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四合院之厨道宗师修行记 > 第340章 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确立

四合院之厨道宗师修行记 第340章 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确立

    何雨柱高兴的答应一声,立刻行动起来。

    国家这次也是投了大本钱,抽出10万米元购买薄膜,又分给10个地方做实验,而岁丰农场就是其中之一。

    两天后,何雨柱与农大教授一起到了农场,开始给大棚上面盖薄膜,100亩地,一共建起了200个大棚。

    “何厂长,根据我们测算,用150个大棚种植卷心菜和胡萝卜,就能满足方便面厂的需要。另外的50个大棚,可以种植黄瓜、番茄、茄子、辣椒、菠菜、生菜、韭菜等作物。”邬兰樵教授说道。

    何雨柱说:“以产量高、收成期长的作物为主吧。”

    “那就以韭菜、黄瓜、番茄为主。”

    农场里专门建造了二十间客房,农学院的五位教授每个人一间,他们每人又带过来四名学生,每两人一间房,住宿条件相当不错,比在学校强多了。

    很快,鸡苗、鸭苗、小羊包括耕地用的牛、马、骡子等家禽、家畜陆续到位,而土地里都长出了青青的麦苗,一眼望去几乎都看不到尽头,就像是希望已经在萌芽,看着就喜人。

    慢慢的,农场开始热闹起来,农场工人的家属们陆续到来,孩子们也多了起来,副书记冯新舟主管后勤,很快就建起了托儿所,还与附近的学校联系,给年纪比较大的孩子办理了入学,农场的一切工作都在慢慢进入正轨。

    时间很快进入了1958年。

    1月12日,吃过晚饭,何雨柱和任晓旭拎着一个装满麻雀的袋子走向95号院。

    还没走到院子,他们就听到了院里一片喧闹,接着就是何大清的声音:“好了,95号院的居民们,大家都安静了,今天,街道办的领导到咱们院传达上级精神,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街道办李主任讲话。”

    “哗哗哗。”

    掌声传出很远,何雨柱说:“今天来的比较巧,你以前都没见过四合院开大会的场面,今天就见识一下。”

    “好呀。”

    说话间,两人进入了前院。

    和以前一样,一张八仙桌前坐着街道办的李主任,左边是街道的干事李宇西,而居民们都在桌前或坐或站,密密麻麻的将近一百多号人。

    就听李主任说道:“95号院的居民们,今天我代表街道来咱们院传达上级在1月9日刚颁布的一项《条例》,条例的名称叫做《户口登记条例》。这是咱们国家第一部户籍法规,条例中确定了一套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它包括了常住、暂住、出生、死亡、迁出、迁入、变更等7项人口登记制度。而且,户籍管理制度的确立,初步明确了城市和乡村不同户口登记管理模式,所有个体被普遍分为‘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两大类……”

    “你们院里有一些人,他的户口还在乡下,是农村户口,我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你们想要转为非农业户口,那么就要尽快办理手续,这样,你们就在城里有了定量……”

    他刚说完,贾张氏立刻问道:“李主任,我想问一下,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有啥区别?”

    李主任说:“农业户口指靠自己生产口粮的居民,非农业户口则指靠国家分配口粮的城市居民。也就是说,农业户口的人可以分配土地,而非农业户口的人不享受这个待遇,但在城市里有定量。”

    “那和以前也没啥两样呀?”

    “区别还是有的,以后呀,城市里的工厂招人,会以非农业户口的人为先,而且,有些票,不是非农业户口的人没有票。”

    “哦。”

    听到这句话,贾张氏放下心来,其实也没啥区别嘛,城里工厂招工,当然是先招城里人了。

    至于票么,有儿子一个人就行了。

    现在的票证是按户口配给的,比如一个户口,每年配给几尺布、每月计划粮多少斤,每月配给几两油、几两糖等等。

    但是,光有票也不行,想买就要掏钱,没钱有票也没用。

    贾张氏心思电转,整个院里,也只有贾家存在李主任说的情况,其他住户本来就登记在城里,以后都是非农业户口了。

    自老贾死后,靠自己的争取,贾家的房子、工位,甚至是老贾家在农村的土地都保住了,自己还不用亲自耕种。

    虽然自己没有定量,但是自己每年拿的粮食分成就顶得上一个成年人的定量了,最关键的是不用花钱买。

    如果自己转为了非农业户口,虽然有了定量,但土地肯定就没了,没了粮食分成还要花钱买,傻子都能算明白。

    想到这里,贾张氏决定不转户口,维持现状,于是大声的说道:“李主任,我家决定了,不转户口。”

    贾东旭也在考虑这个问题,听到母亲这么说,他有点儿迟疑的说:“妈,要不把淮茹的户口转到城里来吧。”

    “你是不是傻?转什么转?虽然淮茹现在拿的粮食分成没我高,但是也够她一个人吃了,如果转到城里,咱们每个月都要花钱买粮,她又找不到工作,这都是损失呀。听我的,不准转啊。”

    “那好吧。”贾东旭答应下来,其实账他也算得明白。

    至于秦淮茹,本身就没有话语权,再听婆婆的分析,也明白维持现状是最有利的,自然也不会提出反对。

    任晓旭低声问道:“师兄,你觉得贾家是转户口好还是不转好?”

    何雨柱没有回答,而是直接反问道:“你觉得呢?”

    “是我先问你的。”

    任晓旭拍了一下丈夫的胳膊,见他还是不想回答,于是想了想说:“我觉得应该转。”

    “为什么?”

    “嗯,现在还看不出来区别。可是,我想既然国家出台了这项政策,那接下来肯定还会有相关的政策出台。而且,刚才李主任也讲了,人口允许迁入和迁出,但是,我觉得可能从城市迁出容易迁入难,会设置严格的门槛,不会那么自由的。”

    何雨柱不由暗挑了一下大拇指,自己找的老婆就是厉害,稍微一分析就找到了一个关键点。

    “你说的没错。国家既然分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肯定是有区别,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区别将会越来越大。贾张氏现在不转户口,估计以后再想转就难了。”

    何雨柱可是知道,户口对以后的华国人来说有多么重要,它将会关系到一个人与生俱来的尊贵与卑微!