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 第167章 春和景明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第167章 春和景明

    敖鸾见状,颇有些歆羡,顿了顿,忽然开口:“嫂嫂今日喜气盈门,却不知,我亦有一桩喜事。”

    “哦?”杨皎面露好奇,转念一想,脱口道:“可是夫君安好?”

    “嫂嫂与表哥,当真心有灵犀。”敖鸾赞叹一声,“表哥此战大胜,即将率军凯旋。”

    “果真么?”杨皎眼眸一亮。

    “千真万确!”敖鸾笑道,“不出三日,表哥必将平安归来。”

    “太好了!”杨皎喜不自胜,忙道,“鸾儿,你我可去春晖堂报喜,阿娘日夜牵挂,听闻此讯,必然开怀。”

    “固所愿也!”敖鸾颔首一笑,悄然抬头望去。

    只见她这嫂嫂头顶红气如云,紫光闪耀,更有一道金黄吉气,凝成“麒麟”之形,奔走跳跃,十分活泼。

    “我这侄儿,当真贵不可言。连带嫂嫂也气运升腾,命格大增。”

    敖鸾心中赞叹,忽而望向府邸上空,却见一片赤气笼罩,白、青、红、紫各色气运交织,隐隐凝成赤罗盖伞,护佑府中众人。

    “表哥此战,击退西凉五万铁骑,大胜而归,正该气运大增,家宅兴旺,诸事顺遂。”

    正沉吟间,忽见一丝一缕玄黄之气飞来,落在赤罗盖伞之上,萦绕不去。

    敖鸾倏然一惊:“人道功德?”

    “这是从何而来?”

    她忙推算一番,片刻之后,不由惊叹:“昌松数千百姓,本有身死之劫,却因表哥一时善念,得以活命。”

    “又赐田亩、置宅院,派遣兵马镇守,使数千百姓皆安身立命。”

    “可谓再造之恩,无怪功德之气降临。”

    想到此处,敖鸾感慨不已:“我随父王游历天下百年,所见诸侯,皆只顾宏图大业,却不在意小民生计,视同草芥。”

    “表哥却不惧险境,护持众人从凉州远道而来,又安置妥当,事无巨细。”

    “当真仁德之主!”

    正感叹时,已然移步春晖堂,张氏听闻喜讯,自是欣慰,连忙烧香拜佛,又取府中粟米,于长街分派,周济贫苦。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敖鸾展颜笑道,“姑母必有后福。”

    说不定,有朝一日,可为太后之尊呢!

    张氏笑得开怀:“借你吉言。”

    又转向杨皎,嗔怪道:“我早与你说了,你如今身子不便,晨昏定省,尽可免了,保养身子要紧。”

    “你呀,就是不听。”

    杨皎温和一笑:“早晚问安,是儿媳的本分,怎能因有孕在身,便怠慢。”

    “何况,儿媳在院中,不是坐着,便是躺着,倒也怪闷的。”

    “不如寻阿娘、鸾儿说说话,心绪尚且畅快,医者也曾言,多多走动,于胎儿有益。”

    “如此也好。”张氏笑道,“只有一处,行路小心,多让人陪着。”

    “若逢雨天路滑,便不必过来了。”

    “是,儿媳省得。”杨皎颔首应和。

    敖鸾见此,打趣道:“姑母可是有了孙儿,便忘了鸾儿了?”

    张氏伸手一点,佯怒道:“你这猴儿,怕是比我这孙儿还顽皮!”

    “日后,我这春晖堂,岂不被你们姑侄二人闹翻天了?”

    一时间,众人皆笑,欢声不断。

    忽忽三个昼夜轮转,又是一日春和景明。

    一大清早,众丫环仆役便起身洒扫门庭,修剪花枝,个个喜笑颜开。

    只因府中主君高楷率军凯旋,正在前堂议事。

    “此战得胜,仰赖诸位尽忠职守,戮力同心。”

    高楷郑重拱手:“褚公、窦公,你二人督运粮草,处置政事,安定人心,着实劳苦功高,当受我一拜。”

    “使不得!”褚谅、窦仪二人连忙侧身避过,躬身道,“臣等略尽绵薄之力,不敢当主上大礼。”

    “二公何须自谦。”高楷摇头一笑,赐予二人宅院田舍,金银财帛,以示恩赏。

    蓦然转向下首,肃然道,“夏侯敬德?”

    “末将在!”夏侯敬德连忙拱手。

    高楷郑重道:“攻取昌松,斩张恭,诛李岩,又屡次救我于危难。”

    “此战大胜,你当居首功。”

    “末将愧不敢当。”夏侯敬德下拜顿首,虎目酸涩,“蒙主上不弃,末将方才略有薄功,怎能居于首位?”

    “请主上收回此言。”

    高楷摇头道:“此战首功,你实至名归,不必自谦。”

    “夏侯敬德听令!”

    “今授你为从四品宣武郎将,统领一军,望你恪尽职守,善始善终。”

    “谢主上!”夏侯敬德大喜下拜,连连叩首。

    心中不由感叹,此前为赵元谦厮杀数年,仍然屈居队正,无有品级,不得寸进。

    如今,转投主上,不过月余,便接连擢升,由五品都尉,至从四品宣武郎将。

    当真赏罚分明,信重有加。

    “主上厚恩,我必肝脑涂地以报。”

    众人见此,面露惊叹,这夏侯敬德,先前郁郁不得志,只能落草为寇,啸聚山林。

    如今,却得主上重用,接连立下大功,一跃攀升至狄长孙、褚登善二将同位。

    当真令人羡慕。

    不过,众人并未不满。

    只因夏侯敬德浴血厮杀,身披数十创,至今未能痊愈。

    可谓从尸山血海中,救得高楷一命。

    如此封赏,着实当之无愧。

    高楷双手扶起夏侯敬德,温声道:“你伤势未愈,不必跪了,且安坐。”

    “是!”夏侯敬德重重颔首。

    高楷转而看向一人,笑道:“邓骁,此番你随军出征,屡次建言有功。”

    “今授你为司兵、参军事,不知你意下如何?”

    邓骁忙不迭地下拜:“主上不弃,卑职愿效犬马之劳。”

    这些时日,他耳濡目染,深觉高楷方为明主,早有投靠之心。

    如今,高楷封赏既下,他自无异议,反倒迫不及待。

    高楷笑了笑,正色道:“诸位贤才猛将,各有功劳,我必不会忘却。”

    “士卒奋勇厮杀,抛头颅、洒热血,绝不可忽视。”

    “传令,有功者重赏,伤者全力医治,死者抚恤家人,不得有误!”

    “遵令!”众人轰然应诺。

    一时间,各有封赏,人人欣喜,互相道贺不断。

    高楷笑了笑,抬头望去,只见满堂华彩,气运如日方升。

    不由眼眸一亮:“大业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