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民国最强军阀,争霸S2赛季 > 第187章 快速建设大海军的方法

民国最强军阀,争霸S2赛季 第187章 快速建设大海军的方法

    把李顿这个团长换掉,流程不算麻烦。

    国联调查团的团长,本就是国联几个主要国家的代表,共同推举出来的。

    所以只要搞定这次国联调查组的大多数成员,还有几个强国的专门代表,就足以把李顿拿下。

    或者换一种说法,当团长的想法,和团队的主流意见相悖的时候,这种临时团队的团长,也就只能是一个空头衔。

    毛用没有。

    而这事儿,对梅坚毅来说,目前已经有了一定进度。

    不是国联成员国,但在国际政治中,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米国代表麦考伊,基本已经被他拿下。

    倒不是因为送了两个鬼子艺妓,给麦考伊自由发挥这种小事儿。

    实在是梅坚毅和麦考伊谈的生意有点大。

    第一桩,军购。

    他准备订三艘八千吨到一万吨的巡洋舰。

    外加六艘三千吨的驱逐舰。

    以及炮艇鱼雷艇若干。

    总预算二点二亿米元。

    换算成大夏货币,大概五亿三……现金支付当然是不可能。

    不说他缺钱,就算不缺钱,这些钱也要留着养军队。

    所以就有了第二桩生意。

    石油开采。

    摊牌了,东北有石油。

    而作为此地的主人,梅司令盛情邀请米国企业,来勘探开发共建。

    最后出售开发年限换取资金,支付军购费用。

    不足的部分,按他对麦考伊的说法,可以用米国商品进口关税,还有油田的税金,逐年支付军购费用,以及一定的利息。

    目前只是初步意向。

    不过已经向政客进化的麦考伊少将,对梅坚毅提出的方案,非常的感兴趣。

    在不考虑梅坚毅好处到手翻脸不认账,单方面撕毁一系列契约的情况下,其中的利益很大。

    而且不单只是眼前的经济利益,还有更长远的考量。

    双方密切的关系,必定能促使米国商品,大批量出口到梅坚毅的地盘。

    而随着梅坚毅的地盘越大,出口也就越大。

    世人都知道华夏市场潜力巨大,同时也资源丰富。

    也是因此,西方几个强国才会趋之若鹜。

    而这些国家和东瀛的矛盾点,也集中在这里。

    原本好好的排排坐吃果果,东瀛人非要吃独食,几个国家肯定是不答应的。

    这也是尽管之前东瀛人一再反对国联介入,国联调查团依旧成行的主要原因。

    不说施加一定压力从中捞取好处,起码要保证现有利益不被侵蚀。

    梅坚毅能和米国人谈,也是基于这样的利益输出。

    二点二亿米刀的军购已经足够诱人。

    放眼长远,更是让人舍不得错失。

    大夏这块蛋糕就这么大,米国人多吃两口,也就意味着其他国家要少吃两口。

    这远比默认东瀛人事实占据东北,带给米国的利益更大。

    而只要搞定了利益至上的米国人,以米国如今的国际地位,有麦考伊打辅助,再攻略其他国家代表,就会容易很多。

    至于说拿石油开采权换米国军舰。

    梅坚毅也是经过了一番深思熟虑,才做的决定。

    军队要机械化,就离不开石油。

    而大夏现在并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

    从开采到炼化,一整套工序想要从无到有,再快也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形成规模。

    军舰同样是这样。

    虽然南方有建造货船的能力,但要建造近万吨的巡洋舰,能力不具备不说,关键是耗时太久。

    如果单靠一己之力,就算是有系统助力,到造船厂建好也要一两年的时间。

    之后再开始造军舰,同样也要数年之功。

    再到形成战斗力,感觉遥遥无期。

    所以最效率的办法,就是对外采购。

    以米国的造船能力,二点二亿米刀,总排水量近六万吨的军舰,两年时间差不多。

    成军,训练的同时,自己的造船能力也能同步发展。

    按梅坚毅现在的设想,将来的造船厂主力产品只有两样,一个是高速驱逐舰。

    另一个就是航母……这个年代的航母技术含量,远低于战列舰和巡洋舰。

    建造起来也相对简单。

    螺旋桨飞机平均最高航速不到六百公里,属于甲板只要够长,飞机就能成功起飞降落阶段。

    战舰或者大型货船,加个起降平台下水就能当航母。

    配合着早已经开始的飞机研制。

    最多不过五年,整个海军就能形成一定的战斗力。

    而有另一个时空的经验,耗资巨大的战列舰,直接被梅坚毅拒之门外。

    三艘巡洋舰,再加大量的高速驱逐舰组成护卫编队,保护十几艘简易航母。

    将来他的海军,主要攻击力量来源,就是航母搭载的机群。

    战术意识领先一步,上分就会容易很多。

    至于这时候和米国人加深合作,对梅坚毅而言,好处也远不止这一点。

    老祖宗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总结出了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

    团结米国人,打东瀛人,就是梅坚毅的远交近攻。

    这是对国外。

    而对国内,米国人从自己身上拿到了甜头,如果想要拿到更多,那当然要支持自己。

    这样一来,接下来对付谭凯申也会容易很多。

    只是眼下,还没人知道他的具体想法。

    包括邱兆安这位外交总长,对此也一无所知。

    这时候只是单纯的震惊于,梅坚毅竟然有心思把李顿这个调查团团长拿下。

    几个人都露出了一副大吃一惊的样子。

    片刻后,邱总长才小心翼翼地道:“梅司令,这事儿怕是不容易啊。”

    “事在人为嘛。”

    梅坚毅信心十足。

    除了米国人的辅助,德意志这个英吉利的老仇人,同样也是东瀛人的老仇人。

    而如今根据他掌握的信息,德意志极右翼的阿道夫同志,如今已经是声名鹊起。

    他的党派和盟友,现在德意志议会的多数派。

    虽然还没有正式上位。

    但已经可以左右德意志的政治方向。

    野心勃勃,正是需要更多盟友,更多建树的时候。

    至于同样在调查团有代表的义大利……订购一批义大利炮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