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 第422章 普天同庆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第422章 普天同庆

    “采薇不必忧虑,阿耶自会见机行事。”薛衍笑道。

    他历经先帝、当今两朝,可非只知厮杀的蛮汉,自会审时度势。

    “阿耶如此说,女儿便放心了。”薛采薇展颜一笑。

    心中暗思:此次回返周至,或可见得秦国公。

    真不知何等英雄,才能横扫四道,纵横京畿、关内,创下这偌大基业。

    薛衍却是暗想:采薇有这般见识,将来夫婿,必须千挑万选,绝不能随意结亲,辱没了她。

    ……

    且说京畿道、奉天县。

    高楷于城中驻守数日,期间,各路兵马陆续前来汇合。

    其中,马规元从陈仓道而来,率五千兵卒;哥舒浩走褒斜道,领兵一万。

    元整率五千人,过傥骆道,绕周至县,亦然来到奉天。

    加上高楷麾下四万兵卒,降卒三万。

    拢共九万大军,齐聚武亭川。一时间,旌旗遮天,烟尘蔽日。

    夏侯敬德当仁不让:“主上,末将愿为先锋,攻克长安城!”

    李光焰、哥舒浩、马规元等将领亦纷纷请战。

    杨烨、徐晏清踊跃献策。

    高楷暗道军心可用,正要开口,忽见唐检匆匆上前,面色凝重:“主上,奉宸司传来消息,大周左威卫大将军薛衍,率两万兵马,从鄜州进发,过坊州,正往雍州同官县而来。”

    高楷吃了一惊:“薛衍率军增援?”

    “正是!”唐检点头,“据奉宸司探知,董澄传召薛衍,与我等抗衡,拱卫长安。”

    高楷若有所思:“如此说来,这薛衍却是一大掣肘。”

    徐晏清面色肃然:“主上,薛衍为大周名将,历经两朝而不倒,深受先帝、当今圣人、董澄信任,一直统兵在外,每战必克,不可小觑。”

    高楷微微点头,这薛衍不光能打胜仗,更难得的是,能让几代掌权者放心任用,这就不一般了。

    不仅有军事才能,更有政治头脑,这等将才,绝不能等闲视之。

    杨烨皱眉:“我等围攻长安,绝不可让此人袭扰。”

    高楷思考片刻,沉声道:“传令,兵分两路。”

    “鲜于通、元整,你二人率军三万,留守奉天,护卫岐州,防备董澄突袭。”

    “其余人等,随我前往同官,覆灭薛衍,肃清外援,再围攻长安不迟。”

    “得令!”众人齐声应和。

    事不宜迟,高楷当即率领六万兵马起行。

    大军所过之处,醴泉、云阳、泾阳、三原、华原诸县,皆不战而降。

    令人惊讶的是,泾阳、华原两县军民,见县令打算负隅顽抗,竟聚众杀了县令,打开城门,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高楷虽有疑惑,却也一一召见诸县令、诸位义士,好言安抚,命其等官居原职,并选贤任能,当场提拔。

    一时间,诸县欢欣鼓舞,民心安定。

    数日之后,大军再度进发,直奔同官。

    “主上,这一路行来,流民盗匪越来越多,汇聚成群,怕是长安城出了大乱。”杨烨眸光微眯。

    高楷环目四望,官道上,一具又一具尸体,倒毙路旁,个个衣衫褴褛、瘦骨嶙峋。

    隐约间,一股股恶臭传来,令人作呕。

    不由拧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怕是有人横征暴敛,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唐检叹息一声:“主上慧眼如炬。”

    “董澄越发骄横跋扈,竟夜闯后宫,缢杀韦贵妃,视圣人为无物。”

    “又将朝中云麾将军武元恒、大理寺卿韦匡博三族尽诛,大肆排除异己。”

    “如今,整个长安朝廷,已是他一言堂。圣人被幽禁于后宫,时时监视,甚至连一具傀儡都不如。”

    李光焰惊愕:“齐王董澄,竟如此放肆?”

    唐检点头:“不光如此,他还威逼圣人,加封大丞相,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

    “一切军政事宜,皆操控于丞相府。”

    “百官若有不从,即刻下狱问罪,或贬或杀。”

    高楷暗叹:这正是历朝历代篡权夺位者,基础操作。

    杨烨摇头一叹:“这满朝文武,竟无一个仗义执言者。”

    “只因仗义执言者,皆死于非命!”徐晏清哂笑道,“长此以往,谁还敢护持圣人,匡扶社稷?”

    夏侯敬德气愤难当:“这等乱臣贼子,正该得而诛之!”

    李光焰恍然:“这横征暴敛者,莫非便是董澄?”

    “除他之外,绝无第二人!”唐检颔首。

    “他权倾朝野、位极人臣,下令雍州诸县奉上礼节,以示普天同庆。”

    “据奉宸司探知,雍州东、南诸县颇为富庶,强征赋税,也更为深重。”

    “不知多少人家家破人亡,卖儿卖女,沦为流民乞丐,惨不忍睹。”

    徐晏清冷哼一声:“分明是搜刮民脂民膏,中饱私囊,竟还美其名曰,普天同庆。”

    “实在恬不知耻!”

    众文武听闻,纷纷大骂。

    杨烨幡然醒悟:“难怪我等一路行来,所经诸县未作抵抗,个个上表归附。”

    “甚至,有军民斩杀县令,主动开城投降。”

    “原来,竟有这一桩缘故。”

    李光焰叹道:“苛政猛于虎,不外如是!”

    “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高楷淡声道,“既有压迫,必遭反抗,此为人之常情。”

    “董澄此举,大失民心,倾覆之日不远。”

    “主上所言甚是!”众人齐声赞道。

    翌日,七万大军来至同官城外十里,凤凰谷,择依山傍水处安营扎寨。

    高楷登上了望楼,放眼望去,城头之上,一面面“薛”字旌旗迎风狂舞。

    “却叫薛衍先一步,抵达同官城。”夏侯敬德瓮声道。

    杨烨心中赞叹:主上率军昼夜疾驰,本可先于薛衍,拿下同官。

    只是,这一路流民甚众,盗匪横行。

    主上不忍见生灵涂炭,便开仓放粮,安顿流民,派兵清剿匪寇,招降纳叛。

    这才耽搁了。

    哥舒浩主动请缨:“主上,末将愿率兵马,攻下同官,献上薛衍首级。”

    马规元、赵喆诸将尽皆请战。

    高楷挥手制止:“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兵法上策!”

    “地寡我众,优势在我,可先派人说降,再行计议。”

    “是!”诸将偃旗息鼓。

    高楷交代道:“唐检,你可派奉宸司校尉,说动薛衍归降。”

    “若他答应,自是最好,若他顽抗,再商讨攻城之策。”

    “遵令!”唐检匆匆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