军这条毒蛇,因为他需要面对德国的威胁。
但是如果关东军胆敢有所动作,大熊只要回头一挥手就能将关东军给拍死。
但是此时的关东军并没有自知之明,他以为大熊国是在害怕他的实力,所以胆子很大,居然敢咬上一口,结果就是被大熊国给狠狠的修理了一顿。
但是这些都是后话,作为事后诸葛亮想去怎么分析都有道理。
但是在现在看来,大岛信也的做法其实并没有错。
1939年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间点。
关东军之所以一直维持着庞大的军队规模,实际上就是在防备自己的邻居。
中国的东北确实是一块宝地,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关键是面积还足够大。
日本一直都将东北地区作为重点建设的地方,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修建了铁路兴办了工厂。
他们确实是将这里作为自己的领土在进行开发建设。
但是稳定建设的前提就是这块地方是足够的安全。
关键是关东军有一个强大的邻居,那就是大熊国。
大熊国算的上是中国的朋友,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好朋友,因为他是在出于自己的国家利益在进行对外交往。
任何的援助,任何的支持,其实都是在希望用中国的抗日力量来延缓日军的进攻。
关东军这边知道大熊国军队的强大,所以他不敢去轻举妄动,希望能保持现状,而大熊国军队因为将注意力放在欧洲一带,所以对这里的情况也是希望能以稳定为主。
等到将欧洲那边的事情给解决了,大熊国会在适当的机会进行处理。
所以两边一直以来都是采取隐忍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互不干涉,互不打扰,即使抗日游击队经常利用这种默契在边境地区来回跳脱,但是关东军依然是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
这绝对是一个非常理智的做法。
日军在中国战场上其实是处于僵持的阶段,虽然战线是在不断的前进,但是取得的战果和在对峙过程中消耗的资源是在激增的。
精锐力量的消耗让日军希望不要再有任何的事端。
但是关东军方面怎么会同意。
在侵华战争中,关东军的表现明显并不突出,这让内部希望参与战争的军官是非常的激动。
他们也希望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当然最主要的是还希望通过战争来获得功勋,要不然自己在关东军序列中一辈子都成为不了将军。
所以在关东军中,青壮派的军官一直都是战争的坚定拥护者。
他们中的一些人是疯狂的上书,认为只有和大熊国打一架才能知道大熊军军队的真实实力。
有些军官甚至表示,只要开战,自己愿意作为敢死队,在最前面带队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