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 第365章 周见深升职记!
热门推荐:
三国:重生赵云,桃园五结义
【综】势均力敌
抢婚替嫁,我成军区大佬你哭什么
我在末世活下去
开局女神好感拉满,这谁顶得住?
影视清穿的重生者
阎王下山
你出轨白月光,我闪婚你急什么
开局成园长,我的动物们都成精了
周见深对着铜镜整理了下衣装,这才拿起挂在衣杆上的一顶青色圆帽,出了门。
这帽子是城里新推出的遮阳帽。
一百文文一顶,城里好多有身份的人,有钱的老板都戴着它出门。
周见深咬牙也买了一顶。
别说,戴上它以后整个人都自信了不少。
下了楼,周见深站在大门口往街上望了望。
尽管天刚亮没多久,街上来往的人可不少。
而路边做早餐的摊位,生意异常火爆。
如今大家都有稳定的工作,每月都能拿到几百文的月钱,偶尔花个几文十文吃个早餐,不过分吧?
现在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日子了。
早上不吃饱饭,上午哪有力气干活?
除了他们,还有上学的幼童。
今年说来也怪。
先是城中多了十多所学堂,不管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穷人家的孩子,只要通过入学考试,就能入学。
后面不知朝廷抽什么风。
只要考中过举人、秀才的人,都可以办学堂当先生。
钱不够,朝廷无息贷款给你拿去办学堂。
不仅如此,朝廷还会向学堂发钱,叫什么教学补助金,每月都有!
城中好多没把握高中的读书人,已经改行,当起先生来。
城里的学堂多了,上学的孩童就多。
就如同今日这般,成群结队的孩童,背着书包,拿着吃食,打闹嬉戏往学堂而去。
周见深站了一会儿,然后招手喊道:“拉胶皮的!”
一辆黄包车停在他面前。
春祥用肩上的毛巾掸了掸车座,媚笑道:“老板,请上车!”
周见深跨步,踏上黄包车,舒服的靠在车身上:“西郊,鸿兴瓷器作坊。”
“好勒老板,您坐稳了!”
春祥把拉手抬到腰间,慢慢跑了起来。
今天运气不错,出门就接了个大单!
春祥美滋滋的拉着黄包车。
现在城里拉黄包车的可不少。
不过九成五以上的都像他这样,租车拉车的。
能全款买得起黄包车的人不多,春祥的梦想就是能靠拉车,赚够足够的钱,然后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
至于三轮车,春祥没想过,那车是他遥不可及的梦!
车夫的拉车技术很好,周见深晃晃悠悠的小憩一会儿,根本没感受到什么颠簸。
“老板,到底儿了!”
车夫的声音,唤醒了周见深。
周见深从车上起身,跨过拉杆,从钱袋里掏出一张“值钱一文”跟一张“值钱五文”的宝钞,递给春祥。
春祥接过宝钞,脸上的笑容更甚。
顾不得满头的大汗,春祥对坐车的老板说了一句:“祝老板,有个愉快的一天。”
这词,是他跟同样拉车的宝亮兄弟学的。
宝亮兄弟说,对坐车的老板说几句讨喜的话,又不会少块肉,还能让老板对你有个印象。
说不定,下次老板看到你跟别人一起抢客人时,就是因为这一句话,就坐你的车呢!
春祥脑子笨,记不住那么多讨喜话,学了好久,才学会这一句。
周见深诧异的看了一眼车夫,随即露出一个笑容,想了下,道:“我戌时下工,你戌时前过来候着。”
至于候着什么,春祥怎会不知道?
于是春祥给周见深深深的鞠了一躬,连忙保证道:“老板,您放心,小人戌时前一定会在这里等着您!”
看着远去的黄包车,周见深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有趣的车夫。
其实,一个月前,周见深还是穿着油腻腻的短褂,在“醉仙楼”里当跑堂小二。
日复一日地穿梭在酒气、汗味与高声吆喝之间,为着几文赏钱点头哈腰。
一个月后,他却成了鸿兴瓷器作坊管事。
周见深出生在城郊佃户家,本是个泥腿子的命。
能识得几个字,会扒拉算盘珠子,全赖小时候一段缘分。
他爹给城里一户姓赵的地主家做长工,他偶尔跟着去送东西。
地主家的少爷赵文启,比周见深大几岁,性子倒不坏,也不嫌弃他,有时读书习字算数时,便让他在一旁站着听,偶尔还让他试试。
周见深人小却机灵,对这些似乎天生开窍,尤其是打算盘,手指头拨弄起来竟比少爷还快几分。
赵文启觉得有趣,便时常让他陪着“学”,权当解闷。
周见深就把这些零零碎碎学来的东西,当宝贝一样记在心里。
虽然后来赵家搬走了,这点本事却成了他现在当上管事的本钱!
还记得在跑堂时,其他伙计只会用脑子记菜名,而他却临摹着墙上菜名的笔画,慢慢写了出来,成了酒楼仅能识字的“其三”!
其一,是酒楼的掌柜,其二,是酒楼的账房。
由于东家瞧着那些作坊工厂日赚斗金,眼红!
再加上前段时间的海贸,东家便跟人一合伙,盘下了西郊一片荒地,开了这间烧制新式“琉璃”的作坊。
从建厂、招人,到开工,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果然,有钱,干什么事都快!
而他,则被老板调过来当一个管事。
用东家的话来说,与其招个陌生人,还不如用帮自己做事多年的“老员工”。
毕竟品性、能力什么的,都已熟知。
当然,除了他,酒楼的账房先生也升级了,成了作坊的“经理”!
经理一词,周见深不太理解,不过,账房先生的职责就像酒楼的“掌柜”,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大大小小,什么事都管!
而管事,是帮着“经理”管好作坊生产的。
如果东家叫他来制作琉璃,周见深不会来,因为他根本就不会!
琉璃坊的几个师傅,都是做了十多年的老师傅了。
能上手单独操作的学徒,都是跟着师傅做了五六年,像刚拜师的学徒,只能帮师父、师兄们打下手。
但,管人的话,周见深,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即便有问题,还有账房先生给他兜底。
从跑堂的小二,摇身一变成了琉璃作坊的管事,这月钱也翻了三番。
以前一个月能拿三百文,现在能拿九百文左右的月钱。
他不再是那个可以被客人随意呼来喝去的“伙计”,而是要对二十多号人负责、向东家交代的“周管事”。
周见深吸了口气,挺直了腰背,整了整那顶青色的圆帽,迈开步子向作坊大门走去……
这帽子是城里新推出的遮阳帽。
一百文文一顶,城里好多有身份的人,有钱的老板都戴着它出门。
周见深咬牙也买了一顶。
别说,戴上它以后整个人都自信了不少。
下了楼,周见深站在大门口往街上望了望。
尽管天刚亮没多久,街上来往的人可不少。
而路边做早餐的摊位,生意异常火爆。
如今大家都有稳定的工作,每月都能拿到几百文的月钱,偶尔花个几文十文吃个早餐,不过分吧?
现在已经不是以前那种吃了上顿愁下顿的日子了。
早上不吃饱饭,上午哪有力气干活?
除了他们,还有上学的幼童。
今年说来也怪。
先是城中多了十多所学堂,不管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还是穷人家的孩子,只要通过入学考试,就能入学。
后面不知朝廷抽什么风。
只要考中过举人、秀才的人,都可以办学堂当先生。
钱不够,朝廷无息贷款给你拿去办学堂。
不仅如此,朝廷还会向学堂发钱,叫什么教学补助金,每月都有!
城中好多没把握高中的读书人,已经改行,当起先生来。
城里的学堂多了,上学的孩童就多。
就如同今日这般,成群结队的孩童,背着书包,拿着吃食,打闹嬉戏往学堂而去。
周见深站了一会儿,然后招手喊道:“拉胶皮的!”
一辆黄包车停在他面前。
春祥用肩上的毛巾掸了掸车座,媚笑道:“老板,请上车!”
周见深跨步,踏上黄包车,舒服的靠在车身上:“西郊,鸿兴瓷器作坊。”
“好勒老板,您坐稳了!”
春祥把拉手抬到腰间,慢慢跑了起来。
今天运气不错,出门就接了个大单!
春祥美滋滋的拉着黄包车。
现在城里拉黄包车的可不少。
不过九成五以上的都像他这样,租车拉车的。
能全款买得起黄包车的人不多,春祥的梦想就是能靠拉车,赚够足够的钱,然后买上一辆属于自己的黄包车。
至于三轮车,春祥没想过,那车是他遥不可及的梦!
车夫的拉车技术很好,周见深晃晃悠悠的小憩一会儿,根本没感受到什么颠簸。
“老板,到底儿了!”
车夫的声音,唤醒了周见深。
周见深从车上起身,跨过拉杆,从钱袋里掏出一张“值钱一文”跟一张“值钱五文”的宝钞,递给春祥。
春祥接过宝钞,脸上的笑容更甚。
顾不得满头的大汗,春祥对坐车的老板说了一句:“祝老板,有个愉快的一天。”
这词,是他跟同样拉车的宝亮兄弟学的。
宝亮兄弟说,对坐车的老板说几句讨喜的话,又不会少块肉,还能让老板对你有个印象。
说不定,下次老板看到你跟别人一起抢客人时,就是因为这一句话,就坐你的车呢!
春祥脑子笨,记不住那么多讨喜话,学了好久,才学会这一句。
周见深诧异的看了一眼车夫,随即露出一个笑容,想了下,道:“我戌时下工,你戌时前过来候着。”
至于候着什么,春祥怎会不知道?
于是春祥给周见深深深的鞠了一躬,连忙保证道:“老板,您放心,小人戌时前一定会在这里等着您!”
看着远去的黄包车,周见深还是第一次遇到这么……,有趣的车夫。
其实,一个月前,周见深还是穿着油腻腻的短褂,在“醉仙楼”里当跑堂小二。
日复一日地穿梭在酒气、汗味与高声吆喝之间,为着几文赏钱点头哈腰。
一个月后,他却成了鸿兴瓷器作坊管事。
周见深出生在城郊佃户家,本是个泥腿子的命。
能识得几个字,会扒拉算盘珠子,全赖小时候一段缘分。
他爹给城里一户姓赵的地主家做长工,他偶尔跟着去送东西。
地主家的少爷赵文启,比周见深大几岁,性子倒不坏,也不嫌弃他,有时读书习字算数时,便让他在一旁站着听,偶尔还让他试试。
周见深人小却机灵,对这些似乎天生开窍,尤其是打算盘,手指头拨弄起来竟比少爷还快几分。
赵文启觉得有趣,便时常让他陪着“学”,权当解闷。
周见深就把这些零零碎碎学来的东西,当宝贝一样记在心里。
虽然后来赵家搬走了,这点本事却成了他现在当上管事的本钱!
还记得在跑堂时,其他伙计只会用脑子记菜名,而他却临摹着墙上菜名的笔画,慢慢写了出来,成了酒楼仅能识字的“其三”!
其一,是酒楼的掌柜,其二,是酒楼的账房。
由于东家瞧着那些作坊工厂日赚斗金,眼红!
再加上前段时间的海贸,东家便跟人一合伙,盘下了西郊一片荒地,开了这间烧制新式“琉璃”的作坊。
从建厂、招人,到开工,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果然,有钱,干什么事都快!
而他,则被老板调过来当一个管事。
用东家的话来说,与其招个陌生人,还不如用帮自己做事多年的“老员工”。
毕竟品性、能力什么的,都已熟知。
当然,除了他,酒楼的账房先生也升级了,成了作坊的“经理”!
经理一词,周见深不太理解,不过,账房先生的职责就像酒楼的“掌柜”,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大大小小,什么事都管!
而管事,是帮着“经理”管好作坊生产的。
如果东家叫他来制作琉璃,周见深不会来,因为他根本就不会!
琉璃坊的几个师傅,都是做了十多年的老师傅了。
能上手单独操作的学徒,都是跟着师傅做了五六年,像刚拜师的学徒,只能帮师父、师兄们打下手。
但,管人的话,周见深,觉得自己没什么问题,即便有问题,还有账房先生给他兜底。
从跑堂的小二,摇身一变成了琉璃作坊的管事,这月钱也翻了三番。
以前一个月能拿三百文,现在能拿九百文左右的月钱。
他不再是那个可以被客人随意呼来喝去的“伙计”,而是要对二十多号人负责、向东家交代的“周管事”。
周见深吸了口气,挺直了腰背,整了整那顶青色的圆帽,迈开步子向作坊大门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