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 第363章 亡国之君没骨气

大明:我朱允熥,随机复活亲人 第363章 亡国之君没骨气

    朱元璋把那两个皇帝打了一遍之后,一旁看热闹的崇祯帝也是忍不住再次出手。

    他对清朝的恨,那可是太深了。

    只不过奈何他能力太差,实在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做不了什么。

    可不影响他此刻去发泄啊。

    就上前把那皇太极跟福临又是一顿揍,那皇太极也火了。

    朱元璋打到他不敢吱声,你崇祯三番两次的打他算怎么回事儿?

    这崇祯跟皇太极他们属于一个时代的,所以崇祯看皇太极一脸不服气,就怒道:

    “怎么?打你你还不爽啊?难道我没资格打你吗?”

    皇太极皱的眉头说:

    “你自己当时能力如此之差,丢失了自己的江山,也好意思打我?”

    崇祯帝气的不行,他虽然能力很差,但是也不能否认是清朝捡了明朝的便宜啊?

    不过硬说的话,崇祯帝自杀大明王国和清朝的关系不大。

    那时候的崇祯帝虽说也想力挽狂澜,也想要好好的做出点什么,可奈何时代的限制下,他真的无能为力。

    不说别的,就说当时的朝廷缺钱,崇祯有什么办法搞钱呢?

    他三番两次的让朝廷的捐款,他的妻子,周皇后还起了个带头作用,让自己父亲也给朝廷捐一些。

    然而她父亲却哭穷说没钱。

    周皇后没办法就自己掏了五千两银子交给自己的父亲,让自己的父亲身为国丈,起个带头作用。

    结果他父亲也是一个贪得无厌之人,是当时世家豪族里的贪污典范。

    他身为当朝国丈,是皇后的父亲,崇祯皇帝的老丈人,他没有带头支持自己的女婿工作,没有带头自掏腰包支持朝廷也就罢了。

    连他女儿给他的五千两银子,他自己居然还贪了二千两呢,这就能够看出当时的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们贪污到了什么地步。

    这当父亲的连自己女儿都贪,贪自己女婿的江山。

    结果不出意外,朝廷并没有能够筹集多少的捐款,依旧没什么钱给不起军费,没办法平当时的叛乱。

    以至于后果越发的严重,李自成带着叛军一路往北京城打。

    当时的崇祯皇帝头疼极了,空有军队,却养不起。只能哀求百官和皇亲国戚们,希望他们能够捐点银子,作为军费来保卫着大明江山。

    然而这些皇亲国戚和官员们,却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一个个自私自利,只想着贪污受贿,只想着自己积累财富。

    而崇祯皇帝的这位岳父更是其中的典范。

    他明明坐拥几十万两银子在手,却一毛不拔。女儿给他,让他充当面子捐的钱,他还吃回扣。

    最后实在迫于无奈,才加上他女儿的钱,一共捐了一万两银子。

    身为皇帝的岳父,皇后的父亲,帮大明朝廷度过难关尚且不愿出手,尚且如此吝啬。

    当时的其他皇亲国戚和官员们,就可想而知。

    满朝文武官员皇亲国戚,凑的那点银子根本难以支撑当时的大明,去养军队对抗叛军。

    所以不出意外,叛军非常顺利的就打入了北京城。

    那么,朝廷没钱养不起军队,那么当时的叛军怎么会有钱?

    这就不得不涉及到一个道德层面的问题。

    明朝是官方朝廷,就算是皇帝和朝廷再没钱,最多最多,也就只能加收征税,或者向百官皇亲贵族们求着让他们捐钱。

    征税会被百姓骂,天下更乱了。

    让百官绢,那不是要他们的命?

    可这些都是正当的手段,是正当的手段,百姓们就可以抵抗不交税,同时还要骂皇帝。

    官员们也都哭穷,说自己两袖清风没有钱。

    诸如那国丈一般,捐也只捐一点点。

    皇帝也拿他们没办法。

    因为皇帝他不能够像那些叛军一样,去强行问别人要,不能强行去收。

    那些叛军可不管这么多,他们的钱来源可不是正途。

    他们烧杀抢掠,无所不用其极。

    一路上,攻破一座城池,就能从城池里那些个富人、乡绅、士族、甚至普通百姓的家中搜刮无数的钱财。

    然后用作他们军队的开销,可皇帝这边要用正当的方式,却很难把钱弄来,这就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

    皇帝这边要站在道德仁义的角度,那弄不到钱。要征税、募捐,你都会骂朝廷。

    叛军这边不讲规矩,胡作非为,拿了你的钱还杀了你,你能如何?留你一条命你还得跪着说谢谢!

    所以,叛军越发的富有,军队就越来越强。

    可京城里的这些达官显贵们文武百官们,就没有想过有句话叫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他们之所以能够做文武百官,之所以能够当上皇亲国戚,之所以能够贪污受贿富甲一方,那是因为大明还在。

    可如今大明要亡了,他们如果上下一心,拿出他们贪污的一半出来,那也绝对够大明养更多的军队解决问题。

    可他们偏偏不愿意,手中握着几十万两银子,却只拿出几千两上万两。

    对于当时的大明国库来说可谓是杯水车薪。

    而结局也不出意外,大明亡了。

    崇祯皇帝自杀了。

    死前喊着文官都该杀。

    而也如他所愿,李自成的军队打入京城之后,杀了很多官,也杀了很多皇亲国戚。

    那些官员们还在想着,他们是否可以像曾经隋唐以前的世家大族一样。

    想着王朝更替,他们这些世家贵族们,大不了跟着新的朝代继续混日子,依旧是贵族,依旧是世家,依旧是官员集团。

    可李自成就不跟他讲这些呀,就问他们要钱。

    不给钱那就是死。

    那位国丈爷,就算自己的女婿皇帝没了,可自己还是坐拥几十万两银子。

    当李自成将他绑了,把他一家都杀了,还狠狠的打他,让他把所有家产全部吐出来那一刻,他应该是后悔了。

    最终还是落了个死了的下场。

    这就是典型的拎不清。

    但凡是他当初多捐些银子,帮助当时的崇祯和军队度过当时的困境,也不至于让自己的女婿丢了皇位,失去了自己的国丈的身份。

    现在好了,什么都没了。

    而那些个文武官人们,大多也都是如此,皇亲国戚们也就不用说了,下场基本差不多。

    这是当时京城里皇亲国戚,和文武官员们的局面。

    而等到清军入关,那些在地方上强取豪夺,不愿缴税,在地方上贪污受贿的官员、乡绅、地主们,在面对清朝的时候,以为清朝也像明朝一样,不会对他们下死手。

    以为他们会顾及道德,会顾及民生,会树立名声。

    可事实并非如此,清朝可不管那么多,问你们要钱,你们不给那就是死。

    所以,在明朝时期的这群蛀虫,到了清朝就全部把他们贪的吐出来,命还保不住。

    也算是对他们的惩罚。

    之所以说崇祯帝当时面对那样的局面,也实在束手无策,这原因就在这里。

    没有一个有魄力、有能力的皇帝,面对这样一个局面,面对这样一群蛀虫傻子,真的很没办法。

    可以说大明的灭亡,皇帝要负一小部分责任,朝廷里的文武官员、皇亲国戚要负为大半责任。

    可这也丝毫不影响崇祯帝对皇太极跟福临发泄怒火。

    打了皇太极跟福临,这朱元璋又带着大家继续揍溥仪。

    毕竟这溥仪也实在是太垃圾了。

    绝对是历朝历代亡国之君里面,相当拉垮的。朱允熥看着他都来气,在旁边给朱元璋和朱棣加油,说:

    “狠狠的打,这个废物东西,半点骨气没有,从小就是个傀儡皇帝也就罢了,还被人家当着狗一样的戏弄。”

    溥仪一边挨打,听到朱允熥的话,还有一些不服对朱允熥说:

    “我怎么就被当狗了?当时他们还是很尊重我的……”

    朱允熥当时就怒了,对溥仪说:

    “还有脸讲?但凡当时你跟倭国的天皇见面的时候,你敢把手中的刀抽出来给他一刀,你都可以跟以身殉国的崇祯朱由检相提并论,甚至名声还会盖过他。

    可你不敢呀,只能说,你这人能忍,却没有半点骨气,没有半点魄力,你看看你自己,哪里像个皇上?”

    听到朱允熥的话,溥仪瞬间像是泄了气的皮球。

    朱允熥说的,直击他的内心,让他羞愧难当。

    因为当时在溥仪和倭国天皇见面的时候,他甚至都没有想过要把倭国天皇干掉。

    尽管当时的倭国,已经那样的欺负华夏,可溥仪确实就没有那样的胆魄。

    也不怪朱允熥如今如此的羞辱他,看不起他。

    崇祯帝见朱允熥这在变相的夸他,也是非常开心,也上全去按着那溥仪一顿揍说道:

    “咱们俩都是亡国之君,你怎么不敢随着你的大清一起死了算了?垃圾。”

    当然崇祯皇帝也就这点能吹了,这以身殉国够他吹一辈子,在任何地方,谁要说他不行,他都能拿出自己以身殉国这件事情,来给自己找回点面子。

    关键大家还吃他这一套。

    片刻之后,皇太极、福临跟溥仪三个都瘫在地上,被打的奄奄一息,动弹不得。

    朱元璋他们这也才解气了。

    往地上吐了口唾沫说:

    “呸,什么大清?连亡国之君都比不上咱大明的。”

    说着还有些骄傲的背着手。

    朱允熥开口:

    “也不用太生气,毕竟现在历史被改变了,他们呀,没机会了。”

    一听这话,朱元璋就更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