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官场游龙:从小秘书到封疆大吏 > 第439章 培训与培养干部的差别

官场游龙:从小秘书到封疆大吏 第439章 培训与培养干部的差别

    韩畅阴沉着脸走向二班的队伍。

    当他看到叶枫竟然稳稳地坐在一班学员席上,而且环顾四周,叶枫那张年轻得过分的脸,在一班平均年龄接近三十八岁的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一股难以遏制的怒火和酸意直冲脑门!

    韩畅自认背景深厚、年轻有为,却只能待在二班,而那个让他恨得牙痒痒的叶枫,不仅和他平起平坐,甚至还高他一头,坐在了象征更高起点的一班?

    更让韩畅难以接受的是,叶枫看起来比他还要年轻!

    嫉妒的毒蛇疯狂噬咬着韩畅的心,他感觉自己的理智正在被熊熊燃烧的怒火烧灼。

    一班、二班各自落座。

    会场里弥漫着一种兴奋、期待和微妙的竞争气息。

    大部分学员脸上都洋溢着被组织选中的自豪和对未来仕途的憧憬,聚精会神地听着张校长接下来的安排,仿佛手中已经握住了晋升的钥匙。

    然而,心智早已超越年龄桎梏的叶枫,此刻却像一位冷静的棋手,置身事外般观察着整个棋局。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一张张或踌躇满志、或紧张兴奋、或故作深沉的脸庞,心中涌起一丝难以言喻的感慨,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悲悯。

    “都别高兴得太早了。”

    叶枫在心底无声地叹息:

    能坐在这里,你们确实已经击败了百分之八十的同僚,拿到了入场券。但这六十张面孔背后,又有几人能真正看清这‘入场券’背后的玄机?

    恐怕百分之八十的人,只是被送进来培训,完成一个流程,镀一层金箔,回去后按部就班地晋升,成为庞大官僚体系中一颗更闪亮些的螺丝钉。

    而剩下的那百分之二十,才是被组织真正培养的对象,是巨轮精心选定的舵手种子,未来将被赋予真正的方向与权柄。

    培训与培养,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叶枫的目光最终投向窗外,深邃的眼底仿佛倒映着权力森林中那清晰却又无形的分水岭。

    这场看似平静的党校之旅,才刚刚拉开权力角逐与命运分流的序幕。

    他与韩畅的冲突,他自身的抱负,都将在这片特殊的土壤里,迎来新的考验与碰撞。

    党校青砖灰瓦的建筑群,在省城肃穆的空气中矗立,像一座微缩的权力堡垒。

    为期数月的培训,对全省各地汇聚于此的年轻官员们而言,其分量远不止于课堂上的理论提升。

    这里,更像是一个无形的磁场,吸引着每一颗渴望向上攀援的心。

    积累人脉,编织关系网,为日后或显赫或平稳的仕途打下基石——这几乎是所有学员心照不宣的默契。

    课间走廊上的寒暄,食堂餐桌上的交流,都弥漫着一种心知肚明的热络。

    当下午的课程结束,党校大门虽紧闭,禁止外出,但校园内的活动却别有洞天。篮球场上奔跑跳跃的身影,乒乓球室内清脆的击球声,健身房里挥洒的汗水……这些看似寻常的健身活动,此刻都成了绝佳的社交润滑剂。

    曾经的地方官员们脱下了略显严肃的制服外套,换上轻便的运动装,在对抗与合作中,眼神交汇,笑声朗朗,关系迅速升温。

    一张张名片在休息间隙悄然递出,一句句“改天聚聚”在喘息声中轻松约定。

    然而,在这片涌动的人潮中,叶枫的身影却显得格外疏离。

    放学铃声一响,当众人涌向球场和活动室时,他便如一滴水融入大海般悄然隐没。

    叶枫并非出于清高孤傲的姿态,而是源于一份沉甸甸的自觉。他的目光,早已穿透了眼前的热闹喧嚣,投向更深远的目标。

    叶枫清醒地知道,这短暂的培训期,是他积蓄力量、实现飞跃的关键窗口。

    白天的课堂上,叶枫是绝对的焦点。他腰背挺直,目光如炬,紧随着讲台上教授的每一句话,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疾速游走,留下工整而详尽的记录。

    下课铃声对他而言,并非休息的信号,而是另一场战斗的号角。

    回到宿舍,叶枫立刻埋首于从图书馆借来的厚厚一摞书籍中,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专着……微黄的灯光下,是他专注的侧影,只有书页翻动和笔尖摩擦纸张的沙沙声打破宁静。

    叶枫给自己定下了两个清晰且艰巨的任务:第一,必须提前精心准备此次培训的毕业论文,目标直指最高分,拔得头筹。

    这不仅仅关乎叶枫的荣誉,更是向省里展示他能力和见解的绝佳平台。

    第二,叶枫要充分利用党校丰富的理论资源和相对集中的学习时间,深度研究,撰写并争取在省党报上发表几篇有分量的文章。

    这是他向上级展示思想深度和政策敏感度的另一条重要通道。

    出身基层的叶枫,深知“三农”问题的复杂与关键,他笔下的论文和文章,无一例外地聚焦于农业的困境、农村的变革和农民的福祉,字字句句都带着泥土的气息和沉甸甸的责任。

    一周下来,培训班的格局已初现端倪。

    最引人瞩目的,当属韩畅。他似乎天生拥有一种奇异的亲和力,短短几日,身边便聚集了形形色色的学员,谈笑风生,俨然成了一个小圈子的核心。

    叶枫默默观察着,韩畅的交际手腕之娴熟、人脉拓展之迅速,远超常理,仿佛背后有只无形的手,在精准地牵引着丝线。

    这种超乎寻常的现象,让叶枫心中悄然升起一丝疑虑:韩畅的背后,是否真有某种外部力量在运作?

    与韩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叶枫自己的低调,或者说,是近乎刻意的疏离。

    他极少主动与人攀谈,对各类社交邀约更是婉言谢绝。

    在那些热衷于编织关系网的学员眼中,这位来自平湖县的常务副县长显得过分清冷,甚至有些不合时宜的清高。

    他们根本不知晓叶枫心中,那份无需刻意依附的底气。

    若他们得知,这位看似沉默的年轻人,其父在京都中枢身居要职,恐怕才会恍然,那份清高并非傲慢,而是一种无需通过低效社交来证明自身价值的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