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杨广听劝后,大隋请天下各国赴死 > 第821章 退位诏书公布!

杨广听劝后,大隋请天下各国赴死 第821章 退位诏书公布!

    “父皇,不可啊。”

    “儿臣年幼,少不更事,很多朝政上的事,还需要父皇您点拨呢,您怎能这么早就退位?”

    杨广的话音刚落,满朝文武都还没说话呢,杨安却已经率先阻止。

    当然了,他如此说,也并非他就不想登基,不想当皇帝。

    而是礼法就是如此,皇帝退位,储君得三辞三拒方可接受。

    这一点,满朝文武自然也清楚,所以听杨安如此说,他们也立刻跟着道:“就是啊陛下,太子虽然有才,但毕竟还年轻,仍然需要您来帮衬。”

    来护儿那厮,更是立刻就噗通一声跪在地上,嚎啕道:“陛下不可啊,臣还想再聆听您的教诲,您怎能现在这时候就退位?”

    甚至就连最希望杨安登基的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秦琼,李靖众人,此时也都纷纷跟着跪了下来,一个个大声劝阻。

    而杨广,见众人如此,也这才嘴角抽搐了番,然后叹息道:“众卿的心意,朕都明白。”

    “可朕如今已然年过半百,身子一日不如一日了。”

    “这样的情况下,朕纵然待在皇位上,也未必就能处理好朝政。”

    “所以朕也是为了大隋江山考虑。”

    杨广说完这话,就把目光看向了杨安,对其道:“太子,你是朕挑选的储君,希望你能带领我大隋,走向更好的未来。”

    杨广这话说的也是真心话,可杨安却再次拒绝道:“父皇,您如今也才五十有一而已,儿臣实在不想您这么早就退位。”

    “对啊陛下,要不您还是再考虑考虑吧?”

    其他朝臣也跟着附和,但杨广却摇头说道:“不了,朕着实有些累了,太子以及众位爱卿,就莫要再为难朕了。”

    “朕自少年时期就跟随先帝一起平定天下,虽然这些年看上去,身体似乎也没问题,但其实也早就留下了暗伤。”

    “相信你们也不愿看着朕的身体继续恶化下去吧?”

    “来人,宣诏。”

    杨广说着便看向了乾阳殿的值守太监,那值守太监也立刻就想拿诏书了,可杨安却又一次拒绝道:“父皇,儿臣是真离不开您,还请父皇收回成命。”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

    杨雄,房玄龄,杜如晦他们也跟着大喊,使得杨广都在心里嘀咕,到底谁规定的这些繁文缛节?累不累啊?

    但为了能在礼法上完整,能让儿子的皇位继承更加顺当,不至于被人诟病,杨广却还是无奈道:“朕是真的不想再当这皇帝了,而且太子如今也已经成年。”

    “太子成年,朕将皇位交给太子,对朕,对太子,对大隋江山来说,都有益处,这一点,朕相信众位爱卿应该能明白。”

    听杨广如此说,杨雄他们也这才看向了杨安,而杨安,也在思索了一番后,当即叹息道:“行吧,既然父皇都将话说到这份上了,儿臣若是再拒绝,那就显得儿臣不孝了。”

    “儿臣接旨便是。”

    杨安说完就恭敬跪在了地上。

    “嗯,这才对嘛。”

    杨广满意颔首,立刻就看向了乾阳殿的值守太监,对其道:“宣诏。”

    “诺,陛下。”

    那名太监应声,很快就拿出了一份早就写好的退位诏书,恭敬呈给了杨广。

    但杨广却只是看了一眼那诏书,然后便对内阁大臣,尚书左仆射裴矩吩咐:“裴卿,你是是当朝宰辅,文官之首。”

    “朕的退位诏书,就由你来宣读吧。”

    “臣领旨。”

    裴矩恭敬应下,这才接过了那份诏书,哗啦一下打开,朗声道:“帝敕曰:朕承昊天之眷命,列诸圣之洪休,御极临民,于兹十一栽。”

    “虽夙夜兢持,如履薄冰,唯恐上辜负乾坤,下有负黎民。”

    “然人力终有穷时,朕也已年过半百,神思稍倦,日衍之劳。”

    “好在天佑皇家,储君杨铭贤德,器宇冲邈,仁孝性成,敦敏睿智,可继承大位。”

    “兹以神器之重,交付太子杨铭,由礼部会同钦天监择良日举行登基大典,以固国本,以安民心。”

    “大业十一年冬月初八,钦此。”

    裴矩刚刚宣读完诏书,杨安立刻便恭敬跪拜道:“儿臣谢父皇隆恩。”

    这话说完,他才起身将诏书接了过去。

    “臣等参见嗣皇帝,参见太上皇帝。”

    见杨安接过了诏书,裴矩,杨雄,房玄龄,杜如晦等一众朝臣,立刻就对杨安与杨广跪拜。

    杨安没有说话,杨广则是微微颔首,随后淡淡道:“都起身吧,自今日起,一切军国大事皆由嗣皇帝署理,朕也会在嗣皇帝登基大典之前,移居玄武殿。”

    “希望众卿以后能好好辅佐嗣皇帝,让我大隋江山绵延稳固。”

    “臣等遵太上皇旨意。”

    杨雄他们领命,杨广这才示意杨安走到自己跟前,让其坐在垂拱之下的龙椅上,仔细端详了一会,随后笑道:“倒是有点当皇帝的样子,既然如此,朕也就放心了。”

    “今日的朝会由你主持,朕还有事,就先走了。”

    杨广说完就带着自己身边的太监宫女们离开了,杨安也赶紧起身,对杨广恭敬行礼:“儿臣恭送父皇。”

    “臣等恭送太上皇。”

    其他那些大臣也跟着呼喊,杨广只是随意摆了摆手,然后就快步向着萧皇后的甘露殿走去了。

    毕竟他方才只说了自己移居玄武殿,却并未宣布萧皇后的移居之所。

    但纵然没有宣布,萧皇后的甘露殿,自然也得让出来,因为这是皇后的寝宫。

    故此,杨广得与萧皇后商议一番。

    而杨安,见杨广走了,也这才坐在了乾阳殿的龙椅上,目光看向杨雄他们,随后又落在礼部与钦天监的臣子身上,对其道:“方才太上皇所说,众位爱卿应该都听明白了吧?”

    “关于登基大典之事,此事由礼部与钦天监负责,必须尽快挑选一个黄道吉日出来。”

    “诺,嗣皇帝陛下,臣等一定尽快选定大典日期。”

    礼部尚书裴仁基领命,杨安微微颔首,目光在李靖,房玄龄等一众心腹身上扫了一眼,虽然很想提拔他们,但再看看杨雄众人,却也只能暂时按下这想法,随后对杨雄他们说:“还有就是太上皇的退位诏书,此诏书内阁与尚书省必须立刻以八百里加急传往我大隋各郡县,同时知会天下各国。”

    “臣等明白,还请嗣皇帝放心,臣等会立刻让人去办。”

    杨雄他们应声,杨安这才一笑道:“好了,今日暂且就这些事,一切等登基大典之后再说。”

    “各位爱卿还有本奏吗?若是有,就尽管奏。”

    杨安肯定不会因为今日继承皇位,就荒废了朝政,但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却笑眯眯道:“嗣皇帝陛下今日初次署理朝政,臣等就不叨扰陛下了,咱们下次再说也一样。”

    就连杨雄,房玄龄等一众内阁臣子,都没有要给杨安上奏的想法,以至于杨安也有些好笑,随后才淡淡道:“行吧,既然众位爱卿都没无事要奏,今日朝会就先到这吧。”

    “诺,嗣皇帝陛下。”

    满朝文武领命,杨安微微颔首,起身便带人离开了乾阳殿。

    只是离开乾阳殿后,他却并未去大业殿,也没有回自己的东宫,而是径直去了萧皇后的甘露殿。

    至于原因,其实也很简单。

    杨安得与杨广商议一番杨雄,裴矩那些人的任免。

    对于他的来意,杨广其实也能猜到,故此刚一看见杨安来了,杨广顿时就笑道:“怎么,来给你的那些心腹要位置吗?”

    杨广也就是调侃一番杨安而已,但杨安却没好气道:“父皇若如此说,那儿臣可就转身回去了啊。”

    “哎哎哎,回来。”

    “刚把皇位让给你,就跟朕摆谱是吧?”

    “告诉你,朕纵然把皇位让给了你,朕也是你爹。”

    可杨广却嘟囔一声,这话说完,才对杨安再次道:“其实你伯父他们,先前就说过要告老致仕了。”

    “只是朕一时半会还没想好该将他们安置到何处,故此就没有提而已。”

    “此事你有何意见?说来听听??”

    (解释一下嗣皇帝这个称呼,这个称呼呢,可以理解为介于皇太子与皇帝之间,但比太子更具合法性,因为嗣皇帝是已经被确定为皇帝的过渡期,历史上乾隆退位后,嘉庆皇帝在没改年号前,就是嗣皇帝,当然了,乾隆那厮也不是好鸟,都退位好几年了,玉玺还在自己怀里揣着,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