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局副镇长:我一路进部 > 第486章 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开局副镇长:我一路进部 第486章 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更何况还是撤县设市这种重磅消息。

    现在不要说松和县,在整个淮阳市,恐怕没有几个体制内的人不知道这个事情。

    刘德林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跟自己达成一致意见,其实黎卫彬并不觉得奇怪。

    现在临水县的呼声非常高。

    他们松和如果在这个时候主动表现出要争这个名额的态度,那很多工作的推进方向、推进进度恐怕都要进行调整。

    除此之外,在市委市政府的态度尚不明确的情况下,这么做多少会给人一种倒逼上级决策的印象。

    在官场上。

    一旦出现这种声音,那不管是对松和县,还是对他黎卫彬显然都很不利。

    如此重要的决策,自然要经过常委会集体表决,把整个松和县的意见统一起来才具备操作的可能。

    所以对于刘德林的态度,黎卫彬内心虽然多少有些不快,但是也只能暂时按捺住强行表决通过的想法。

    有时候很多事情并不是想当然的那样,作为书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在组织的工作程序上,“集体领导”这四个字并非是一句空话。

    ……

    “不过来?那她没说其他的吗?”

    下班后。

    回到家里,黎卫彬立马就给程妍打了一个电话过去。

    但是这一次他显然错判了李沁的想法,程妍的电话倒是打通了,但是李沁似乎不太想在这个时候到松和来。

    “没说,不过沁姐的心情应该不是很好。”

    “我听她的意思,好像是打算进去出国玩一段时间。”

    出国?

    闻言黎卫彬也只能随她去了,毕竟马上三十岁的人了,又不是小孩子。

    更何况感情这种事情,往往都是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自己想不明白说什么都没用。

    没有跟程妍继续讨论李沁的问题,黎卫彬转头隔着电话逗了儿子方平一会儿。

    小家伙今年8月份就要满两周岁了。

    从年初的咿呀学语,到现在差不多已经能说出完整的句子,有时候黎卫彬都觉得时间实在是过得太快。

    “平平,听妈妈的话,过段时间爸爸再过去看你。”

    书房里。

    挂了电话,黎卫彬点了根烟,脑子里纷繁复杂的思绪犹如重映的电影,然而从一幕幕飞快揭过的画面里,一时半会他也很难抽丝剥茧地理出一条脉络出来。

    说到底还是时间不等人啊!

    从某种角度上来讲,其实如果再给他八到十年的时间,他完全有把握把松和县的发展水平推上一个崭新的台阶。

    但是世事总难尽如人意。

    就算是他黎卫彬有八到十年的时间,恐怕组织上也不会给他这种机会。

    按照当下干部任职的组织原则和有关规定,一个领导干部在县委书记这个位置上,5年已经算是一个极限了。

    ……

    4月11号。

    在县委副书记李富贵和县委组织部长卫明的陪同下,黎卫彬亲自出席并主持了松和县委党校2008年青年干部培训班的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结束后。

    黎卫彬并没有马上返回县委,而是转道去了八里铺生态旅游区那边。

    这一次来八里铺,黎卫彬主要是考察整个生态旅游区的几个重点工程推进落实情况。

    相比于上一次过来。

    八里铺这边,整个生态旅游区明显已经初见雏形。

    就连园区左侧开工最晚的县委党校校区,目前也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的施工工作,目前正在进行道路硬化和校区绿化。

    “黎书记,按照方案,新校区建成启用之后,老校区到时候会作为县劳动技能培训学校的新校址重新投入使用。”

    作为74年出生的干部。

    县委党校的常务副校长赵丛语在松和县其实也是一个很有名气的干部。

    毕竟在松和县这种地方,三十出头的正科级干部还是比较少的。

    当然,这也跟赵丛语的个人情况有关系。

    赵丛语本身是江南省社科院过来交流挂职的副教授。

    去年松和县开展领导干部作风筛查的时候,当时县委组织部为了抓典型,一口气撸掉了十几个科级干部。

    其中县委党校这边,两个副校长都被一撸到底养老去了。

    在考虑党校这边的干部人选的时候,黎卫彬一眼就相中了出身社科院的赵丛语。

    毕竟丛个人的条件上来讲,赵丛语不仅仅有省社科院青年副教授的职称,而且本身还是搞党史理论研究的学者,又有一定的基层工作经验,来县委党校这种地方自然是很合适。

    而当时被黎卫彬叫过去谈话的时候,面对他这位县委书记,在是否要留在松和县继续任职的选择时,赵丛语也是干净利落地选择留下来。

    而此刻。

    站在黎卫彬身侧。

    跟黎卫彬差不多高的身量,而且同样年轻的赵丛语自然很是惹人注意。

    在参观完县委党校的新校址之后,黎卫彬一行立马又去了八里铺园区的另外几个项目现场。

    一路跟着黎卫彬从各个施工现场专场过来,作为八里铺的园区管委会主任,张小令此刻的心情无疑还是比较亢奋的。

    毕竟他这个管委会主任,现在就是头顶一顶空帽子,而且在园区没有正式竣工和开始运营之前,身上的压力也是极大。

    现在整个园区即将迎来最后的验收阶段,他当然是喜不自胜。

    “黎书记,按照目前的施工进度,6月份左右完成验收问题肯定不大,不过验收之后还要进行通风和招商工作,所以最快的话,我们预计正式营业恐怕还要等到九月份或者十月份。”

    “具体的时间,我们管委会这边会想县里提交一份报告。”

    其实张小令并不知道。

    看似脸色平静的黎卫彬,内心其实比他这个管委会主任更为欣喜。

    松和县能够大规模增加经济效益的产业并不多,尤其是随着绿色产业前期的市场潜力接近完成增长的情况下,松和县很快就会迎来一个经济增长的瓶颈期。

    这其实不是松和县一个地方的问题。

    而是每一个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发展经济,0到1很难,因为涉及到一个产业从无到有的问题。

    但是一旦有了突破口之后,从1到100相对来说就比较简单和顺利了,这个过程主要是量的积累。

    然而从100到101又是一个非常大的瓶颈。

    因为这个阶段需要的已经不是量变了,而是要完成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现在的松和县,需要的就是这么一个打破瓶颈迎来质变的机会。

    这个机会既有可能是绿色产业。

    也有可能是生态旅游带动的消费产业。

    自然而然,同样有可能是以柳南陶瓷和松和农机为代表的工业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