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开局四九,军工天才 > 第134章 你以为你是谁

四合院:开局四九,军工天才 第134章 你以为你是谁

    当他们看到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设备,看到一只只小巧精致的电子管从生产线末端传送出来,又经过测试全部点亮时,整个参观团鸦雀无声。

    老院士的手明显颤抖起来,他想记些什么,却发现自己握不稳笔记本。

    \"这……这怎么可能?\"一位中年专家终于打破了沉默,\"我们科学院研究了三年,都没能完全掌握电子管的制造工艺,你们厂……你们是怎么做到的?\"

    他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服气,甚至有些怀疑的意味。

    李明远平静地看着他:\"很简单,我们改进了工艺,提高了材料纯度,优化了结构设计。\"

    \"光说不练假把式,\"那位专家冷笑一声,\"能不能现场拆解一个给我们看看?我倒要看看,你们到底是真有技术,还是从什么地方偷来的样品。\"

    周围顿时安静下来,空气仿佛凝固了。

    赵部长的脸色变得难看,正准备发作,李明远却伸手拦住了他。

    \"当然可以,\"李明远微笑着说,\"不仅可以拆解,我还可以当场制作一个给你看。\"

    他走到生产线前,熟练地取下各种材料和工具,当着所有人的面,开始了电子管的制作过程。他的手法极其娴熟,每一个动作都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犹豫。

    从玻璃管的吹制,到电极的精确定位,再到真空抽取和封装,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优雅得近乎艺术。

    当李明远完成最后一道工序,将自制的电子管接入测试设备,蓝光稳定地亮起时,那位质疑的专家已经目瞪口呆,脸上的表情像是看到了外星人一般。

    \"我……\"专家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

    老院士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拿起李明远刚制作的电子管,仔细端详,眼神中充满了敬畏。

    \"太不可思议了,\"老院士的声音有些哽咽,\"这种精度,这种工艺……我在国外访问时见过最先进的电子管工厂,他们都没有这么熟练的技术!\"

    他转向李明远,深深鞠了一躬:\"李总工,我为刚才的怀疑向你道歉。你的成就,不仅是轧钢厂的荣耀,更是我们整个国家的骄傲!\"

    这一表态让整个气氛为之一变。

    其他专家们也纷纷围上来,七嘴八舌地询问技术细节。

    李明远一一解答,既不卖弄,也不保守,展现出了一位真正专家的风范。

    ……

    消息继续传播,仅仅一周后,轧钢厂迎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阵仗——军方、科学院和工业部三家单位的代表团同时到访,为的都是这条电子管生产线。

    会议室里,空气几乎凝固了。

    三方代表各坐一边,眼神中都带着警惕和争夺的意味。

    军方代表是一位板着脸的将军,他第一个开口,声音洪亮而强硬:

    \"根据上级指示,电子管技术属于战略物资,军方有优先使用权。我们要求立即将技术转移到军工厂,由军方统一管理!\"

    科学院的老院士立刻反驳:\"电子管是基础科研设备,各科研单位急需大量使用。将技术交给军方垄断,会严重阻碍我国科学研究的进展!\"

    工业部的代表则强调:\"电子管是工业发展的关键组件,民用工业需求量更大,应当首先满足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

    三方争执不下,会议室里的温度似乎升高了好几度。

    赵部长坐在一旁,额头上冒出了汗珠,局面已经超出了他的控制范围。

    最后,所有人都把目光转向了会议桌尽头的李明远。

    \"李总工,你怎么看?\"三方代表几乎同时问道。

    李明远环顾四周,平静地说:\"我认为,技术应该留在发源地。轧钢厂有能力继续提升产能,同时满足各方需求。\"

    这话一出,三方代表全都皱起了眉头。

    \"不可能,\"军方代表拍案而起,\"国防需求必须优先保障!\"

    \"科研也等不起!\"科学院代表反驳。

    \"那民用工业呢?难道让全国的工厂都停产等待?\"工业部代表也不甘示弱。

    争吵再次爆发,比刚才更加激烈。

    这次,矛头都指向了李明远。

    \"李总工,你以为你是谁?\"军方代表冷冷地说,\"这不是你一个人能决定的事情!\"

    科学院代表也跟进:\"技术是国家的,不是个人的。你有义务配合上级决策!\"

    工业部代表更是直接:\"如果你拒不配合,可能会被视为阻碍国家建设的行为!\"

    会议室里的气氛已经剑拔弩张,李明远成了众矢之的。

    李明远缓缓站起身,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盯着他,等待他的回应。

    \"各位首长、专家,\"李明远的声音不大但很坚定,\"电子管只是开始,而不是终点。\"

    他从口袋里拿出一个比拇指甲还小的黑色小物件,放在桌子中央:

    \"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晶体管,它将在未来取代电子管,彻底改变电子工业的面貌。\"

    在场所有人都困惑地看着那个小东西,显然没人知道它是什么。

    \"电子管技术我可以无偿分享,但有一个条件——轧钢厂必须保留继续研发的权利。因为我接下来要做的,是比电子管重要一百倍的技术。\"

    他环视四周,目光坚定:\"各位如果只盯着眼前的电子管,就会错过更广阔的未来。我需要的不是争夺已有的成果,而是支持下一步的研发。\"

    \"狂妄!\"军方代表怒斥,\"你一个小小的工程师,竟敢对国家机关指手画脚?\"

    \"不知天高地厚!\"科学院的一位年轻专家也忍不住了,\"科学院几百名专家都没能攻克的技术难关,你凭什么说能做到?\"

    工业部代表冷笑:\"年轻人,不要被几次成功冲昏了头脑。知道什么叫''骄兵必败''吗?\"

    面对三方的围攻,李明远却保持着超然的平静,只是轻轻敲了敲桌子上那个小小的晶体管:

    \"各位可以质疑我的态度,但历史会证明我的选择。\"

    会议室里的气氛已经降到了冰点,所有人都怒视着这个\"不识抬举\"的年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