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弃子: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第4章 诗仙

    小杂院。

    破旧的门头一夜之间就挂上了许家人和狗不许入内的牌子。

    许君陌气得咬牙切齿。

    “许彻。”

    “你这是什么意思?”

    杂院的门被拉开,许彻面色冰冷的出现在许君陌面前,冷声道,“书读到狗肚子里了,这都看不懂?”

    “你!”

    许君陌面色一红。

    “别忘了,你也姓许!”

    许彻摇摇头,“那他妈是以前,等我满十八,就改随母姓。”

    “随母姓?”

    许君陌闻言脸色阴晴不定,“你这么做,是数典忘祖,会被人唾弃的。”

    “说完了吗?”

    “说完了就滚,我可没时间和姓许的狗对象瞎逼逼!”

    许彻直接赶人。

    “慢着。”

    许君陌碰了一鼻子灰,强行压制心中的怒火,得意道,“想必你也听说了吧?”

    “兰若小姐放出话来,想要和兰家联姻,就必须摘下明园诗会的桂冠。”

    “谁不知道我许君陌金榜题名高中会元,而且,殿试夺魁非我莫属。”

    “兰若小姐此举就是想告诉你,你一个废物,就别想着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了!”

    闻言的许彻嘴角微微上扬。

    他本来没打算去争那个劳什子赐婚,既然许君陌这么在意,许彻也不介意恶心一下仇人。

    而且,他与兰若有过一面之缘,感觉那妞还不错,身材相貌至少可以打95分,至于感情嘛,日后再培养也行。

    “许君陌啊许君陌,我本来还在考虑要不要劫你的胡,你却好死不死的跑来挑衅。”

    许彻笑了。

    “既然如此。”

    “明园诗会的桂冠,我摘定了,兰若小姐我也娶定了,你就睁大眼睛,仔细看着,我许彻,是如何将你踩在脚下的。”

    诗会?

    我确实不会写。

    但我会抄啊!

    昨天晚上,许彻回到杂院,为云容上了药,然后将前身的记忆重新梳理了一遍。

    大汉以武立国,却也尚文,到了景帝在位时,文坛兴盛,诗词歌赋在这个时代极为流行。

    但凡能写出一两首好的诗词,就能在文坛掀起惊涛骇浪,成为整个大汉文坛的焦点。

    作为一个全能型穿越者,拥有华夏文明五千年底蕴,只要他愿意,他能谱写一个新时代。

    “哼!”

    “吹牛不上税!”

    许君陌冷哼一声,“就你一个废物,也想和本会元比,咱们走着瞧!”

    许君陌甩袖离去,临走前忍不住再看了一眼门头上的牌子,上面的字,给他怪怪的感觉,不过他并没有多想。

    “哥?”

    云容走了过来,眨着大眼睛问道,“你说的都是真的吗?你要娶兰若给云容当嫂子?”

    许彻微微一笑。

    “你觉得我能行吗?”

    “肯定行!”

    云容用力点点头,“我哥说行,那就是行咯。”

    “傻丫头,盲目自信。”

    许彻揉了揉云容的小脑袋瓜,溺爱的道。

    半个时辰后,许彻带着云容出现在了街头。

    分家的契书上,写明除了小杂院,还有一间铺子,不过不是在闹市,也年久失修。

    难怪林素云那么大气,这间铺子,就算拿出去卖,恐怕也值不了几个钱,反而可以用来堵别人的嘴。

    望着积满灰尘的破店铺,许彻摇了摇头。

    靠铺子挣钱养活他们兄妹的计划泡汤,必须得想办法赚到银子,否则,他将会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被饿死的穿越者。

    是蒸高度酒还是制精盐?

    是熬制肥皂还是做白糖?

    许彻脑海中闪过一个个这个时代还没有出现过的东西,但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

    没别的。

    就是没本钱。

    许彻摇头叹气,真是一文钱难倒英雄汉。

    漫无目的的瞎逛着,空气中弥漫着酒菜的香味,许彻这才意识到……中午了。

    看着装潢气派的酒楼,许彻拉着云容的手,径直走了过去,一双眼睛快速的扫过每一个食客。

    “哥?”

    云容吓傻了。

    “咱们哪里来的钱下馆子?”

    匆匆一瞥,许彻就选好了目标。

    “放心吧丫头哥保证你今天吃大餐。”

    “真的吗?”

    一听说吃大餐,小云容馋得直流口水。

    “哥还能骗你不成。”

    许彻呵呵一笑,带着云容走到一名身穿黑色锦袍的中年男子桌前,自来熟的坐了下来。

    旁边一老一少两名侍从见状精神紧绷,下意识的就要动手,却中年男人眼神制止。

    许彻在鬼门关里走了一遭尚不自知,一拱手道,“这位先生气,在下有诗词若干,欲待价而沽,不知有无兴趣?”

    中年男人微微一愣。

    出来散个心,竟然遇上了卖诗词的。

    有意思。

    许彻恐怕做梦也想不到,他穿越异世,第一个忽悠的人,却是大汉国景帝刘启。

    而刚刚那个差点儿动手的那两位,老者是景帝刘启贴身太监海大富。

    年轻的则是景帝刘启的御前带刀侍卫,并兼领丽镜司二扇门千户,江湖人称一流刀的刘一刀。

    “不知小哥高姓大名,师承何人?”景帝一拱手问道。

    “相逢何必曾相识。”

    许彻故作高深,“在下无师自通,贱名也无需挂齿,但你们可以称我一声……小诗仙。”

    “小诗仙?”

    景帝差点儿笑出声来。

    “少年郎,贵庚啊你?”

    “也敢称诗仙?”

    “有志不在年高。”

    许彻淡然一笑,“若单是以年龄看学识,我大汉花甲古稀甚多,岂不是诗仙成灾?”

    景帝哑然。

    虽是强词夺理,但也勉强在理。

    “好吧,你说得在理,只不过你若有真才实学,何不参加科考,何至于发卖诗词?”

    “功名与我如浮云,但也不得不为三斗米折腰。”许彻坦然回答。

    “哦?”

    这个回答,倒是挺令景帝意外的。

    仔细确认过许彻的眼神,认真的,不似造假。

    景帝愈发的好奇。

    “既然如此,某倒要请教请教。”

    “敢问先生想要什么类型的诗词?”许彻严肃的问道。

    景帝微微挑眉,略微沉吟,“如今匈奴大军压境,是打是和朝中态度两极分化,不如就以此赋诗一首如何?”

    话音一落,海大富便找到掌柜要了文房四宝,摆在了许彻面前。

    许彻持笔而立。

    细细梳理大汉国的历史,猛然发现,这大汉国有过一段极其黑暗的过往。

    细一比较,与前世宋朝靖康之耻有过之而无不及,不过就是年号不同。

    略一思索,许彻提笔蘸墨。

    那一瞬间,浑身气势陡然转变,阳光打在其挺拔的身躯上,耀眼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