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 第455章 开枝散叶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第455章 开枝散叶

    数日后,李光焰率三千人马前来,恭请张氏、杨皎、敖鸾、秾哥儿出发。

    户部司沈不韦、工部司宇文凯、礼部司窦仪、刑部司萧宇,率领吏部司、兵部司诸位官吏同行。

    另有诸多老弱妇孺,一行人浩浩荡荡,从南郑起行,至凤州黄花县,走陈仓道。

    此道栈道千里,无所不通,又有商旅联槅,隐隐展展,冠带交错,方辕接轸,好一副热闹景象。

    更有林海峡谷,水深流急,绝壁凌空,诸多盛景不一而足。

    众人一路行来,可算大饱眼福。

    张氏忍不住感叹:“不出门,不知天地之大。”

    “我这老妪,从此也算见多识广了。”

    敖鸾笑道:“这才一条陈仓道,姑母便有此叹言。”

    “等将来,表哥以整个天下、两都十六道奉养,姑母又该如何?”

    “你这猴头,又拿我说笑了!”张氏笑骂一声。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众丫鬟仆役、诸位夫人闻言,却止不住期待起来。

    秦国公若能一统天下,他们自是跟着主家、夫君沾光、同享富贵繁华。

    张氏忽然问道:“我听闻,从南郑到长安,傥骆道才是最近的路,为何弃之不走,反倒走这最远的陈仓道?”

    “阿娘有所不知。”杨皎回言,“傥骆道虽然路途最短,却最为险峻,极难行走。”

    “倒不如这陈仓道,地势较为平缓,虽然远些,却省却一番颠簸劳苦。”

    敖鸾附和道:“李将军担心姑母您身子吃不消,特意改走这陈仓道。”

    “纵然耽搁些时日,只要平安抵达,便是最好。”

    “原来如此!”张氏恍然,“兰桂,你代我道谢一声,多亏他想得周到。”

    她毕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一路车马劳顿,确实疲惫。

    “是,老夫人!”兰桂领命去了。

    说到这,张氏忽然想起一事:“谢氏可曾来了?”

    杨皎点头:“夏侯将军特意交代,请谢夫人同行。”

    张氏叹道:“她为守寡也一年多了,我看呐,可以成亲了。”

    “敬德年近而立,却无一儿半女,也该娶妻生子,绵延后嗣了。”

    敖鸾展颜一笑:“姑母既然感念夏侯将军一片痴情,不如亲自为他与谢夫人主婚,岂不更好?”

    “我正有此意!”张氏颔首一笑,“等到了长安,便和楷儿商议,择个吉日操办起来。”

    杨皎笑道:“到时候,我们可得讨一杯喜酒喝。”

    巧惠、嫣然等丫鬟皆是附和,夏侯将军与谢夫人好事多磨,总算要结成眷属了。

    秾哥儿在杨皎怀中,忽然伸手踢腿,叫唤道:“成亲……成亲!”

    张氏笑吟吟道:“秾哥儿竟也想娶亲了不成?”

    一番话,说得众人都笑了。

    昼夜轮转,一路走走停停,忽一日,来到岐州境内,散关外。

    此关位于秦岭北侧,宝鸡县西南方,大散岭上。

    扼守关中、汉中南北交通要道,自古为“川陕咽喉”、兵家必争之地。

    众人掀帘望去,只见群山叠嶂,古木蓊郁,一座雄关横亘在天地之间。

    两侧山峰如卧牛、如奔马,千姿百态。

    山脚下,清姜河激湍奔,草木丰盛,美不胜收。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杨皎赞道,“此关果然名不虚传。”

    敖鸾点头附和:“神州大地如此壮美,当真羡慕表哥,可纵横驰骋,饱览无穷盛景,不负此生。”

    张氏打趣道:“想来你托生错了,该是个男子,成混世魔王。”

    众人皆忍俊不禁。

    敖鸾笑道:“便是混世魔王,也逃不出佛祖的手掌心。”

    “你这巧嘴!”张氏伸手指了指,面露笑意。

    说说笑笑地,众人过了岐州,来到雍州,这一日,正巧赶至司竹园。

    薛绩奉命,在此等候多日,见一行人来,连忙迎进园中休息,又让妹妹前来拜见。

    “薛氏采薇,见过太夫人、夫人!”薛采薇盈盈一拜。

    “快起来!”张氏满脸惊艳,“好生俊俏的小娘子!”

    她满以为,鸾儿、皎儿,以及谢氏、徐氏,便是人间绝色。

    没想到,这薛家小娘子,竟也不遑多让。

    杨皎一见,亦然惊叹不已。

    “太夫人、夫人谬赞了!”薛采薇羞赧一笑,“民女愧不敢当。”

    敖鸾看她一眼,暗暗心惊:这女子竟有凤命,贵不可言。

    若非天下英主,不堪相配。

    她转念一想,若能嫁予表哥,倒是一段良缘。

    薛采薇侍奉张氏,款待杨皎、敖鸾,照顾秾哥儿,礼数周到,无微不至。

    待她告退,张氏连连夸赞:“采薇小娘子,难得小小年纪,便如此知书达礼,惹人怜爱。”

    兰桂附和道:“更难得,待人接物,面面俱到,叫人挑不出一丝错处,反而如沐春风。”

    杨皎、敖鸾亦有同感。

    张氏感叹:“日后,不知哪家有福气的,娶她做媳妇。”

    敖鸾忽然一笑:“姑母,依我看,不如让她给嫂嫂作伴。”

    “你这嘴啊,女儿家的,也不知羞!”张氏嗔怪一声。

    杨皎闻言,却若有所思:这薛家小娘子,模样姣好,难得性情也温和有礼,倒是可以和夫君商议一番。

    这时节,身为大家宗妇,给夫君纳新人,开枝散叶,实在稀松寻常。

    况且,她夫君是秦国公,天下五道之主,膝下却惟有一子,实在单薄。

    即便夫君暂无此意,她也得张罗起来。

    夜深时分,杨皎辗转反侧,侍女巧惠瞧出几分,不由问道。

    “夫人可是动了心思,为郎君聘这薛家娘子?”

    “正是!”杨皎直言不讳,“薛家娘子我瞧着倒不错,合眼缘,模样性情也不凡。”

    “可为夫君侧室,绵延子嗣。”

    巧惠小心翼翼道:“夫人,您若不愿,实无必要……郎君也无此意。”

    “夫君一心建功立业,无暇顾及后院之事。”杨皎摇头道,“我为他娘子,更该为他着想,不致子息单薄。”

    巧惠问道:“夫人可是听见外头闲言碎语?”

    这些年来,因郎君惟有一妻一子,外头传了不少闲话。

    更有居心不良之人,妄言夫人悍妒,把持郎君,不能容人。

    念及此,她连忙宽慰道:“那些不过是些酸话,夫人实在不必理会。”

    “老夫人、郎君待您甚好,您无需委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